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疗法是医者运用手掌、手指或器具等,在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施不同手法的揉按,使其经脉宣通、气血口调,以达至补虚泻实、扶正袪邪、促进身心康复、改善局部营养、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疤痕变软和损伤修复的作用。推拿按摩经济简便,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按摩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按摩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患部功能恢复,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的作用是通经络、畅气血,具有消瘀、行滞、散肿、止痛的功效。事实征明,按摩有助于增强体质、清除疲劳、恢复元气。
1.疏通经络
《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可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降低血液黏滞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如小儿痢疾,经推拿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按摩能够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精神振奋,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4.适应范围很广
按摩外可用于经0永、筋肉、骨骼、关节之损伤,以及痹、痿、瘫、痉、痛、麻木诸症内可调节脏腑的虚实、阴阳,用于脾胃运化不良、脘腹胀满作痛、便秘等。但妊娠期间、皮肤溃烂、恶性包块以及脘腹疼痛拒按时,则应禁用按摩术。
5.手法简便易学
按摩的常用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捏。按摩操作一般要先轻后重、柔和持久、由慢而快、由浅到深。
(1)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适当部位进行按压。可治疗局部肌肉肿胀麻木、痹痛瘫痿、忸伤挫伤等。适用于全身各部操作。
(2)摩法
用拇指指腹或手掌的尺侦U(小鱼际)在某部或穴位上作轻缓的盘旋摩动。摩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适用于四肢、头、胸及腰部。可治疗烧痛瘫痿、麻木胀满等。
(3)推法
用指腹或掌跟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或穴位上,分别向前后、左右、上下用力推动。常用拳推法、掌推法和指推法。适用于躯干和四肢疾病、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胸腹胀菌、肢体瘫痿、麻木、痹。
(4)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同中指)屈成弧形,扣捏在对称的两个穴位或皮肤、肌肉、筋膜上,用力提拿。可用单手或双手进行。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可治疗肌肉筋骨痛风、劳损、麻烧不仁等。
(5)揉法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贴附于皮肤上,作轻微的圆形或螺旋形揉动。适用于全身各处。可治疗腰背、四肢、头部、腹部疾病。
(6)捏法
用手指挤捏皮肤、肌肉、筋膜。多配合拿法使用,可单手或双手捏。适用于全身各处,可治疗头、顶、背、腰、四肢烧痛等症。
除上述手法外,还有拍法、摇法、弹法、叩法、振法、滚法等。这些都是在按摩中常用的手法,可结合患者的病情使用。
冬病天然耗物痄
天然药物疗法以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应用中药方剂内服的手段,对“冬病”或“夏病”进行调养治疗,以促患者身心康复。冬病夏治的天然药物疗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调补为主
发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所谓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所谓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时,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打破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可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中医特另」重视人体正气的主导作用。如果人体正气强盛,疾病就不容易发生。要想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或阻止疾病的发展,就必须扶助正气,调动机体的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抗病力。这种扶助正气的方法,特别适合冬病夏治。
(1)补气法是气虚者的调养方法
适用于久病或重病之后,也可用于向来正气不足的无病者。气虚者常有乏力倦怠、气短懒言、动则气喘、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选用人参、白术、党参、黄芪等补气药物进市周补。
(2)补血法是血虚者的调养方法
血虚常发生于大出血后,也可见于妇女产后、月经过多、血液病及营养不良者。血虚者常有头晕目眩、心慌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可选用大枣、当归、熟地、阿胶、桂圆肉等补血类药物进节周养。
(3)补阴法是阴虚者的调养方法
阴虚者常有头晕目艮干、腰腿酸软、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午后升火或有低热、大便干燥等症状,宜选用鳖甲、麦冬、银耳、石斛、生地、女贞、枸杞子等补阴类药物进节周补。
(4)补阳法是阳虚者的调养方法
阳虚者常见畏寒怕冷、四肢厥令、脘腹冷痛更清长频数或夜尿多、大便溏薄等症状。宜选用鹿角、肉蓉、锁阳、巴戟天、狗肾、淫羊藿等补阳类药物进节周补。
2.辨证用药
因证施治,一证一方,方随证变,各得其所。如平时常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耳鸣心悸、失民健忘、腰腿酸软等症状,中医辨证属于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心肾两弓、宜选用补气健脾、养心宁神、补肾益脑的方药,如归脾丸、养心汤、柏子养心丸等进行调补。如见肌肉萎缩、牙齿脱落、须发变白、耳聋眼花、腰酸腿软、骨质疏松、夜尿增多等情况,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两虚、脾胃运迟,就宜运用补益肝肾、健运脾胃之法调治,可选用八仙糕、人参固本丸、首乌延寿丹、还少丹等方药进节周养。
3.因时用药
用药应考虑到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向,不能千篇一律。春季大地生机勃勃,人体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机能易于恢复,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等扶助人体正气药物,促其早曰康复。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欲不佳,可服用一些清补之品,如西洋参、麦门冬、石斛、沙参等,既补益元气,又消暑、生津、止渴。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干咽燥、咳嗽少痰。宜选用润肺去燥的药物,如银耳、麦冬、玉竹、天花粉等养阴止咳。冬季气温偏低,人们食欲增强,消化吸收机能旺盛,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可根据各自的体质,选用各种滋补药物。阳虚畏寒者可选用鹿角、当归羊肉汤、十全大补酒等温补药物素体阴虚或有内热者可选用银耳、杞菊地黄丸等兹阴补肾,并退虚热气血不足者可选用十全大补膏、河车大造丸、人参养荣丸等气血双补药物。
4.注意剂型与用法
(1)汤剂
汤剂是把单味或多味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后取汁服用的药物剂型。这是最为古老,也是至今最为常用的剂型。药物中的大部分有效成分都可溶解于水中,饮用后迅速被吸收而发挥作用。制畜汤剂的药物一般不是直接采集的生药,而是经过炮制加工的“饮片”就是将生药经炮制后切成薄片。药物切成薄片之后,有效成分易于溶解煎煮出来。汤剂的溶媒主要是水,放水量要适宜。过少,药物浸泡不透,煎煮时间未到,药液就会干涸甚至煎焦,就不能服用过多,药液太多,浓度不够,又难以完全服下,也会影响疗效:一般地说,以水过药物一两横指为度,慢性病症患者及儿童可酌减。煎药前要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使药物充分湿润,这样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解煎出。煎药器具,不主张用钢、铁、铝、锡等金属器具。因有些药物用金属器皿煎煮,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起化学变化,产生晶作用,影向药效。目前首选陶罐、沙锅,也可用搪瓷缸、耐热玻璃容器等。煎药火候,按其火力大小分为“武火”与“文火”两种。火焰大,火力猛的称为武火火焰小,火力微弱的称为文火。武火煎药,温度很快上升,水分迅速蒸发,时间稍长很容易把药物烧焦。文火煎药,温度上升和水分蒸发都慢,水幵后也不会大沸腾。一般煎药宜先武后文。凡是质地坚硬、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药物,如介壳类、矿物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2分钟,再投入其他药物,以保证有效成分溶出。凡是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药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药物将煎好时放入,煎5-6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散失。有些胶质类中药(如阿胶、鹿角胶)或是珍贵药材(如人参、鹿茸),一般都要后放或单独煎煮,再与其他药液混合同服(或冲服),以免其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收。每剂药一般要煎2-3次。试验证明,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药所得到的有效成分多。汤剂的服用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如遇特殊情况,亦可以每曰服2剂,以增强药力。服时宜温度适口,冷服会损伤肠胃,易致腹泻、呕吐。滋补药物宜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若服汤剂不习惯而呕吐者,可用生姜片擦舌,然后再服。
(2)丸、散、酒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蜂蜜、水、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黏合,制成圆颗粒状的固体剂型,大者如弹子,小者如绿豆、菜籽。古人说:丸者缓也”这是因为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丸剂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丸剂一般适用于虚弱体质或慢性病症。但是,亦有用于急救的丸药。根据赋形黏合齐」的不同,丸剂可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多种。蜜丸以蜂蜜作赋形齐J,性质柔润,作用缓和,并能矫味,具有补益作用。水丸系用冷幵水或酒、醋等,将药物细粉湿润、黏合,较蜜丸易于溶解,吸收快,易于吞服。糊丸用米糊、面糊等赋形齐」制成,黏性大,溶解崩裂时间比水丸、蜜丸缓慢,内服后在体内徐徐吸收,既能延长药效,又减少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对胃道的刺激。浓缩丸的优点是含有效成分高,剂量小,易于服用。
散剂是将药物碾研,成为均匀温和的干燥粉末。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内服散剂研成极细末,可直接冲服,如止嗽散、参蛤散等。亦有研成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的。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方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服后吸收亦较快。
酒剂又称为药酒,以酒作为溶媒。一般用白酒或黄酒浸泡药材,使其有效成分析出,所得澄明浸出液供内服,亦可外用。酒剂多用于体虚补养、风湿关节疼痛及跌打损伤等,如十全大补酒、风湿约酒等。酒性偏温,善于活血通络,能溶解某些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剂型,但有溃疡者、肝病者忌用。
(3)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