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03

第3章 笺经杂记(2)

又曰:认名认体异者,谓佛法世法,一一皆有名体。设有人问:每闻诸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纵之即凡,修之即圣,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答云,是心。愚者认名,便谓已识。智者应更问:何者是心?答:知即是心。知之一字,亦贯于贪瞋、慈忍、善恶、苦乐、万用万义之处。今时学禅人多疑云:达摩但说心,荷泽何以说知?如此疑者,岂不似疑云:比只闻井中有水,云何今日忽觉井中湿耶?思之思之,直须悟得水是名,不是湿;湿是水,不是名,即清浊、水波、凝流,无义不通也。以例心是名,不是知;知是心,不是名,即真妄、垢净、善恶,无义不通也。

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上: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为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禀语。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深。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诃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尤侗曰:神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和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卧轮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和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二偈俱是翻一层法。以意推之,似乎相反,然救病则同。譬如医家用药,饱懑之后,宜以查枳消之;尪怯之余,宜以参朮补之也。予亦和云:树边难着树,台上莫安台。本来不是物,一任惹尘埃。又:问君何伎俩,有想还无想。心起心自灭,菩提长不长。以此拈古,聊供一喝。(《艮斋杂说》)

《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八:六祖风幡语,世所盛传,然西土已有之。十八祖伽耶舍多,侍师伽难提尊者次,闻风吹殿铃声。师问曰:铃鸣耶,风鸣耶?祖答:非风铃,我心鸣耳。六祖岂拾前人唾涕者!非一时偶合,则记者必有一伪耶。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读胡适之先生校敦煌唐写本《神会和尚遗集》,对于《坛经》,颇多新发明。略述如下,以续笺经杂记。

敦煌本《坛经》,于六祖涅槃时,有一段云: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第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衣不合传。”此段为后世各本所删。

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云:和尚(六祖)将入涅槃,默授密语于神会。语云:“从上已来,相承准的,只付一人。内传法印,以印自心,外传袈裟,标定宗旨。然我为此衣,几失身命。达摩大师悬记云‘至六代之后,命如悬丝’,即汝是也。是以此衣宜留镇山。汝机缘在北,即须过岭。二十年外,当弘此法,广渡众生。”又云:能和尚灭度后,北宗渐教大行,因成顿门弘传之障。曹溪传授碑文,已被磨换。故二十年中,宗教沉隐。

宗密所撰《略传》云:“能大师灭后二十年中,曹溪顿旨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炽盛于秦洛。普寂禅师,秀弟子也,谬称七祖。二京法主,三帝门师,朝臣归崇,敕使监卫。雄雄若是,谁敢当冲。岭南宗徒,甘从毁灭。”案宗密云云,正与敦煌本《坛经》相合。

据敦煌本《南宗定是非论》,及《神会语录》第三残卷,摘其大致如下。

唐开元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大云寺演说。谓达摩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授与惠可。惠可传僧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六代相承,连绵不绝。又云:“神会今设无遮大会,兼庄严道场,不为功德,为天下学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定是非。”又云:“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神秀)为第六代,所以不许。”案神会攻击北宗,分为二层:一则攻击北宗之法统,同时建立南宗之法统;一则攻击北宗之渐修方法,同时建立顿悟法门。于是曹溪了义,乃大播于洛阳。至天宝十二年,北宗运动御史卢奕劾奏神会,乃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年,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是时神会已八十五六岁矣。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神会筹饷有功。迨事平,肃宗诏神会入内府供养。于是六祖之宗风大振,北宗之门庭寂寞矣。至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灭度,寿九十三岁。殁后越三十六年,德宗诏立神会为第七祖。考神会一生事实,与敦煌本《坛经》六祖涅槃时之悬记颇相符。后人不解六祖灭度后南北两宗互相攻击之情形,又不知神会实为中兴南宗之第七祖,故贸然将此段删去。

胡适之先生曰:“神会费毕生之精力,打倒北宗,建立南宗为禅门正统,居然成了第七祖。但后来之禅宗大师,都出于怀让及行思两支门下,而神会之嫡嗣,除灵坦宗密之外,绝少大师。所以临济、云门两宗风行以后,更无人追忆当日出死力建立南宗之神会和尚。在《景德传灯录》等书内,神会只占一个极不重要之地位。他的历史及著述,埋没在敦煌石室里。一千多年中,几乎无有一人能知神会在禅宗史上之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之事,莫有过于此事者矣。然而神会之影响,始终还是最伟大最永久的,他之势力,在此一千二百年中,始终没有隐没。因为后世所奉为禅宗唯一经典之《六祖坛经》,便是神会之杰作。《坛经》存在一日,便是神会之思想势力存在一日。”

神会托王维作六祖碑文,其末段云:“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此文作于神会生时,最为可信。然据《坛经》,神会于十三岁时,即来参礼六祖,不得云中年。是时六祖三十余岁,不得云晚景。因蓄疑数年,不得确解。后读宗密《圆觉大疏钞》卷三下之《神会传略》,谓神会北游,广其闻见,于西京受戒。景龙年中,却归曹溪。大师知其纯熟,遂默授密语。据此,知神会未在六祖处受戒,北游多年,至景龙年中,始归曹溪。是时离六祖殁时,仅六七年,故曰遇师于晚景。又据《宋僧传》,神会死于上元元年,年九十三岁。回溯至景龙年中,神会已四十余岁,故曰“闻道于中年”。又据《付嘱品》,六祖称神会曰小师。夫小师者,受具足戒未满十夏之称也,与闻道于中年之说相合。

《坛经·般若品》中有云“如漂枣叶”,据敦煌本“枣”乃“草”字之误。又云“不从天有”,据敦煌本“天”乃“无”字之误。又《坐禅品》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又云:“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凡九个“著”字,据敦煌本,乃“看”字之误。宜据改。又今本《定慧品》云“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如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云云,此皆指斥北宗之语。敦煌本“观静”作“观净”。唐人写经,“净”、“静”不分,故可互用。又敦煌本《神会语录》曰:“问:何者是大乘禅定?答: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心,不看静,不观空,不住心,不澄心。问:云何不用心?答:用心即有,有即生灭;无用即无,无生无灭。问:何不看心?答:看即是妄,无妄即无看。问:何不看净?答:无垢即无净,净亦是相,是以不看。问:云何不住心?答:住心即假施设,是以不住,心无处所。”据此段语录,既可为“净”、“静”通用之证,又可为改“著”为“看”之证。

宋苏文忠公论《六祖坛经》曰:“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则是见性,不缘眼有无,无来无去,无起无灭。故云见是法身。何谓能见是报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俱全,一弹指顷,所见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憨山大师于万历间遣戍雷州,居粤五年,乃克住锡曹溪。归侵田,斥僦舍、屠门、酒肆,蔚为宝坊。缁白坌集,摄折互用。六祖之道场,勃焉中兴。师苦心十年,拟去此而隐居南岳。乃示禅堂诸弟子曰:“老人临行,特为汝等说《梵网经》,诵此戒经,如从佛亲闻作法羯磨,毋令毁犯。令三业六根,念念检点观察,不许暗生罪过,不得毁犯戒根,即此便是真实修行。众等戒经习熟,则当背诵《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楞严》、《法华》、《楞伽》诸经以为佛种。其参禅一着,当遵六祖开示慧明‘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当人本来面目’公案,蕴在胸中,时时参究,久之自有发明时节。如此方是续佛祖慧命之大事因缘也。汝等能遵此语,则如老人常住曹溪,汝等亦不必参方行脚矣。”

憨山大师又示曹溪诸沙弥曰:“今示沙弥,若思念老人,不若思念佛,思念六祖也。若思念佛,当来必有见佛之时。若得见佛,便是出生死时也。思念六祖,当初一卖柴汉耳,如何得今日人天供养?再思今日供养,乃从母亲抛却恩爱,走向黄梅会下,负石舂米,辛苦中来。再思六祖三更入黄梅方丈,得受衣钵,凭何知见,向五百众中独自得之?且人人一个臭皮袋,死了三五日,便臭烂不堪,为何六祖一具肉身,千年以来,如生一般?此是何等修行,得如此坚固不烂?沙弥如此细细一一思想。思想不透,但将《坛经》熟读细参,参之又参。全部不能,但只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句,蕴在胸中,行住坐卧,吃茶吃饭,搬柴运水,迎宾待客,二六时中一切处,头头提撕,直使现前,定要见本来无一物是个什么,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若能如此用心,是名参禅。若参到自信不疑之地,则能真见六祖面目,方知老人鼻孔,方是沙弥真真出家,了得生死时节也。若不肯向己心中苦求本分事,空思老人,有何利益!”

明屠隆曰:“佛者,觉也。觉,悟也,悟本性也。本性之中,妙湛圆寂,本自无迷,又焉有悟?众生染着尘溷,播弄识神,昭昭灵灵,精光外走,六根四大,不悟假合,于是有形骸障。饮食男女,妄生贪着,于是有嗜欲障。豪杰殚智力以营世务,于是有功名障。才士骋聪颖而工藻绩,于是有文字障。拘常随俗,缚而不解,则有事障。穷玄参妙,悟而转迷,则有理障。种种颠倒,总属无明,沉沦诸趣,轮转生死,实由于此。初祖西来,尽扫文字见解,单提性宗,顿悟成佛。是故迷情未尽,则历万劫而不超凡;自性若明,则一刹那而立证圣。既曰自性,本自如如;迷时谓之众生,自性非减,佛是众生;譬之水结为冰,不离此水。悟时谓之佛,自性非增,众生是佛;譬之冰消为水,本自无冰。迷则有缚有解,愈解愈缚;悟则无缚无解,并解缚而两忘。迷则以药治病,药即是病。悟则无病无药,合病药而双遣。当其久在迷涂,千生万劫,无限辘轳。及其豁然大悟,一了百了,有何阶级!故悟惟一顿,安得有渐?分顿渐二门,不悟者之言也。何以故?六祖一樵采猲獠,闻‘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立悟,遂传诸佛心印。神秀之徒,时时定摄,时时拂拭,而争祖争衣,贪瞋不除。故知悟必以顿,渐则未悟。悟之法门,有一无二。六祖之《法宝坛经》,盖言悟也,言顿也。其言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心悟转法华,心迷法华转,悟之谓也。其言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顿之谓也。打迷网于一空,耀心珠于独朗;布宝筏于苦海,秉慧炬于昏衢。未有若此经之明白直截者也。六祖未尝读书识字,而吐语为经,符契千圣,乃知般若之中,何物不照,何义不了。”

明憨山大师曰:“或谓吾佛四十九年,末后拈花,且道未谈一字单传。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目为单传。此经岂非文字乎?然殊不知此事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一法,不立一法。既本具足,是则佛未出世,尘尘刹刹,未尝不炽然常说。祖未西来,物物头头,未尝不分明直指。如是观之,世尊终日直指,达磨九年说法,又何有教外、教内,单传、双传耶?若人顿见自心者,则说与不说,皆戏论矣。此《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味平等,原无纤毫回避处。悲哉!人者觌面不知,知则谛信不疑,本来无事,无事则又何计佛祖出世不出世,说法不说法耶?则此刻刻空中鸟迹耳。”

《证道歌》曰:“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宏德禅师注曰:“宗通者,即悟诸佛之心宗也,乃达磨大师单传直指之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唯在当人自证自悟,到无证无悟之地。所以从上诸老递相出兴,向千圣顶领上提持者一着子,俾学者尽得单传直指之妙,方谓宗通也。然后命掌藏钥,按阅一代圣教,备知顿、渐、秘密、不定之方,藏、通、别、圆之味,方谓说通也。宗说既通,定慧均等,方谓圆明不滞空也。”案:此条可作《般若品》末“说通及心通”之注。心通,即宗通也。

问:北宗之提倡看心看净,如何解释?答曰:宋邹志完云:“于十二时中,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检点不放过,便见工夫。”此即看心之说也。神秀偈:“时时勤拂拭”,此句属于看心;“不使惹尘埃”,此句属于看净。问:除《坐禅品》外,尚有看心看净见于别品中否?答曰:见于《定慧品》:“有人教坐,看心观静。”“观”之与“看”,“静”之与“净”,皆通借字。又见于《顿渐品》:“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看心则心有所住,观净即看净。又《付嘱品》:“汝等慎勿观静。”凡三见。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纨绔萌妃

    纨绔萌妃

    她与他指腹为婚,大婚之际,他抱着另一个女人弃她而去,她成为全城笑柄。她是京都纨绔四少之一,风采绝艳,是他心爱却不敢爱的四弟。然而,他却不知,在娶她的婚礼之上,弃她如敝履,待回首,她已属于另外一个人,一个宠她如命,纯如赤子的苏佑傻子。曾经:“阿墨!苏苏会撒娇!会卖萌!还会种宝宝哟!”后来:某纨绔小侯爷邪肆地勾起美人下巴:“苏苏小美人,小爷宠你。”某妖孽男狭眸微挑,眸底掠过邪火:“来,怎么宠?”某男扯开腰带,眼眸邪肆炽热!某纨绔色变!“你、你想干什么!你别过来!流氓!啊!救命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未来之传承

    重生未来之传承

    她觉得以后自己要奋起,只为自己而活!可是,当她醒了之后,钟绮灵倒下的时候带着深深地不甘,一切都不一样了。幸好有个随身空间陪着她一起面对这一切。但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这个面瘫非要跟她一起传承生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立身于世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看成是关键时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态度。它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小到一个人日常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它既包括获取物质财富的绝妙策略,也包括对自我精神的完美塑造。可以说无数成功人士都是精于做人之道的高手,他们纷纷将成就归功于做人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
  •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成为公主并不是她所愿。处处凶险不说,稍不慎就被人利用。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琅琊国的主宰,女人对他来说,只是开阔疆土的垫脚石他——大殷国的六王爷,曾经叱咤风云,杀人无数,成为江湖上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生命在他眼里只是个数字.他——番邦储君,亦正亦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他——碧水宫主人,手握天下无数死士,翻云覆雨只凭喜爱。在这个乱世之秋,没有谁对谁错,爱情显然已是过眼云烟的无用之物.然而,一位崛起的柔弱女人却让这几个手段狠辣,心机深沉的男人而深深着迷。难道她有什么特别?。。。。。。。。。。。。。。。。。。。。。。。。。。。。。。。。【片段一】“你以为自己干净?,你勾引琅邪王在先还被人扔出来,有什么资格说我?”大公主趾高气昂的叫嚣。某人掏掏耳朵竟嘿嘿一笑:“其实呢,这是个误会,我不记得了,按照我的逻辑,不记得事统统不是i我做的,这么说应该明白吧?”。。。。。。。。。。。。。。。。。。。。。。。。。。。。。。。。【片段二】“妈咪,我到底从哪里来的?”书桌后头一个长相邪魅的小正太仰着脸好奇问。“你是我肚子里来的啊!”女人一边数钱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那我爹地呢?为什么我没有爹地?”女人歪头想了会,咬牙切齿。“你爹地死了!”砰——门开了。小男孩一脸怒气。“听见没有,我妈咪说我爹地死了!”砰,门紧紧关上。门外几个高大英俊的男人怒火冲天。。。。。。。。。。。。。。。。。。。。。。。。。。。。。。。。。【片段三】“妈咪我们怎么办?我得到情报说,那几个坏男人要攻打我们啊!”小男孩一脸惊恐。"他们精兵无数,怎么办才好?”众人也跟着惊慌。兵临城下,一场恶战近在眼前。女子不慌不忙道:“我现在不能紧张,也不能激动,要不然动了胎气,随时会流产的!”此消息一传出,城下精锐立即退兵五十里。【片段四】“妈咪啊,他们脸色好像不好哎。”“不好?有多不好?”某女跳起来紧张问。少年抓抓头:“妈咪,我刚才给你使眼色你都没看到么。。。今晚跑路吧!”友情链接:【shit别叫爷娘娘】十分好看哦,男穿女。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本书有三警告:1.警告没胆量的!!2.警告心脏病患者!!3.警告心理素质差的!!传奇的校园经历,是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诡异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解密,诡异的校园结束后,墓地风云又开启了新的历程,国宝?错,那是阴器!九个奇异的古字又是一场神秘的风波。
  • 不做乖女人

    不做乖女人

    相信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所以我们立志不做乖女人,在爱情面前一样强势,不做作、不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