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涅槃”是佛菩萨怜悯世人,特别赐下的方便法门。“涅槃”即解脱,《心经》上说的“究竟涅槃”指完全的涅槃,彻底的解脱。“有余涅槃”指身心不灭,虽然解脱,还留有余地。佛菩萨见我们溺爱自己的身子,舍不得扔,因此为我们想出了这个“肉身成道”的办法,不用神灭气散,就可以成佛。此佛叫做“肉佛”,又称“欢喜佛”,此法叫做“欢喜佛法”。与有余涅槃相对的是无余涅槃,指身心俱无,无悲无喜,直接进入无相世界。一般说来有余涅槃比较适合普通人,若有人真正享受身体的欢乐,便能进入精神的涅槃。如果身子不爽,完全不可能降伏其心。
“布施”指给人好处,大发慈悲成全人。《心经》开示:有漏之身若想获得无漏智慧,进入有余涅槃,唯有布施。给出去,再给出去,彻底给出去,人就成了富翁。《金刚经》所说的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最后一种无畏施是金刚行径,佛陀曾自己举例说“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指他前生曾作仙人,为宫女说法,这歌利王在林中休息,一觉醒来看不见宫女,去找寻时,正见宫女们围成圈,争听仙人说法。歌利王就捉住仙人,砍手砍脚,看他到底是不是仙人。宫女们无不心惊肉跳,那仙人却面不改色,毫无怨恨,任由他砍,心中大发慈悲,可怜这歌利王心里的毒蛇又开始乱窜了,索性代人受过,成全其毒性。佛陀此举即是“无畏施”,亦即《心经》为我们开示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此法刚猛,在恐怖的地方修炼,在恶魔面前说法,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定是非常人发非常心、行非常道才能去做,这种人,《金刚经》上称作“忍辱仙人”。与这无畏施比起来,财施、法施相对容易些。财施是把钱给人花,法施是把佛法讲给人听,发心就可以了,因为是本分,不必夸奖。
在生生世世的死死生生中,世人心乱、心伤、心死。如果要自活其心,先要降伏其心。如何降伏一颗狂乱的心?过去南怀瑾老师说“龙归沧海虎归山”,龙虎各归其位,两不相伤。布施以爱,世界就清净了。
【讲经说法】爱是永不止息
“般若波罗密多”,意思是通过无漏智慧到达彼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指至高无上,“三藐三菩提”直译为“正遍知”,指周流遍地、无所不知的道。《心经》这句“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依照般若功法修行,可以证得无上善果,进入极乐世界。这深具无漏智慧的般若功法,菩萨修了可以心即是佛,佛修了可以佛即是心,空色不异,体悟全体妙境。《心经》一再提醒我们要学习它。
“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正遍知”,指正念正觉感地通天,无所不照,无所不知。我把它译作“全息”。在全息世界中,我们的能量交汇在心中,一起念四方感应,无有妄作。佛说的涅槃又作寂灭,本指灯灭焰、风息尘,生命“停”了下来。但因为虚空有爱,一个念头就可以起死回生。护念得彰,以无畏施施于人,以法施施于人,以财施施于人,以真空施于人,以真色施于人,放下一切缘,放下一切果,放下一切报,放下一切冤,放下一切孽,放下一切罪,五蕴皆空,唯一不空的是真心真爱。生生世世,死死生生,恶虽得胜,善却不灭,因此《圣经》上也说“爱是永不止息”。
不虚品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观音菩萨告诉舍利子:“我给你讲的般若功法:‘般若波罗密多’,这六个字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去你一切的苦,是真实不虚的佛法。”)
无碍故不虚,本品因此称为“不虚品”。经文从“故知‘般若波罗密多’”到“真实不虚”,共34个字。
比照《心经》此义,我讲《金瓶梅》上西门庆的五个子女、女婿:西门大姐、陈经济、李瓶儿所生的儿子官哥儿、吴月娘所产的胎儿吴氏子、吴月娘所生的西门庆遗腹子孝哥儿。
【讲经说法】苦与虚
苦是实苦,虚是空虚。一个指说得出来的受苦,一个指说不出来的空虚。说得出来的苦还不叫苦,说不出来的虚才真叫空虚。世人常叫苦,却无法说出空虚的滋味。《水浒传》上的英雄们常常感到“口中淡出鸟来”,这倒不失为一个形象的说法。口中淡而无味,仿佛心化作鸟飞走。人处寂寞中,总是被空虚放飞又攥紧、慢慢吞食。不甘寂寞的英雄们于是去打打杀杀,谁知造下更大的业,惹出更大的空虚,这回不叫“口中淡出鸟来”,而是口中淡出洪水猛兽。
此处讲的“除一切苦”,也就是《心经》前面讲的“度一切苦厄”,二者一义,此不再述。我们只需要留意《心经》此处在“除一切苦”前面还有一个“能”字,读全了是“能除一切苦”,试问谁能除一切苦?照《心经》所述,是那深具无漏智慧的般若功法,如果善男信女照此法修炼,就可以除一切苦。但还要问一问,谁的无漏智慧,谁的般若功法?佛菩萨的吗?也对也不对,说到底,佛菩萨是没有任何能力的,能除一切苦的只能是我们自己。“一切放下,即得解脱”,这就是《心经》为我们开示的奇妙佛法。我一提再提,希望大家读经要存这个念想,读起来才有收获。经中讲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放到后面讲,这里讲讲苦与不苦,虚与不虚。
大神咒:大有神力之咒。
大明咒:大放光明之咒。
无等等咒:无可比拟之咒。
真实不虚:因为真实,所以不虚。“不”是动词,对虚说“不”,并且直接否定空虚,消灭空虚。
述此经典时,我坐在家中。窗外是一拨一拨的人。大雪下了三天,从今天开始化了。回想夜半看到的雪上猫爪痕,仿佛梦中。太阳出来,这雪就渐渐化了,窗外已出现春天的景象,虽然草木发芽得很慢,几乎肉眼看不见它的过程,但春天毕竟来了,雪水滋润万物的根。丰子恺居士有篇文章名叫《渐》,细述他从人生的无常悟出了“渐”的道理。所谓“渐”,就是一切都在渐渐变化。不知不觉,沧海桑田,等你蓦然回首,一切都变了。
在你第一次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你第二次蓦然回首时,那人不见了,只留下灯火阑珊。
在你第三次蓦然回首时,连灯火都不见了。
人生一去不复返,不管你回不回首。该走的迟早要走,正如该来的迟早要来。苦、集、灭、道,此为四圣谛,愿君早日领悟此中真义,可免“渐”的苦楚。
然而,佛法并不过分强调一个“苦”字,人人有苦,人人吃苦,人人受苦,苦是当然。既然苦当我不存在,到我身边如入无人之境,那么我也可以当苦不存在,每当吃苦就微笑。那时我心中实有所得:瞧,老朋友又看我来了。满脸苦相,还在沉沦中。面带微笑,始知法相庄严。我们多学学观音菩萨,让自己微笑起来,男士端庄,女士美丽,这其中的好处不可尽述。这并非执著于表相,而是本相如此。此之谓“微笑乃灭苦之道”。
在“灭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更为伟大的“求苦”之路。“求苦”就是自讨苦吃,我们就是要“自讨苦吃”,深入社会,传播真爱;深入自己的人性,毫不留情面地审视、忏悔。时时宽容,处处成全。耶稣基督说:“若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让他打。”如此以来,苦也不苦,甜也不甜,扯平之后看世界,水是水,山是山。
至于空虚,实为至宝。战胜空虚,就叫智者;打出空虚,就叫英雄。和空虚交朋友,人就成了佛。
试说空虚之道。
人有“一日三空虚”。早晨醒来,回忆梦中光景,觉得好空虚啊。虽然也能跃然而起,洗漱一番,振作起来做事,但一过上午,吃了中饭,倦意袭来,恍惚间不知人在何处。有人羡慕城市高楼中的白领,却不知道白领在中午连个打盹的地方都没有,苦不堪言。至于我们中年人,每天“下午三点综合症”如期来临,每当这时,便觉人生无趣。幸有一杯苦茶为伴,始觉稍稍像个人样。七混八混到了晚上,深更半夜想起某个人,某件事,一个人幽幽地倒杯酒,抽支烟,看书无味,听歌添烦,蒙头睡去,噩梦连场,七整八整又是一天,开始新的空虚。以上便是“一日三空虚”,有人感受强烈,有人还觉得无所谓,大家到了中老年,不得不承认空虚这条狗,每天要咬我三回。
再讲讲“一生三空虚”。小时候朦朦胧胧,空虚于世界的大。年轻时猛打猛杀,空虚于事情没有尽头,所谓的理想国遥不可及,巴士底狱倒近在眼前。若有爱情,失去了革命也无所谓,有人革命与爱情双双落空,也有革命加爱情双丰收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偏偏无处发泄,因此空虚来得更为猛烈。我年轻时只想每天不吃不喝不睡,做事连干三天三夜,一口气干到底。喝酒喝通宵,唱歌不熄火,到底熬不过多久,依然睡倒在朋友的身边,醒来头痛欲裂,始知道被放浪形骸害了。人渐渐衰老,走了一圈又回来,这时空虚于世界的小。福建诗人蓝云昌先生有首诗写得好,写的是《水浒传》里阮氏三兄弟,最后两句我念给大家听:“身退事亲唯七弟,画一圆圈又渔夫。”阮氏三兄弟里,老二死了,老五走了,老七干起了旧本行,当渔夫的依然是渔夫。当初热火朝天干事业时,以为可以热闹到永久,谁知道元宵节的鞭炮,响不了几下就散了。以上便是人的“一生三空虚”,我不是泼大家的冷水,而是说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讲经说法】空虚有爱
空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承认有空虚。嘴咬得梆紧的人,往往一下子轰然倒塌。因此,佛告诉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人生的空虚。既不漠视,也不必太当真,要知道“色空不二”的道理。好事多磨,不等待不美好,不受难不珍惜。菩提树长在原野上,总觉得缺点什么,佛陀走过人世的繁华坐在树下,空虚成了实墙,虚空成了依靠。
我常想,世界是我的老师,空虚是我的向导,黑暗是粮食,痛苦是饮料。我所受的,是我造下的业。我所享的,也不是我修来的福报。并没有什么空虚,只是还没充实而已。清心的人灵来充满,每时每刻都有意义。
虚无给虚无者安慰,虚空是虚空者家乡。来自虚空,人就要承受果报。春天的叶子一点一点从树上长出来,它要知道前面既有茂盛的夏日,也有凋零的秋天。这是自然规律,佛菩萨也无法改变,但他能让自己不随四季轮回,超越无常,因此是恒定的,有力量源源不断从体内涌出。我们赞美这空虚中的恒定,《心经》云:“能度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佛法善能忍耐,善能自度度人,当得起礼赞一声“阿弥陀佛。”有的人不明白“色空不二”的道理,不能有半点忍耐,盲目奋斗,乱走一气,连大带小一家人堕入无底深渊,其堕落的速度之快让人惊叹。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有四个孩子。大女儿西门大姐,是原先大老婆陈氏生的,陈氏死后,由吴月娘抚养。西门大姐命好,遇到天下最好的后娘。但也可以说她命最不好,遇到了天下最差劲的男人陈经济。要说使坏,陈经济不如他丈人西门庆;要说堕落,有过之而无不及。吴月娘生下两个男孩,第一个流产死了,第二个就是西门庆的遗腹子,取名就叫孝哥儿。除吴月娘外,西门庆的二老婆李娇儿没生育,三老婆孟玉楼没生育,四老婆孙雪娥没生育,五老婆潘金莲没生育,小妾春梅和院养的小娘桂姐没生育,倒是六老婆李瓶儿为西门庆生了一个男孩,不幸也早死了。西门庆有一女三儿,死了两个儿,剩下一儿一女,最终他死后,儿了做了和尚不知所终,女儿被女婿打死了。他女婿陈经济算来是半子,却和别人一起把他的家业彻底葬送。佛家讲因果,我们来看西门庆做的事是怎样报应在他的一女三儿、一婿身上。
西门大姐由她爹西门庆安排,嫁给富家公子陈经济,过了两年陈家失势,两口儿搬到西门庆家住着。西门庆对自己这个已经嫁出去又搬回来的女儿没什么疼爱,对自己的投机失败脸上有些挂不住。曾有一回,西门庆在李瓶儿身上不得意,满身酒气黑着脸回家来,看见女儿在门口闲望,把女儿吓跑了,已无往日亲情。添衣添裳,与春梅同例,平时想不起来。家宴上专让她管敬酒。倒是吴月娘好,把她看作亲女儿,凡是家里有什么好事,都带着一起玩耍。有一年春天一家子女眷荡秋千,吴月娘让大姐和春梅一起玩,晓得平时她们两个好,可见关心得很细致。这西门大姐原不是傻子,见亲爹不管后娘管,就对月娘好。陈经济与潘金莲偷情,西门大姐忍无可忍,从“睡鞋事件”开始,与潘金莲较上了劲,渐与丈夫交恶。在金、瓶争宠的斗争中,西门大姐同情李瓶儿屡被潘金莲欺压,但又并不挑事,而是在吴月娘面前两边调停,可以说心眼相当好。李瓶儿死后,西门大姐似乎厌倦与人来往,更少露面,偶尔替吴月娘送客而已。西门庆死后,陈经济与潘金莲、春梅其乱不堪,西门大姐恨陈经济不争气,夫妻反目。不久,吴月娘清理门户,将春梅逐出,又让众仆妇痛打陈经济,打完撵出家门。在陈经济被打当日,西门大姐在现场“走过一边,也不来救”(《金瓶梅》第八十六回《雪娥唆打陈经济 王婆售利嫁金莲》),可见已毫无感情。时过不久,潘金莲被武松杀了,陈经济从此性情大变,常把回到陈家的西门大姐毒打。又娶了妓女冯金宝,日后生意不顺,回到家中竟然把西门大姐打得遍体鳞伤,“这经济便归唱的房里睡去了,由着大姐在下边里呜呜咽咽,只顾哭泣。到半夜,用一条索子悬梁自缢身亡,亡年二十四岁。”(《金瓶梅》第九十二回《陈经济被陷严州府 吴月娘大闹授官厅》)这就是西门庆的大女儿西门大姐托她老子的“洪福”一生的命运。
我们再来看西门庆的“爱婿”陈经济。陈经济的父亲原在东京做官,西门庆为了巴结京官,就把女儿嫁给了陈经济。陈家失势后,两口儿进了西门家,开始时颇为融洽。西门庆让陈经济帮着打理家业,形同父子。不久,陈经济与潘金莲渐同一路。到西门庆死后,二人事情泄漏,连带春梅,三人相继被逐。这陈经济从此流落,气死老娘,做生意不着,回家打死老婆,出监狱后当道士,屡被人欺,幸好又依靠春梅发了家,娶了数房妻妾,正热闹时,被人杀了。这就是被西门庆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学生、“小西门庆”陈经济的结局。
西门庆的第二个孩子是李瓶儿生的官哥儿,被潘金莲起毒心惊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