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37

第37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与侧面 (8)

新的学校是建起来了,在教育内容上也有了全新的内容,例如老学究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声光化电”、拿破仑、俾斯麦之类;然而根本方针没有变,比如圣经贤传还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他们担心西洋教育会不会把学生教育成乱臣贼子。特别对于官派的留学生是很重视学监的选派的。这些学监大多属于顽固派,常常与留学生发生冲突。

近代教育已经搞了一百年了,科举制度废除了一百年,其具体形制大多已被遗忘,然而其基因(如一元化学习内容与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尚存于新的教育体制中。因此生长了一百年的近代教育仍然没有长成为大人。其原因除了基因上的毛病外(先天不足),后天又失调——教育的目标、方式、教学内容,乃至学校建制无不处在经常性的变迁中,有时竟是一天一个令。而且出现过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绝对没有特殊现象,例如让不识之无的人当大学校长,让没文化的给有文化的上课等,让没有知识的去传授知识。自五十年代以来几乎天天喊“教改”,直至今日仍是“教改尚未完成,同志仍须努力”。真是让人浩叹。

王毅:一元化成为中国教育的根本特征,并由此而使得现代教育核心价值及其相应制度建构在中国立足格外艰难,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可以追溯得相当深远。在与西方教育史的比较中尤其可以看得清楚。与中国教育制度对于政治权力的高度依附屈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却在相当程度上享有自由。这是因为:其一,从组织的源头上说,大学是一种类似于行业行会的自治组织团体。设立大学的目的就像手工业和商业行会保护本行业从业者一样,大学也是为了保护学生和职员这些有着共同学术兴趣的人们而组合而成的。这个行业组织就是大学(university)。所以,这些教育团体的成果和培养的人才虽然是国家和教会所需要的,但是大学又可以拒绝来自国王、主教等权力者的统治意图,后者通常只能以资助等方式对大学施加影响。其二,大学享有政治上的豁免权等特权,从而能够自己掌握教育的命运。

而中国教育体制发展,是在与欧洲教育史完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它要想赢得如欧洲教育体制那样独立的地位、崇高的尊严以求知识之真为目的,而不是屈从权力,对于受教育者个性和人格自由的尊重等人们常说的“现代教育品格”,就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史为例,至“新文化运动”前后,人们深刻反省了传统的科举教育考试制度对于统治权力的依附,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教育的应有目标。比如蔡元培对于近现代教育的宗旨要超越统治者的意志和私利这一根本原则,早就有过很多论述,他说:“(教育)第一,是自动的而非被动的,是启发的而非灌输的”;“第二,是世俗的而非神圣的,是直观的而非幻想的”(《真正的近代西洋教育》)。他更详细地说明现代教育在本质上是与那种剥夺受教育者自由的制度不同的:

现在社会上不自由,有两种缘故:一种人不许别人自由,自己有所凭借,剥夺别人自由,因此有奴隶制度、阶级制度。又有一种人甘心不自由,自己被人束缚,不以为束缚,甘心忍受束缚。这种甘心不自由的人,自己得不到自由,而且最喜欢剥夺别人自由,压制别人自由……倘能全国人都想自由,一方面自己爱自由,一方面助人爱自由,那么国事决不至于如此。要培养爱自由、好平等、尚博爱的人,在教育上不可不注意发展个性和涵养同情心两点。(《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与社会>社演说词》)

基于上述原则,蔡元培反复强调:教育要坚持独立的品格,它的宗旨要超越任何一党一群的私利;教育的起点,就是要反对专制政体中盛行的那种以一党一群的私利对受教育者自由个性的扼制:“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教育独立议》);“教育有二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王学泰:上面我说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为培养官吏所拉动的,其特征除了我们上面所谈到的一元化的教育内容和一元化的评价标准以外,这些自然与新式学校不同;另外还有两点也与新式学校所效法的欧洲教育迥异。一是知识系统是封闭的。也就是在教育中不必探讨新知识了,因为所有真理已经包含在圣经贤传之中了,读书者只要好好去学习就行了。作为受教育者不许对这些“真理”提出挑战,否则便是非圣无法,轻则不能通过考试,获取功名;重则受到刑责。二是统治者是受教育者的当然的老师,因此对于知识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科举中最高级的考试是殿试(清代在太和殿或保和殿),名义是皇帝主持的,因此通过殿试的(殿试只是为通过会试的进士定名次)进士都是皇帝的学生,他们自称为“天子门生”,并以此为荣。在办新式学校时,这些传统教育的特点不仅没有被否定,恰恰相反,因为科举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些了(因为对官吏有新的需求,这是“四书五经”培养不出来的),才兴学校。因此,新式学校中保留科举制的基因也是必然的了。可以说那时办的学校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样板。有人说新式学校是“全盘西化”是不准确的。

王毅:“统治者是受教育者的当然的老师”,这是科举制度中最关键的东西,所以知识谱系、读书者的人生归宿,这两者都必须统一地依附在统治权力的谱系和法理之上的,反过来又必须随时为权力的谱系和法理服务,就如康熙皇帝《日讲四书解义序》说的:“朕唯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也”;他在《训饬士子文》中申明的教育制度方向乃是:天下学子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让皇帝满意(“以副朕怀”)。而废除科举之后的新式教育,在其起步之日却又不能不深藏着科举的这个根本性的“基因”,这是后来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格外曲折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道路的曲折,于是强迫教育方向重又回到了大张旗鼓“以权力者之是非为是非”这科举时代的窠臼之中。而开复辟之先且威势极大的,就是1927年以后国民党大张旗鼓实施的“党化教育”。关于“党化教育”的宗旨,孙中山晚年《致南洋三宝雁学校成立祝词》概括为:“吾党主义,是曰三民。揭橥理则,地义天经;敷为教育,本正源清。朂哉诸子,竭蹷陶成”——意思是自己一党之主义因其垄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事物,所以不仅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而且尤其必须将它尊崇为教育的源泉、推广成为陶育普天之下一切学子的终极理念。1927年1月,蒋介石在“江西讲习会”上强调,因为“三民主义教育之重要”所以必须将其灌输给青年学生;而直到1939年他宣讲“今后教育的基本方针”,其核心仍是以“三民主义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基准”。

与科举时代“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教育宗旨通过皇权国家强制性法律、行政等手段而推广一样,“党化教育”也是被强大政治威权灌输的:从1924年开始,国民党在其统治的广东模仿苏联,规定一切学校如果不遵行“党化教育”就要一律强行取缔,“强迫所有教育行政人员、教师等全部入党,同时鼓励学生入党,在学校设立国民党支部。……到了1926年底,广东所有的公、私学校,都成了国民党的政治工具”;1927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制定了《学校实行党化教育草案》,次年,国民党中央党部颁发了党化教育正式标准,规定全国各级学校所有课程都必须融会党义精神,每周必须讲授党义课(私立学校中此课也要列在课程首位),要求学生加入国民党,每个中国教员必须在每周举行的仪式上宣誓“服从党义”等等。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任鸿隽在“党化教育”盛行之际曾发表《党化教育是可能的吗》一文,指出这不仅大悖于“以人为本位”的现代教育原则,而且是复辟了中世纪制度:

教育的目的,在一个全人的发展,党的目的,则在信徒的造成。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党是以组织为本位的。在党的场合,设如人与组织的利益有冲突的时候,自然要牺牲人的利益以顾全组织的利益。我们只看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对于发展教育,改良教育的计划,一点没有注意,但小学的党义教科书,却非有不可。教科书与党义有不合的地方,非严密审查不可。……(对于行事有独立自信的精神)这种教育方法,在党的立场看来,是最危险的。他们的信仰,是早已确定的了;他们的问题,是怎样拥护这个信仰。因为要拥护这个信仰,所以不能有自由的讨论与研究;因为不能有自由的讨论与研究,所以不能有智慧上的好奇心。这种情形,恰恰与17世纪初期,欧洲宗教的专制思想相类。当然教会不愿意一般人有自由思想,于是乎不惜用教会的法庭来压制伽利略,逼着他发誓承认地球绕日的学说是和《圣经》抵触的,是不对的,并且要惩一儆百,使同时的人不敢有新出的思想。……自近世文艺复兴以来,专制思想与自然思想冲突的结果,总是专制思想失败,党化教育也不能独成例外。(原载《独立评论》第3期,1932年6月,见杨东平编《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直到抗战结束后,教育家陶行之仍然疾呼:“我们反对党化教育,反对党有党办党享的教育,因为党化教育把国家公器变做一党一派的工具。”1947年1月起,国民党政府规定专科以上学校要专门成立“训育委员会”以加强“党治”对学校的钳制,这俨然就是朱元璋时代对于太学生“学规严紧”的翻版了。于是当然引起一些坚持现代教育理念者的抗议,比如翦伯赞教授针锋相对指出的:“在学校里,只有真理的讨论,没有暴力的威胁;只有科学的研究,没有党义的宣传;只有知识的传授,没有政治的欺骗。没有不准讲的学问,没有禁止看的书报,没有强迫读的圣经。自由讲学,自由研究,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这样教育才能达到神圣而庄严的历史任务。”(参见李兴韵:《民办教育在民国的兴衰》)——而对于中国在这以后半个多世纪教育史稍有了解的人们都知道,如翦伯赞那时所崇尚彰扬的现代教育准则,不幸在后来遭到了灾难性的命运。

可见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时日,但是使教育成为“国家公器”而不是沦为一党一派的工具,这仍是需要恒久努力的目标;而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对于科举制度和科举精神的反思始终是必要的。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

此篇发表于上海的《第一财经日报》,苏娅女士是该报驻京记者,在2009年11月通过电话采访了我。

我们谈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伦理方面的价值,应当明白传统文化的两个前置背景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伦理秩序建立在“小农社会”和“宗法制度”基础上——这两个前置背景不能忘记。同时,还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超越性的东西,一种普世价值。伟大的思想家在现实存在和社会束缚之中,总是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性的精神创建。

儒家文化超越性的价值在于“仁”,“仁”就是本质来说,乃是一种同类意识,其意义在于认识到自己是人,他人也是人,这一点看来简单,实际上到了具体问题上就出偏。倡导“兼爱”的墨子也竟认为“杀盗非杀人”。有了这个同类意识,才会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伦理学上的黄金律。另外一个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等于“折中主义”,我们批判太久的“折中主义”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折中主义是静态的,在操作时往往忽略了是非。中庸之道是动态的,它是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取得一个恰到好处的“度”。中庸之道往往很难在一个事情上和事务发展的某个阶段显示出意义,只有放在一个长远的角度才能看出价值。

回顾近百年来所走的道路就会发现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反复震荡,眼光的短线就易于被“极端主义”思想统摄,在事情的两极荡来荡去,美其名曰“事物往往走向自己的反面”,为什么最初不采取“中道”呢?因为中庸之道确实是平庸的、缺少美丽外观的、缺少激情的、没有理想主义外衣的,但它却是正确的,让民众少付代价的。这不仅对于中国适用,而且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不仅西学中有,传统文化中也有。我想世界上各个民族,特别是历时较长、文明出现较早的民族,都会有一些适用于全人类的观念,都会有奉献给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同类推荐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刀疤丑后

    刀疤丑后

    此书原名:《玲珑珏》为何别人穿越要不是绝世美女皇后公主?要不就是小家碧玉大富人家的千金?可我呢?借尸还魂投身于刀疤女就罢了,无可奈何就认命了,可是为何偏偏投身于已卖身的奴隶?呜!奴隶也罢了,为何还要做为狼口中的诱饵?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乞求老天爷你来个英雄救美,结果呢?你给我送只黑熊?来个黑熊救美,史无前例?晕~~~~还好黑熊也有人性,更添来小孩,这一人一兽成为我的打劫赌场的工具,可是,得了钱财,丢了熊,值得不?不值,扮鬼救它去也~~~台风过境,上天不给我休闲片刻,乖乖!好好的游个泳,竟被河底受伤的男人拉住,连死也要找我垫背……好不容易从河底得以解脱,而他却求我救他?呸,没门且没窗……看他要死不活,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歪打正着,我成了他的救命恩人,从此被牵扯上,他不仅不知恩图报,竟敢对我大呼小叫“丑女人”?踹他一脚再说!刀剑无眼,跋山涉险,终于与他分道扬镖,各走各的路,哈,终于自由了,一个得意,怎料破坏一个风流男人的好事,最终被他追着跑,杀我灭口?不要!人家说倒霉连喝凉水也会被呛死,一朝圣旨,我竟上演麻雀变凤凰,飞上枝头的戏码?我不稀罕啦,逃了再说……那迦逻说:我虽风流,但那是以前,我对你绝对专一……我呸,鬼才信。慕容涤尘说:谁叫你吃了我的豆腐?敢不负责任?……我晕,因为救他被迫做人工呼吸就叫吃他豆腐?慕容涤轩说:飞儿,你不丑,这个世上你是独一无二的……呵呵,这句我爱听!纪飒言说:飞儿,我们私奔吧!……私奔好像很刺激喔?此文纯属恶搞,轻松搞笑,天马行空。剧情有用以毒攻毒的案例,请勿模仿使用!喜欢者点击——收藏——投票一步到位,谢谢!非花推荐自己的长篇:穿越之富婆皇后处女作,小白轻松,已完结,打折后仅需2.5元。古董女佣反穿文,已完结,打折后仅需2.5元。画骨又一新作,后宫文,虐心虐肺
  • 雨夜人偶

    雨夜人偶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雨夜时分,幽暗的霓虹灯下总有些穿雨衣的孤独人儿,似人偶般站在街道路口。那鲜艳的“红雨衣,绿雨衣”下包裹的人,似乎在控诉着命运的不公、控诉着城市的灯红酒绿……一个可以为爱而死的人,最后却被爱人遗弃,以为整容可以让她脱胎换骨、功成名就,不想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确,整容可以让一个人的面貌发生改变,却丝毫改变不了内在的本质。也许,这只是个小人物的悲剧,但雨衣下的人们,其实就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 垛口

    垛口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你在干什么?”“我在做男人都会做的事!”话毕,一张炽热的唇覆了上来。“哎呦,你干嘛打我!”男子眼睛黑了一块,脸上微微愤怒。女子乾笑起来:“自然反应,谁让你这么突然,我习惯了。”说完女子翻身把男子押在身下,邪邪笑道:“为了避免你再次被打,我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吧!”女子俯身正想亲上去,男子又翻身把女子压在身下:“这件伟大的工程还是由我来!”男子把女子禁锢在怀里,不让她再有逃走的可能,他等待今天已等了很久……
  • 红楼之玉溶潇湘

    红楼之玉溶潇湘

    菊花金黄,枫叶染霜,又是桂子飘香时,圣朝帝都金陵的科闱放榜,众举子反应各异,喜忧参半,榜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号称姑苏才子的林海临场才思泉涌,一篇文章花团锦簇。虽被当今圣上亲点为探花,实为状元之才!喜迅传来,几个好友便拉着林海去庆祝,席间几个人推杯换盏,豪情满怀,不亦快哉!而慈宁宫中,闻听这个喜讯而满面羞涩激动的女史贾敏,眉梢眼角亦挡不住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此时她正与……
  • 医神废妃:绝世大小姐

    医神废妃:绝世大小姐

    前世,她是医神之女,冷峻傲然,为守护北宫家族医者的使命而死。穿越回古,重生为一个拥有离奇身世之谜的倾城女子——北宫素颜,天生潜藏某种异样灵力。异界之旅,玉箫离心曲萦绕着美丽的相遇,那个恍若上仙的他,一直守护在她身边,守护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
  • 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你是机关领导还是一般职员,都渴望高效能的办事方式辅助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本书从高效能人士成功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九种办事方式。告诉你“高效能”不再是一个美丽的梦想,“高效能人士”也并不具有特殊天赋。只要通过努力都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高效能人士”。
  •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读其文,识其人,识其人,知其心,海亮的文字与他的生活,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看上去散淡随意,细咂却是绵绵不尽的爱,是一份让人敬佩的认真。由周海亮编著的《别让外界浮躁了你》共6篇,主要内容为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我真的闻到了花香,暗夜的明灯,寻找一处桃源,尊重每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