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三品:精、气、神
道家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又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为什么说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呢?有什么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意义吗?这里我们就具体地解释一下。
这里的“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先天带来的,是父母给的;后天之精是人出生后所吃的各种食物所化生的各种营养物质,再由脾胃运化水谷而成。所以,肾被称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的,先天之精是生命产生的根本,后天之精则是养生之源,是人活下去的基础。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精又不断地给先天之精以滋养。人体内“精”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体质和寿命。
关于气,含义非常广泛,由于它在人体内的部位不同,名称有所不同。气可指“元气”,元气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是肾阴和肾阳的综合体现。元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有推动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是维持生命的动力。人活着就是不断消耗元气的过程,元气耗尽,人的生命就结束了。气还包括宗气、营气、卫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是以肺吸入的天地清气和脾胃气化的水谷之气综合而成,主管呼吸;营气和卫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营气与血液同行于脉中,营运全身;卫气则是人体的阳气部分,行于脉外,其功能主要是滋养脏腑、温润肌肤、护卫体表、排出汗液、恒定体温等。
神则是人体内在脏腑精气的表现,是人的思想和生命活动的体现。人体与神是不可分离的,中医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神在人体发挥作用的表现。很多现代医学家认为:人的死亡认定不仅指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实质上,失去思维功能和知觉感官的人,就意味着已经死亡。
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气生于精,精的化生有赖于气,气的产生表现了神。对于人体来说,精者身之本,从形成胚胎到人的出生,都是由于精奠定了基础;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气绝则身亡;神者形之主,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说“人有三宝精气神”,这三项中少了任何一项,人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既然精、气、神对于人体非常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养护呢?
首先,先天之精是人出生时就已经注定的,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养的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物质,是食物精华、水谷精微,要养精,根本的措施就是合理的膳食营养。应该根据个人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勿使过。”这是中华民族对传统膳食结构的精辟论述。
此外,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四季气候存在春温、夏热而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易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此外,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饮食,所以应加以考虑。
对于养气来说,首先要重视环境之气。多呼吸天地“清气”,喧闹嘈杂的环境、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更不利于养生。另一方面,同样是注重调整饮食。
对于养神来说,主要是情绪养生的问题。长寿的人,大多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情绪健康观要求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狂喜、暴怒,善于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建立积极的心态也是改善情绪的主要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思想修养,用理智代替感情,对人生、社会持正确态度;正确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冷静、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打消不合现实的想法与要求,尽快消除不愉快事情的困扰;心胸宽阔、为人宽容和善,搞好人际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坚持身体锻炼。古人云:“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体格强壮,才会显示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易于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总之,精、气、神是养生的根本,调养精、气、神的根本目的在于培植身体的固有元气。我们养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固身体的元气,因为元气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元气充足,人才会健康长寿。
健康四功法:安神、定意、守心、制情
健康的这四种功法是国际著名养生学家朱鹤亭先生在《人生与养生》一书中提出的:一为安神,即安定精神,一个人神色不安的时候很容易做错事;二为定意,人的意念有时候变化很快,一个意念的错误可能就会导致人一生败落,所以定意很重要;三为守心,人要把心收拢住,才能养生;四为制情,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因为情志过度也会致病。
接下来,朱老介绍了安神、定意、守心、制情的具体方法:
1安神
首先,立着安神。人面向东方,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两手交叠按在丹田处,闭上双眼,两个脚尖向前伸直,脚外侧平行,挺胸收腹,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轻轻地、徐徐地吸,缓缓地呼,吸气、呼气交替,内心要保持平静。按照男八女七的生命节律(前文已经谈到),男性做八分钟,女性做七分钟。
2定意
定意时,人需要面向南方,因为南方属火,火主血液,主情智。
人坐在椅子上,食指和中指按着膝眼穴,拇指按着鹤顶穴,挺胸收腹,闭上双眼,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同样是男性做八次,女性做七次。
3守心
人朝右侧躺下,避免压迫心脏,特别是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右腿伸直,左腿微蜷,压在右腿上。两只手的大拇指分别去压另一只手的内劳宫穴,双手合抱,放到丹田处,轻慢地呼吸。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在手中心,是管心脏和肺的,心主血脉,肺主呼吸之气管,气血相融就是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可以试一下。
4制情
很多人都习惯晚上散步,其实这里面也包含着养生学的奥妙。我们前文已经把阴阳讲得很清楚,人其实就是一个阴阳的综合体,左为阳,右为阴。走路的时候,左腿往前迈是阳,右腿往前迈是阴,阴阳相合;左腿往前迈的时候,右臂抬起,右为阴,所以也是阴阳相合。而且,散步的时候一定要大步走,不要小碎步走得很快,不然心跳的节奏会加快,不利于氧气的吸收。
其次,散步的时候还要挺胸收腹,因为挺胸的时候肺是扩展的,弯腰会压迫胃,胃里的食物就很难消化、吸收并散布于全身。朱老认为:应该走七八步之后,就停下来,站着舒展——吸气,两只胳膊从前面往上抬,尽量舒展,然后从两边落下,再回到胸前,把气呼出来,重复三次,再继续走,这样散步才有效果,对内脏的功能才有帮助,而单纯的走只是消耗体力、活动下肢而已。
此外,散步的时候心情要放松,不要一边走一边想心事,那样对身体有害。所以散步的时候人要绝对放松,肩要下垂,髋要舒展,心要保持平静,眼睛向前看。
其实,朱老讲到的安神、定意、守心、制情这几个方面的养生就是立、坐、卧、行时的养生方法,很实用,很贴近生活。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坐、立、卧、行中都注意到这些,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肯定大有裨益。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养生要靠内求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其中记载,古代的医经有七部,第一部就是《黄帝内经》,第二部是《黄帝外经》,还有《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和《旁经》等,但是现在传世的只剩下《黄帝内经》。
既然有《黄帝内经》,又有《黄帝外经》,那么内经和外经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外经,只有从内经来理解。有人说内经是讲内科的,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肯定是不了解《黄帝内经》,也不了解中医,真正的中医不会分科,因为在中医看来天、地、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部分也都是息息相关的,不可能完全分开来看,现在医院分的这个科、那个科都是西医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