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关照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如果您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想问题不够全面,不一定要当时就给他指出来,更不能当时就批评他,而要让他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遇到一次挫折,孩子就会长记性,下一次办事的时候就会注意了。这就是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实践。如果孩子刚刚想做一件事,父母就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给设计好了,谋划好了,孩子还愿意自己去动脑筋吗?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由于一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养成的,需要家长长期不懈地进行教育,从小抓起。同时,父母在以身作则教会孩子许多良好品质的同时,还要努力引导、教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巧,包括对一些事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个人的兴趣、接受对方的建议等。
活动与锻炼能促使小儿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幼儿体育锻炼的原则是:让他(她)们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通过玩滑梯、做双棍操锻炼小儿两脚上下交替动作和四肢活动及跳跃能力。玩钻圈和小篮球则锻炼钻、爬、滚、走、跑、扔、投等基本动作。幼儿还可以玩坐“翘翘马”、攀登架来锻炼和掌握平衡、跨越、攀登等动作,还可以骑小三轮童车,踢小足球来锻炼动作的协调和灵敏性。
另外,每天还要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便使儿童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和充分呼吸新鲜空气。冬季里不应少于1小时,夏季里则应尽量在户外荫凉处活动,以便防止孩子因出汗过多而脱水和中暑。幼儿常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全面地增强智能,促进健康地生长发育。
健康小档案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交往,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并且有团队精神;
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聪明的妈妈就会懂得利用孩子的兴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一次,儿子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便问:“你知道世上什么最可怕吗?”儿子思考着……妈妈接着说:“要不你先听个故事再回答。”儿子说:“行啊!”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买土地的农民》。
一个农民想花1000块钱买土地,他从一个地方的卖主那里得知,只要交上1000块钱,在一天内(从日出到日落)用步子所圈出的地全部归买主,但最终必须回到起点。
不难预测,那个农民将会以一日的辛苦来换取最广阔的土地。于是,第二天太阳一露头,他就出发了,一路向前疾走,一分钟也不停下。在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点的地方才想到拐弯。因为他的全力以赴,不知不觉间,就看到太阳快要下山了,但他离起点很远了,不得不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太阳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由于他力气已经耗尽,在离起点两步远的地方,他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不过,他倒下的时候双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于是他也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那片“宽广的土地”。
儿子听完故事马上就嚷嚷开了:“我知道了,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贪婪。对吗?”妈妈不失时机地对儿子说:“你说得对,准确地说应该是‘欲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习——内在财富》中,对“学会做人”有这样一段阐述:“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立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非智力因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专家认为,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健康小档案
做人是一个人一生永远都值得探讨的话题,人格的塑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孩子抓起,我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对孩子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做孩子的榜样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但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父母是孩子最初崇拜的对象,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孩子随时都在注视着父母做人的态度。为人父母者行为不端,却要求子女堂堂正正地做人,这只能是“缘木求鱼”。所以,父母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行动,父母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意自身的行为。
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应该做一个诚实、坦白、光明磊落的人。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孩子。于是,许多时候,当我们仰视那些中外名人的成就时,心里不禁要问:他们早慧成才的奥秘是什么?当我们翻阅那些成功父母家教个案时,心里不禁要想: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家庭是教育的最好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如果你想让孩子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以及有责任感,你必须自己也这样。
如果你希望孩子说话有礼貌、尊重别人,你首先必须做到这些,即使在你脾气不好的时候。
如果你希望孩子爱护他人的财物,把它当作自己的来爱惜,你也首先必须做到。总之,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自己必须首先是那样的人。
健康小档案
家长给孩子做榜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过程。愿所有的家长以此共勉。
适时给孩子暗示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个空香水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注满清水带进教室。心理学家打开瓶盖对学生说:这是一瓶进口香水,看谁最先分辨出它的味道。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是玫瑰香味;有的说是茉莉香味;有的则强调是玉兰香味……当学生被告知是清水时,不禁捧腹大笑。其实,这就是教师对学生“暗示”的结果。
所谓暗示,指的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一种意见、信念,从而导致自己的判断、态度及行为方式改变的心理过程。暗示不以命令、劝说等形式发生作用,而是以间接、含蓄的方式产生效果。按照刺激的来源,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像前面提到的“香水事件”就是他人暗示。如果自己用某种观念来影响、改变自己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就是自我暗示。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会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例如“糟了”、“又是一件麻烦事”、“我怎么总是这么倒霉”……其实,这都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习惯。而那些有所成就,总是乐观的人,他们的习惯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在面对悲观事件时,他们习惯于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样的人,当有着强烈的成功愿望的时候,他就会经常这样暗示自己:你是一个成功者。然后他就会不自觉表现出那种想象出的形象来。
每个人都有向上发展的本能,但是这种愿望需要激发、引导和维护。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期许。有句话不无道理:你认为自己什么样,你就会是什么样。人总是在无意间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内心中自己的形象。如果孩子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聪敏、优秀的孩子,那么,他就会表现得和他想象中的自己一样;相反,如果孩子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没有大出息的人,那么,他的表现一定消极、随便。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自我期许”,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和表现。
协助孩子制订适当的目标。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孩子进取心的又一要素。目标对激发进取心十分重要。没有目标便没有动力。但目标必须适当,目标过低没有推动作用;目标过高而达不到,便会挫伤信心。因此,父母应协助孩子制订适当的目标。
奖励和批评。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而不是等到孩子完全达到要求后再表扬。批评孩子应就事论事,不应笼统地说孩子是个“笨孩子”。这种评价事实上是全面否定了孩子,使孩子看不到希望,从而丧失了进取的勇气。另外,切忌将孩子和别人比较,这种做法最容易使孩子感到沮丧。
健康小档案
心理暗示,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方向。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就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美好,而如果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就常常会把事情弄糟。
父爱的力量
在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父亲被认为对宝宝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
父亲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父亲对宝宝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宝宝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父亲支持妻子;
帮助宝宝发挥潜能。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父亲在宝宝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
事实上,父爱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爱综合症”。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母亲的角色主要是养育宝宝,因此日常生活中宝宝和妈妈更容易亲近些。父亲和宝宝的融洽交流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之外,父亲还是宝宝在了解、探索周围世界过程中的“意外惊喜”。
根据调查,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品质是在他们的父亲那里的。你不妨做做下面的测试,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好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地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地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符合第8~12条的爸爸:开始成为妻子照顾宝宝的好帮手,分担了妻子的养育工作。
符合第13~15条的爸爸:是个全心投入养育宝宝的好爸爸,但要注意在与妻子分担养育工作的时候,不要冷落了对妻子的关照。
健康小档案
在家教中我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