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22

第22章 京华忆旧 (3)

片子的中心是那五个白夜。大学生一年前搬走了,约定一年后再见。娜斯金卡在街头苦苦等待,此时遇到了梦幻者,这位梦幻者与娜斯金卡一起分享她的快乐与忧愁。梦幻者的扮演者是当年苏联当红小生斯特里仁诺夫(主演过《牛虻》、《墨西哥人》等),英俊而洒脱,毫无奶油味。梦幻者的忧伤、快乐、耐心都表现对娜斯金卡倾诉中,讲述他那不是历史的生活“历史”。当他看到娜斯金卡忘记了等待痛苦时,从内心感到快慰。可能导演就是要表现这种超脱个人感情的爱。

宣扬“人性爱”的译制片

从1960年到1962年放映了不少类似《白夜》后来被批判为宣扬“人性爱”的译制片。其中给我留得印象深的还有苏联彩色片《红帆》和瑞士的《海蒂》。这两个都是儿童题材的,但表现的却是人类成熟的情感。《红帆》的作者是格林(不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他是位苏俄的散文家。格林一生坎坷,做过水手、渔夫、铁匠、士兵,进过监狱,饿过饭,人生的苦难几乎尝遍,如果没有高尔基的营救,他可能会死在革命后的狱中。然而他没有在作品中过多地宣泄自己的苦难,格林留给读者的大多是对美和爱的赞歌。《红帆》写的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女阿索亚梦想成真的故事。做海员的爸爸把阿索亚抚养大,爸爸送给她一个玩具红帆船。告诉她将来会有一位驾着红帆船的“白马王子”给她带来幸福,经过种种曲折,她的梦实现了。影片着意渲染了碧海、蓝天、白船、红帆,色彩绚丽,令人难忘。60年代初的影片大多还是黑白的,即使是彩色的,摄影也很少注意构图的优美,只是带色而已。《红帆》与众不同,它是第一部使我产生了“视觉盛宴”的感觉的影片,也是第一部给我感到有视觉冲击力的影片。现在想起来,骄阳下的大海,波光粼粼给眼睛带来的刺激,似有余感。

《海蒂》也是歌颂“爱的力量”的影片。头几年电视上播过《海蒂》的电视连续剧,未能看到,不过现在像《海蒂》这类歌颂爱的影视作品太多了。60年代初在大陆引进这样的影片还是要冒风险的。剧中写孤女小海蒂来到住在阿尔卑斯山山麓的外公家里,外公本来就对海蒂妈妈的婚姻十分不满,他又是个性格孤僻的倔老头。海蒂初到外公家很尴尬,但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纯真温暖了外公寂寞而冰冷的心。外公笑了,他们之间的坚冰消融了。后来海蒂的叔叔希望海蒂到法兰克福他的家里陪伴自己残疾的女儿克拉拉,也便于海蒂就学。外公考虑到海蒂的前途叫她去了。海蒂在叔叔家同样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赢得了一家的喜欢。可是海蒂时刻惦记着乡下的外公,假期里海蒂回到外公那里,并把克拉拉也接了去。克拉拉在外公的启发下与大家的鼓励下终于战胜自己,勇敢地站了起来。大自然感召着他们。影片中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略带忧郁大山与森林在影片中都有充分的展示。听说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也拍过《海蒂》可惜我没有看过。我想那个永恒的童星邓波儿就是“海蒂”,她不用“演”,她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人们带来欢乐。

以“爱”为主题是这三个影片的共同特征,当时能够引进这有赖于从1960年到1962年的较为宽松的文艺政策。这给人们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在青年观众中有很大影响。有时碰到老同学,说起那时的电影,必然会谈到《白夜》,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台从未重播过。

京剧艺术片

看了郭宝昌先生的《春闺梦》后,有一天打电话来,问对片子有什么意见,当着行家不能班门弄斧,只说点印象。这是个京剧艺术片,它充分运用了电影艺术手段。电影艺术手段的运用与《春闺梦》这个剧十分协调。《春闺梦》的情节十分简单,基本上是演绎唐人陈陶诗“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首抒情诗,以表达主人公感情为主,没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剧中不少地方是刻画女主人公“梦”境的,而“梦魂惯得无拘检”,可以跨越战场,飞渡关山,去各种地方。要是完全通过舞台剧来表现,那么只能靠演员的唱来带动观众的想象了。而电影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镜头组接,不停地作时空转换。导演处理这些情节时,把梦中想象分割成为一个个美丽的画面,随着思绪的起伏跌宕,轮转切换,真是令人目迷五色,神驰万里。而且在戏剧情节的停顿处,用一个会馆的公共舞台的变化,穿插了北京京剧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使观众对京剧史有个基本的了解。摄影在构图设计上,也是颇费匠心的。特别是用俯视镜头拍摄几组穿着长靠、背插靠旗的武将交战,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过去的京剧电影大多是照舞台演出原样拍摄,因此应叫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记录京剧的,那是谭鑫培唱的《定军山》。余生也晚,没有赶上看这部电影,只是后来在电视中见过照片,不能算个人的观察与见证。我看的第一部京剧舞台纪录片是在50年代拍摄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其中包括《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洛神》《断桥》等名段。人们看这个片子,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看梅兰芳。现在年轻人也许不能理解当年梅先生的魔力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蓄须明志(日本占领中国后,梅先生为了表达决不为侵略者服务的志气,留起胡须,不再唱戏)的梅兰芳,剔掉了胡子,重登舞台,回到北平,在长安大戏院首演,古都的人们好像疯了一样(令北平人疯狂的还有据说是耪了八年大地的程砚秋重返舞台),在长安戏院排队买票的人山人海。真是千金易得,一票难求。50年代初,公安部长大将罗瑞卿曾向梅兰芳讲过一个故事,罗年青时为了听梅兰芳的戏,大冬天的,把铺盖当了买票。可见梅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建国初年,梅先生年龄渐老,身体不好,演出少了,因此,这些纪录影片问世还是倾倒一时的。我看过两次梅兰芳,除了这次纪录片外,40年代末在长安看过《生死恨》,那时我只6岁。现在回忆起来记得最清楚的是梅先生饰演的女主人公韩玉娘捧着其夫程鹏举靴子痛哭流涕的情景。

在我头脑中保留着清晰印象的京剧艺术片是《群英会》。这一台戏真是名副相符,剧名叫《群英会》,一台演员也是“群英会”。挑大梁的主角是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这些演员都是一时之选。他们都是喜连成科班出来的师兄师弟,其中任何一位都是可以挑班(即现在的领衔主演)挂头牌的。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他们演的是一出互相帮衬、不能突出个人的合作戏。像裘盛戎这样的角,他演的黄盖并没有多少戏,可是黄盖与周瑜那段对唱还是很出彩的。更妙的是,他们“坐科”(在富连成科班学习时)时的老师萧长华先生在这个戏里饰蒋干,他在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还要替这些早已成大名的学生“把场”。

剧中的蒋干是文丑,或说是“方巾丑”。在赤壁鏖兵时,蒋干是曹操的谋士,他借与周瑜的同学关系,毛遂自荐,过江到周瑜大营劝他投降,结果碰了钉子。更糟糕的是他还中了周瑜的反间计,“盗”回了曹营水师统帅蔡瑁、张允的“勾结东吴,出卖曹营”的“书信”,使得曹操错杀了蔡、张二人。曹操刚杀了蔡、张就意识到自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此时书呆子蒋干还认为自己为曹营建立了第一大功,避免了全军覆没,并期待曹操的赏赐呢!气得曹操唱“你本是书呆子一盆面酱”。蒋干被骂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立了大功还要受责备,因此,感慨“这曹营的事真是难办得很喏”。萧先生把这个带有点文墨气、并自以为精明的糊涂虫刻画得惟妙惟肖。自萧先生过世后,使人顿生“刘三死去无名丑”的感慨。这是清末人们悼念名丑刘赶三挽联的上联,用来评萧先生也很合适。《群英会》是1957年中央记录电影制片厂拍的。目的还在于保存这些名家的声像,因此基本上还是忠实地记录,除了上下场稍有些变动外,其他与舞台上演出差不太多。

五彩缤纷的舞台艺术片

五六十年代,特别是自1955年以后到毛泽东关于文艺界的“两个批示”批评说文化部搞成了“帝王将相部”和“才子佳人部”之前,电影厂拍摄了不少记录传统戏曲的电影,保存了老一代优秀艺人的艺术精粹。如果没有这些拍摄,经过十年浩劫,数百年的民间艺术积累可能扫荡以尽,想起这些,应该感谢他们。最早的除了梅先生的舞台艺术以外,还有尚小云的舞台艺术,程砚秋的《荒山泪》等。此外还有豫剧《木兰从军》,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昆曲《十五贯》,赣剧《葛麻》,粤剧《搜书院》《关汉卿》,河北梆子《蝴蝶杯》,山西蒲剧《窦娥冤》,上党梆子《三关排宴》,晋剧《打金枝》,山东柳子腔《孙安动本》,福建莆仙戏《团圆之后》,甬剧《双玉蝉》,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评剧《花为媒》《铡美案》,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名单不可能在这里拉完,仅就看过之后多少还有点记忆的,写在这里。这种艺术记录使得许多名噪一时的艺术家的声像资料保留了下来,也使许多地方小剧种即使后继无人,也不至于完全湮灭。

看蒲剧《窦娥冤》时,正值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原先看过关汉卿剧本的原文,全剧唱词真是令读者击节而叹,尤其是第三折“没来由犯王法”几支曲子,感情充沛,真是不愧“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剧名。可是看了蒲剧的《窦娥冤》很令人扫兴,词通俗了,但那种像高压井喷一样的激情没有了,非常遗憾。1960年我在长安戏院看了北昆用昆曲唱的《窦娥冤》第三折原文,观众反映也不强烈。我想“感天动地”的激情也许只宜于读罢,那是演不来的。

从总体上看,这些舞台艺术片多是纪录片,但也有一些不完全是舞台剧的记录。如赵燕侠主演的《碧波仙子》,真假小姐、真假包公的出现就使用叠印;《天仙配》用特技从天上俯瞰人间美景和从天上冉冉降临人间,运用的也是电影技术、艺术手段,给观众以新鲜感,又不影响剧情。基本上还是成功的。

文革中为了宣传样板戏也把这些戏拍成舞台艺术片,当时的拍摄口号是“还原舞台,高于舞台”。因为主持者认为样板戏都是江青指导完成的,是运用“三突出”创作方法的结果,它们已经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电影只能还原它,不能改动它。这样所谓“高于”是指在表现“三突出”时,舞台是有局限的,如主要英雄人物不论作者如何突出他,但台下的观众,如果离舞台远,还是看不清楚,在他们的心目中也“突出”不起来。用电影就方便多了,可以用特写呀,甚至用大特写。这样“英雄人物”的光鲜,“反面人物”的卑琐丑陋都可以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所谓“高于舞台”也不过如此而已。

大墙里面看电影

30年前,也是溽暑的7月,在26日这一天我被北京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罪行是“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和污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经历了28日大地震,过了上诉期,8月初转入“北京第一监狱”,因为属于“重刑”(十年以上就算重刑),便留在一监监狱工厂劳动改造。

这是个比较规范的监狱,始建于清朝末年推行新政之时,连鲁迅都参观过,他有个书桌,买的就是一监工厂产品。他称此地为“洋监狱”,其“构造坚固,不会倒塌”,颇为安全的地方。鲁迅所言不虚,它经受这次大地震的考验,没有太大的伤损。它拥有百年历史(如在美国一定是文物了),与一些豆腐渣工程相比,不容易了。

监狱与看守所不同,相对宽松一些了,在工厂劳动,每星期有一天的工休。两三个星期有一次电影。我喜欢看电影,曾写过几篇“看电影的记忆”,回忆看各类电影的情景,还没有写到在监狱看电影这一段。但这件事老是不释于怀,其中许多有趣的事,可以令人绝倒,现在稍有空闲还是把它写完。

放电影的地点是狱中的一个露天广场,不大,但狱中千余人都能装下。时间一般是在休息日的头天夜晚。“一监”地处北京宣武区自新路,那时宣武区星期四停电,监狱工厂也同地处宣武的其他工厂一样休星期四,那么,看电影的时间多在星期三的晚上。待天色黄昏时,犯人按照中队的编制在看守的带领下各自携带自己的小板凳来到小广场,端然静坐,天一擦黑,就开始放映了。

在“一监”待了两年,大约看了一二十场电影吧,每场一般是两个影片,其中有三场至今还保持着鲜明的印象。

同类推荐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怎样舍,怎样得

    怎样舍,怎样得

    舍得舍得,人这一辈子应该学会舍得。舍得二字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智慧,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两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能够达到如斯境界,一个是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一个是哲学的民族——日耳曼民族。舍得,有舍必有得。本书并不是要读者按照圣经的教义那样——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相反,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是,不是任何舍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在作出决定前,务必三思,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本书不可能为你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让你简简单单就成功。若成功真的这么简单,那写这本书的我不早就成功了——本书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你这一辈子都很难成功。只有明白这个事实,你才会真正的舍,才有可能得,才会真正的快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无良家丁之爷您神武

    无良家丁之爷您神武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坑,而且,都是为她苏安安准备。她苏安安,打小运气就差,可谓是差到了喝凉水会塞牙缝,放屁都能砸到脚后跟的地步。这不,好不容易得了医大奖学金,报了个旅行团。可在那繁华似锦,碧草如莹的风景游览区,她也能一脚踏空,掉进坑中,遭遇这传说中千万分之一机率的“穿越”——这也太坑了,是不是?【小气男呀腹黑男】“来人,将这个吃里爬外的奴才,给本将军杖毙。”“等,等等。”苏安安急直扑到某男身侧,抱住了他的大腿:“爷,不要,爷您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英明神武,胸怀若谷,豁达大度。刚刚那人,在您的跟前,我呸!那根本是连根草都不如!”众人狂抹汗!那位爷是谁,那可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你这是想让爷饶了你?”邪气的眯起了凤眸。“爷您英明!若是杖毙了小的,谁给您捶背敲腿,谁给您端茶倒水,还有谁能像小的这样忠心不二的伺侯您?”四周一片寂然。“说的有理!”某男却是在静默中轻轻的笑起:“只是你的忠心在哪?掏出来让本将军瞧瞧。”“……”【全城通缉】将军府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老嬷嬷急速跑来,跪倒在地:“将军,将军,不好啦,苏姑娘不愿意喝红花,逃跑了。”新郎官凤眸笑意凝结,沉声道:“来人,立刻封锁长安城,全城通缉。”通缉令一出,闪倒众人:本将军以百宝箱做要挟,命苏安安你七日速回将军府。否则,本将军就令人将箱子拆毁,将里面的金银尽数取出,打赏难民。【萌宝出击】“爸比,你会唱小星星吗?”萌宝在某女的暗示下,胖胖的小手极帅气的甩向了星空。“不会——”某男的笑容有些僵硬。“那我教你好吗?”“好啊!”迫不及待的点头,笑得很有爱。“twinkle,twinkle,littlestar……”“……”某男头顶一群乌鸦飞过!
  •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新书《完美神话世界》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书友群:只收学徒以上的书友,群号:65876452喜欢本书的朋友,都可以入群:253282177ps:已经完本三本书《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世间自在仙》。
  • 晓风书院的八卦事

    晓风书院的八卦事

    盛世太平,朝中无事,能引起些许波澜的,无外乎一些八卦。某日,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第一美男子、第一风流子的白晓风,办了家晓风书院。一时间,什么公主、郡主、才女、千金……蜂拥而至,各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史官程子谦蹲点晓风书院,各种“子谦手稿”流出,流到街头巷尾又流到皇宫内院……
  •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最近,老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林呱呱,你真不叫人省心啊!”我特想知道自己怎么不让她省心了。经过悄悄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老妈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不是担心我被人骗走了,就是担心我变成了坏孩子;不是担心我不会过马路,就是担心我的成绩不拔尖儿……
  • 逆天狂妃:废柴九小姐

    逆天狂妃:废柴九小姐

    国际知名魔术师在幻术表演之时消失在舞台中央,一朝穿越到奥加大陆,自小被认定是废柴一枚,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之能,训神兽,擒贼寇,炼金丹,学法术,一人主宰法师药师双重法术,又得千年神兽护法,秉持惹我者,还之,范我者,灭之,震慑四方。龙族为他折服,狼人为之倾倒,鲛人为之折尾,精灵更愿意舍弃千年寿命追随她于天地。然,谁才是那与她生死与共,共站云之巅峰。(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丞相,快到碗里来

    丞相,快到碗里来

    女扮男装文,爆笑,非NP!!但口味略重,男女主干净,结局一对一,入坑者慎之…*她常常在想,名气这玩意绝对是炒出来的!否则为何一本“合房指要”背的融会贯通的她,愣是被传成了三岁识五经,四岁论国策,这般坑爹?她也偶尔会想,若不是当初头脑一热,放着好好的公主不做,非要女扮男装入朝为官。如今便也不会落得遂安城断袖之首的名声,任人鄙视了…她曾无数次的想,如果不是当初色迷心窍,调戏了当朝丞相,结果弄得被他三天一次大弹劾,两天一次小弹劾,也就不会被皇上那鸟人,俸禄扣到差点倒贴了…面对着这样一个正直,凛然,从来不拿正眼瞧一下自己的丞相,她到底是该挠墙呢?还是挠墙呢?*片段一边关战事告急,众臣举手表决。看着尚在犹豫中的丞相大人,莫纤语猛的一拍桌子:“丞相,你到底举是不举?给个话!”众臣无不低头窃笑,某丞相脸上一道绿光闪过,缓缓将手举了起来…话说此时谁敢说“不举”?片段二清早时分,正是欲望最胜之际,某男某女折腾了半个晚上,终于气喘吁吁…被骑在身下的男人,喘息道:“我说你到底行不行?要不还是我来吧…”说完正准备翻身将某女压在身下。某女:“他婶婶哎~明明书上就是这么教的么,怎么换到我身上就不灵了呢?再来…”某女再一次将男人按在身下,口中说道:“我在上面!”片段三某丞相温柔执笔,一副爱妻的丹青摆在眼前,低头对着自己四岁的儿子,说道:“宝贝,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的东西便是你要画的东西…”萌宝看着娘亲的丹青,奶声奶气道:“爹爹闭上眼睛就看见娘亲了?”某丞相微笑着点头,示意萌宝闭上眼。片刻之后,丞相问道:“看见什么了?”萌宝:“一片漆黑…”==!P:本文开头要多搞笑有多搞笑,过程要多激情有多激情,结局要多美好有多美好~狐狸再次声明,简介无力,内容不小白,至于乃喜不喜欢,看上几章自然会有答案!倘若乃不喜欢,完全可以甩甩衣袖,呸上一句:“什么鸟文…”转身即走~如果乃喜欢,也请成全作者,动动手指“加入书架”,狐狸将会万分感激~若是恶意留言的,狐狸据对可以保证,先删了乃的留言,然后…P:推荐自己的完结文《无赖王爷彪悍妃》推荐好友古文:霏妍《霸宠懒妃》原妖《阁主,夫人来了》推荐好友现代文:风若羽《重口味腹黑小萝莉》
  • 始帝元神

    始帝元神

    他因爱跳崖,劫难奇遇,得到上古大神---始帝元神附体,而后重返故国他一路行来,解除重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