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900000025

第25章 杨荫榆:被“风潮”掩蔽的抗日女杰(1)

杨荫榆(1884—1938),江苏无锡人。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因反抗日军的暴行,被日军杀害。

1903年在其兄杨荫杭创办的锡金公学就读,学习近代数理知识,是为开男女同校的风气之先。后至苏州景海女学堂读书两年左右,又转学到上海务本女中,直至毕业。1907年江宁学务公所录取她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毕业回国后,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同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1914年,出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一度在上海教书。1924年2月被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被任命为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任女师大校长期间,她竭力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受到北洋政府的赏识。但她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并依仗权势打击和排挤进步教师,导致1924年8月在北师大任教的鲁迅也退回了该校的聘书。1925年5月9日,杨荫榆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许广平、刘和珍、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姜伯谛等六个学生自治会员。1925年8月,北洋政府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撤走进驻女师大的武装警察,并批准了她的辞职,免去了她女师大校长的职务。

此后十多年,先后任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讲师、东吴大学日文兼教育学教授,执教于苏州女师和省立苏州中学。三十年代中期,她还创办了名为“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的私立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她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她面对侵华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有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盘门新桥巷的杨荫榆家时,杨荫榆立即勇敢地站出来用日语同日军交涉,当众斥责日军的暴行,保护了这些中国妇女。凡此种种,刺激了日本侵略军,她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向她开枪,并把她抛入河中,因见她在河中晃动手臂,又开数枪将其射杀。次年,杨荫榆被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

1901年,杨荫榆遵父母之命,与寓居在无锡的常州籍某蒋姓人家的少爷成亲。当初定亲的时候,其父母“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的底细”(见杨绛《回忆我的姑母》,下同)。在新婚之夜,杨荫榆发现对方竟是个愚蠢无能之辈,和自己没有半点共同语言。而且这位蒋少爷长得也极丑,据杨荫杭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面对这样一桩荒唐的婚姻,性格倔强而有主见的杨荫榆以那个时代大家闺秀所罕有的勇气进行了大胆而彻底的抗争,在当时的无锡城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新婚之夜她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毅然返回家中。结果婆婆亲自上门来接,三姑母对婆婆有几分惧怕,就躲在我母亲的大床帐子后面。那位婆婆不客气,竟闯入我母亲的卧房,把三姑母揪出来。逼到这个地步,三姑母不再示弱,索性撕破了脸,声明她怎么也不再回蒋家。她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对杨荫榆这段极为短暂的婚姻,杨绛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我母亲曾说:‘三伯伯(无锡方言:姑母)其实是贤妻良母。’我父亲只说:‘申官(杨荫榆的乳名)如果嫁了一个好丈夫,她是个贤妻良母。’我觉得父亲下面半句话没说出来。她脱离蒋家的时候还很年轻,尽可以再嫁人。可是据我所见,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桎梏,就不屑做什么贤妻良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由于杨荫榆的坚决态度,这桩封建包办婚姻终于告吹。而这时的杨荫榆只有18岁。从此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有结过婚。这桩荒唐的婚姻给了她很大的刺激,对她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此后杨荫榆比一般女性更勇敢、自觉、超前,一心投身社会,希望有所作为。

1902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公布,但章程上却未涉及女子教育。在仍然被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维方式支配的中国社会中,女子的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但在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西方的文华开始逐渐侵染中国,到1902年的时候,中国各地纷纷设立教会学校,人们已开始意识到教育的必要,然而吸收的学生大多为上流社会的女子。景海女学堂就是类似的教会学校之一,由美国监理会主办,校址设在苏州市内东南部、薪门附近的天赐庄。这所学校收取的费用很高,杨荫榆依靠兄长的帮助,进入该校学习两年。

之后,她转学到上海务本女中。这个务本女中原本是个私塾。1902年被命名为“务本女子学校”,与蔡元培在同年创办的“爱国女学”并驾齐驱,是一所为社会培养独立的新女性的私立女子学校。与杨荫榆同班的有章太炎夫人汤国梨。这个学校有学生150多人,在当时已经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学校。1907年5月,杨荫榆毕业,后赴江苏省参加官费留学考试并顺利通过,7月启程去往日本。她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6年后的1913年,杨荫榆从日本毕业归国。

归国时的杨荫榆,日语水平很高,对日本的礼仪也极熟悉。毕业之际,她因成绩优秀受到校方嘉奖,奖品是一对不知是金的还是铜的别针。

1907年1月24日,即杨荫榆赴日本留学5个月前,清政府公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至此,被忽视长达几千年的女子教育终于建立了制度。当时由于列强侵略中国,一些开明人士认为,要培养优秀人才,改变落后的国家面貌,就必须对所有国民进行教育,几千年来不被重视的女性也不例外。但是当时女子教育的目标却与现代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清政府建立女学的最大目标是把女性培养成传统的贤良淑德的妻子。与以往的差别是,这些贤妻良母是具有现代知识的贤妻良母,她们不需要专门知识和深厚学问,能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可以了。

回到国内后,杨荫榆就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1913年,她被聘为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新苏师范前身)教务主任,教生物学课程。1914年,她到了北京,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的学监兼讲习科主任。1918年,教育部首次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她应选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在这一段教学经历中,她在校内有很高的威信,也得到同学们的拥戴。据许广平回忆:“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的了。”杨绛回忆当时杨荫榆赴美留学时她去车站送行的场景:“那天我跟着大姐到火车站,看见三姑母有好些学生送行。其中有我的老师。一位老师和几个我不认识的大学生哭得抽抽噎噎,使我很惊奇。三姑母站在火车尽头一个小阳台似的地方,也只顾拭泪。火车叫了两声(汽笛声),慢慢开走。三姑母频频挥手,频频拭泪。月台上除了大哭的几人,很多人也在擦眼泪。

”这一切,正如杨绛所说:“我现在回头看,那天也许是我三姑母平生最得意、最可骄傲的一天。她是出国求深造,学成归来,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她还有许多喜欢她的人为她依依惜别;据我母亲说,很多学生都送礼留念;那些礼物是三姑母多年来珍藏的纪念品。”1924年2月,杨荫榆受教育部委任,接替许寿裳任女高师的校长。同年,女高师改名为“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杨荫榆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杨荫榆是一位称职尽责的教师,但一名尽责称职的教师却未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虽然杨荫榆在国外受过欧美先进思想的熏陶,但是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落后了。在成为女师大的校长之后,她的办学目标仍停留在戊戌变法时期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式的人物这一水平上。经过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洗礼的国人,尤其是学生,对专制、独裁与黑暗充满了厌恶和唾弃,对自由、民主充满了渴望。年轻学子们就像当年勇于退婚的杨荫榆一样,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充满了战斗的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怕压制。杨荫榆把从西方学来的那一套教育理论,不加甄别地运用到中国来,在当时政治黑暗、国家动荡不安的中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留过洋、接受过先进教育思想,又当上校长的杨荫榆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她强调秩序、学风,强调学校犹如家庭,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宣称:“窃念好教女师大遗址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所以被学生讽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过问政治活动,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斥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在校务方面,作为女强人的她则免不了独断专行、处事不公。这样就必然激起公愤。

1924年秋季开学之际,由于南方水灾以及江浙战争的影响,部分学生回校耽误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按时报到。杨荫榆决定进行整顿校风。她在学生回来以后制定了一个校规,说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开除。但在处理具体学生时,她对逾期返校的部分学生作出退学处理,而对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却手下留情,放过不问。此事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驱杨风潮由此爆发。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并派代表前去教育部申述杨荫榆任校长以来的种种黑暗情况,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4月,章士钊以司法总长兼任教育总长之名义,强调“整顿学风”,公开支持杨荫榆。5月7日,杨荫榆以“国耻纪念日”的名义举行演讲会,她作为主席登台,却被全场学生的嘘声赶走。5月9日,杨荫榆即借校评议会名义,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即令出校,以免害群”。并在给学生家长的信中说:“本校为全国女学师资策源之地,学风品性,尤宜注重。乃近年以来,首都教育,以受政潮影响,青年学子,遂多率意任情之举。习染既深,挽救匪易,本校比以整饬学纪,曾将少数害群分子,除其学籍,用昭惩儆……”杨荫榆宣布开除6名学生学籍后,女师大学生会召开紧急会议,颁发致评议会的公开信,同时针锋相对宣布:校方关于开除的牌示“自归无效”。5月11日,女师大学生召开紧急大会,决定驱逐杨荫榆,并出版《驱杨运动特刊》。杨荫榆闻讯后,立即逃往女师大附属学校。这时,大家一致推举总干事许广平为代表,拿封条封闭校长办公室;还派人张贴布告,值班把守,不准杨荫榆进入校门。为了争取教员的支持,学生会印发了《女师大学生自治会恳请本校教员维持校务函》,并派人分头谒见各级主任和职员,请他们出面主持正义。5月27日,鲁迅、钱玄同等7人联名在《京报》上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表示坚决支持学生。

7月29日,杨荫榆借口暑假整修宿舍,叫来警察强迫学生搬出学校,被学生拒绝。7月31日,杨荫榆以学校名义向京师警察厅发出公函,请准于8月1日照派保安警察三四十名到校。8月1日,杨荫榆率领二十多个职员,在警察的武力支持下进入学校,勒令留在校内的学生即刻离校。杨荫榆宣布:解散大学预科甲乙两部,国文系三年级和教育预科一年级,所有住校学生立即离校。刘和珍、许广平、郑德音等率领学生,坚决反抗。杨荫榆指使警察强行驱逐学生,但他们仍不屈服。各校学生会代表闻讯前来慰问,杨荫榆见此情势立即逃离现场,但是警戒线一直没有解除。8月2日,杨荫榆下令女师大全体职员工友离校,在太平湖饭店和首善公寓集合,致使学校处于瘫痪状态,甚至厨房断炊,学生只得靠各校支援来的食品充饥。8月3日,杨荫榆在报上发表《致各界声明书》,把女师大发生纠纷的责任推到学生身上。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杨荫榆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了,于是她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并在8月4日的《晨报》上发表了辞职感言:“荫榆置身教育界,始终以培植人材恪尽职守为素志,在各校任职先后将近十年,服务情形,为国人所共鉴。去年三月,蒙教育部之敦促,承乏斯校。任职以来,对于校务进行,必与诸同人协议熟商,对于学生品性学业,务求注重实际。惟荫榆秉性刚直,不善阿附,有时处理事物,自问过于认真,容有不见谅与人者,但即受国家委以重任,矢志以尽力女子教育为职责。毁之劳怨,所不敢辞,至于个人进退。原属无足轻重,所以勉力维持至于今日者,非贪恋个人之地位,为彻底整饰学风计也(按本校近七年来每年皆有风潮)。”8月6日,段祺瑞政府决定停办女师大。8月7日,由鲁迅参加的校务维持会成立,决议:一、拒绝解散令;二、驱逐章、杨;三、请社会上热心教育人士,共起维持。

8月8日,教育总长章士钊批准了杨荫榆的辞职,免去了她女师大校长的职务。教育部的免职公文上列举了杨荫榆的9条罪状:一、以教务会评议会之籍便私图,则废弃各级主任,而滥用员司;二、以学校经费之充饱私囊,则违幸征收,而剥削寒酸;三、硕学宿儒,以弄己而排斥之;四、朽木樗枥,以私谊竟登庸焉;五、学生以爱憎为优劣;六、市恩而代缴学费,利诱学生;七、其尤倒行逆施者,则舞弊营私,破格收生;八、溺职虚应,徒事敷衍;九、头脑冬烘,居心残酷。

杨荫榆的校长生涯惨淡收场,但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还是有许多令人钦佩的情节。除了早年大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终生致力于女子教育事业之外,杨荫榆的一生还有一个极大的亮点:那就是她晚节可嘉,当目睹周围邻居饱受日军烧杀抢掠之苦时,她不惧日寇淫威,挺身而出,凛然斥敌,最终被日军杀害。

女师大风潮之后,杨荫榆在北京待不下去了,只得回到了家乡苏州执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面对侵华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杨荫榆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

有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盘门新桥巷的杨荫榆家时,杨荫榆立即勇敢地站出来用日语同日军交涉,当众斥责日军的暴行,保护了这些中国妇女。

同类推荐
  •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热门推荐
  • 盛宠庶妃

    盛宠庶妃

    穿越成一名小小的庶女,秋明月既不自怨自艾,也不悲天悯人,而是悠闲的过着她的小日子。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是保护母亲和弟弟平安长寿。可为毛那些人就不那么见不得她好呢?嫡母刻薄,处处找茬。嫡姐刁蛮,针锋相对。嫡妹伪善,处处算计。还有各位叔叔婶婶,堂姐堂弟堂兄堂妹,个个不省心。终于某一天,某女怒了。我靠,老虎不发威当老娘是病猫?嫡母陷害欲毁清白?我李代桃僵,让你抱着你的宝贝女儿在角落里哭吧。嫡姐颠倒黑白,强加罪名,欲害她失宠。我让你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嫡妹笑里藏刀,借刀杀人,我让你自食其果。姨娘算计、庶妹帮凶...小小宅院里每天上演不同好戏,热闹非凡。为了应付这一群三姑六婆,秋明月既费脑力又费心力,还得想尽办法求得圣旨把母亲升为平妻。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天降厄运。什么?要她嫁人?嫁给荣亲王世子?那个从六岁起就坐在轮椅上据说活不过二十岁且不举的残废?可嫁过去她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王妃面善心恶,不怀好意。太妃精明狡诈,心思狠毒。大伯心机深沉,欲夺权位。妯娌小姑小叔冷眼相对,各谋算计,处处打压...这些也就罢了,可...妖孽夫君不举?我靠,谁说的?那老娘肚子里的孩子哪儿来的?他身中剧毒活不过二十岁?我靠,那抱着她的人是谁?精彩片段一:“世子,世子妃的嫡母要对她施以家法。”“来人,砍了那女人的手。”某人满面黑线!!!!!!!!又一日。“世子,世子妃不小心打碎了王妃精心培育的墨菊。”“嗯,母亲闻起来就说是我打碎的。”“...”“哦,对了,派人到宫中去说一声。我记得上次苏州太守进贡的一盆凤凰振羽,既然世子妃喜欢,就去内务府吩咐一声。”某人嘴角抽搐,“可那凤凰振羽已经被皇上赏给淑妃娘娘了...”“告诉淑妃,那盆花本世子要了。”某人风中凌乱了!!!!!!!!!精彩片段二:某侍卫急匆匆而来,“世子,太妃说要给你选侧妃,人已经在门外了。”“赶走。”“可是...”“滚!”一块砚台瞬间飞了出去。侍卫堪堪躲过,擦去额头上的汗珠。“世子妃听说后带着丫鬟回娘家了...”话还未说完,眼前一阵风闪过。眼前哪还有人影?精彩片段三:太后寿宴,琳琅满目,觥筹交错,酒过三巡,邻国皇子提出和亲。“陛下仰承天恩,仁义天下,我皇敬重,愿与大昭联姻,结为秦晋之好,永不开战。”大昭朝臣面露喜色,皇上面色不改,眼中含笑。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恰似你的蚊柔

    恰似你的蚊柔

    满怀敬意为苍蝇、蚊子、屎壳郎立传,三桩离奇谋杀案引出三段可悲可叹的昆虫往事…… 嘤呀嘤,世界辽阔,翅膀太单薄,趁着没有风,就让我轻轻、轻轻、轻轻飞过;嘤呀嘤,生命太难得,我总是出错,换一个方向,就让我小心、小心、小心飞过;嘤呀嘤,这这样飞过……
  • 无上皇宠

    无上皇宠

    墨色的眸子在黑夜里闪着暗淡的光,就像黑珍珠一样蒙着淡淡的霜,但那幽深珍珠里面却蕴藏着火苗,愤怒的随时要爆发出来,将眼前的一切烧个精光。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忽然,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了她早已冰冷的嘴角,让她将疼痛感受的更加彻底。液体慢慢的渗进千泠玥的嘴唇,咸涩的感觉直冲她的味觉,是眼泪?她静静的看着眼前这头发了狂的狮子,竟然渐渐忘记了身体剧烈的疼痛,不禁开始探究这个男人心中的愤怒,是什么让他这么折磨自己,是什么让他这么……痛苦。“既然你这么快乐,哭什么?”千泠玥朱唇轻启,而他面对着她的质疑,竟然慌了神色,眼神闪烁不定,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 兵器博览(走进科学)

    兵器博览(走进科学)

    《兵器博览》无疑讲的是世界各国的兵器,它们的型号、枪口直径,以及各自呈现的功能。为各国的战场上做出巨大贡献。
  • 上帝的救赎

    上帝的救赎

    一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一段细致入微的调查,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侦探与罪犯的交锋。斯迪姆·席普·凡迪恩的作品创下了20世纪世界图书销售的新记录,成为美国新闻出版业的经济奇迹之一,他也因此开启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 花醉沉香慢慢老

    花醉沉香慢慢老

    季风艽这个女子穿得很“囧”,去旅游被一只臭猴子给PIA飞到山崖,不幸地一命呜呼。然,还是有幸运滴,可能是阎王觉得对不起她,让她的灵魂穿到一个架空时代,很俗的是成了一小丫鬟。不俗的是“她”伺候的小姐中了剧毒,她就华丽丽的去帮她找解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教你学滑翔·滑板·跳伞(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滑翔·滑板·跳伞(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穆斯修高级学府

    穆斯修高级学府

    时间,真的可以让我们忘记彼此吗?枫叶闪过枫红爱恋,划过心伤的痕迹,你看见了吗?不是怨恨,不是仇视,仅仅默默的注视着你。一个游戏结束了,你还会记得我吗?我漫步着走过你的生命,一滩血迹混合着心脏的跳动,无声的爱情划上了心伤的句号。你,在哪里呢?我拥有了所有,而唯独没有你。过去,曾经。我们一起走过。现在,未来。只剩下了我们,而没有你。站在高层楼塔,俯瞰地下成千上万的人群,而他们中,没有你。燕,飞鸣过无数的夏天;蝉,知了了一整个夏日。夏日的悲寂,融化了冰激凌,死亡,铺天盖地…P:因为建立作品的时候出现了内容重复因此添加了一个灬的标点符号,原文名字《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