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正的风景总是在山的那一边。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更喜欢睁着眼睛实践梦想,使之变成现实。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我都没有丝毫恐惧感,反而异常兴奋。我相信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哪里都有我们的机会。
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尽管在创业的道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只有不断向前,才能迎来新的天地;只有不断地冒险,生活才有意义。创业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奔跑,我的经验是,在一般人觉得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妨有准备地杀出一条血路。
2005年秋,美华的名字让西安人耳目一新,我们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落地开花。初来乍到,对我的员工来说,几乎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们终于走出了大山,撒下了自己的种子。
这算不上什么奇迹,为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已经准备了很久,只要一直盯着目标,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只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才有与众不同的世界
对于一个从事酒店业的人来说,没什么比偏居一隅更让人感到不满足的了。每次与西安同行一起交流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递上美华的名片,对方有礼貌地扫上一眼,“听说过,你们做得不错!”
我的身上好像烙上了陕南的印记,很少有人会真正重视我们。他们并不想知道我们是谁,要到哪里去,也觉得没这个必要。在这个行业,我还没有话语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字辈。
但我不会让这种情况持续太久,我一直有种强烈的冲动,非要在西安做出点名堂来。我熟知这里的每一座酒店,就像熟悉自己的领地一样,只是在默默探寻着登台上演的那一刻,只需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2001年起,我就把目光和心思投向了西安,无时无刻不期待着属于我们的天地。每一次往返西安,都会在我的内心增添一份力量,我知道这里迟早是我们的战场。
我的目标是做酒店,这个梦想的放大要从一次美国之旅说起,我曾经有个庞大的连锁酒店计划。
2004年7月,我与西安业界的几位老总飞赴美国进行商务考察。这是我第一次去美国,从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圣地亚哥、西雅图、华盛顿、纽约到太平洋上的夏威夷,我们这群特殊的游客一路观光学习,与美国酒店协会的同行交流,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的酒店不评星级,按照硬件设施的不同分为经济、舒适和豪华型三类。我们住的经济型酒店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便捷、简单的汽车旅馆,一种是相对更舒适的豪华经济型酒店。当我第一次迈进一家位于纽约郊外的经济型酒店时,心头不觉泛起异样的感觉。
这座酒店离纽约市中心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门口有集中的露天停车场,并不十分讲究排场。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周边环境,空气新鲜、绿树成荫,像是坐落在一个宁静的花园里。房间很干净,玻璃窗外映衬着自然的美景,外面看不到什么建筑物,房间四壁装饰着富有艺术感的壁纸,卫生间比较大,洁具都是名牌,窗前摆放着一张长宽一米的方桌,四把椅子,供客人与朋友们聊天聚谈,床垫睡上去很柔软。走出房间,大堂面积不大,仿古瓷砖铺成的地板上覆盖着精美的地毯,木质墙面,装饰有壁画和一些独具匠心的小雕塑。大堂旁边连接着一个别致的小餐厅,三三两两的客人在烛光下用着晚餐,气氛优雅而暖人。整个酒店的服务生并不多,但彬彬有礼。
对于来去匆匆的商务客人来说,这里的确是个舒心的栖息地,充满品位,低调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浪费。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每晚只需90美元左右,它可以满足你所有必须的旅行需求。
当晚,我特意独自开了间房,反复思考着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突然心中一亮,这不就是我寻找的商业模式吗?我意识到,国内大城市三星级酒店已注定要被淘汰,因为它们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总是会被新鲜的体验所吸引,入住不是简单的睡觉,而是越来越多地追求一种感觉。对于一般的商务客人和游客来说,没必要选择奢华的酒店,而是需要一个温馨的港湾。
这种需求不正是我们的机会吗?我彻夜难眠,感觉美华正在迎来一个酒店业新时代。
回国的路上,我和几位业界老总探讨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一致认为,未来中国需求量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经济型酒店,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的产品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走出一条新路。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的如家、汉庭、锦江之星、7天等快捷酒店其实就是美国经济型酒店的中国版。飞机降落在祖国的那一刹那,我好像已经看到了美华的未来。
发现了机遇就要抓住,我开始筹划如何进军西安酒店业,打算一次做5家店,每家店投资1000万,同时策划、开业。在我当时的计划中,美华应该以快速连锁的方式横空出世。
至今想起来仍觉得有些遗憾。回到西安后,我立刻开始寻找适合的经营场所,徒步转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重点考察主干道。我曾谈过两家店,一家在青年路上,酒店门口是单行道,位置不大好;另一家在西门外,缺点是停车不方便,周边配套不成熟。经过简单的商谈之后,我最终没有心动。事后看,我想是自己错过了机会,有好的想法没有勇敢地去实践。
或许我有些缺乏耐心,过于追求一时的完美。发现机遇时,我还没能理解如何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接近目标。如果我当时坚持按经济型酒店的战略思路做,今天的美华应该发展得更快。
如果你不去做,想法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有意思的是,上帝暂时关上了一道门,却为我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虽然这扇窗小了点,还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但它毕竟让美华以此为契机浮出了水面。
我们当时最大的短板是在西安没有知名度,很多人并不了解陕南,由此带来谈判的时间成本很高。确切地说,不管我对西安和酒店行业有多深的认知,沟通往往只能从零开始,我无法确定对方是否真的理解我的设想,尽管我们有激情、有想法、也有干劲,但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我迫切想打开西安市场,常常翻阅当时的报纸寻找可能的商机。突然有天晚上,一条不起眼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家位于南二环某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餐厅正寻找合适的人租赁经营,底下有联系人电话号码。直觉告诉我这里面可能有戏,它虽然不是酒店,但我还是决定试试。
我想得更多的是它的战略意义,既然一时找不到挤进西安酒店的切口,何不换种方式绕道前行呢?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从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到美华的发展模式,到今天我们仍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定位介于五星级酒店与快捷酒店之间的精品商务酒店,它是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另一条则是服务于大众的社会餐饮,它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现金流的保障。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条信息的出现是个战略上的意外,如果我们集中精力做酒店,可能会发展得更快,但问题是机会迟迟没有出现。我是个做事风风火火的人,喜欢先干起来,事后再评估得失。另一方面,从行业的角度讲,餐饮的发展同样不可想象,只要肯用心做,同样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商业王国。值得反思的是,战略决策有极强的时间性,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电话接通之后,对方对条件答应得很爽快,看来是急于出手。第二天一早,我就按着报纸上的地址前往察看,第一印象是面积比较理想,有一定规模,缺点是停车场很小,正处在高架下面,门面不起眼,很容易被来往的车辆忽略,附近没什么常住的消费人群,像是个被遗忘的角落。这些缺点对做餐饮的行家来说,足以望而却步,没有人气就没有未来。
做还是不做?这到底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还是带肉的骨头?我带着疑惑征询了当地做餐饮的一些朋友,包括我最欣赏的好朋友、粤珍轩的主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没人看好这家已经做死了的店。
世界真小,我早已不是第一个对这家店感兴趣的人了,在它关门后,前后有很多人考察过。
“你知道这家店原来叫什么名字吗?”朋友笑着问我,我摇摇头,“它原来的名字叫粤都锦,是咱们西安做达芙妮的老板开的,摆明了是要学我们,还想从我们这里挖人,但开了20多天就歇了,后来又调整定位,没经营几天又歇了。我们也去考察过,觉得停车不理想,没有接手。”
看来这家店还有很多故事,我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朋友接着说:“前一阵我又带着同行去考察,论证了半天,还是觉得位置不方便,客源没保证,做起来风险太大,吃不消的。”
直觉告诉我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反对的意见越多,恰恰预示着成功的机会越大。
没几天,合同就签订了。我喜欢速战速决,对效率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迷恋,看准了就干。
更重要的是,我的想法不能老是在西安空中飘,美华必须尽快落地,哪怕只是一个舢板,我也要跳上去。我知道做一家餐厅只是一个开始,一次突破西安的练兵,它的意义更在于美华品牌在西安的确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酒店行业找到更大的机会,相信我们做事的确有一套。
我就这样赤手空拳地拿下了一家无人看好的饭店,在当地没有团队,没有熟悉市场的管理人员,我正面临着一系列整合资源的问题。
一件事情已经决定后,我不喜欢无谓的犹豫与徘徊,这一仗我们必须赢,而且要赢得漂亮。
我并没有放弃做酒店的梦想,只是在新的行动中等待。从道理上说,餐饮与酒店的服务理念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它们同样要紧紧抓住客人的心,最关键的是,它们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一炮打响。我们以前在家乡做到了最好,我相信在西安也一定可以受到欢迎——西安,我们来了!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相对战略而言,执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个好的想法只是起点,接下来的行动才能保证战略达成现实。太多的企业不缺乏好的创意和梦想,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走样,功亏一篑。
执行力意味着行动迅速、反应及时、一切以结果为导向,而且必须制订周密、翔实的作战计划。
我深深体会到,执行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达到预定结果,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
应该说,我们在西安的第一个落脚点有着一定的风险。中心城市餐饮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它先天的门槛低、回收快使得无数有剩余资金的人都想跻身其中。于是一面是空前的火爆,另一面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正能做成功的人并不多,顾客们也很容易喜新厌旧,忠诚度不高。
顾客对餐饮的需求非常复杂,菜品是否可口有新意,服务是否到位,地段是否方便,场所是否体面,能否做到百吃不厌。随着他们的口味和感觉越来越挑剔,一个新餐厅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最难的是建立成熟的管理模式,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以及打造一支整齐的团队。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由竞争的市场,也是一场零和博弈,一个地域的客流量毕竟是有限的,你要想法抢别人的蛋糕。
从内心里我不只想做好一家餐饮,还要借此打出美华的品牌,在异地建立我们的文化与队伍。也就是说,初衷决定了我们不仅要成功,而且要引起轰动,在西安的餐饮界掀起一场风暴。
做餐饮并不是蓄谋已久,更多只是我的灵机一动或是退而求其次。与此同时,当时正逢我第二次到北大学习,每月往返北京一趟,来回4天,还在西安报名参加了领导力培训课,每个月要上三天课,课外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厨师从哪里来。没有好的厨师团队,餐饮经营无从谈起。全部从家乡输血是不现实的,美华大酒店正迎来第一个收获期,需要进一步稳定,那么西安的厨师凭什么投奔我们呢?
我们的员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家乡的厨师长听到筹建餐厅的消息后,迅速带领3个伙伴到西安寻找绵阳老乡,做餐饮的都知道,川菜以其独特的口味风行全国,且四川盛产厨师,可谓卧虎藏龙。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招聘第一批员工,我们不了解西安的行规,于是在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商报》头版上打出了醒目的广告,谁知来应聘的人数远远达不到需求。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人都是来应聘管理岗位的,想当经理的就有40多人,没多少人愿意干基层员工,一问才知道,我们的广告星期天出版,下星期一必须开始招聘,可我们却一周后才开始面试。
第一次招聘并不理想,尤其让人失望的是,来的大多是些素质比较低的员工、其他饭店的编外员工、多余的杂工,个别的看起来还流里流气,我无法想象这样的散兵游勇怎么打仗,心头不觉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