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讲究从生活中最小的事情做起,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养生之法。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好每一件与养生有关的小事,慢慢地,就会发现来简单的方法也能让你如此美丽。
心情愉悦,让人神情自如
做美容的时候,美容师常常会告诉你:“平时不要生气,那会让你面部的皮肤容易产生皱纹。只有保持愉快的心情,人才显得年轻,皮肤才会好。”其实,这是美容的一个重要常识。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伊朗医学家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两只公羊同样的食物,却把它们分别置于不同的地方——一只拴在没有危险的草坪上,而另一只则被关在狼群的隔壁房间里。与狼为邻的羊整日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不久就死了;而在草坪上的羊却生活得很好。这个实验说明情绪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是很大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而产生的一切主观体验,它能影响人的全部精神活动。愉悦的心情使人身体健康,健康也会使人愉快地面对生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高血压、溃疡病、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糖尿病,以及偏头痛、哮等疾病都与不好的情绪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不会事事顺心,重要的是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悠然自得才能处理好遇到的各种事情。《黄帝内经》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七情,喜、、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事件、人物、情况的不同反应。正常的七情是不会使人出现疾病的,但是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不正常的情志,一旦超过了人体能承受的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思忧恐”“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失调又会损伤五脏的功能而引发疾病。《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恬静和谐的精神状态,会少得病、不得病,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调养情绪
传统中草药处方
甘麦大枣汤
有常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烦躁等症的女性,为肝血亏虚之象。甘麦大枣汤对此有奇效。
做法:浮小麦100克,大枣10枚,炙甘草10克。水煮炙甘草,取其,再煮小麦、大枣,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至小麦烂熟成稀粥即可。
逍遥丸
针对两胁下胀痛、嗳气或恶心呕吐、食欲减少、精神抑郁、急躁易、精神疲倦、时热时冷、头晕目眩等,由肝郁、血虚、脾弱引起。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等。药店有成药,可购买服用。
针灸推拿
头部穴位:四神冲穴、神庭穴、风池穴、安眠穴,拇指按揉,每组穴位按摩5分钟。还可用指腹沿胸锁乳突肌从上至下轻柔按摩,每日数次。
腹部穴位: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可以用掌揉,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
腰背穴位:背俞穴。可以掌揉、点穴或者拔罐,每次约5分钟。
四肢穴位:外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大拇指按揉,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
足部反射区:包括大脑、小脑、垂体、肝、心、肾、甲状腺等反射区。拇指按揉每个穴位3分钟左右。
心平气和,才是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指出:“伤肝,悲胜;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肺,胜恐。”
现代人养生要做到当喜则喜、当则,但是不可过度,过度就会有损健康。适当地喜,能“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可以消除因忧思所造成的“气机结滞”。但狂喜过度,就会“暴喜伤阳,乐极生悲”。常常有人因为大喜若狂,冲昏头脑,酿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猝死。有悲伤之事,如果大哭一场,就会发泄出来。但是悲伤过度,就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心跳不规则,严重者可以致病或昏厥。
人的情绪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保持状态平和。情绪过了头,心理就会失衡,阴阳则会失调,疾病就不请自来了。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怨恨、愤、委屈、嫉妒等,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
怎么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呢可以学学古人是怎么控制“七情”的。
养生要“控”
《黄帝内经·素问》说“伤肝”“百病生于气”“则气上”。古往今来,很多长寿之人养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宽容大度,遇事不。
养生要“戒躁”
急躁可以导致愤、忧愁、悲哀。中医理论认为,一个人思想上安定祥和、没有贪欲,体内的真气就会和顺,精神内守而不耗散,外界的邪气就不能侵犯人体。
当一个人焦躁难耐时,心理失控,削弱了人体的免疫功能,疾病便乘虚而入。所以,身体弱、抵抗力差的人更应戒躁。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选择淋浴,因为人在淋浴时会产生一种阴离子,会让人好似炎夏时在山泉边一样心旷神怡。
养生要“克悲”
春秋时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发眉皆白。悲伤过度真能导致如此大的变化吗中医的情绪养生告诉我们,若不懂得克悲和节哀,过度伤痛真的会使人早衰或早逝。悲伤时,不要独自咽泪,应当学会寻求安慰来避免对身体的影响。
养生要“消愁”
古人曰:“衣食足则形乐而外实,思虑多则志苦而内虚。”这是告诫人们遇到忧愁之事时应当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杞人忧天,操心过度,心胸要开阔。“一笑失百忧”,经常看看喜剧片,听听轻音乐,逛逛公园,转移思虑,忘却愁事,用开朗、乐观的态度消解愁怀。何以解忧唯宽心也。
睡眠养生法
我国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1/3的人属于重度失眠。不过,大多数人尚不知晓失眠的危害有多严重!《黄帝内经》早就指出,天有四时,人的睡眠应该符合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说:“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解释道: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生活有节律是人保持健康的根本。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安排起居、调养精神,使人体的阴阳之气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升降规律和四季阴阳的消长规律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养精气、益寿延年的作用。女性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气血充盈。
失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1.免疫力下降,出现头昏、头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失眠是青春容颜的天敌,经常失眠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3.长期睡眠不足4小时者,寿命将会比正常睡眠者短1/3。
4.持续失眠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即“三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失眠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特别是对更年期的女性危害更为严重。
6.失眠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事故发生率上升。
睡前十忌
1.忌睡前进食。进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
2.忌睡前用脑。睡前想事,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睡,易导致失眠。
3.忌睡前激动。睡前激动会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和紊乱,特别忌讳大动肝火。
4.忌睡前说话。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卧躺时过多说话会使人精神兴奋。
5.忌掩面而睡。睡时掩住面部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6.忌张口而睡。睡时张口呼吸,冷空气和灰尘没经鼻腔过滤,直接被吸入肺部,会引起口腔及肺部炎症,胃也会着凉。
7.忌当风而睡。睡眠时人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中风或伤寒,所以在睡眠时注意保暖,不可让风直吹身体。
8.忌对炉而睡。对炉而睡会使人过热,容易引起疮疖等病症。
9.忌睡前饮茶、饮酒、饮咖啡。茶含有咖啡碱,咖啡含有咖啡因,酒含有酒精,都会使人兴奋莫名,不易入睡。
10.忌睡前过度娱乐。睡前过度娱乐也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紧张,以致乐而不眠。
诱发失眠的因素有哪些
饮酒:饮酒后虽然容易入睡,但睡得并不踏实。
晚餐过饱:晚餐吃得太晚或太饱,胃肠活动频繁,夜间难入睡。
睡前情绪激动:睡时有心事,入睡时大脑就会兴奋,导致失眠和多梦。
睡前喝水过多:睡前喝水或吃西瓜、稀粥等含水较多的食物,膀胱充盈,频频上厕所,自然难以安睡。
床铺被褥不舒适、光线太亮、清洁条件差、通风不好、周围环境很吵闹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夜间睡不着,白天补觉,再到夜晚又会难以入睡。
睡眠养生六法
按时上床就寝。人体有生物钟,所以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午睡在下午1~3点最好,夜间最好10~11点上床睡觉,这样安排睡眠比较符合生理规律。
睡眠姿势要正确。睡眠要“卧如”,右侧卧最好,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内食物向十二指肠方向运动,避免心脏受压。
选择合适的床铺和被褥。最好选择木板床。被褥要柔软、平坦、厚薄适中,过厚会生热,过薄则会受寒,都会降低人的睡眠质量。
选择合适的睡“枕”。使用中药填充枕头是治疗失眠很有效的方法,但必须辨证使用。
头痛目赤、肝火上炎者,宜选用菊花药枕。
心神不定、夜寐不宁者,宜选灯芯药枕。
血压升高、面色潮红者,可选用夏枯草药枕。
夏季睡绿豆药枕,冬季睡肉桂药枕。
合理饮食。空腹或暴饮暴食均会影响睡眠。睡前喝些牛奶、吃面条或蔬菜,可放松肌肉、镇静安眠。含镁较高的食物,如香蕉、茄子、燕麦片、西红柿及芹菜等也有助于睡眠。
睡前暖足。一是睡前用热水浴足,使血液下行,减轻脑部充血,有利于入睡;二是按摩足底涌泉穴,能宁心安神,有利于睡眠;三是睡前双足要保持一定温度,不要受凉。
美丽是睡出来的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工作时间很不规律,经常加班到很晚,熬夜再困,为了工作还是要硬撑着不睡。久而久之,即使不加班时她也深夜难眠了,在床上·来覆去,就是不能安然入睡。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差,不仅影响了工作,就连皮肤也没有以前那么红润亮泽了。为此她非常苦恼。我们开玩笑说:“还没有嫁人,怎么就成黄脸婆了”笑话归笑话,作为医生,我还是给了她很多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