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到底谁才是赢家?

众所周知,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依靠武力上的交锋,心理和战术的博弈,才是最为刺激和精彩的。
所谓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上说: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用兵之道,在于混淆虚实,隐蔽自己,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易揣测,从而出敌制胜,以弱胜强,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纵览各种兵法韬略,此中典范,当属空城计。
作为三十六计败战计之一,在战争史上堪称一奇技,一旦成功,便可绝境逢生,败中取胜。春秋叔詹计退楚国兵车六百乘,西汉飞将军李广勇退匈奴大兵,还有张守圭妙计守瓜州,古往今来,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而此中典范,应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在街亭的那场“心理博弈”。

在《三国演义》中,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 ,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街亭败绩,诸葛亮迅速撤回汉中 。
不管此事真实与否,司马懿与孔明的这场“博弈”依然成为了《三国》中的经典桥段,而诸葛亮也因为这个妙计吓退司马懿,进一步完善了他神机妙算的奇才形象。

但是,司马懿当真是被吓退吗?
要知道司马懿也非等闲,雄韬大略并不在孔明之下。
更何况当时司马懿手握15万大军,接连拿下几城,又大胜马谡,士气正是高涨,此时又直逼蜀军机关,就算是面对谋略通天的诸葛亮,哪怕城中尚有精兵十面埋伏,充其量不过两万人马,大军压城,司马懿何尝不会审时度势,两军交战,不过数日,城必破。
退一步说,司马懿若不想硬闯,用几千兵马攻打几处城门,城中虚实立见,又何以面对悠闲弹琴的诸葛亮,一箭未发,下令退兵呢?
而实际上,诸葛亮的这出“空城计”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面对的是司马懿。
高手之间的较量,无声无息,“空城”也罢,“实城”也好,司马懿所面对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进或退,而其后的利害和得失才是两人之间真正的赌注。
选择的权利看似在司马懿手中,但当真如此吗?

让我们展开司马懿的奋斗史,探个究竟,司马懿自小便博学强闻,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天赋,其雄才大略不由分说,曹操深知司马懿的才能,曾招入麾下,司马懿也立下汗马功劳,但司马懿不甘人臣,其野心昭然若揭,曹操也对他存有戒心,司马懿于是韬光养晦,没有在曹操在世时有更大的作为,曹操死后,司马懿一心辅佐曹丕称帝,直至后来曹睿继位,司马懿已经位极人臣,坐镇长安,位高权重,朝野忌惮。

司马懿逐渐成为诸葛亮最大的敌人,显然,他也当得起,后来,诸葛亮施反间计,司马懿死里逃生,失了兵权,归隐山林。诸葛亮趁势兵出祁山,连连获胜,势如破竹,曹魏诸将未人敢撄其锋,朝野震恐。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启用司马懿,封为平西都督,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借以挽救危局。
因为诸葛亮,司马懿重新找回了荣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诸葛亮几乎决定了司马懿能否重掌权利。
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似乎有一种英雄相惜的情分。
这是其一,再说回来,为何司马懿占尽上风,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一不查探虚实,二不奋力一站,反而不顾自己的名声选择退兵呢?
一句老话说的明明白白: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唇亡齿寒的道理,司马懿何尝不懂,更何况,“卸磨杀驴”本就是帝王常用的计俩。

拿下西城大败诸葛亮在当时来看并非难事,但一旦破城,蜀军必然溃败,司马懿存在的意义被削弱殆尽,更何况曹操早就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告诫,没有利用价值,曹魏朝廷又岂可容他。
而相反,放走诸葛亮,“兔”在“狗”在,“磨”在“驴”在,而同时,也会给曹魏朝廷留下个优柔寡断,胆小多疑的影响,从而放松对司马懿的戒备,一石二鸟,锋芒毕露之后又给自己留下蛰伏的机会,这是司马懿的大智慧。
一个几乎只有他能匹敌的敌人,既保全自身和家族的荣耀,又给自己争取了培植势力的时间。
这个道理司马懿懂,诸葛亮也早已看透,所以诸葛亮焚香弹琴,一开始便料定司马懿不会攻城。

于是,诸葛亮摆了一出戏,司马懿看懂后,配合演出。
司马懿在小小西城下,故意装呆犯傻,以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为借口而退兵。
这出戏,是演给看不懂的人。
此后,司马懿依然重兵在握,尽管处于明显优势,但对蜀汉从不主动出击,更不击溃诸葛亮的主力,使诸葛亮继续保持一支攻击能力,以维持相对的战略平衡,他不怕嘲笑谩骂,不听诸将的合力劝告,坚持据守方略,耐着性子与诸葛亮磨。
等到把诸葛亮“磨死”之后不久,司马家族便已经架空魏室,而司马懿则退居幕后,以此麻痹政敌,直至孙辈司马炎发动政变,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三国归晋”的历史结局,足可见司马懿是何等的深谋远虑,而对于当年的“空城奇技”,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也显而易见了。

语文低于80分 坚持做这三件事 孩子成绩一定会提高
1.晨读:每天早晨抽出10~15分钟时间,大声朗读。可以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总之要读过后能记住更好。2.做阅读理解题:坚持每天晚上限时做阅读理解题。如果余力不足可以每周做三篇,可以合理利用阅读理解题答题模板,将所见题型进行分类总结,自己归纳出适合自己的答题公式。这个举动就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做题速度,克服盲目做题而无成效的坏毛病。读书号2023-04-23 15:20:080000一览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入场东北战局的国民党军各部
——1945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中央军),1933年建成,汤恩伯系基干部队,下辖第四师、第五十四师、第八十九师,全美械装备。军长石觉(1908年-1986年),原名世伟,字为开,广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汤恩伯系骨干成员。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中央军),1937年建成,关麟征系基干部队,下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一九五师,半美械装备。读书号2023-05-10 12:49:550000七律 了悟人生
七律了悟人生文/格林悟得糊涂命寿长,功名利禄早遗忘。千年世路寻常过,百岁人生戏剧妆。海味山珍生暗病,青蔬豆腐保安康。寻求师友多來往,共谱心声赋雅章。读书号2023-05-23 09:58:520000难怪独孤求败天下无敌,你看他20岁之前,接连得了哪三个奇遇?
金庸塑造人物别具一格,他可以将某位人物角色描写得细致入微,也可以对某位配角惜字如金。好比独孤求败,金庸留给他的笔墨少之又少,只让独孤求败的名字出现在他人的谈话之中。即便独孤求败从未在金庸的书中正式登场,读者们甚至不知道独孤求败的原名是谁、如何练成的独孤九剑,但金庸这种“留白”式的写作手法,将独孤求败衬托得更加神秘莫测。读书号2023-04-18 17:46: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