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36

第36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与侧面 (7)

由于传统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一直在统一庞大皇权国家承担着重要的结构功能,于是直到17世纪初《利玛窦中国札记》评价中国的制度时,仍然把中国的国家体制是由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来操纵运行的,作为一个优于欧洲的特点:“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人们“宁愿做最低等的哲学家,也不愿意作最高的武官,他们知道在博得人民的好意和尊重以及在发财致富方面,文官要远远优于武官”。——今天,我们在评价科举乃至更广义的中国传统教育与行政制度的优劣短长时,应该对它们曾经具有的历史作用有一个理解的态度。

不过当我们承认科举对于传统中国文化起到过相当重要作用的时候,同时更应该对于它基本的制度性质及其与近现代教育体制的悖逆之处有清楚的了解。具体罗列起来,这些悖逆之处当然很多,但是我觉得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在科举乃至皇权时代整个教育和人才选拔制度中,知识的标准、知识谱系的源头只能掌握在权力者手里这一点。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有权力就有知识,有权力就有真理,有权力就有道德;或者说,有权力就可以在知识、道德等一切方面对教育和学术耳提面命、颐指气使,就可以按照统治权力的需要来安排教育和学术的内容、方向。明代末年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在他的《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有一个很概括的说法:“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这个传统当然是因为科举制的长期发展而日益牢固不移,而这样的趋势对于中国教育制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尊严,对于教育走出中世纪的阻碍实在是太大了。

王学泰:统治者把住入仕口,也就是做官的门槛,通过选拔和淘汰确立了教育合格标准。你不符合我的需要,不死心塌地臣服于我,你就不要做官嘛。读书人只有通过这个入仕口才能确定自己士大夫的身份。这样即使不外出做官,在家耕读,他也是乡绅。因此,通过科举带动教育的做法本质上是个奴化教育。

王毅:教育和官僚选拔制度的奴性化的确是中国体制的大问题。抗战前夕,王芸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傅斯年曾对他说过一段话:“傅孟真先生有一次对我说,他想写一篇‘中国官僚论’。他说,中国向来‘臣妾’并论,官僚的作风就是姨太太的作风。官僚的人生观:对其主人,揣摩逢迎,谄媚希宠;对于同侪,排挤倾轧,争风吃醋;对于属下,作威作福,无所不用其极” ——“姨太太作风”竟然成为了一种制度特征,这是很可怕的。而造成如此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举对所有读书人思想的牢笼,对他们社会性格和社会角色的强制性塑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有一段深刻的话,大意是:在专制国家,教育是在培养坏的国民,但同时他又是在培养好的奴隶;他还说:“专制国家的教育所寻求的是降低人们的心志。专制国家的教育就必须是奴隶性的了。甚至对于处在指挥地位的人们,奴隶性的教育也是有好处的”。而为什么“降低心志”的奴化教育对于身处“指挥地位”的官员们尤其必需,科举发展史可能就是最直接的说明:明初开始,一方面是读书人“不为君用”就要杀头等等;另一方面对于官僚的选拔一定要通过科举这个制度化、标准化的“筛子”,所以除了况钟等极个别的人因为实际行政才干突出而得以升迁为重要地方官员之外,不经科举(“正途”)而进入官僚体系者几乎没有,就说明了这种将知识分子塑造成为标准化工具的制度定式已经多么强劲。

居身于这样大势之下,受教育者、应试者个人是无可奈何的,他只能压制自己而适应这套制度,就像现在无数家长都明白“应试教育”是苦海,但是除了督促自己的孩子加倍努力在这个苦海里面挣扎以外又没有任何办法。晚清曾国藩《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中再三叮咛:“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这是从正面对教育制度原则的强调;而康有为从反面的批评是:“(八股)立法过严,以为代圣立言,体裁宜正,不能旁称诸子而杂其说,不能述引后世而谬其时,故非三代之书不得读,非诸经之说不得览”(《请废八股试帖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连“诸子”都不能涉猎,可见教育考试制度已经走到何等逼仄狭窄的死路上。

由于选士制度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建立和维系统一皇权体系的运作,所以这一制度对士人知识和能力的考察,也就必然集中在他们是否将“内圣外王”那一套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与自己的生命和思维融为一体;而一切与维系和强化皇权社会伦理没有直接对应关系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就越来越被作为了强化“科举型知识体系”的牺牲品。早在中唐时期学者刘禹锡就指出: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只是注重儒家伦理而没有起码的具体行政能力(“修身而不能及治者”)。

这种情况当“策论”在科举考试中尚有相当地位的时候,就已经如此,宋代苏轼曾说:近来的读书人,将经史上事例与时务题目编纂在一起,等到考试的时候,用这些鸿篇大论吓唬考官。其实应试者并没有真才实学,于是这样的考试比仅仅以诗文为考试内容弊病更大(《议学校贡举状》)。后来就更是如此,所以明代初年的著名学者宋濂说,当时的学者只知道“以摘经拟题为志”,结果是除了几本经书之外,其余别的知识一概茫然无知,对他说起一件事情,则瞪着两眼,僵着舌头不知如何回答。

王学泰:明清两代的八股,八股是科举制中最受诟病的。其实考八股与科举制度的设计是一致的,对于选拔官吏的作用基本上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做八股文是培养这种专制体系下合格官员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选择了八股?这种文章又称经义,就是阐述经书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要代圣贤立言,也就是设想自己是圣是贤。你想一个人数十年设想自己是圣贤,这种思想意识必然是牢记在头脑里,融化到血液中了,最后还要落实在行动上了,这就所谓的“内圣”。心中除了“圣贤”这一套外,对于其他是一无所知。特别是明清两代,地方官的一些纯技术性的工作分给师爷做了。诉讼有“兵刑”师爷管了;催租收税有“钱谷”师爷管了,连书写公文书信一类的文字都有文案师爷代劳。这些“内圣”的官员把握好原则就可以了。朝廷六部九卿的官僚也是如此,技术性的工作都有吏胥去做,而吏胥几乎是祖辈传流的。因此,南宋的叶适感慨地说“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官不世袭,而吏世袭)。这种胸怀“内圣”的呆瓜做了官,基本上还是守臣子的本分,不会犯上作乱的。这就是“外王”的最低标准。以上是价值上的原因。

还有技术上也就是操作上的原因。

一篇八股七八百字不需长篇大论。全文分为八段,各有程式,考官衡文时容易有共识(本来对于文章好坏很难有共识的,八股则例外。这有些像现代体育竞技中为跳水、体操等项目打分一样。考官可以把一个连续的动作分割为若干片段后一一评判)。另外,八股题目基本上是从《四书》中出。参加考试者有最基础的书——宋儒注的《四书五经》就可以了。如果搞对策,就要比谁读的书多,熟悉历代兴废治乱,那要看多少书?古代没有公共图书馆,书非要自备不可。所以只有考八股文才能最照顾下层有志于读书跃龙门者,相对较为公平。

人们责备八股三大罪状:第一,说八股使人无学无文。八股不是培养文章家、学问家的,它只是培养官僚的。做官僚的首先要熟悉统治者阶级赖以论证自己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意识形态。以八股为业,实现的就是这一点。第二,人们说八股束缚思想,的确是束缚思想。但古代从经济上说是农业社会,从人际组织上说是宗法社会。政务相对简单,儒家经籍中基本上告诉了人们如何“牧民”?思想有所束缚对于官来说是必要的。第三,八股最便于乡曲之士,实际上这个制度设计就是想把最底层的读书人也纳入政权系统。这种批评所触及的,恰恰就是八股所以乐于被统治者所用的原因。

王毅:如我们刚才回顾的,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对于发展和维系皇权时代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即使是在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吁请光绪废除八股,但是他仍然留恋地陈说中国的科举选士如何远优于欧洲中古的贵族制度,并且是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先导——“任官先试,我莫先焉,美国行之,实师于我”。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上述属性及其与近现代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的悖逆,其实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中西教育制度在根基上的区别发展而来的。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到这种区别的关系重大:明代初年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对于朱元璋钤束天下臣民之酷虐颇有怨怼,于是有个名叫赵麟的学生带头写了一张没头帖子,朱元璋闻之大怒,查出事情是赵麟所为,于是将他枭首,并在国子监立一长杆,将赵的头颅挂在那里示众。事情过了十年,他的怒气还没有消,一次又召集国子监全体教职员和学生训话,训词原刻南京国子监的碑上,在北京国子监也有一通副本并一直保留了下来:

……敢有抗拒不服,撒泼皮,违犯学规的,若祭酒来奏著凭呵,都不饶,全家发向烟瘴地面去!……今后学规严紧,若有无籍之徒,敢有似前贴没头帖子,诽谤师长的,许诸人出售,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发往烟瘴地面。钦此!

碑的下半段更刻了对国子监工役膳夫的管束规矩以及违规之后的处罚:“打五十竹箅子”、“处斩”、“割了脚筋”等等。因为这类训示最明确地表明了统治权力对于教育制度和受教育者的绝对凌驾,所以后来汪曾祺先生说,它“比历朝皇帝‘崇儒重道’之类的话都要真实得多,有力得多”。

王学泰:科举制是个选官制度,并以此来拉动教育。这种制度普及社会,深入人心,凡是受教育者都把读书当官作为唯一的目标与出路。这样教育也成为一元的、单向度的。由此出发,其评价体系也是一元的,也就是说要求受教育者都能达到掌握“孔孟之绪言”,领悟经典的“精微之奥旨”的程度。这与孔子时还讲求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比起来是远远落后了。孔子的教育反映了当时的知识水平,囊括了当时大部分知识(只是缺少医农);到了科举时代的读书人,不能说全部,但其中的大多数人是除了孔孟的糟粕外,别无所能(如《儒林外史》的范进、周进)。这种教育也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

其一是官位有限,读书人数无穷。读了书做不了官的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宋代就出现江湖游士,靠奔走于官僚豪贵之门为生;明代山人之多成了社会的灾难性问题,因为进入统治阶层的窄路根本无法容纳那么多读书人,所以被挤在外面而又对里面的利益无限艳羡的读书人,就只能采用更加卑微和流氓化的方式寄身于权力阶层的末端以图分一点残羹,这在《万历野获篇》中有生动记载;而读书人的这种生存方式,对于知识和知识阶层应有的尊严,其戕害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清代则更是如此。这些都成为令统治者头痛的问题,但又无法解决。

其二是1840年后,中国在西方列强压迫下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化。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多样性产生了。外语、声光化电医、军事、政务等等人才不是只通过科考造就出来的。他们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培养,于是统治者感到有开办学校的必要。

新式学校,不是明清那种有名无实的学校,这是西方工业社会造就人才的工厂。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与中国传统主要靠自己读书的方式来实现是根本不同的。它要通过上学、听课、试验、分科教学等许多种教学方法来系统和批量地培养人才。这种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人才的方法与农业社会中以手工业方式培养人才的方法是根本不同的。学校与科举不两立,科举的废除成为必然。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格外曲折以及对其原因的反思

王学泰:1905年废科举后,中国近代教育正式开始。然而,数千年的传统和社会心态也不是说变就变的。从统治者方面说,他们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无非是培养能够维持其继续统治的能臣(说到底就是培养能适应新的需求的奴才);而老百姓接受教育,无非是读书做官,使自己有个好前途,改换门庭。这样新学校的等级也要用科举来比附,如小学毕业相当于秀才,中学毕业相当于举人,大学毕业相当于进士;不仅对国内,对外国回来的留学生也是如此。如对去日本的留学生,如果毕业于文部省管辖的高等学堂的给予举人出身;在大学某专科或数专科的毕业生,则给予进士出身;获得博士学位,则给予翰林。于是后来就有“牙科进士”的笑话出现。

同类推荐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热门推荐
  • 逆仙

    逆仙

    一条充满荆棘的血腥复仇之路!!!仙之八门、九宫,新颖设定,新的征途,从这里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十年前,卓长卿眼睁睁看着父母被温如玉和尹凡杀害,一夜之间,这个幼小的孩子尝尽了人间的悲伤和仇恨。十年后,卓长卿艺成下山,欲报亲仇,一次天目山之会将当年那场悲剧的所有当事人和目击者聚集一地。而此时,“丑人”温如玉的唯一弟子温瑾,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实为恩师温如玉所杀……最终,两个年轻人——卓长卿和温瑾,在面对自己杀亲仇人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丑人“温如玉”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爱与真相?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中多个饱含快乐、阳光的小故事,融趣味、悬念和哲理于一体,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找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帮助你走向人生的顶峰。
  • 真皮书包

    真皮书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重修无双

    重修无双

    某大乘期修真者在游历途中,被人偷袭。意外的得以转世,并在机缘巧合下修炼了宇宙间最本源的能量。但我发誓,他真的不是自愿的!………你擅长远攻?好吧,咱们来玩玩近战!你擅长肉搏?那好,站那儿等着被我轰杀成渣吧!小子你还别不服气,这年头,玩的就是一个综合素质!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穿越沦为帝宠:深宫绝恋

    穿越沦为帝宠:深宫绝恋

    “我靠,那个男人都死了三个皇后了,老娘不想当第四个……”“老娘可怜你才嫁给你,你怎么把老娘扔到冷宫里,哼,你不想理老娘,老娘更不愿理你这个暴君……”
  • 妾本惊华:彪悍小王妃

    妾本惊华:彪悍小王妃

    前未婚夫说“小狐,气昏一个男人!战北擎,我配不上你。所以我只有退婚,放你海阔天空”她说“装X。吴国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孙小狐,冷漠无情,不近女色。明明是你和我那个嫡女姐姐勾搭成奸,给我带了绿帽子,21世纪顶尖杀手,人家肚子里怀了你的种,你为了那候府嫡女带给你的无限好处,舍弃了我”却被气昏了过去-这女人胆大包天,找死!他说“我不能娶你”然后转身离去,一朝穿越,无人看见他眼里的落寞和绝望。她说“上天入地,就是你死了,我也要嫁你”别以为一句话就可以把她打发走,身怀绝技,这辈子,她和他耗定了!
  • 败家小娘子

    败家小娘子

    阎墨是天龙国最有钱的男人,掌管着天龙国的经济命脉,称为:钱皇但此人神秘非常,行事冷酷无情,办事雷厉风行,皇帝也要给钱皇三份薄面,世人相传宁可得罪皇帝,也不能得罪钱皇…一日:钱皇外出带回一个活泼调皮外加败金,再加小腐的逃婚女谁知她竟是亦正亦邪毒医的小徒弟,善于用毒…传闻:钱皇见到她的那一眼开始,从此便移不开眼…传闻:一百万两,她弹指间灰飞残渣不剩~注意!这是黄金,让人发指啊有木有!!!传闻:钱皇对她宠到无法无天,除了她去和别的男人约会。要什么给什么,她说什么便是什么精彩片段A:女主:嘿嘿嘿,本姑娘爬墙去也…男主:娘子坐在墙上干什么?娘子喜欢走这个方向?明天我叫人将这里打通…女主:手一松,‘碰’掉落在地…男主…精彩片段B:男主:你想到哪儿去?女主:去抢钱庄,不行吗?男主:为夫陪你,XX有家大钱庄,我们去抢那家吧女主:那不是我们自己家的吗?男主:是啊…精彩片段C:女主:敢来抢我的夫君,我让你有来无回…男主:娘子你要怎么做,为夫配合你(在小脸上蹭蹭…女主:我不毒死她我也要剥她一层皮男主…精彩片段D:女主:夫君,我要出去找男人约会…男主:走吧,为夫陪你约会去…女主…男主…钱皇手下四大钱王:东钱王:东林浩喜赌,一副奸商样南钱王:南项甫喜吃,因此身材肥胖无比,满脸横肉北钱王:北颜曦抠门,家里三大美夫,骨瘦如柴西钱王:西帅帅喜女色,风流成性宠宠宠+小搞笑+小阴谋+小腹黑+…******************************************女主:夹谷笑笑由亲亲(樱花的星泪抱走)男主:阎墨(钱皇)由亲亲(花逝※终成殇拖走)男配一:东林浩(东钱王)由亲亲(小豆子1996带着飘走)男配二:南项甫(南钱王)由亲亲(nancy95扛走)男配三:北颜曦(北钱王)由亲亲(星飞雪偷走~~~逮住)男配四:西帅帅(西钱王)由十五(宦江诚打包带走)男配五:龙霸天(皇帝)由亲亲(雪灵児抓走)男配六:穆啸(武林盟主)由(人偶娃娃瞄走)男配七:雷天苍(王爷)由大师姐(万里月带着飞走)男配八:侯白浩(奸商)由师叔(端夜楠捧走)女配一:夹谷吟(夹谷家大小姐)好吧!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可恶,笑笑领回家自己的养着,不高兴了皮鞭伺候,吼吼女配二:南项心(南钱王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