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仓浩乘坐的飞机刚刚落地,他还没来得及下飞机,就接到了财务总监的电话,这个电话彻底把他从迪拜带回来的好心情给击碎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么残酷的事。
财务总监告诉他,今年的贷款没有办下来,公司的现金流告急。更糟糕的是,国家政策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作为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轻易拿到贷款的日子似乎要结束了。
这怎么可能?自己这些年来,不是被银行追着撵着才走到了今天?如今,自己最亲密的盟友怎么可能在背后捅自己一刀,甚至不事先沟通一下情况?
跟他出国的两个副总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迪拜的奢华,虽说整个的行程都在忙于“伺候”别人,但仅仅那惊鸿一瞥已经够让他们激动半个月了,李仓浩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转身下了飞机。
贵宾通道里,雪儿已经在等他。实际上,雪儿已经知道了财务方面透露的坏消息,因此,她小心谨慎地接过李仓浩手里的皮包,等李仓浩走过去,她才轻轻冲两位副总点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两位副总满眼的疑问,但此时也不好说什么。
机场门口,雪儿没敢派公司的奔驰来接机,只是一辆7座的公务车等在门口。李仓浩黑着脸坐在了前面,大家都不敢出声,汽车在大家的沉默中一路飞奔,向公司开去。
在李仓浩的记忆里,他与银行的蜜月期大概还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候要不是银行主动投怀送抱,他是否敢从包工头摇身一变成为开发商,这都未可知道。那时候全国的房地产都是一派欣欣向荣,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上升周期,房贷理所当然地成为银行最佳的盈利来源。每年的这个时候,根本不是自己派人去银行求爷爷告奶奶,他记得好几次都是行长请他喝酒,喝完了,贷款也来了。
“真是养猪,非要把你养肥了再杀?”李仓浩想不明白,银行这是怎么了?即便2008年底,全国房地产行业一片肃杀的时候,银行也不过“劝导”我降价促销,尽快回笼现金而已,哪里干过这样釜底抽薪的事?
真他妈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鬼都不敢进房地产,你们哄着老子硬着头皮干起来,今天见老子要发财了,就给我使绊子?想得美,老子什么没见过?窗外的风景飞驰着退去,李仓浩却陷入了回忆。的确,那样的大风大浪都见过了,还有什么能让他乱了阵脚呢?
1995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李仓浩正在那里,他是1989年去的海南。当时的海南特别好,整个气氛都特别自由,周围大部分也都是北方人,大家都是闯天下的,什么都能谈得来。那时候李仓浩挺穷,可他身边比他更穷的人大有人在!
刚到海南的时候,他见到的景象是走私车直接从海船上拖下来,沿着沙滩由拖夫拖到岸上,一人拖一辆车给200元。这对内地来说可是个大数目。李仓浩曾经无比快乐地做过海边的“拖夫”。
但那时正是海南的走私发财路将至尽头之时。这个场景也成为海南地产泡沫起因的注脚之一。为什么这么说?海南1988年建省后要发展,要发展就得向国家要政策,于是特殊的出口政策、开放股市、房地产政策就成为海南的三大争取目标。
“走私”这个词已经有点遥远和陌生了,但在本世纪八九十年代,“走私”是热度堪比当今“房价”的热门词汇。海南要到了特殊的出口政策,从而也出现了大批进口汽车转运到内地的牟利行为,当海关把这种经营当做走私查究之后,对于经济荒蛮时代的淘金者来说,走私发财的捷径断了。
走私发财之路被堵,房地产开发就成为发财捷径。一时间,投机炒作盛行,事后证明,这个捷径一旦被开发,泡沫的出口一旦被打开,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坊间一个著名的传说是讲,1992年8月,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为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
此时的李仓浩虽然只是个包工头,不过他的手也痒痒的,希望投身到那股地产的洪流里去。其实早几年,海南地产市场已相当火暴,遍地都是全国各地的炒地皮者,身处其中,他实在没有办法拒绝这种一夜暴富的诱惑。他找到一个在海南开歌舞厅的哥们儿商量,想要一起炒地皮。
当时,他们看中了一块琼山市的地,位置较偏,大约几十万元一亩,但当时已经是非常便宜的了。那时候的海南已经基本拿不到这样价位的土地,很多在1989年后每亩十几万元、几十万元拿到的地,在1992年早已飙升至每亩300万元以上,到1993年涨至最高位680万元每亩,涨速惊人。
李仓浩的这个老乡当时是一间歌舞厅的老板,既然炒地皮的人多,歌舞厅的生意自然也就异常火暴。所以,当时他的这个老乡是“大老板”,他只是个“农民工”,虽然一心梦想着在海南赚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子,但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老乡在看好了那块地以后,卖掉了生意火暴的歌舞厅,自己买下了那块地,根本就没有带着他一块儿“玩”的意思。
但是泡沫总要破灭的。
舍不得拔腿或者幻想在最高位拔腿的后果就是:1995年海南的600多栋在建楼房烂尾;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同年的北海,一个3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留下了130多个,共计120多万平方米的烂尾楼,还有大片闲置土地。
当年没有金融机构投资房产开发的限制,国有银行不但把款贷给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发,自己也直接开发。而且,当年的贷款根本没有现在的这套审核制度。如果贷款还不上,也不是现在这样要追究信贷员、领导的责任,大都是核销了事。正是因为这样,当年金融调控一来,国有银行成为最大的埋单者。当然,从根本上讲,是全民埋单。
李仓浩和无数胜利大逃亡的人一样,庆幸不已。临走的时候,他本来想去感谢一下那个不肯带着他“玩”的兄弟,找遍了海南也没能翻腾出那个妄想独自发财的倒霉鬼。
“李总,到了,请下车吧?”他的思绪被雪儿轻声的询问打断,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公司楼下。
他相信俗话说得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的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地产商谁经历过那样触目惊心的时代?自己不是越过越好了吗,他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一边不动声色地下了车。
吴广富自打找了拆迁办的领导谈条件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政府那边总不见有人来找他“签字”,知道成算不大,于是又去找李仓浩想谈谈条件。哪知来了这里,当初找过他的几个人全都不见了踪影,偌大个公司,就是不肯让他这样的人进门,无奈之下,他只得风餐露宿,每天上公司门口守着。
蹲守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李仓浩,立刻扑上来,喊道:“哎哟,李老板可回来啦,我等你好几天了……”
话还没说完,他就看到了李仓浩冰冷如剑的眼神,竟然吓得他一哆嗦。
李仓浩并不理会这个无赖,转身大踏步向公司走去,吴广富要追,早被雪儿招呼两个保安给拦在了外面。
雪儿也顾不得去处理眼前这个无赖,无论他在公司门口闹成什么样,都不如大门里面将要发生的事情重要。
吴广富本来是想跟李仓浩“抬抬价”的,毕竟找政府谈,不一定成功。他也深知,想获取最大的利益,就不能放弃任何机会,可是没有想到,当初拍着胸脯找他“帮忙”的这帮“有钱人”,居然转脸就装作不认识他。而他,除了从这帮人手里小打小闹地收了一点点好处之外,竟是没有签订任何的协议……想到这儿,他才一拍脑门,明白过来,那些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一时之间也无计可施,只得在跟保安的推搡扭打中,不住口地叫骂。眼看着两个保安也真恼了,像是真要动手臭揍他一顿,他又不肯真的吃亏,于是且骂且退,回家另想对策去了。
办公室里,财务总监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满屋子乱转地等着李仓浩,一进门,两个人就闭门深谈,直到深夜,总监探听到的消息是银监会刚刚开过会,要求各银行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走样,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
“具体来说,就是要动态控制开发商贷款成数,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在建工程的五成,对到期难以归还的开发贷款一律不得再给予展期……”总监还想再说细一点儿,抬头看见李仓浩拧在一起的眉头,只得暂时打住了话头。
李仓浩沉默了半天才问:“找黄行长了没有?”
“当然找了,可是黄行长连面都不肯见,只在电话里说监管部门下了通知,要求取消土地抵押贷款,开发商贷款必须四证齐全,并且是在建工程才能贷款。像咱们这种,现在没有在建项目的中小开发商来说,想在银行贷款已经不现实了。”总监苦着脸说。
“贷款什么时候到期?”
“还有十几天……”
“有其他办法没有?”
“有倒是有,不过……”
“有什么话你就说,怎么这么吞吞吐吐?想气死我是不是?”
“是,哦,不是,唉,我是说办法是有,就是风险太大。”总监刚停下,看见李仓浩不满地瞟他一眼,赶紧接着说,“可以找钱庄借钱,不过利息太高了。”
“多少?”
“月息3%,等于30%以上的年利率……”
一听月息3%,李仓浩几乎跳起来,正想说“不行”,脑海里却又浮现出1995年的海南。像是冥冥中的某种暗示一样,他明白,绝不能让资金链断裂,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底。毕竟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只有熬过去的人才能迎来美丽的黎明。
“你觉得这个利率,咱们接受得了吗?”李仓浩抬起眼,狡黠地看着总监的眼睛,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他是还要听听他请的总监是不是一个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人。
“现在也不是一家我们这样的企业找地下钱庄借钱,他们敢于高息贷款,赌的就是房价将继续上升。”总监心里也踏实了,他太了解李仓浩的为人,他知道李仓浩这么问的时候,心里一定已经有了决定。
“好,去办吧,低调一点儿,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今天的事!”李仓浩小声地嘱咐着。因为他知道,这是决定谈判胜败的关键,现在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破坏李仓浩在谈判中的优势。
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李仓浩知道自己在面临生死抉择。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就在此时此刻,另一个决定他命运的事件,正在他无法决定也无法影响的情况下进行。
李晓春接到张芸电话的时候很尴尬,自从那次以后,他竟然一个电话也没有打给张芸,真的欠她太多了,他很后悔。可是,张芸的债早就还不清了,大概是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但他不想再对不起小燕,对不起佳佳……总之,他在纠结中度过了两个多月,几乎快要忘记那个他再也不想踏足的海景私家菜里发生的一切,但是当手机上,张芸的号码倔强地闪动的时候,他眼前浮现的是那一晚张芸倔强的眼神。
“有空出来坐坐吗?我在你楼下。”张芸的声音很冷静。
“我……”李晓春有点犹豫,毕竟这是在滨河,说不定就让谁碰见。
“你放心,有点工作上的事,要不,我上你办公室说?”
“我、我这就下来。”李晓春心里那叫一个愧疚,自己这还叫男人吗?自己什么时候成了这样一个连自己都瞧不起的人?
张芸在不远处的小饭店里定了一个小小的包间,安静地坐着,努力地抑制着内心的重重感慨。眼下自己身负使命而来,要不然以她高傲的性格,真不愿意再见那个人了,更何况还要自己主动去约他?但在工作面前,这些都要放下。
现在,她要整理自己纷乱的思绪,考虑接下来的事要从何说起,毕竟这是捕风捉影的事,并没有真凭实据,但事关谈判的胜负,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要放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