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到底谁才是赢家?
众所周知,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依靠武力上的交锋,心理和战术的博弈,才是最为刺激和精彩的。
所谓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上说: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用兵之道,在于混淆虚实,隐蔽自己,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易揣测,从而出敌制胜,以弱胜强,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纵览各种兵法韬略,此中典范,当属空城计。
作为三十六计败战计之一,在战争史上堪称一奇技,一旦成功,便可绝境逢生,败中取胜。春秋叔詹计退楚国兵车六百乘,西汉飞将军李广勇退匈奴大兵,还有张守圭妙计守瓜州,古往今来,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而此中典范,应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在街亭的那场“心理博弈”。
在《三国演义》中,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 ,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街亭败绩,诸葛亮迅速撤回汉中 。
不管此事真实与否,司马懿与孔明的这场“博弈”依然成为了《三国》中的经典桥段,而诸葛亮也因为这个妙计吓退司马懿,进一步完善了他神机妙算的奇才形象。
但是,司马懿当真是被吓退吗?
要知道司马懿也非等闲,雄韬大略并不在孔明之下。
更何况当时司马懿手握15万大军,接连拿下几城,又大胜马谡,士气正是高涨,此时又直逼蜀军机关,就算是面对谋略通天的诸葛亮,哪怕城中尚有精兵十面埋伏,充其量不过两万人马,大军压城,司马懿何尝不会审时度势,两军交战,不过数日,城必破。
退一步说,司马懿若不想硬闯,用几千兵马攻打几处城门,城中虚实立见,又何以面对悠闲弹琴的诸葛亮,一箭未发,下令退兵呢?
而实际上,诸葛亮的这出“空城计”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面对的是司马懿。
高手之间的较量,无声无息,“空城”也罢,“实城”也好,司马懿所面对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进或退,而其后的利害和得失才是两人之间真正的赌注。
选择的权利看似在司马懿手中,但当真如此吗?
让我们展开司马懿的奋斗史,探个究竟,司马懿自小便博学强闻,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天赋,其雄才大略不由分说,曹操深知司马懿的才能,曾招入麾下,司马懿也立下汗马功劳,但司马懿不甘人臣,其野心昭然若揭,曹操也对他存有戒心,司马懿于是韬光养晦,没有在曹操在世时有更大的作为,曹操死后,司马懿一心辅佐曹丕称帝,直至后来曹睿继位,司马懿已经位极人臣,坐镇长安,位高权重,朝野忌惮。
司马懿逐渐成为诸葛亮最大的敌人,显然,他也当得起,后来,诸葛亮施反间计,司马懿死里逃生,失了兵权,归隐山林。诸葛亮趁势兵出祁山,连连获胜,势如破竹,曹魏诸将未人敢撄其锋,朝野震恐。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启用司马懿,封为平西都督,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借以挽救危局。
因为诸葛亮,司马懿重新找回了荣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诸葛亮几乎决定了司马懿能否重掌权利。
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似乎有一种英雄相惜的情分。
这是其一,再说回来,为何司马懿占尽上风,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一不查探虚实,二不奋力一站,反而不顾自己的名声选择退兵呢?
一句老话说的明明白白: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唇亡齿寒的道理,司马懿何尝不懂,更何况,“卸磨杀驴”本就是帝王常用的计俩。
拿下西城大败诸葛亮在当时来看并非难事,但一旦破城,蜀军必然溃败,司马懿存在的意义被削弱殆尽,更何况曹操早就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告诫,没有利用价值,曹魏朝廷又岂可容他。
而相反,放走诸葛亮,“兔”在“狗”在,“磨”在“驴”在,而同时,也会给曹魏朝廷留下个优柔寡断,胆小多疑的影响,从而放松对司马懿的戒备,一石二鸟,锋芒毕露之后又给自己留下蛰伏的机会,这是司马懿的大智慧。
一个几乎只有他能匹敌的敌人,既保全自身和家族的荣耀,又给自己争取了培植势力的时间。
这个道理司马懿懂,诸葛亮也早已看透,所以诸葛亮焚香弹琴,一开始便料定司马懿不会攻城。
于是,诸葛亮摆了一出戏,司马懿看懂后,配合演出。
司马懿在小小西城下,故意装呆犯傻,以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为借口而退兵。
这出戏,是演给看不懂的人。
此后,司马懿依然重兵在握,尽管处于明显优势,但对蜀汉从不主动出击,更不击溃诸葛亮的主力,使诸葛亮继续保持一支攻击能力,以维持相对的战略平衡,他不怕嘲笑谩骂,不听诸将的合力劝告,坚持据守方略,耐着性子与诸葛亮磨。
等到把诸葛亮“磨死”之后不久,司马家族便已经架空魏室,而司马懿则退居幕后,以此麻痹政敌,直至孙辈司马炎发动政变,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三国归晋”的历史结局,足可见司马懿是何等的深谋远虑,而对于当年的“空城奇技”,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也显而易见了。
他能封神,我一点都不意外
一个人一个活法。——莫言获奖2011年6月。略萨到访中国,在社科院与中国作家会面。莫言也在。当时,莫言还没拿到诺奖。他以一个粉丝的心态,去见略萨。见之前,梦见自己排着队,拿着书,请略萨签名。但没签,遗憾得不行。“事实上呢,他刚给我签了。现实才是真的啊。”轮到莫言发言,他说,他是略萨的书迷。有一回,读《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时,看入酣处,笑得打滚。读书号2023-05-23 09:05:290000孩子从小培养这三个习惯 语文任何时候都不难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语文学得好的孩子都有这些共同点:喜欢学习和模仿人一开始的学习都是靠模仿他人,比如说小孩学走路、学说话一开始都是模仿他的家人,孩子的学习亦是如此,尤其是学习语文学习,一开始作文不会写就会去模仿范文,摘抄好词好句,才能做到后来自己的创新。喜欢阅读语文学习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海量阅读是更好的积累途径,它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滋养性情。喜欢和别人沟通,聊天读书号2023-04-23 15:33:080000让你读一遍就美哭的古风谚语,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只读了一遍就美哭了[比心]!15个意境优美惊艳了千年的古风谚语,美出天际!一生必读经典。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解释: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我本一心向往明月,可明月却偏偏要去照着臭水沟。常用来喻指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与尊重。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解释:身处两地同样被白雪染白了头,也算是今生白首到老了,表达爱而不得的无奈和自我慰藉。读书号2023-04-23 14:36:490000段誉儿孙满堂,虚竹为何却是无儿无女?你看虚竹练了什么武功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著作里最有含金量的一部武侠小说,无论是篇幅之长、主角之多、剧情之奇、武功之玄,《天龙八部》都当属“金书”之最。一向善于“留白”的金庸将萧峰写死之后,这部洋洋洒洒的《天龙八部》就此落下了剧终的帷幕。由于金庸并没有详细阐述主角以及配角们的最后走向,因此正如金庸自己所说的那样:原文里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供读者们自行发挥想象而补足。读书号2023-04-20 11:01:170000《二泉映月》阿炳:精通吹拉弹唱,尤喜吃喝嫖赌,身世却狼藉不堪
在二胡界,盲人阿炳可以称得上是传说级别的人物。如果进行街头采访,让每一个中国人说出一首二胡曲目的名字,恐怕90%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回答道:是阿炳的《二泉映月》。的确,从曲目知名度来看,盲人阿炳已经做到了一个音乐家的巅峰。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音乐上取得辉煌成就的阿炳,却在他的人生之路走得并不顺利,阿炳的一生鲜少看见阳光,从出生到死亡,陪伴他的,只有数不尽的混沌和黑暗。读书号2023-05-10 16:51: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