金庸晚年丧子才懂:张翠山被逼死,张三丰理应出手、大战群雄
金庸的武侠小说看似讲的是江湖,实际却映射了生活。的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同样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金庸正是巧妙地借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将笔下的江湖勾勒得极其逼真,让许多读者唏嘘不已。
不过,金庸也有写得不尽人意的时候,正如他自己在《后记》里写的那样: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金庸为何会说这样的话?原来和金庸的大儿子之死有关。

金庸总共有三段婚姻,在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后,金庸于1956年5月1号,和第二任太太朱玫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金庸和妻子朱玫合创《明报》,为了报纸的销量,金庸开始在报纸上以连载的方式刊登自创的武侠小说。
无心插柳柳成荫,报刊最后倒闭,但金庸的武侠小说却在大江南北刮起了一阵武侠风,随着金庸的武侠小说翻拍成电影、电视剧,金庸的著作发展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
然而武侠小说的成功并没有给金庸带来快乐,金庸开始和妻子朱玫爆发口角。一年后,朱玫的友人向她透露,经常能在一家咖啡店里看到金庸,他和一位女服务员“眉来眼去”。
得知了这个消息,朱玫当即查证,金庸也供认不讳,只因这个女服务员酷似女明星夏梦。虽然金庸只承认属于精神出轨,但朱玫个性极强,很快就向金庸提出了离婚。
常言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身在美国的金庸之子査传侠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之中,听闻了父母闹离婚的噩耗之后,悲痛的査传侠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金庸的长子,金庸对査传侠的感情很深,原来査传侠遗传到了金庸的写作能力,他在11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作文叫做《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此文引起了査传侠班主任的注意,而金庸也引以为傲。

痛失查传侠之后,金庸一度想要随爱子而去。丧子之痛让金庸刻骨铭心,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后记》里写道,对于张翠山的死,张三丰的表现太过于肤浅了。
张翠山俊美潇洒、聪慧机敏,是张三丰最疼爱的弟子。阴差阳错之下,张翠山和天鹰教的殷素素、魔教的谢逊在冰火岛度过了十年的时间。
待张翠山重返武当山参加张三丰百岁寿宴之时,此时的张翠山早已和谢逊义结金兰,他还是殷素素的丈夫、张无忌的父亲。
多年未见,一直以来对张翠山视如己出的张三丰不由得喜上眉梢,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连一代宗师张真人也始料未及。
少林、昆仑、峨眉、崆峒等门派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几百人浩浩荡荡闯进三清殿,不仅打翻了武当派的桌子,还当着张三丰之面对着张翠山指手画脚。
原来谢逊早些年在江湖里滥杀无辜,而让群雄觊觎的那柄屠龙刀也落到了谢逊之手。听闻张翠山和谢逊结成了兄弟,还知道谢逊躲在何处,群雄抱团取暖,竟不顾张三丰正置办百岁寿宴,在三清殿里大呼小叫、剑拔弩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得知殷素素间接害了俞岱岩,万念俱灰的张翠山选择了自刎。随后殷素素也掏出匕首,跟着夫君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张翠山夫妇的唯一血脉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奄奄一息。
原文写道,众人心中都觉不是味儿,齐向张三丰告辞,均想:“这梁子当真结得不小,武当派决计不肯善罢甘休。从此后患无穷。”只宋远桥红着眼睛,送宾客出了观门,转过头来时,眼泪已夺眶而出。大厅之上,武当派人人痛哭失声。峨嵋派众人最后起身告辞。
随着各门各派的离去,张三丰终于流下泪来,原文道,张三丰叹了口气,并不回答,脸上老泪纵横,双手抱着无忌,望着张翠山的尸身,说道:“翠山,翠山,你拜我为师,临去时重托于我,可是我连你的独生爱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岁有什么用?武当派名震天下又有什么用?我还不如死了的好!”
这一回的章节唤作“百岁寿宴摧肝肠”,讲述的是张三丰百岁寿宴之时接连遭遇的风波。这一回的剧情看似合情合理,不过正如金庸所说的那样,张三丰的表现确实过于平淡了。
笔者认为,张三丰虽然修炼了近百年,但爱徒惨死、徒孙命悬一线,自己的百岁寿宴也毁于一旦,张三丰岂能让各门各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如果在此章节里让张三丰有出手的机会,效果会不会更好?

可别以为笔者无中生有,张三丰是有理由出手的。
首先,少林寺的空字辈高僧非常不给张三丰面子,那时俞莲舟直斥空智觊觎屠龙宝刀,心怀贪念,空智大师不仅拍碎了张三丰家里的桌子,还对着老张大放厥词。
原文道,空智大怒,啪的一掌,击在身前的木桌之上,喀喇一响,那桌子四腿齐断,桌面木片纷飞,登时粉碎,这一掌威力惊人。他大声喝道:“久闻张真人武功源出少林。武林中言道,张真人功夫青出于蓝,我们仰慕已久,却不知此说是否言过其实。今日我们便在天下英雄之前,斗胆请张真人不吝赐教。”

就当群雄的眼睛齐刷刷地聚集在张三丰的脸上,张三丰却只是微微一笑、并无表态。随着张翠山自刎、随着空智大师再次口出狂言,张三丰修养再好也会出手,绝不会让少林等门派全身而退。
但张三丰毕竟也是一代宗师,金庸可以点到为止,让张三丰以一人之力大战空智、空闻、空性三大神僧。
如此一来,不仅能强烈地表达张三丰对张翠山之死的悲痛,又能增添张三丰的出手次数,让读者们一睹“陆地神仙”的风采,全篇《倚天屠龙记》也会更加精彩绝伦。
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只写到1644年,并没有写南明4帝?
《明朝那些事儿》有两大特点,是既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而且脉络清晰,使人看罢是意犹未尽,明白了何为“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这句话。不过《明朝那些事儿》讲到1644年便结束,并没有讲到南明,是很多读者所不明白的,作者当年明月也没有在书中有所说明,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试着分析一番。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当年明月最具有发言权,不过也联系不上,所以我们就从各个方面客观入手分析。读书号2023-05-10 17:41:2800007首人生诗词,满满的人情世故,读懂已是白发人
这7首古诗词,满满的都是人情世故,读懂已是白发人。年龄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刻度,人在成长中不断长出新的智慧和性情,带着无数的迷惘与不确定,坚定地走向下一个阶段的自己。《酌酒与裴迪》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读书号2023-04-23 14:35:400000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间便神秘消失?你看包拯生前对他说了啥
南侠展昭,一个忠诚正义、英勇善良的江湖英雄,他与包拯共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案子,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信任,早已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然而,就在包拯离世后的那一夜,展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展昭会在包拯离世后突然离去?他去了哪里?包拯生前又对他说了什么?读书号2023-05-23 10:27:100000长大后才懂,为何林仙儿那么恨李寻欢?她嫁给李寻欢当天就被抛弃
长大后才懂,为何林仙儿那么恨李寻欢?她嫁给李寻欢当天就被抛弃提起古龙的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那是相当精彩的一部武侠小说。不但气势雄浑,想象力奇特,而且塑造了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来聊聊林仙儿这个角色,在古龙的原著中,林仙儿有着武林第一美女的头衔。她本来出身微寒,因缘际会,攀上了林诗音。随后在兴云庄靠着做人类最古老的生意,积攒了钱财和名气,赢得了第一美女的称号。读书号2023-04-19 13:35:260000临江仙二十首:细煨冰雪热,赠与有缘人。
《一》何以笙箫默别后琴箫何处问?回眸又是经年。浮生有泪是悲欢。幕帘沾月冷,诗笔语阑珊。恨却西风无一字,秋心销尽眉山。相思流转入岚烟。情花翻落梦,执念总难删。《二》情深不寿自古深情情不寿,人行渐远无言。小楼依旧玉光寒。无眠思辗转,叠字也悲酸。半镜青丝缠瘦影,灯花碎似流年。尘封旧事已阑珊。江河应有尽,此恨复绵绵。《三》人生若只如初见也道人心容易隔,何来地久天长。读书号2023-05-23 09:33: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