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25

第25章 原来,这才是江湖 (6)

李慎之先生当年问我西方是不是也有游民心态,我说当然也有,但是他们有宗教和贵族传统,对这种心态有些消减。这和中国是有些不一样的。从大的历史脉络来看,游侠其实是贵族社会的流风余绪,只有贵族社会之后才会有游侠。历史上为什么汉唐游侠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先秦是贵族社会,南北朝期间建立的诸多国家(特别是北朝)也具有贵族化倾向。比如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贵族被消灭了,但是热衷公共事务的贵族精神不是一两天便可以消失了,这些贵族精神流传到汉代,就形成了一些反主流的、抗上的,具有利他精神的游侠。游侠与游民不同,游侠是一种生活抉择。为什么要做侠?可能是因为良知、习惯,甚至是受到记录游侠作品的影响向往不平凡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为生活所迫。虽然不一定有政治目的,但却有内在的强烈追求。像堂·吉诃德,大家笑他,但是如果他挑战的是真的敌人,我们还会笑他吗?

严文井先生曾说中国的土壤里产生不了堂·吉诃德,只能产生阿Q,一是因为贵族社会过早的消失(与欧洲相比),一是,自宋代以来游民文化的泛滥。唐代还是有些贵族气的,到了宋代完全是个世俗社会了。

熊培云:所以像李白能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

王学泰:那时候的诗人脚步都走得特别开,视野很宽阔,什么也不在乎,因为没有生存之虞(盛唐时),“游”只能使他们心怀开阔,杜甫写了一首诗记录自己长达万里之游,名为《壮游》。这时候游民倒是很少,也没有游民生存发展的环境。如果失去土地了,就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城市养不活他们。不像宋朝经济全面发展人口十万以上的城市有数十个,盛唐的繁华主要集中在长安等几个城市。

熊培云:无论是您提及的先秦还是南北朝时期,当时天下分立,是不是可以认为贵族的产生有赖于社会开放?另一方面,伴随着公共精神的沦陷,游侠的出现是否也意味着是对社会从开放走向封闭的一种反叛?

王学泰:贵族社会是身份社会,贵族的身份注定他们生下来就是要管公共事务的,管“他人事”是伴随着他的身份而来的。而广大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则没有这种权力,自然就不会有这种习惯。梁启超说中国人没有公德,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哪能培养公德?身份社会不一定是开放社会,而且为了维持身份制度,统治者是倾向封闭的。游侠热衷于管“他人事”一方面是贵族传统习惯(汉代游侠多出于豪贵之家),另一方面也是受人类少年良知驱使。

熊培云:李慎之先生在您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的序言中提到中国的大传统是孔夫子,小传统是关王爷。大概是上世纪初,英国有位学者也讲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孔子,一个道家,还有一个土匪。您如何看这种划分或者概括?

王学泰:大传统与小传统之说来自台湾李亦园院士,是芝加哥学派的考察文化社会学的一种方法。它视纽约一类的城市文化为大传统,墨西哥印第安乡村怪力乱神文化为小传统。用这个来套中国的大小传统我觉得有点“不合”。在我看来,中国上下几千年城乡的传统是类似的,都属于主流文化。如果说有个与主流文化大相径庭文化,应该是游民文化。但是中国的游民文化不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城里发展起来的。孔子、道家是指中国士人的思想主流,也就是李泽厚说的“儒道互补”,“土匪”如果指游民文化,我以为如果以此分析宋代以后的士人思想,那是“虽不中,不远矣”。

熊培云:那么《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是否如有的学者所说是“落草的墨家”呢?

王学泰:这点我是不同意的。墨家曾经是显学,历史上有天下“不归杨,即归墨”的时期。春秋时期是一个垂直社会,未有变动之前,君主、诸侯、大夫、士、庶民,各安其位,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点”,所谓天下“无旷土,无游民”虽然有些夸张,但在当时的确是鲜有游民。春秋以后这种垂直结构解体。此前《左传》里有“大夫无境外之交”的说法,周朝建立的是垂直统治的专制政体,其对治下的“横向联合”必然加以防范的。但是到了孔子,《论语》开篇便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那时候社会的横向联系发生,发展了。于是,侠也便产生了,因为它产生于人们的横向交往。《史记》里的“战国四君子”如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都是善于横向交往的人。“侠”字最初意思就是一个大人夹两个小人,表示有人追随,“四君子”都是有大批人追随的贵族。这不同于金庸小说里独来独往的武侠(近代武侠小说,特别突出独行侠,作者不懂传统的“侠”就是热衷于成帮搭伙的)。墨子也可以说是侠,有人追随他。与后世的匪不同的是,墨家有自己坚定的信仰。

熊培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国人也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重出江湖”、“退隐江湖”等等,如何理解中国人心中的一样的庙堂与不一样的江湖?

王学泰:江湖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是大自然中的江湖。江湖作为一个词在先秦就已经出现,最初的意义就是指江河湖海。二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意指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第三个是游民的江湖,也是我们现在经常活跃在口头的江湖。这种江湖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斗争。所谓“常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讲的就是《水浒传》里的江湖。

若说庙堂,中国两千年历史中,基本上是50年一小换,200年一大换。改朝换代垂直流动最大的就是皇族与游民。前者生命不保,后者有可能做了皇帝,或功臣显贵。朱元璋等就是一例。高高在上的帝王与沉沦底层的游民,表面上看相隔云泥,是尖锐对立的,但实际上是两者在心态、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往往是相通的,而士大夫属于夹心层,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夹击。

庙堂与江湖对立,一个主流,一个隐性。打天下和治天下通常都少不了儒家的一些精神。当然,儒家很多东西说得好,但只是存在自己的幻想中,做起来难。如果儒者统治一个以宗族为主体的小国家,几万人,大约还行。儒家要解决的是熟人社会的问题,比如它强调的“知耻”,便是调整熟人关系的。解放初,每个家庭都要拟订“家庭爱国公约”,实际上熟人社会是不需要公约的,真正需要公约的是陌生人社会。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就进入一个陌生社会了,陌生社会怎么能用熟人社会的办法统治呢?比如五伦,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调整的都是熟人关系。而陌生社会遇到更多的是五伦以外的问题,称之为“第六伦”。这是指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关系,调整陌生人之间关系最有效的还是法律。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法律意识,虽然“判决书”上照例说“特依法判决如下”,但“依”的什么“法”,不仅被判决人不知道,恐怕判决者也不知道。因为文革中“公检法”已经被砸烂,“法律”被视为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当时是“两部法律(《宪法》与《婚姻法》)治中国”,实际上连《宪法》也已废止,所以当时实际上是“一部婚姻法治中国”。

熊培云:中国不断开放,游民意义上的江湖也在不断开放,此过程是否也在孕育危机?

王学泰:担心是有的。封闭时代农民逆来顺受,认为不公平生活是“应该的”。传统社会解体,人们走出家乡,眼界宽了,想法也会变化。你看为什么近代革命在湖南闹得那么厉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曾国藩将一帮淳朴的乡野子弟带出去当兵打仗,后来曾国藩功成名就,为避嫌要把军队解散了,这些有见识,对不公正敏感,而且强壮勇武、有功名、没收入的“复员兵”,回到家乡,马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后来湖南帮会林立,山堂香水遍地,就与这帮人有关。

熊培云:在庙堂与江湖之间,中国人是否还有其他栖身之所,比如心灵?

王学泰:李敖说,知识分子首先要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我想这点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于任何人都一样。中国在进步,已经告别了管仲所谓的“利出一孔”的时代。我写中国饮食文化史,说到夏商两朝灭亡理由几乎都是一个样——君王贪恋女色,吃喝没有节制。所谓大吃大喝也只是“肉林酒池”,这有什么美好的呢?但是在底层社会人士眼里,没有比“多吃多占”更令人憎恨的了。应该说,这与大家长期吃不饱有很大关系。现在人们对吃倾注了那么多的热情,也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物质饥渴”有关。文革中对知识人来说是精神饥渴时代,刚改革开放,人们也曾有过一哄而起的精神追求,但很快就平复了,而“吃”的追求仍是方兴未艾。我们民族的长期贫困,单独对心灵方面的追求是比较少的,对“心”也是忽略的,中国传统小说里对心理描写也很少。

熊培云:“三国”里倒是有,但更多只是心机与权谋。

王学泰:《红楼梦》就不一样。整体来说,只有满足了温饱之后,人们才会注意精神上的追求。当然,独立的心灵空间在文人士大夫世界里是存在的。《易经》里就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说法,后来衍生出老庄学派,有了对功名利禄的拒绝。“江湖”最早见于庄子,虽然指的是江河湖海,却有广大无边、自由自在的意味。庄子感慨涸辙之鲋,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若没有宽阔的江湖,就不可能“相忘于江湖”。

熊培云:应该说,科举制度是读书人不入江湖而跻身庙堂的重要途径。黄仁宇先生说中国“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即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即成千上万的农民,其组织以淳朴雷同为主。中层机构简单,……上下的联系,倚靠科举制度。”他称之为“潜水艇夹肉面包”(submarne sandwich)。您如何看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王学泰:应该看到,科举制度一方面形成了一个与皇权抗立的文人集团。虽然科举制度始于隋唐,但是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宋朝,全凭试卷说话。此前,唐朝科举有点像文革时期选工农兵大学生,是试卷与推荐相结合。是否能中进士,取决于在长安的声望,而声望的形成有赖于豪贵名流的推举。如顾况之于白居易,玉真公主之于王维,这些人除了有好成绩外,还得有人推荐。但到了宋朝就不一样了。誊录、糊名、回避、锁院等制度的设立,考生基本上评考卷定去取。三代内没有做官的考生占到了40%以上,打破了贵官豪门对于仕途的垄断。科举出身的官僚在庙堂占据优势的时候,它必然形成一个无形的集团。宋代皇帝有“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明确意识,宋代士人有派别,但没有互相杀戮,士人与朝廷合作较好。

中国传统的权力转移方式至少有以下三种:一是以血缘为准,传给后代,这实行了三千多年;二是打天下坐天下,这实行了二千一百多年;三是通过科举这样的选拔制度完成“小权力”的转移。科举制度设置聪明之处在于,它通过选拔很少人进入统治集团(基本上是千分之一),就能调动全国文士一生围绕科举转,而不作他想。它的作用是突出皇权,运用制度化的方法不断地淘汰重臣、功臣、大臣,提拔小臣,又能给皇帝选贤任能的美号。

科举制度成功使得小权力和平转移,不必以屠戮大臣为代价。由于儒家的教诲与陶冶,士人长期分不清楚自己做官究竟是为了荣华富贵,还是“兼济天下”?这里既有幻想,也有利益。我认为近百年来知识界卷入革命如此之深,而且是前赴后继,一个接着一个,与知识分子的“失职不平”密切相关,这么多人“失职不平”与科举制度废除密切相关。科举制度结束后引进了现代学校制度,这是以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毕业生。它是适应工业社会的,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规模,成批毕业生出来后无业可就。而作为知识人的习惯是“做官”(或说管理公共事务),于是许多大知识分子奔走豪门,或作军阀的幕僚,小知识分子要想出人头地,则走一条非常之路。1905年废除了科举科考做官的时代,实际上造成了知识分子革命的时代。

熊培云:王蒙在《<三国演义>里的前现代》一文中谈到:一些三国故事,颇有浓厚的黑社会黑手党故事意味。上来就是“桃园三结义”,典型的黑社会做法和黑手党语言:“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副盗匪的亡命气。请问,庙堂与江湖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有何异同?

王学泰:儒家较重视长远利益,庙堂自西汉以后通常是“外儒内法”,儒家思想多少对皇权还有约束。因此虽然皇权也专制,但想到子孙还是有些通融之处的;而江湖是大哥专制,他们处在隐形状态,面临的风险更大,其专制力度更大,也更容易极端。例如洪门成员常说“哥不大,弟不小”,实际上“大哥”是受会众崇拜的。臣民崇拜的皇帝只是个符号(很遥远),而后者却是很具体。比如李逵对宋公明的崇拜要比百姓对天子的崇拜更为狂热具体。在大哥专制里,熟人社会和生人社会的统治兼而有之。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冷月魅世

    冷月魅世

    本文为《珠惑》系列文之一,女强男更强*她是同心医院的心脏科权威,也是诺组织的第一杀手,如鱼得水的生活因为一颗琉璃珠穿越,从此天堂变冷宫,最可恶的是她的老公竟然答应那个老巫婆的无理要求,把她嫁到狗屁海域去和亲,好吧美人变皇后,也算是一种升迁,就看她如何化了那座冰山老公,谁也别想阻止她横行霸道,不然一巴掌把拍墙上,任谁都抠不下来!月清浅:冥明海域海主,冷清冷情,却任由这个女人在自己的后宫肆。东方无情:南国大陆皇帝,冷月的前夫,一朝错过终生错过。玉清子:第一公子,无欲无求的他遇到冷月是他一生的劫数。冷月经典语录:某日辰妃召集众姐妹赏花,姐妹们拍马将辰妃比作鲜花,冷月掩着手帕笑道:“妹妹真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屎了。”一日冥明庆典,辰妃盛装打扮,被皇太后夸奖道:“还是辰妃懂事,不像有些随便的人。”冷月吃喝着正欢抬头瞄了一眼正得意的辰妃点头:“对,可是她随便起来真不是人。”话说冷月肖想月清浅的琉璃珠好久了某日她在月清浅案前伏案小泣:“相公不就是一破珠子么,就给了臣妾吧,我保证不穿回去。”月清浅“…”“我就知道你不爱我,还是路易斯对人家好,人家要什么立马给人家送来,那天人家说想吃法国的起司蛋糕,他立马调来直升飞机就给人家买了,小卫,麻烦你给我开点后悔药,再给我杯忘情水。”侍卫卫钦,为什么倒霉的都是他。“相公,别人都说男人二十岁时是半成品;三十岁时是成品;四十岁时是精品;五十岁时是极品;六十岁时是样品;七十岁时才是纪念品。”冷月把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为啥我觉得你现在就像纪念品。”月清浅“…”路易斯一直说别总埋怨老天对你不公,其实老天根本不知道你是谁。郁闷的冷月:“为什么每次我问候老天他全家的时候,他都知道!”原来路易斯也有欺骗她的时候。月独一三岁的时候“妈咪,为什么你疼唯一比疼我多,他们都说我不是你亲生的。”“对,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可是妈咪,你上次说我是鱼船上抱来的。”“是吗?”“妈咪,我到底是怎么来的?”“你要是再烦,我就把你绑草船上借箭。”“…”*推荐一群好姐妹准备的暑期【女强系列文】大餐,精彩不容错过:珠惑之邪倾天下珠惑之毒魅珠惑之鸾斗珠惑之妖娆女太傅推荐好友女强文:白发女帝师夕夕最新搞笑文美女上错身暗莲另推荐妖的旧坑:圣尊的霸道爱人妖的新坑(月独一的故事)天才宝贝俏老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地府十殿阎王的阎罗王与西方灵魂主神拼杀,最终用了亿万年积攒的一点时空轮回之力,托生到另一个陌生的王朝世界,集东西方神道之大成,建立新的鬼神秩序。阎王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阎王还说:“阎王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重生之又呆又悍的女汉纸

    重生之又呆又悍的女汉纸

    【碎碎念:还是一篇温馨的宠文…】果尔是个圆溜溜的萌妹子。研究生导师评价:这个同学,是这个浮华是世界里一个难得的实心眼的孩子!果尔自我介绍:大智若愚!就是这样一个外表软乎、内力有点小自恋的妹子有着“伟大”的梦想:一:民族团结!二:国家统一!!三:世界和平!!!四:顿顿有肉!!!!重生在五年后,果尔仍以此为方针,过着平淡但不平庸的小日子。在务实之风吹向大地后,果尔终在意识到此四项基本方针的遥远,于是脚踏实地地重新制备了八项基本原则。一:顿顿有肉,多吃菜!二:民族团结从家庭团结做起!!…N年以后:书房:某“冷男”对“面瘫儿”传授追女秘诀:相中了,那就拽着不放,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地把人给拨拉到身边时刻看着,距离产生美什么的——都是扯淡!
  • 穿越之下堂妻的春天

    穿越之下堂妻的春天

    郁晓晓:孤儿,商业间谍。意外穿越,成为大禹国相爷三女儿,名字也叫郁晓晓。传闻相爷三女儿软弱无才,但却嫁得天下女子都妒嫉的少陵王司马无忧,岂知大婚当天便被强人所辱,少陵王未让她进门,只给了一纸休书,她成为了大禹国的笑柄。回府后投湖自尽,两日后苏醒,便像换了一个人,醒前想以死明志做个烈女,醒后却一派不知羞耻的样子四处游玩,而且还‘故意’认错人,说错话。小公子庆生宴上,少陵王不计前嫌光临,装作不认识她,几次无事找事,要她施展才艺,都知相府三小姐有貌无才,她姐妹也出言相讥,认定她会出丑,却不知她打扮得空灵如画,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更是巧笑嫣然,一曲《枉凝眉》伴着高难度的舞蹈艳惊全场。片段一:阳光里的南宫无忧开了口,声音柔柔的:“我来瞧你,你开不开心?”“瞧我什么?瞧我这个弃妇怎么再死一次?”郁晓晓犀利地道。片段二:白云城堡堡主令狐一白指着正吃得不亦乎的郁晓晓道:“本堡的女主人在那里。”郁晓晓扔掉鸡腿:“不关我事,我是打酱油的。”片段三:闻人允清眼底含冰:“你走,我不想看到你。”郁晓晓早已泪如雨下:“闻人,你不要死!”如果爱情只是一场谎言和利用,堪破后又如何驻足?看郁晓晓如何从大禹国的笑柄,华丽变身,成为一个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某青的其它两篇文:http://m.pgsk.com/a/226771/相公个个都难缠http://m.pgsk.com/a/190311/丑妃翻身
  • 非主流清穿

    非主流清穿

    同样是穿越,别人就是宅斗宫斗各种与女人斗。而她完全不用担心这些。她是伯爵父亲的嫡长女,还有亲娘亲哥哥撑腰,完全不用担心有人在家里斗她。据说以她们家的规模,她出嫁的礼冠上少不了东珠,完全不需要为了嫁个体面的丈夫勾心斗角。等到嫁了,做为一个嫡妻,作为一个她公公千挑万选脱颖而出并且作为未来当家主母培养的儿媳妇,她不找别人的麻烦别人就该谢天谢地了。
  •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本书介绍了在清华大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修心讲座,无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都在这里讲解过修心的要诀,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一场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修心之旅。
  • 穿越,第九个王妃

    穿越,第九个王妃

    新书《裴太太,你已婚!》已经开始连载啦。◇◇本书已上市,出版名《第九王妃》。她叫叶无心,是叶氏武馆馆主的女儿,相亲男想亲近她,被她一脚踢成残废,不料遭天遣一命呜呼。穿越后,她是丞相府温柔、端庄、贤淑的大小姐。呸~~那些都是些什么词,她全不认识。☆☆他叫端木孤辰,是楚国最年轻、睿智、残暴的王,战场上的野狼,手握楚国重兵,是为天下人所忌惮。在他的眼里,女人是麻烦的代名词,更是细作的代名词,死了八个老婆他也不在乎。离上一个王妃猝死刚过一个月,皇帝一道圣旨,要他娶第九个老婆。他冷笑,这皇帝真是迫不及待想置他于死地,他倒要看看他这第九个王妃怎么置他于死地。
  • 谁在走廊

    谁在走廊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