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薏米扁豆粥(《中国药膳》)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0克,共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食。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6.香薷扁豆茶(《中国药膳》)香薷9克,白扁豆12克(炒黄捣碎),陈皮3克,荷叶6克,白糖适量。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7.车前扁豆粥(《中国药膳》)车前草15克,淡竹叶、干荷叶各9克,水煎,滤汁去渣;另用白扁豆、薏苡仁各30克,粳米60克及适量水,共煮成粥,加入药汁,稍煮成稀粥。
1日内分2次服食。适用于湿热或暑湿型泄泻。
8.白扁豆瘦肉汤(《小儿食疗谱》)白扁豆50克,猪瘦肉100克,盐适量。猪瘦肉洗净,用开水稍烫去血腥味,切成细末,然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再加入白扁豆,用文火炖1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适用于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暑湿泻下等症。
9.白扁豆茶叶方(《中国药膳》)茶叶9克、白扁豆9克、白糖5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待温后饮用。每日1剂,连服2~3日。适用于湿热型腹泻。
龙眼肉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龙眼的假种皮。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其中福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又名龙目、圆眼、福圆、益智等。龙眼肉为由顶纵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0.1厘米。
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黏性,常粘结成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早在汉朝时期,龙眼就已作为药用。李时珍说:“龙眼大补”,“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可见龙眼肉的补益作用之大。《日用本草》也曾说其能“益智宁心。”《得配本草》
认为:龙眼“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有关龙眼肉的功效流传有这样一种传说,“当年哪吒打死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还挖了龙眼。这时,恰好有位叫海子的穷人家孩子因缺乏营养,身体羸弱,常常患病,经调补多月仍不见好转。
哪吒闻讯之后,便立即把龙眼给海子吃了。海子吃了龙眼之后,不仅身体强壮起来,不再患病,而且渐渐地长成了个彪形大汉,结婚后生了十三个龙凤,自己也活了一百三十多岁。
海子仙逝后,他的坟上长出一棵龙眼树,树上结满了龙眼。东海边上的百姓闻讯后,纷纷前去摘取龙眼,食肉后以核种树。此后家家户户都种龙眼树,食龙眼肉,因而个个都身强体健,不患疾病。”至今,龙眼仍然是一味补血安神的要药。
龙眼肉营养丰富,果肉含多种维生素、粗蛋白,以及无机盐类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但咳嗽多痰,痰黄而稠,或有臭味,高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咽痛、恶风发热、头痛等,应忌食龙眼肉。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现代研究】
龙眼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糖分以及无机盐类等。
龙眼所含糖分量很高,为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故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的人,常吃龙眼有益健康。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因其铁及维生素B2含量很丰富,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及宫体下垂感。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则可用龙眼肉加入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或每日食用龙眼肉煮鸡蛋,可活血调经,促进体力恢复。日本大阪中医研究所曾对800多种天然食、药物进行抗癌试验,发现龙眼肉的水浸液对子宫颈癌细胞有九成以上的抑制率。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国外在研究龙眼时发现其含有一种活性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这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中所言龙眼有轻身不老之说相吻合。故此有人认为龙眼是具有较好开发潜质的抗衰老食品。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律失常,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崩漏等病症。
【食物疗法】
龙眼肉具有养生、食疗、药用等极高的价值。以下是几种有关龙眼肉的食谱:
1.龙眼肉粥(《中国药粥谱》)取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60克。将粳米淘洗干净,龙眼肉、红枣洗去泥沙,同煮粥。早晚各服1次。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之功效。
用量不宜过大,须热服。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或舌苔厚腻者忌用。
2.龙眼酸枣仁饮(《实用偏方》)取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将炒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芡实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后,加入龙眼肉和炒枣仁,再煮半小时。
取出枣仁,加适量白糖,滤出汁液。不拘时饮,并吃龙眼肉及芡实。有养血安神,益肾固精的作用。适用于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而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倦、遗精等症者。
3.蜜饯姜枣龙眼(《中国药膳》)取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待冷,装入瓶内,封口即成。日服3次,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能健脾益胃,滋补心血。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症。
4.圆肉百合粥(《中国药粥谱》)龙眼肉、百合各15~30克,大枣6枚,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共煮为粥,早晚服食。适用于心衰有气虚、阴虚、血虚表现,经常心悸、气短者。
5.荔枝桂圆方(《食物与治疗》)荔枝10个,龙眼肉10个,水煎服。适用于脾肺气虚型患儿服食。
6.龙眼莲子粥(《食疗粥谱》)取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烦不眠。
7.花生龙眼泥(《中医药》)取连皮花生仁10个,龙眼肉15克,大枣12枚,将大枣以清水泡发,稍煮去皮、核,同花生仁、龙眼肉共捣为泥,上锅蒸熟即成,每日1次,可经常食用。有温中补血之功效。
8.龙眼花生藕节汤(《中医药》)取桂圆肉30克,花生米15克,藕节30克,将以上三味洗净后加水适量煎煮,至花生熟烂即可,每日1次,分次食完。有益气健脾,收敛止血之功效。
9.龙眼洋参饮(《中医药》)取龙眼肉30克,西洋参10克,白糖10克。将三物放入带盖的碗中,置锅内水反复蒸之到膏状。每晚服用1次,每次1匙。有补脾养心,益气养阴之功效。
决明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又名草决明、还瞳子、狗屎豆等。决明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毫米,宽2~4毫米。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苦。
决明子是我国药学史上最早的眼科专用药,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决明子治青盲目淫,眼赤泪出,久服益精光。”唐代医家甄权则称:“每日取一匙妥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到了清代,名医黄宫绣盛赞决明子为“治目收泪要药”。相传,古时有一位老太婆,年过八旬耳不聋眼不花,腰板挺直,飞针走线赛过年轻姑娘。别人见了都称奇。有人向她请教长寿秘诀,她回答:常饮决明茶。老太婆还赋诗一首:“愚妇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灯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常年食决明……”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平肝降压、润肠通便的功效。
但是决明子性微寒,脾胃虚寒、脾虚泄泻及低血压等患者则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决明子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甾体化合物、蒽醌衍生物、大黄素类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
决明子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具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决明子中含有的大黄素蒽酮、大黄素葡萄糖、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此外决明子素具有α-羟基,可与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对生物金属元素吸收有影响。决明子还具有明目、保肝和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以增强免疫等作用。
决明子以及决明子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来治疗急性结膜炎、中心视网膜脉络膜炎、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便秘、初期乳痈、霉菌性阴道炎等疾病。
【食物疗法】
决明子是一味可“大用”亦可“小用”的中药。“大用”
是指它的药用,如决明子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等眼科疾病的患者;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小用”
则是指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下面介绍数款决明子食谱:
1.决明菊花茶(《中医良药良方》)取炒决明子20克,杭菊花12克。将上述各药放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具有清肝,息风,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起于风热者、高血压、风热赤眼、青盲、雀目。但脾虚便泻者忌用。
2.决明子粥(《粥谱》)取决明子(炒)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适合春夏季食用。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具有清肝、明目、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习惯性便秘等症。但大便泄泻者忌服。
3.柴胡决明子药粥(《上海医药》)取柴胡15克,决明子20克,菊花15克,冰糖15克,大米100克。将柴胡,决明子,菊花三味水煎,去渣取汁,与大米煮粥,趁热加入冰糖至溶化。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肝郁化火型,常见失眠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症。
4.决明子绿茶(《食品研究与开发》:取决明子、绿茶各5克。将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取出,候凉。将炒好的决明子、绿茶同放杯中,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此茶清凉润喉,口感适宜。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大便秘结、视物模糊患者。
5.杞菊决明子茶(《食品与健康》)取枸杞子10克,菊花3克,决明子20克。将枸杞子、菊花、决明子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可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用于肝火阳亢型脑卒中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瘫痪、头晕目眩、头重脚轻、面部红热、烦躁易怒、血压增高、舌质偏红、苔黄、脉弦。
6.菊楂决明茶(《东方食疗与保健》)取洁净菊花10克、生山楂片10克、决明子5克、方糖25克。将菊花、山楂片、决明子、方糖放入保温杯中,以开水冲泡、盖紧浸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强心明目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
7.桃仁决明蜜茶(《东方药膳》)取桃仁10克加草决明子12克水煎,加蜂蜜。能活血降压、清肝益肾,适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有热象者。
8.决明子蜂蜜饮(《药膳食疗》)取炒决明子10~15克,蜂蜜20~30克。将决明子捣碎,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钟,冲入蜂蜜搅匀服用,早晚分服,每日1剂。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治疗前列腺增生兼习惯性便秘。
9.山楂决明子茶(《东方食疗与保健》)取山楂15克、荷叶15克、决明子10克,水煎饮其汁液。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肉豆蔻
本品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亦有栽培。摘取成熟果实,取种仁,用石灰乳水浸1天后,用文火缓缓烘干即得肉豆蔻。又名迦拘勒,豆蔻,肉果等。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或被有白色石灰粉,表面有网状沟纹,一侧有明显的纵沟,较宽的一端有浅色的圆形隆起,在狭端有暗色凹陷。质坚实,难破碎,断面不平坦,纵剖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
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其医药书籍先见于唐代的《药性论》,而《本草拾遗》
曰:“肉豆蔻生胡国。胡名迦拘勒,大舶来有,中国无之。”
《本草纲目》中载“花结果,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则不同类,外有皱纹,而肉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本草经疏》将其说得颇为公允:“其气芳香,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固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谈及此中药,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豆蔻年华”这一词语。
该词通常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美好,由此可以想见豆蔻花之美了。“绿叶焦心展,红苞竹笮披。贯珠垂宝珞,剪彩倒鸾枝。且入花栏品,休论药里宜。南方草木状,为尔首提诗。”该词作者范成大对豆蔻作了极高的评价:绿叶红苞,风姿独具,贯珠宝珞,结子如珠,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供药用。肉豆蔻可用于脾肾虚寒久泻,因其辛温而涩,故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
然而肉豆蔻虽然有诸多功效,却不可任意服用,更不能过多服用,否则会引起中毒。本品温中固涩,故湿热泻痢者忌用,不可多服,多服则泄气。
【现代研究】
肉豆蔻主要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大类成分,其含挥发油5%~15%,挥发油中主要为单萜烃类,芳香醚类,单萜醇类,酯类等60余种成分。另含肉豆蔻丁香酚,异丁香酚及多种萜烯类化合物。
肉豆蔻中的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和驱风作用,并具有显着的麻醉性能。挥发油中的甲基异丁香酚能抑制中枢神经,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挥发油还具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少量食用肉豆蔻,能增加胃液分泌,刺激胃肠蠕动,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肉豆蔻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并能抑制子宫癌及皮肤乳头癌。
临床上用来治疗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病症。
【食物疗法】
目前,肉豆蔻大多是作为香料被广泛使用的,多用于烧鱼和火锅底料中,这样既可以增加菜肴的香气,又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下面介绍数款肉豆蔻食谱:
1.豆蔻粥(《家庭食养食疗全书》)取肉豆蔻10克,生姜2片,粳米50克。先把肉豆蔻捣碎研为细粉,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肉豆蔻末及生姜,同煮成稀薄粥。作为早晚餐温热食用。有开胃消食,温中下气之功。对一些慢性肠胃不适者,如宿食不消,呕吐,虚泻冷痢,脘腹隐痛,食欲不振者,可起到药食兼顾之效。
2.花椒肉蔻汤(《中医药膳食疗大典》)取花椒6克,肉豆蔻10克。用水煎服。用于温中驱寒,涩肠止泻。可治疗慢性肠炎,结肠炎属脾胃虚寒者,症见泄泻日久不止,大便溏薄,不思饮食,面色苍白,神疲胃寒,四肢发冷,脉搏较弱,舌淡且苍白。
3.豆蔻汤(《中华养生药膳大典》)取肉豆蔻(煨)60克,炒甘草16克,炒白面120克,丁香枝3克,炒盐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