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孩子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帮助孩子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能挣大钱,就想做什么。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例如,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炼”。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例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糟”,“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磨炼,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学习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优良品质,并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培养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解决之道
一、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主要方式。比较要得法,要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否则就无法去比,得出的结论也会是虚假的。知己知彼就不会出现心理失衡现象,不会产生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感觉。
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控制情绪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如你可这样暗示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总会有一种最好的选择,我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决不让情绪来主导我的行动,只要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就是一个战无不胜、快乐的人。
三、要有务实精神
做事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开拓当中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命运应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脚下,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心理测试
浮躁心理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做事没有恒心,经常见异思迁。
2.经常心神不宁和焦躁不安。
3.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还大。
4.经常头脑发热,有盲从心理,譬如对于炒股票、期货等。
5.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经常跳槽换工作。
6.遇到事情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7.恋爱时经常见异思迁,把恋爱当成好玩的游戏,寻找异样的刺激,以打发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8.求职中往往想着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向往高收入、高地位,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结果处处碰壁。
9.总是渴望和力求结识比自己优越的人,而对不如自己的人则爱理不理,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某种好处。
评析:
如果有6个及以上问题回答“是”,那么毫无疑问你有浮躁心理。
心理问题29 完美主义
■
不能原谅自己比别人差
■问题描述
小艾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弟弟。她的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大学老师,家教特别严。小艾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妈妈的性格特点很相似,她害怕爸爸的严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她常常要照顾弟弟,父母要求她为弟弟做表率。当她出现失误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以使弟弟引以为戒。所以,小艾在家是一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艾的学习成绩很好,兴趣爱好广泛,全面发展,是人人羡慕的好学生。然而,小艾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优秀的,相反地认为自己缺点很多,内心压力非常大,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是运气好,不值一提。
■问题分析
“完美主义”是指在工作上对己或对人要求尽善尽美的一种态度。持完美主义的人,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因而难免不切实际。
每个人多少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需要,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这种倾向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促使人们为自己或某些工作设定较高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但是,这种倾向若过度,就会变成完美主义,对任何事都坚持高远无边的目标,不考虑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他人的需要等,而一味地要求目标的完美无缺。如此,往往给予自己和他人许多压力与责难,不能忍受所作所为未能达到目标;也不欣赏与肯定自己及他人的努力付出,经常责备自己与他人,充满不满与批评。
完美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如下表现:不愿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损害自己的形象;不能尝试任何新的东西;神经紧张得连一般工作都不能胜任;因为有些事情不完善而寝食不安;对自己苛求诸多,毫无生活乐趣;对别人吹毛求疵,人际关系糟糕。
追求过度完美的人,除了因苛责、批评而使自己及他人感到不愉快之外,还容易因所定目标太高怕无法实现,而不敢有所作为。如此,反而会给人一种顾虑重重、畏首畏尾的感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完美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学上所说的完美主义者是指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的那种人。
完美主义者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比如,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不俗的气质与谈吐,这就是为自己定了一个过高的理想标准,而且也带有强迫的特征;为一个自认为不优雅的姿态就紧张焦虑,这也不是一个健康的追求完美的正常心态。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都很自负,其实自己内心深处却是非常自卑。比如,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在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且总是不知足,也很少肯定自己。不知足就不快乐,所以,学会欣赏别人和自己是很重要的,是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完美的形象,完美主义者常常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中。例如,很想可又不敢融入到群体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给自己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以过于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带给自己的却只有沉重的压力和深深的自责。对于别人的褒奖,只会感到诚惶诚恐,认为自己还差得很远。违心地满足别人的要求,委屈自己,打肿脸来充胖子。
心理学研究证明,完美主义者过于完美的要求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开始的时候,他们担心失败、惴惴不安,不能全力以赴去争取成功;遭到失败之后,他们就异常焦虑、沮丧和压抑,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出去,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想的只是如何避免尴尬。完美主义者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如何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呢?而且,他们往往在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很不如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治疗界发现有这样一类求治者:他们是成功的商人、艺术家、医生、律师和社会活动家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如鱼得水、出类拔萃,但他们的努力并未给他们带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
心理医生们发现这些人具有这样一些共性:他们的成功既不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也不能带来一个完整、独立的自我感受。他们寻找心理治疗以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意义,并克服空虚感。
心理医生发现这类人的自我系统处于分离状态。一方面,当他们获得成功时,他们可以体验欢欣;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无价值感和自卑感。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他们将完美主义倾向当做护身的盔甲。他们抱怨所有的成功似乎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不能理解自己。他们总是力图隐藏自身不被自己接纳的那部分,通俗地说他们不能接受自身的不完美。
这些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几乎全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父母给孩子树立的标准太高、太完美,在任何时候都是贬低他们而不加赞美。于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就学会了总爱找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配被赞扬和被尊重,并形成了自我挑剔和自责的习惯,甚至产生了一种自虐的“快感”。
改变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重新确立评价自己的标准,改掉原来那种过于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全面否定的标准,确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学会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纸上,坦然愉快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
有人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人生并非上帝为人类设计的陷阱,好让他谴责我们的失败。人生也不是一盘棋,如果走错一步,那么步步皆错。人生其实就像踢足球,即使最伟大的球星也会在比赛中失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发挥最佳水平,但不能要求自己脚脚都是妙传。
可见,醉心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是不完美的。因为“完美”毕竟是抽象的,只有生活才是具体的。生活中有不少“完美”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相反,生活中有许多遗憾也是无法避免的。假如我们在心理上战胜了这些,我们的内心就会稳健许多,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所以,你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会达到完美。你现在应认真思考一下,你到底需要什么?在人际关系中,你总想扮演“好人”的角色,但你应该知道其实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好人”。请你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论,你要为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风格而努力。
“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请你最好脱下虚假的外套,亮出真实的自我。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时,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经具备。
■解决之道
一、接受“瑕疵”
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生活绝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弃。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正因为生活中有让你感到沮丧、绝望的问题,你才会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即便是事情不尽如人意,即便失败,也可和成功一样构成你丰富的人生体验,那才不枉活一世。人只有禁得起失败的考验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不要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而自怨自艾。
二、正确认知自我
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也没必要过于自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它将成为你做事的障碍。要用自己的长处培养自尊感、自豪感,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与人竞争。
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三、设定短期合理目标
目标定得太高,形同虚设,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就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实际上,当你不追求完美,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成绩。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行事也会较有信心,会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能力。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充实起来,变得富有色彩。
四、学会放松和排解不快情绪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要学会通过倾诉和寻求帮助来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找一个听你诉苦的朋友不是太难的事。
五、对“失败”要重新认识
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做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六、宽以待人
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因为这会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心理测试
完美主义心态的自我测试(一)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是否常常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即使在家里也一样?
2.是否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3.是否认为如果让别人发现你有缺点,他们一定会不喜欢你?
4.是否凡事都要争第一?
5.是否做事总希望能做得十全十美?
6.如果事情未达到预期目标,你是否会一直耿耿于怀?
7.是否只做有把握的事,尽量不碰可能犯错的事?
8.当别人赞美你时,是否认为他们言不由衷?
9.是否非得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才会出门,即使快迟到了也在所不惜?
10.是否做错了一件事就会闷闷不乐?
评析:
如果你有8条以上符合的话,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心态的自我测试(二)
请选择下列问题的答案。
1.你会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懊悔不已吗?
A.根本不会B.偶尔会如此 C.常常如此 D.每次都这样
2.自己或别人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都应该受到责备。
A.完全不赞同B.有点赞同 C.很赞同 D.完全赞同
3.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