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11

第11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1)

一、系词"为"字产生的动因与机制

(一)关于"为"的系词性

"为"字是否是一个系词?学术界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系词,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准系词,还有人认为它根本不作系词用,所谓的系词用法只是动词的功能。王力最早对汉语系词进行了系统研究,他在1937年《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中提出,"为"的使用受限制,不是纯粹的系词,只是稍带系词性。他的这一看法在后来的研究中基本没有改变,在《汉语史稿》中他又明确指出,"'为'字本身不是一个系词,而是一个动词",类似于"余为伯鯈"之类的句子只是"叙述句代替了判断句"。针对王力的观点,洪诚(1957)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上古既有纯粹系词'是',更有以加强语气为主要作用的系词'为'","先秦文用'为'做系词,汉魏既用'是'做系词,同时也用'为'做系词"。

王、洪所论是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各有支持者。如何看待呢?应该既要承认自先秦"为"字主要作动词用,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动词,同时也应该看到"为"字确实曾用作系词。首先,"为"字可以用在疑问代词前面表示判断。如:

(1)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

(2)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论语·微子》)

(3)宣孟曰:"而名为谁?"(《吕氏春秋·报更》)

(4)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战国策·韩策二》)

(5)赵盾曰:"子名为谁?"(《公羊传·宣公六年》)

根据先秦汉语的语法规则,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到谓语动词之前,在汉代以前这是一条比较严格的规则。以上例句中如果"为"字是动词,那么疑问代词"谁"要前置,构成"某谁为"的结构,而之所以没有发生前置现象正说明"为"字不是普通动词(当然也不是介词,介词宾语也要前置),而是一个系词。

汉代以后"为"字继续作系词用,因此这种用例也比较多见。如:

(6)范雎曰:"彼来者为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7)管仲曰:"其人为谁?"(《新序·杂事》)

(8)复问:"寝者为谁?"(《搜神记》卷九)

(9)帝问使人:"愔所亲爱为谁?"(《后汉书·邓禹传》)

(10)既而戎问籍曰:"彼为谁也?"(《世说新语·简傲》注)

(11)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颜氏家训·慕贤》)

其次,先秦汉语中有时"为"字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完全等同的,即构成"甲为甲,乙为乙"式,这种结构中的"为"字只能分析为系词。如: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孟子·公孙丑上》)

(14)曲为曲,直为直。(《韩非子·说林下》)

(15)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不能为不能。(《荀子·强国》)

以上例句中的"为"字完全没有动词性,只能用现代汉语中系词"是"去理解或翻译。

以上两种句法条件下的"为"字是无可否认的系词,另外,有些"为"字句"为"字也几乎没有动词性,主要起到联系判断的作用,它的系词性比较明显。如:

(16)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17)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左传·哀公十七年》)

(18)郑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句芒。"(《墨子·明鬼》)

(19)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吕氏春秋·疑似》)

(20)重耳为晋文公。(《史记·赵世家》)

以上例句中"为"字连接的两项大多是等同关系,"为"字只起联系、判断作用,可以确定为是一个系词。特别是汉代以后出现了"为"与系词"是"对举使用的用例。如:

(21)世彦识器理政,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世说新语·赏誉》)

(22)何者是政?何者为事?(《魏书·高闾传》)

以上两例中"是"字是系词,"为"字与之对应,那么应该也是系词。

当然,我们也看到"为"字作为系词出现频率并不高,它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能像成熟的系词"是"字那样灵活运用比如"是"字的前后成分都可以省略,而"为"字只能省略其前项,后项是绝对不能省的。另外,系词"是"的焦点标记、强调标记等一些引申用法更是"为"字不具备的。俞理明(2005)指出,早期的"为"字判断句句末不用"也"字,而"也"字多用于判断句,一般不用于叙述句,因此"为"字句保持着叙述句的特点。这正如王力所说"以叙述句的形式代替了判断句"。基于"为"字这样的特点,俞(2005:106)断定:"'为'字是一个正在向判断词过渡的动词,已经初步具备了判断词的功能。但是,这个变化没有最后完成,'为'的判断词地位被'是'取代了。"何亚南(1999)充分调查了先秦"为"字句,根据系词"为"脱胎于动词"为"、"为"字句语义关系简单、独立表意性差等特点把"为"字定性为准系词。

综上,可以说"为"字是一个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系词。"为"字在汉语史上曾起到系词的作用,担当系词的角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也要认识到,"为"字作为系词没有进入基本词汇,没有得到普遍使用。"为"字作为系词在先秦时期出现频率并不高,汉代以后稍有改观,但是随着系词"是"的不断发展成熟,"为"字不断受排挤,丧失了担任系词主角的机会。总之,我们既不能因为"为"字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动词而否认它的系词性,也不能因为"为"字曾用作系词而任意夸大它的功用。

(二)系词"为"字产生的动因

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主谓相续式的比较成熟的判断句式,为什么还要产生"为"字系词句呢?一般来说新兴语言现象的产生是为了弥补旧有表达方式的不足,我们注意到主谓相续式判断句在降级使用时存在缺陷。一方面无系词句充当句子成分时表意不明确。如:

(23)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注引《魏略》)

本句如果不参照上下文,"疑其衣冠"可有两种理解:"其"字看做"衣冠"的主语,理解成"怀疑那是衣冠";"其"字看做"衣冠"的定语,理解成"怀疑那衣冠"。只有参考语境才知道应该按前者理解。可见无系词句充当句子宾语是有缺陷的,而如果采用有系词句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加入系词"为",构成"疑其为衣冠",表意就明确了,就不会有歧解了。充当句子成分的"为"字判断句并不少见。如:

(24)则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其邻国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是以攻伐世世而不已者,此吾所谓大物则不知也。(《墨子·天志》)

(25)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韩非子·解老》)

(26)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三》)

(27)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礼记·曾子问》)

(28)齐师、宋师、曹师城邢,此一事也。曷为复言齐师、宋师、曹师,不复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公羊传·僖公元年》)

(29)己丑,葬我小君齐姜。齐姜者何?齐姜与缪姜,则未知其为宣夫人与?成夫人与?(《公羊传·僖公二年》)

(30)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穀梁传·隐公元年》)

(31)人不知其为星也。(《论衡·说日》)

(32)开关问歌者为谁,果其母。(《论衡·感虚》)

而且主语可以承上省略。如:

(33)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

另外,后世并用两个"为"字判断句充当句子宾语表示选择关系,这种用法也是无系词句所不具备的。如:

(34)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世说新语·纰漏》)

(35)但未知为坐为卧耳。(《周氏冥通记》卷一)

同"为"字一样,系词"是"字产生之初也是较多的出现在复杂单句中,充当句子成分,这也说明有系词句在降级使用时优于无系词句。

另一方面,无系词句进入复句也有不足之处。"某,某也"这种表判形式虽然单独成句时顿挫有力,判断语气比较强烈,但是它在进入复句时如果几个判断句连用,或者判断句与其他句式并用,由于这种判断句停顿较多,就不利于复句或句群表达一个整体的句意。而如果采用有系词句就可以消除单个判断句主谓之间的停顿,判断句进入复句后也可以比较流畅地表达语意了。试比较以下两例:

(36)泰山,东岳也;霍山,南岳也;华山,西岳也;常山,北岳也;嵩高山,中岳也。(《说苑·辨物》)

(37)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尔雅·释山》)

同样是解释"五岳",《说苑》采用主谓相续式,读来觉得拖沓吃力。而《尔雅》采用"为"字句,读来轻松,语意更为连贯。

也就是说"为"字判断句进入复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系词判断句的不足。事实上,"为"字判断句产生之初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个分句出现在复句中的。"为"字句构成复句主要起到比较、对举等作用。如:

(3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二十六章》)

(39)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40)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左传·哀公十三年》)

(41)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上》)

(42)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庄子·应帝王》)

(43)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易·说卦》)

总之,系词"为"字产生的动因来自语用需要,一方面是分割主语和谓语,消除充当句子成分时带来的歧义;另一方面是消除判断句主谓之间的停顿,从而使之顺利进入复句表达较为完整的语意,起到比较辨别的作用。

(三)系词"为"字产生的机制

"为"字在上古汉语中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动词,根据具体的语境可以译为"做"、"担任"、"从事"、"变为"、"成为"、"作为"等,也可以说它有动词性不等的多个义项。王力曾经敏锐地指出"为"字由具体动作义到"作为"、"成为"义,再到系词的虚化方向。由于"为"字由动词虚化为系词发生的比较早,目前利用现有材料很难清晰展示"为"的历时语法化过程了。不过由于"为"字虚化过程中,旧有的意义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与新义一起共存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共时材料中就暗含了历时语言要素,我们加以梳理分析,可以约略推知"为"字系词性的产生。且看《史记》中的用例:

(44)度为山阳太守十余岁,坐法失侯。(《平津侯主父列传》)

(45)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孙子吴起列传》)

(46)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刺客列传》)

(47)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李斯列传》)

(48)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列传》)

例(44)"为"字当"做"、"担任"讲,意义较实,动作性较强。例(45)、(46)"为"字分别是"作为"义、"成为"义,比例(44)词义稍虚,但动作性仍比较强,仍是动词。例(47)"为"字基本理解成"成为",不过它比例(46)虚,有判断的意味,也可以勉强理解成系词"是",这是向系词过渡的"为"字。例(48)"为"字就完全是系词了。

以上是对"为"字由实到虚语法化的简单推测,不过实际虚化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系词"为"字的根本来源是动词"为",不过其具体的虚化途径可能不止一途。系词"为"也可能从"以......为......"结构中虚化而来。在"以......为......"结构中如果"以"是介词,那么后面"为"字是动词,意义较实。如:

(49)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庄子·让王》)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并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文书。侦查文书是侦查活动的产物,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侦查活动的真实记载。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梁筱雨与赵雷是中学同学且是两年多的同桌,他们在艰苦的高中岁月里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然后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一起步入婚姻的围城。但十几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咒语,婚后三年,他们就离异了。重归单身的梁筱雨,曾一度对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失去信心,屡屡拂了好友林丽为她寻找下一任接班人的好意。却不料,一次偶然,梁筱雨在工作中邂逅了曾被她三番两次拒绝见面的相亲对象庄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梁筱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又一点一点走进了她已年过三十的生命中来……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就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修养、品质、习惯、方法、技巧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推销员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在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的时候,积极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推销过程中去,将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我们了解了销售成功的秘决,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希望通过凡禹、吴慧编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每个推销员都切实行动起来,在推销实践中真正体会成功的乐趣,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努力。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兽谑

    兽谑

    每个月圆之夜,展王府都会奇异的死去一名侍妾,死者身上没有致命的伤痕,面部也没有一丝痛若的表情,反而隐显一丝欢愉的味道。众说纷坛,却没有一种说法得到肯定,以展王爷的特殊身份,谁又敢真的追问什么呢?!月月有新的侍妾被抬进展王府,又有不名死因的侍妾,被抬出府安葬。如此的迥异,却也如此的自然,面对展王爷的长相与地位,众家女子飞蛾扑火般络绎不绝。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展王府的侍妾们,各个心有余悸,生怕王爷会……
  • 最后的尾音

    最后的尾音

    在渭河草原的西北部,存在一颗耀眼的东部明珠,成才和丽丽不是在同一个村子,但两人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丽丽和李军又有婚约在身,而且是两人心甘情愿的,但在新婚前夜,两人又秘密相见就为何事?是情人间的告别吗?还是另有它事?李军面对这些有会怎样看待他们的婚姻?
  •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他是神秘的夜鹰,是狂狷冷酷的旷世美男子;她是乐乐郡主,是倾城绝色的摄魂小妖女。他要美人,也要江山,他的身世惊天动地;她要江山,也要美男,鱼与熊掌如何兼得?“说,你要掳获多少美男的心才罢休?”他恨得牙痒痒。她却发出摄魂夺魄的笑声,媚眼如丝:“你问人家,人家问谁呀?”(本书为王雅云作品“妻系列”第一部,推荐阅读第二部《冷傲邪君:爆萌小仙妻》,第三部《豪门暖婚:蜜爱小狐妻》情节环环相扣,亦可独立阅读,读者群:69653402)
  • 邪王宠妃:天才调香师

    邪王宠妃:天才调香师

    权贵公子?江洋大盗?他到底有多少种身份啊!甘田田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没想到却和这个古怪少年屡屡纠缠不清。什么,他的真实身份,居然是……明明是一部寒门少女奋斗史,从小学徒到大香师的励志故事,却因为某人的出现,演成了麻雀变凤凰的狗血剧?且笑看她,素手生暖香,翠袖凝流芳,为妃作歹——成就一场惊艳天下的传奇!---------------已有完结文《竞芳菲》、《御香》、《重生世家千金》、《女主江山》等,坑品优良,保证完本O(∩_∩)O~新书期间,求推荐点击收藏,蔷薇拜谢,亲们么么么么哒!
  •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她生于深秋,却让桃花于瞬间绽放,百鸟朝凤而来,预示她将会母仪天下!然而智者却说,她命格奇特,本命宫被桃花星所占,注定她会引得天下生灵涂炭……乱世中,她姿容绝色,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春秋的争霸因她坍塌,是否真应了智者所言,她,是个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