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27

第27章 《洛阳伽蓝记》的时间叙述(1)

《洛阳伽蓝记》的结构艺术:整体上以空间为经、为主,又融入时间叙述,时间为纬、为辅。

时间、空间在佛典中合称为"世界"一词,唐般剌蜜谛译《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洛阳伽蓝记》以空间为经,富于绘画性,叙写井然有序,饱满结实,层次清晰。每座寺院都清楚地处于大空间中,然后以正文的形式依次介绍佛寺的四邻、组成、创建者、兴建缘起及后来的变迁败亡等,为聚焦式透视、叙述;在注释中娓娓叙说相关的人、事、物、掌故传闻等丰富内容,为散点式透视、叙述。

以时间为纬,在空间叙述中,插入时间叙述,写佛寺的兴衰历程,写北魏王朝政治、军事、历史、社会大事历程,写有关人物命运的历程,这样人、事、物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洛阳伽蓝记》时间叙述的功能使全书既有一个历时绵久的时间大背景,又充分突出、集中展现北魏洛都时期的历史,即从北魏迁都洛阳到灭亡,北魏王朝后阶段的历史命运,还赋予北魏在历史文化、政治的中原正统地位,表彰北魏在政治、文化建设上的自信,完整而立体多层次地写出北魏在政治、文化上的建树。

另外,《洛阳伽蓝记》在空间叙述上,还把北魏王朝与佛教的盛衰融合在一起来写,一笔兼叙两方面内容;时间叙述上,注重把北魏王朝兴衰的历程与洛都佛寺的兴衰历程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无论在时间叙述层面上,还是空间叙述层面上,都能将北魏王朝命运与佛寺兴衰命运结合起来,王朝有完整的兴衰历程,而佛寺也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有产生、发展、灭亡的生命历程。

这样时空交织,纵横交错,把共时性即横向的、璀璨多姿的社会文化景观,与历时性即纵向的、历史变化的社会文化景观结合起来,既富于历史沧桑感,又写出洛都璀璨斑斓的社会文化风貌,使全书立体丰富,明晰疏朗。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评价郦道元《水经注》所言,郦道元"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将时空叙述结合起来。《洛阳伽蓝记》也兼有"时间的深度"、"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一、《洛阳伽蓝记·序》中的时间叙述

(一)前半部分的时间叙述《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俗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自序是全书的总起,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前一部分追溯洛阳佛寺发生发展、走向高潮而又急剧衰败的过程,点明《洛阳伽蓝记》的主题、写作动机、全书的组织结构与佛寺写作的取舍标准等。

这里的时间叙述是:交代洛阳与佛教的因缘、北魏洛都社会与佛事的昔盛今衰经过,从历史的长时段着眼,完整回顾了洛阳佛寺在东汉发生、西晋发展、北魏繁荣而又衰败的历程。东汉发生--"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西晋发展--"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再详细写北魏繁荣而又衰败。

繁荣时,"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

衰败时,"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今日寮廓,钟声罕闻"。

这样历时的叙述,完整交代了洛阳佛寺在东汉、魏晋、北魏、东魏发展的兴衰史,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那北魏洛都的一切,把洛都佛寺放在时间长河中,富于历史的纵深感。这样的叙事功能表现在:既完整交代洛都佛寺兴衰史,又暗示了北魏在社会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充满文化的自信自豪;还写出佛寺的今昔盛衰对比,富于历史沧桑感与抒情性。

这里的时间叙述,我们还应看到:《洛阳伽蓝记》全书是作者杨衒之在北魏灭亡后的追忆、缅怀。追忆缅怀,是一种痛定思痛、寄寓很深情意的叙述方式。

这种痛定思痛的追忆、叙写,是一种人生大痛,然而它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洗礼,经过了时间流逝的冲刷荡涤,所以回忆往往不是完全客观、公正的,正如杨公骥评论孔子弟子追忆恩师孔子而编撰《论语》时说的,《论语》"是孔子死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忆和听闻而笔录成书的。人对'话'的记忆往往是在不意识中对'话'的'选择':在所听到的话中只有那些被理解了的,并且打动了自己心灵深处的话,才能被自己记住,才能念念不忘。......(弟子们)以充满敬仰、虔诚、思慕、感念的心情,回忆或笔录老师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诲"。

所以,追忆是一种对过去的拥有、保持,维系着与已经过去的人、事、物的联系;但同时,追忆也是一种过滤、一种澄清,把记忆里的一些东西省略、淡化、模糊,而另一些东西则强化、加深、突出,所以对要展现的东西,是经过复杂的重新组合组织来重新呈现的。与当时当地感受相比,追忆当然多了些理性,多了些反思,多了些岁月磨洗后的从容,对过去的人、事、物有了"时间的距离",有了更遥远、更从容的观照视角。因此,追忆肯定会有所遗失,但也会有增添;会有所淡化、模糊,但也有所强化而更鲜活、更明晰。

这里以佛寺为叙述中心,以时间历时性叙述展开,从宏观上揭明北魏洛都佛寺的兴衰过程。

(二)后半部分的时间叙述

序言的后半部分,叙述洛阳都城四门,详细叙述城东三门、城南四门、城西四门、城北二门的组成、建筑特色、名称沿革等内容。叙述十分简明,能够让读者一下子明白洛阳城门的空间组成、分布、建筑特色等,以及洛阳古都城门的古今演变。

而在写每一座城门时,则注重时间的历时性,分别叙述汉朝、魏晋、北魏城门名称的嬗变,几乎都用了相同的叙述模式,连句式也几乎完全一致,比如写青阳门:汉曰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这样按照时间叙述来写,围绕城门名称及其古今沿革这一中心来写,从而写出每座城门的前生今世。详写城东三门、城南四门、城西四门、城北二门,写每座城门名称从东汉、西晋到北魏孝文帝的因袭、变革情形,这样就井然有序介绍了城门的古今演变情况,城门的历史脉络就清晰、完整。作者叙述每一座城门,都注重时间叙述。

这里的时间叙述,主要叙事功能有:

(1)叙述每座城门都依历史顺序,分别讲明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的名称。

以东汉始,以北魏终结,时间上横跨四个历史时期,纵横数百年,这样就非常简洁明快地讲明了城门名称的古今演变,让人一目了然,从而完整动态地写出城门的沿革。

在对洛都城门的看似不经意间的说明点染,就让"城门"意象有了历史沧桑感、历史厚重感,意象就有了时间长河的动态背景。这里以城东门为例,先是大的空间叙述:将城东三门依次从北叙到南,即建春门、东阳门、青阳门;再写每座城门名称的沿袭或变革情形:东面有三门。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汉曰上东门。阮籍诗曰"步出上东门"是也。魏、晋曰建春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东阳门,汉曰中东门。魏晋曰东阳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青阳门,汉曰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从东汉上东门到魏晋、北魏的建春门,这样写出变化全过程,赋予城门以历史沧桑感。

(2)深层用意,旨在突出北魏王朝与政治文化是华夏历史文化的合法继承。

作者一一数落这些城门在汉、魏晋、北魏的情形,追溯洛阳作为都城的光辉而悠久的历史。北魏孝文帝对前代名称承袭为主,或沿或革,其中包含有非常明显的政治意图,表明北魏王朝自觉继承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是华夏文化的继承者、光大者,在政治上尤其是文化上居于正统地位,有合法性,从而确立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北魏是以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姿态来立国的,流露作者作为北魏遗民在文化上的自信自豪感。

所以,写城门名称变化是叙事之表,而叙北魏对华夏文化的承袭是叙事之里,暗含叙事表、里两个层次;或者换一种更准确的说法,是借城门名称变化写北魏政治文化的正统与合法,表彰北魏在政治文化上的伟大作为与杰出贡献,从而与南朝政权争正统。

(3)从文化角度看,城门名称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地名、城门名称及其沿革等凝聚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折射出历史的流变,所以我们可以称呼地名、族名乃至人名等为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比如城东"建春门",汉代叫"上东门",就引出著名诗人阮籍的诗句"步出上东门",一下子就勾起读者的历史兴致。城门的前代名称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她代表了曾经经历过的时代,凝聚了历史的厚重,有了历史的积淀,在城门名称的古今嬗变中,历史厚重感自然显现,以此表明洛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这也正是北魏王朝汉化的典型表现之一。

(4)各城门中,城西承明门特别值得重视。 承明者,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卿士常迎驾于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遂名之。作者巧妙借城门名称这一似乎很小的话题,来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

首先,承明门"迁京之始,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是北魏孝文帝命的名--承明门。孝文帝说:"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可以看出孝文帝对汉化的推崇,对华夏文化的熟悉、亲近与接受,所以这个小故事无疑是一种象征,象征北魏王朝奉行汉化之国策,尊重并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华夏历史文化传统。这段短小的文字,表达着重要的文化内涵:那就是孝文帝、北魏王朝亲近汉文化,实行著名的"汉化"国策。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本书通过介绍大同市博物馆藏得北魏文物、辽金元文物、明清民国文物,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同市。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热门推荐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天价新娘之村姑皇后

    天价新娘之村姑皇后

    这故事缘起五百年前的恩怨纠葛,却牵扯出一段斩不断的现世情缘。她是现代市长的千金,学校里人人羡慕的优秀学生+校花,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老爸老妈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原本可以拥有一段幸福而平凡的人生,却因一场莫名其妙的际遇来到这无人相熟的异世。狠毒姨娘,脑残姐妹,扑朔迷离亲情,真真假假人心,古老神秘的家族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隐秘之地沉寂了百年的时光,却因她的到来而再度开启,沧溟大陆,风云原来从未止息、、、情景一:玄月高起,深竹叶疏影,高崖万丈凝息,飒飒风动竹林,夜独凉,吹动一地心悸。一袭银色长袍似水流云,男子身后花开成雪,恍如昨夜。女子眼中无晴心也离殇。月未央。“昨昔千般事,独忆白雪月光,一如今夜。”他的声音如山涧清泉不急不缓依旧,也曾令她心动无数。“雪花开在冬夜,既已消融,纵然凝结,再不是从前的雪。”她淡然宁静,心如止水。“你我曾经相爱!”他步步紧逼,不容她逃窜半步。“曾经。”她眼眸似深潭冬水幽深,波澜不惊。转身,纤弱身影消磨在黑夜,他伸出的手心微凉。还能挽留什么?开错季节的花,来不及凋谢已先枯萎。情字同解!情景二:“江湖纷乱,你看不清这人心,还是呆在山中为妙。”“江湖有她。”“可她心中并未存下你的半分影子!”“我作她的影子。”“如影随形?”“不,”他微微一笑,“相伴而生,血肉相融!”万丈冰崖如镜光滑,稍不留神即粉身碎骨。两道身影斜斜刺入,如履平地。“你为何跟着我?”她平静眼波对上他的无神的双眸。他满腹柔情:“我要当你的影子。”这是一个关于江湖+朝堂、俗世+物外、诡异穿越+浴火重生的故事。诉江湖事,延武侠情,谈朝堂变,稍带异能和玄幻,不理解的朋友请表示跳过。
  • 武侠世界大冒险

    武侠世界大冒险

    遍战山河九万里,剑行天涯三千界。一人独行,横断苍穹,问苍生孰为敌手?
  • 你是第1位的

    你是第1位的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说好的一面,它能让你自己受益,也许同时能让某个人或更多人受益;说不好的一面,它只能让你自己受益,但不会干扰其他人。即使不好,它其实也对别人有益,因为它让地球上减少了一个潜在的负担,而多了一个幸福的人。〈br〉 在本书中,作者以非正统的思想和令人惊异的方式,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法。作者不迷信传统,也不简单说教,而是告诉读者自身的经历和实在有效的方法,从而让大家过上快乐多、烦恼少的幸福生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婚姻呼叫转移

    婚姻呼叫转移

    (正文完)番外系渣男回头的暖宠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当爱情待罪的羔羊---题记廉诗斐曾经为了逃避对徐贺湛的暗恋只身到了异地,当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回来参加姐姐廉诗语和他的婚礼时,在他眼里她成了推姐姐摔下楼的人,姐姐成了植物人,而她成了罪人。十天后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从此她活在自责与折磨中,她曾经以为只要她真心地对他,真心地照顾姐姐她的生活就没有遗憾了,只是她忘了她也是有感觉的人,她最怕的就是徐贺湛对她的冷漠与憎恨。女儿的到来也没有让他改变对她的看法,反而让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当她知道姐姐摔下楼的事是姐姐和曾经的恋人设计好的时,廉诗斐觉悟了,原来今天的一切不是她错了,而是她太傻了。她曾经对徐贺湛说我不是非得爱着你才能活下去,少了对你的爱也许我会过得更好。只是她当放弃了那份爱,徐贺湛才发现,她的放弃让他感觉到痛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深度迷失

    深度迷失

    白领李冰红被莫名其妙卷入一桩凶杀案,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李冰红在自由作家蓝一方的帮助下展开了调查,但与她接触过的证人一一离奇死去,李冰红发现事情更加复杂,自己的过去竟然全部是虚构的,实际上她只存在1年的真实记忆。是谁抹去了她的真实记忆又给她伪装了虚假的过去?除了警方还有两路神秘人在追捕她,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一直像猎犬一样对李冰红紧追不舍的警察沈阳身上隐藏了什么秘密?尽全力帮助李冰红的蓝一方来历也扑朔迷离,最终一切都指向了荒山中的一座废弃已久的研究所,真相在那里大白……
  • 一见你就逃(好看系列)

    一见你就逃(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