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00000015

第15章 规矩和爱:规矩和爱的太极图示

我曾试着用各种比喻来解释规矩和爱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总觉得词不达意。有一天,我看着太极图圆美的曲线,体会着阴阳两极流动的张力以及和谐的交融,心中豁然开朗。这正是规矩和爱的辩证关系最好的图解。

太极图是中国古人用阴阳两极对立而又统一的互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化生。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用阴阳两极“互为其根”来描述二者的相互依赖和一体性。规矩和爱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太极图不仅直观地图解了规矩和爱这种微妙而复杂的辩证关系,也帮助我们反思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结构的合理性。

规矩和爱的融合性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统一规矩和爱的关系。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而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太极图非常清楚地诠释了这样的统一关系。若把爱和规矩当做阴阳二极,可以看到二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这就意味着规矩和爱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明确地表达了规矩和爱的融合:规矩中有爱,爱中有规矩。这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规矩和爱无论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整个教育的效果。本书中有很多失败的案例都是规矩或爱走向偏颇的结果。相反,当我们能把规矩和爱在我们的教育艺术中很好地融合统一时,就到达了爱即规矩,规矩即爱的境界。表象上严厉的规矩,体现的却是大爱。表象上的大爱,本质上却是严厉的规矩。已不能简单区分二者,陶行知先生着名的四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石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经在那儿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学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陶先生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糖发完了,谈话也该结束了。”

看上去,一团和气的陶校长的四块糖尽是爱的体现。但其结果是让学生自己承认那很不容易承认的错误:“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这样的规矩不仅要求高而且难做。因为孩子往往因为看到别人不合理在先而无视自己的错误。这位同学刚到校长办公室时一定有很多委屈,想着怎样为自己申辩。但是陶先生却用爱的方式让这位同学一下子自己领悟到了那深处的规矩。这个严厉的规矩教育是在爱的包容中实现。我相信这位同学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爱的规矩。能将爱和规矩做到如此统一,陶先生真不愧为当代的教育艺术大师。

规矩和爱的对立性在太极图中,阴阳两部分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其相互对立也是一目了然。这样的对立关系在规矩和爱的体系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有人认为规矩和爱是永远对立的,给孩子做规矩一定会伤害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持这个观点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孟子。大家都知道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性本善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所以他强调的是爱。但是孟子从来没有忽略过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老话最初就是出自孟子之口。在《孟子?离娄上》有这样的内容。“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翻译过来就是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所以孟子认为规矩是画出方圆和行出仁爱的手段和保障。但是论到家庭中父亲给孩子做规矩时,孟子则认为规矩会损害父子之间的爱,甚至提出最好两个家庭易子而教。”

《孟子?离娄上》写道: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详莫大焉。”

翻译成现代文的大意是: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自己的子女,为什么?”孟子说:“从情势上来说因为行不通。教育人的人当然是要用正道教育;用正道教育子女而子女不能落实,就会引起父亲的愤怒;引起愤怒之后,就会造成父子之间的相互伤害。(孩子说)‘夫子拿正道来教导我,夫子自己并没有完全符合正道。’这就会造成父子之间的相互伤害。这样父子之间相互伤害,也就使父子之间关系不好了。古代的时候是换别人来教育子女,父子之间不因为善不善而互相责备,一旦以善不善而相互责备就会造成心情背离,一旦造成心情背离,没有比这种不祥更大的。”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规矩损害爱的两个重要原因。首先,由于孩子的行为达不到规矩的要求,父亲就会因为愤怒而伤害父子之间的爱。其次,由于孩子指责父亲自己所行不正,这样的责备让父子的彼此情感受伤。仔细分析孟子所讲的这两种情况,我认为并非因为规矩而是父亲自身的不足损害了爱。首先,父亲的愤怒是因为缺乏忍耐,本身就是爱的不足。其次当父亲因为自己行为的过失而失去了做规矩的权威和力量时,积极的方法是父亲应该因着对孩子的爱来改善行为,而不是像孟子所提倡的那样用简单的易子而教来掩盖父亲自身的不足。

我不否认在特定的情况下,适当的易子而教可以是一种补充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在美国很多家庭都会给孩子找一个教父或者亦师亦友的长辈(英文叫mentor)。但是孟子所谓的易子而教显然比这样的情况走得更远,是把双方的孩子送到对方的家庭里生活接受规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孟子看来规矩和爱之间存在着永远无法调和的对立关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易子而教来回避和割裂规矩和爱的关系。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混淆了规矩和爱暂时的对立和长远的统一。在教育孩子的短暂过程中,规矩和爱确实存在着暂时的对立和分离。但是这种暂时的对立,从长远来看,规矩未必一定损害父母对子女的爱。确实,做规矩时我们很难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的爱,但不意味着永远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特别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中,很多子女都是长大后才开始体会到父母的爱。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规矩之后的爱不仅不会让子女疏远父母,反而可以让子女更加感恩父母的用心良苦。当然,要实现规矩和爱长远的统一,需要我们平时有爱的积累。就像一个银行账户里面储存的是爱,每次做规矩都会用掉一点爱。如果没有平时爱的积蓄,每次规矩都是透支,时间长了会彻底坏账。相反,平时有爱的积累,每次做规矩虽然会支出一些爱的现款,但不至于坏账。从长远来看,做规矩就是一种爱的投资,如果能量入为出地使用爱的储蓄,不仅不会失去爱,还能在将来产生更大的爱的回报。

太极图中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结构是严父慈母。但是如果简单地把父母的教育角色分割成对立的规矩和爱的功能,父母之间会常常发生争执,产生矛盾。这样的家庭中往往是严父有规矩缺乏爱,慈母只爱不做规矩。这样爱和规矩的分离无论对做规矩还是爱孩子都会产生困难。正如陶行知先生总结的那样:“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辅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示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病。”

而在太极图中,父严和母慈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一条泾渭分明的直线,而是用柔和的曲线来相互融合。如果黑色代表父严,白色代表母慈。在太极图中黑色的父严中有一点白色。这个白点可以理解为严父的爱,这种在规矩背景中突兀的爱体现的是一种很高的教育境界。《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作为一个父亲,最高的境界就是慈爱。这是对太极图中的严父之爱的最好诠释。太极图中白色的母慈中也有一个相应的黑点,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慈母之严。中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母亲都明确地为我们昭示了这个道理。无论孟母或岳母,她们为世人所尊崇的不是一般的母性的慈爱,而正是她们母爱中体现的理性和严格。所以这两位伟大母亲的也在告示世人:为人母,止于严。

规矩和爱的辩证关系不仅在中国传统的太极图中得到诠释,在现代的西方教育研究中也同样得到了论证。下面我就用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模式详述为人父母中规矩和爱的关系。

同类推荐
  •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可以说是一本家长教子的速成手册,其中包含的教育专家多年总结出来的教育结晶,能够使家长在阅读后茅塞顿开,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从孩子的孕育到健康身心成长的全面可靠的科学育儿建议:0-3岁婴幼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各生长期体格、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标准;各种常见疾病、意外伤害及其他健康问题的识别和护理;亲子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从早期智力开发开始,全面呵护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健康的聪明宝宝。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修炼你的最佳孕力

    修炼你的最佳孕力

    李思博:妇幼健康顾问,养生专栏作家。出身中医世家,遍读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著作。近年专心于妇幼保健研究,对于育儿、早教有丰富临床经验。作品遍布《健康向导》、《闺房》、《尤物》、《女人花》、《爱人坊》等杂志。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

    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

    哈佛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佼佼者,关键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宏大、学科众多,而在于它先进的办学理念、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和三百多年沉淀下来的闪光智慧。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几百年来的哈佛智慧就像涓涓细流在你的心头流淌,它将让你获得成长的智慧和心灵的激励。浓缩哈佛智慧的励志书,折射人性光辉的多棱镜!本书共分六辑,介绍了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全书以故事贯穿始终,为青少年呈上了一道美味的心灵滋补汤。本书能让青少年的个性和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可以说,这是一本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人性培养书。
  • 孤单再见

    孤单再见

    千年前,冰凌族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上至帝王下至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皆以冰凌族人为尊,他们不同于这大陆上的人,一直以来都修习魔法。跨越了千年的相遇,是缘分还是宿命?其实我不需要你沧海桑田的誓言,我要的只是这一世我们可以依偎到老。
  • 妾妖娆

    妾妖娆

    太坑爹了!一觉醒来,她竟然穿越成一名声名狼藉的弃妃!这弃妃的相公和新欢眼睁睁的见着她落湖身亡,不顾她的生死,一旁恩恩爱爱?!末了,还给她添了个罪名,通奸?!丫丫的,既然如此,别怪她这人不优雅大度,既然要玩,必要玩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众人只知她是受人唾弃的弃妃,岂知她温柔绝美的面容下是另外一个绝顶腹黑卑鄙的灵魂。又怎知这灵魂的强大,世间无人能出其右!环环相扣的阴谋,隐晦不明的诡计,皆妄想让她入局?笑话!以她为棋子,她必以天下为棋,乱他棋局,她非要在这片浑水之中搅起腥风血雨!女主超级腹黑,回眸妖娆一笑,乱世风云变!欣赏片段一:蓝天白云,好天气。青山绿水,好景色。一男一女,一小包子。“宸王叔叔,为什么捂着天儿的眼睛?”女子没心没肺的看了眼小包子,轻描淡写道:“你的宸王叔叔怕你学坏。”男子修长白皙的手指尖儿轻轻颤抖了一下,“慕容依……”“不就是宸王叔叔想亲娘的嘴嘴么,宸王叔叔不用偷偷摸摸的,娘说偷偷摸摸的是偷情,通奸,不怀好心,心存歹心,心肠歹毒,偷鸡摸狗……”小包子嘟着红嫩嫩嘴奶声奶气道。偷鸡摸狗?男子嘴角猛地一抽,看向正在努力维持风轻云淡,潇洒不羁姿态的女子。片段欣赏二:“你拒绝嫁给本王?”某男隐忍着怒气质问着面前优哉游哉修指甲的女子。女子抽空抬头扫了一眼某男,漫不经心的回道:“你太看得起我了,我真配不上那贵妾之位。”“慕容依,你还在妄想什么?!”女子噗哧笑出声,态度还是气死人不偿命的说道:“想你……滚!”*舒歌新文,绝对女强,相信舒歌内容绝对精彩,更新同样有保证。希望亲们多多支持,收藏。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悍妾:锦绣田园来发家

    悍妾:锦绣田园来发家

    穿越到古代。倒霉做人妾。还是一户农户家的小妾。家有公婆,外加一个生病的正妻。奋斗。她要奋斗。“喂,家里没米了,纳你进门的珠钗当掉一只,贴补一下……”轻飘飘的话是她男人说的。“妹子,我的药没了,你能帮我去买点来吧,银子你自己看着办。”正妻一脸孱弱躺在床上,双眼却直盯着她手上剩下唯一的一定银子。“你当我傻,你药吃完了,干嘛不找你男人去要!”她不是吃素的,可不愿意为这个家无私奉献。所有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想要摆脱,可还有两个拖油瓶。“娘亲你要去哪?”“去找你那个不负责任的爹!你不要拦着我!我想去死……”她怒吼。“可,我们没拦你呀!”两个小包子奸笑地在说。“啊……啊啊……”她快要疯掉了啦!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权宠小娇妻

    权宠小娇妻

    男主版简介:他能力卓绝。那一夜幽深的小巷遇到她,梦里也常常出现那抹纤细的身影。忽然有一天,她突然闯进他的世界。模糊的记忆一点点被撕开。她就是她!怎么办?雷厉风行——二话不说,宝宝和她,一起拿下!女主版简介:这世界上有比那个男人更小心眼的吗?宝宝版简介:俺叫艾宝,妈妈说因为我是她的宝贝,所以就叫艾宝。呜呜……其实,艾宝,好可怜!不该叫艾宝,该叫艾草。俺从小没有父亲,生活在孤儿院。一岁半的时候,妈妈又抛弃俺,一去复返……知道那首歌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唱的就是俺。艾小小眨眨眼睛,再眨眨眼睛。他,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