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说,经络具有“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在穴位上进行针灸或按摩,就可以治疗疾病。心脏病患者觉得心慌、头晕,只要按摩手臂上的内关穴就能够得到控制,这是因为内关穴能通过心包经控制心脏的活动。按摩足三里穴,胃病就能得到缓解,也是因为足三里穴有胃经经脉与胃直接联系,从而控制胃的功能。这就是经络的奇妙之处。所以,科学地运用经络养生,不但能获得健康长寿的身体,还能使人精神百倍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增强免疫力的穴位——此三穴经常按摩可增强肾气及心气。
足三里穴:膝下3寸。
涌泉穴:足底正中心凹陷处。
肾俞穴: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
增强食欲之穴——胃气是正气的根本,经常按此三穴可增强胃气。
足三里穴:膝下3寸。
合谷穴:手大指、食指之间。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
抗衰老穴——此三穴经常按摩有抗衰老作用。
涌泉穴:足底正中心凹陷处。
百会穴:头顶正中。
劳宫穴:手心。
养心安神之穴——此三穴经常按摩可养心安神。
神门穴: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
劳宫穴:手心。
保养眼睛穴位——此三穴经常按摩可保养眼睛。
肝俞穴: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处。
睛明穴:眼内眦外。
四白穴:眼眶下骨凹处。
增强睡眠质量的穴位——此三穴经常按摩可以养心安神。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
涌泉穴:足底正中心凹陷处。
神门穴: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
增强性功能穴——此三穴经常按摩可增强性功能。
曲泉穴:膝窝处。
关元穴:脐下3寸。
肾俞穴: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
经按摩:沿经络路线进行按摩、推拿都可起保健作用。
养心按摩
心经路线:①心区→咽喉→目。②心区→肺→肩内侧→手臂内侧→手掌尺侧→小指尖。经常按摩可以养心。
舒肝按摩
肝经路线:大拇指→足背→内踝→小腿内侧→大腿内侧→阴部→小腹→胃→肝络,经常按摩可以舒肝健脑、通畅气血。
健脾按摩
脾经路线:下颌骨大穴→喉咙→下棱口角→胃→脾络。经常按摩可健胃。
健肺按摩
肺经路线:中焦(肚脐与膈的中点)→大肠→绕胃→肺系→咽→肩臂外侧→小臂外侧→大拇指端。经常按摩可增强肺气、预防感冒。
增强腰腹按摩
沿带脉(季胁下→绕腰腹一周)常按摩,可增强腰腹功能。
经气养生
应用经络健身,可通过经气的行、贯通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交通任督经气养生
这是古代以静养生常用的方法,方法是静坐调息,排除杂念后引经气交通身前任脉及身背的督脉,从而起到调经气的作用。
交通十二经气养生
全身运动可交通十二经脉,华佗五禽戏及十禽戏都可增进全身经气贯通而起到养生的作用。
静守经穴养生
入静养生:静坐、调息,排除杂念后,把注意力集中于关元穴(任脉穴,在脐下3寸,丹田),意守丹田,聚气于内可达到养气健体的目的。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
中医有“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经络不通会造成人体全身各处的疼痛。祛除病痛就在于让经络畅通无阻。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经脉是主体。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12条,即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合称“十二正经”,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经络沟通于脏与体表之间,在内连属于脏,在外则连接筋肉、皮肤、肢节,将人体脏、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的各部分功能保持相对调平衡的状态。因此,人体脏的病变是可以通过经络表现在身体相应部位的。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病气侵入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阻塞,于是局部疼痛、肿胀、麻木以及活动障°等症状就产生了。
畅通经络的特效止痛穴
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头维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的位置。头痛时用双手轻轻按摩可收良效。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
治疗三叉神经痛
阳白穴:取穴时患者正坐,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2厘米处。
治疗头痛,前头痛,失眠、眼疾引起的头痛等
印堂穴:取穴时正坐,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1厘米皱纹中。
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人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
治疗月经腹痛
足三里穴:膝下3寸。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
治疗肩臂痛
肩腢穴:肩平举,肩部有两个凹陷,前部凹陷中。
天宗穴: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
治疗腰腿痛
承山穴:小腿间侧肌肉中间,按之凹陷处。
治疗急性腰痛
后溪穴:治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当腰扭伤时,在脊柱两侧点揉的效果最为显著。
在经脉上敲敲打打,也可预防衰老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指出:“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为什么女性适合敲带脉
带脉起于季胁,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带脉能约束全身纵行的各条经脉,以调节脉气,使之通畅,尤其可调理月经及妇科各器官功能。
做法: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用手来回敲打带脉(即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力度适中,以感觉舒适为准,50~70下即可。用敲带脉来治疗妇科病,是古时常用之法。敲带脉可缓解妇科疾病症状,还能起到瘦身的作用。
祝总骧教授的“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所谓“三一二”,“三”就是每天早晚两次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三个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按压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以达到酸、麻、胀感觉为有效。其理是直接激活人体最主要的三条经络,使全身气血畅通。“一”就是一个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基本气功锻炼,仍旧是每天早晚两次,每次5分钟。其理是通过静态的思想集中,调动全身尤其是腹部经络的活动,调整五脏六的血气运行,达到阴阳平衡。“二”就是进行以两条腿为主的自觉体育锻炼,可做下蹲、踢腿或散步,每天一次,每次5分钟。
算下来,每天只要25分钟,就能激活人体的经络而达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经络养生十个关键点
拇指尖端:属手太阴肺经。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咳嗽时用力掐拇指尖端也很有效。
小指尖端:属手少阴心经。按此有利于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时用力掐小指尖端,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掌中央:属手厥阴心包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可促进全身血液环,能调理月经,对肤色改善有一定功效。
曲肘外侧凹陷处:属手太阳小肠经。曲手肘,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曲池穴)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还能治贫血。
肩窝:属手少阳三焦经。按压肩窝处,能调节全身体液环、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鼻翼两侧:属手阳明大肠经。用食指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能改善便秘及腹泻症状。
外眼角:属足少阳胆经。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眼部健康的有效方法,还有明目的效果。
脚底中心:属足少阴肾经。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让人一天都有旺盛的精力。按摩时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大腿根部:属足厥阴肝经。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
臀横纹中央:属足太阳膀胱经。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于膀胱健康,可治疗痔疮、坐骨神经痛、便秘。
美容修炼十五法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形体与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共养,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做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动以养形是指通过运动提高人体免疫力。静以养神就是保持心情的宁静、专一,使脏气机调,真气充沛,从而精神健旺。
很多人说,我不是不锻炼身体,只是没有时间和方便的地点。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很简单的方法也可以养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古人总结出来的日常运动养生法。
梳发法
两手十指微屈成爪形,从头部前面向后方轻轻梳理,可以反复做。能改善头部血液环,防治高血压,提高智力。
浴面法
两眼闭上,前后搓动两手掌18次,然后将两手掌面从鼻旁两侧向上按摩到前额,再向两侧分开按摩到太阳穴,最后按摩到下颌,反复浴面18次。能保持面部皮肤光泽有弹性,消除皱纹。
目运法
两眼睁开,眼珠慢慢地向上下、左右、远近各活动18次,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18次。能提高视力,防治眼病。
揉鼻法
两手中指放在鼻孔两旁,轻轻揉按36次。能防治感冒、鼻炎。
叩齿法
先后叩上下门牙和两侧大牙48次,叩的力量要轻。能防治牙病。
搅舌法
口唇轻闭,将舌头放在牙齿外面、嘴唇里面,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慢慢转动,各做18次。能防治牙周炎。
咽津法
将口腔中唾液慢慢吞咽到胃肠小腹。能帮助消化。
抬头法
头部由前向后慢慢抬起,反复做18次。能防治颈椎病。
弹耳法
将两手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轻轻抬起放下。可防治鼓膜内陷及耳病。
揉腹法
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揉腹12次,再按逆时针方向大范围揉腹12次。能防治肝、胆、胃、肠诸病。(注意:便秘宜顺时针摩腹,腹泻宜逆时针摩腹。)
转腰法
将两手掌轻轻放在两侧腰部的肾俞穴上,慢慢地将腰部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6次,然后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6次。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
提肛法
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这样反复做18次。能防治痔疮、大小便失禁。
摇肩法
两手臂由前后上下各摇动18次。能防治肩周炎。
蹲膝法
两膝稍屈,再伸直,上下反复做18次。能防治关节炎,增强下肢肌力。
颠跟法
两脚跟慢慢踮起后保持一会儿,反复做18次,站立、坐着时都可做。能增强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