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竹有一个女传人是谁?拥有绝美容貌,却死在蒙古人的手上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殚精竭力的一部武侠巨作,不管是125万字的超长篇幅,还是让读者目不暇接的角色、门派、武功,《天龙八部》都可以称得上是“金书”之最。

除此之外,金庸还在《天龙八部》里蕴含了道佛两派的诸多奥义。比如神秘莫测的逍遥派拥有一门厉害无比的《北冥神功》,而北冥神功又是金庸从《庄子》里引用过来的——段誉展将开来,第一行写着“北冥神功”。字迹娟秀而有力,便与绸包外所书的笔致相同。其后写道:《庄子》‘逍遥游’有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
而那门飘逸轻灵、犹如捕风捉影的《凌波微步》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为根基,也是金庸从道派典籍《易经》里拓展出去的。
金庸又借着藏经阁的扫地僧宣扬了佛法的精妙奥义。江湖中人为了提升武学不断地修炼杀招,殊不知修炼的武功越强,体内所产生的戾气就越多。如果没有用相应的佛法化解体内的戾气,就会像慕容博、萧远山那样身染顽疾,甚至像鸠摩智一样走火入魔、几近疯狂。

金庸为了让《天龙八部》的剧情更加合理,曾两次对此书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新修版的改动当中,金庸不仅调整了王语嫣的归宿,更是增添了萧峰自尽前的一些举动。
原来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是没有纸质版的,都是由上任帮主对下一任接班人口口相传。如果萧峰就这样死在了雁门关,丐帮的两大绝学又是如何传到射雕,再传到神雕、倚天?

萧峰正是想到了这些,于是喊了虚竹过来,将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的诀窍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待丐帮日后找到了合适的传人,再让他去缥缈峰找虚竹传承武功。
这样看来,洪七公、郭靖、黄蓉等人,俨然都是虚竹的传人,而拥有绝色容貌的黄蓉就成了虚竹的唯一女传人。

黄蓉是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的女儿,由于黄药师离经叛道、亦正亦邪,黄蓉也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多多少少也有点邪恶的味道。好在她结识了一个善良正义、憨厚单纯的男朋友:郭靖。二人结伴闯荡江湖之际,黄蓉不知不觉被郭靖感染,渐渐地也成了一位心系国家社稷之人。

随着年纪渐长,黄蓉和郭靖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二人相濡以沫、慢慢变老。此时的黄蓉不仅有打狗棒法在手,更是和郭靖一样,将全套的《九阴真经》烂熟于胸,武功练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故事发展到这里,黄蓉和郭靖本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无奈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是以真实的历史为故事背景的,黄、郭二人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火纷飞、马革裹尸的战乱年代。

因为襄阳城战事的爆发,郭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蒙古鞑子的队伍中去。黄蓉也紧随其后,她不仅为抵御蒙古大军出谋划策,还为郭靖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遗憾的是,历史中的襄阳城被蒙古大军的铁骑所踏平,南宋也随即被忽必烈所灭。为了尊重历史,金庸笔下的中原武林也落到了蒙古人的手中,郭靖、黄蓉因为秉持“城在人在”的信念,他们力守襄阳城,战至最后一刻,直到气力耗尽、缓缓倒入血泊之中……
难怪李莫愁非要得到玉女心经,经书有两大功效,李莫愁梦寐以求
文/金宝讲故事很多朋友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除了剧情精彩纷呈之外,他刻画人物的功底可谓是入木三分,让读者不知不觉产生共鸣,将金庸笔下的虚拟人物逐渐现实化。随着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如今各大网站上涌现了不少封神之作。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网络红文大多都是爽文,为了衬托主角,书中的配角犹如一朵朵随风飘逝的落叶,他们大多都是千篇一律、转瞬即逝,唯有金庸笔下的配角有血有肉,让人记忆犹新。读书号2023-04-16 13:29:220000说尽千年孤独,这些落寞名句,总有一句戳中你
世事千帆过,蓦然回首,才发现:孤独和离别,乃人生常态。纵使再不舍,有些缘分,也只能陪我们一程,往后余生,还得靠自己风雨兼程。说尽千年孤独,这些落寞的名句,总有一句戳中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今的落魄,心中的愁苦,就像那一江春水流啊流,没有尽头。读书号2023-04-23 14:08:320000民间故事:小孙女指着水沟说有龙,爷爷发现一条泥鳅,当晚发大水
唐朝天宝年间,小山村里有一户姓郭的人家,家里十几口人。小孙女只有两岁多,伶牙俐齿的。这一天早上,她跑到院门前玩耍,忽然指着不远处的水沟喊道:“龙,有龙!”郭大爷曾经给小孙女讲过龙的故事,向她描述过龙的模样,听见小孙女一直喊有龙,走过来好奇地观看,只见门前水沟里,游着一条泥鳅。郭大爷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小孙女误把泥鳅当成龙了。读书号2023-05-23 13:48:570000从原著到剧集,《西游记》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看过35年之后,我终于翻开了《西游记》原著。我对《西游记》剧集的感情,此前在这里不止一次提到,这回就不细说了。反正25集的版本,尤其是前10集,我小时候不知看过多少遍,基本能够全文背诵。读书号2023-05-23 10:19:480000大千世界一禅床——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要去拜见佛印禅师,他事先给禅师写信,要求禅师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真义,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之礼——不接而接来接他。可是等他到了后,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他,于是以为抓住了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看来你修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接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