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800000009

第9章 过半的大时代(下) (4)

商品的价格过高,民众的收入却不见增加,而民众的购买欲望却始终存在着,只要民众的购买力不提升,过剩的商品就始终没办法消耗,重新疏通经济内循环的工作就始终无法完成。

这样看来,并非是民众拒绝消费,而是民众的购买力始终无法承担消费,就此而言,媒体企图通过鼓动消费来拉动经济内循环的主张,无疑是走错了路。

假如拉动内需的含义是将民众手中的财富吸引出来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是通货膨胀,而非鼓励消费,用一次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其效果要远大于单纯的市场手段。

因此,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的“鼓励消费”,重点并不在于鼓励老百姓寅吃卯粮,将银行的钱取出来花掉,把腰包里的钱掏干净,而是建立一个让民众敢于主动消费的体系。

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只要商品服务的价格下降,民众的购买力同样会提高,而这一点正符合价格决定需求的经济学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拉动内需,所谓的鼓励消费,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民众消费水平的体系,在于由政府出手,鼓励市场自由竞争,鼓励商家价值创新,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进而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并非是挖空心思地改变消费者行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大而无当的消费机会。

那么,一定有人会提问:这种提升购买力的方式,岂不是以降价打折的代价换来的,那么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价格降了,民众却希望再低一些,由此对企业造成的损害,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消费性经济的思路中跳脱出来,进入到一轮全新的思辨当中。

3.3:民富论

想要让经济的内循环永远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除了实现“国民皆富”,再无其他路径可选。

看起来,良好的经济内循环与国民皆富说的是一回事,实际上,相对于前者来说,后者才是具体的方向。

无论加大出口,还是拉动内需,其终极目标永远也无法脱出共同富裕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有怎样的花哨名词,指的永远都是政府收入与民间收入的全面增加。

在任何一个时代,共同富裕都是经济管理者所追求的美好愿景,然而10年以来,在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途径,之所以为了同一目标却产生了分歧,是因为在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新旧模式对于经济活动意义完全不同。

在坚持财富分配模式的学者们看来,之所以无法实现经济体内部的良性循环,是因为社会总资产量极其有限,而有限的资源又被民众分散掌握,因而总是无法实现集中投资,总是无法有效地将资源转化为利润,无法实现财富再增值。

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民间资本有效地吸引到金融市场、大型工业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用不断的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而坚持生产—消费模式的学者却持有相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国民经济构成了国家经济的基础,之所以不能实现”国民皆富”的目标,乃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够,民生项目的投资不够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任何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都会影响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这两种背道而驰的经济学观点,其终极目标并无不同,也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是因为受到中国独特的经济状况所限制,才引发了孰优孰劣的争论。

在过去的10年中,民间掌握的资产性财富,只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一,而这就意味着GDP增长带来的好处,是普通民众绝难享受得到的。

就任何一个家庭而言,其收入的组成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是每个月的劳动收入和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资产性财富升值的收入;然而当我们掌握的资产性财富过少的时候,这条收入的渠道就基本上被堵死了。

于是矛盾就此出现,如果我们把钱花在教育和医疗上,让上学与看病的费用降低下来,无疑意味着普通民众收入的增加,然而这样的投资回报却是缓慢而隐性的,但如果把钱花在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钢厂船厂等大型工业上,效果无疑是明显而迅速的,其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也更明显。

正因为如此,才有无数主流经济学家不断呼吁,要求经济转型,要求不断投资大型项目,其利益的着眼点立足于眼前,却忽略了千秋万代的民生问题,其带给经济的损害与刺激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在民众收入迟迟不能提高的问题上,掌握了大量财富的国企同样未能尽责。

举个例子来说,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的国有企业每年都要丢失数百万个就业岗位,而就业恰恰是影响民众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比起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其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实在是少的不成比例,反过来看,尽管我们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寥寥可数,民营经济却仍然默默地提供着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这样的对比面前,民众的收入因何迟迟不得增加,其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因此,解决经济内循环不良的关键,莫过于让民众先富裕起来,全面回归从生产到消费的旧有经济模式,由国家强制向民众提供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或产业,当所有人的收入提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解决了民生问题,

这个方案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这种方案却是要以经济增长放缓为代价,因此,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找更有力、更长久的经济增长引擎,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3.4:增长引擎在何处

我们又一次站在了风头浪尖,只不过这一次来得更猛烈一些。

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出口、投资、地产以及生产力提高,凭借着多方面的拉动,经济甚至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一跃而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充当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凭借着这一点,世界的目光自然聚焦在中国。

然而,当我们对这种高速度的发展进行考量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其增长的基础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牢不可摧,而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就更加显得摇摇欲坠了。

拉动我们经济高增长的因素无外乎两条,第一条就是加入WTO后的刺激作用。

当”中国制造”的神话响彻全球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充当”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只要我们的商品还能源源不断地流向全球市场,就足以保持大幅度的贸易顺差增长。

第二条因素说起来颇为耐人寻味,严格地说,它并不单纯是以生产来创造财富的方式,而是一种对已有财富的再分配,即以资本炒作的形式来实现财富再增值。

这条因素就是在过去10年中甚嚣尘上的房地产浪潮。

房地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来自于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在最近几年中,我们频繁地谈到城市化的问题,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弄清楚城市化的原因所在,便已经加入了这场讨论之中。

所谓的城市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过程,既有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变农村地域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有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前者代表了数量,后者代表了质量。

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尽管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人口以几何数级的速度激增,但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这种变化并不明显。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每天都在发展,我们的楼越盖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然而这种不断增长的价格,却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所无法承受了,不要说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即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居民,也不具备如此大的消费能力。

于是,问题就此而生。

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时,人人捂紧腰包,就意味着我们的出口商品不再好卖;而本来就难以为继的楼盘销售,顿时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意味着先前的两大超级因素不复存在,因此,在新的经济增长点被找到之前,无论是实现”国民皆富”的终极目标,还是解决经济内循环不良的状况,都很难有大作为。

正因为如此,关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究竟在何处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叵测的伪命题。

我们的经济一直在保持增长,然而那指的是GDP的增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皆富,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当民众手中的资本性财富过少的时候,无论GDP增长多少,都和民生挂不上太多关系。

所谓的GDP增长“保七争八”,其实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把钱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建几条铁路,多建几座机场,就足以保证增长的稳定。但是,这样的投资却是对民生毫无裨益的,普通民众绝不会因为这些投资多赚到一分钱,而重复建设对资源造成的浪费却在所难免。

反过来,假如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待问题,就意味着一个财富时代的来临。

可以说,我们的金融体系并不发达,实际上处于传导链的末端,在这样的情势下,对于中国来说,保证充分就业才是经济稳定,社会安定的关键,至于GDP究竟会增加几个百分点,反而并不重要。

从大的方面来看,经济危机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常态,在2020年之前,势必要走出这样的低谷,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复苏乃至增长,必然要以各国的国民经济为动力,比起短视的拔苗助长行为,唯有立足于长远,才能走得更远,而非更快。

假如不能未雨绸缪,那么亡羊补牢总还是必须的,假如我们把前面的事情做好,那么后面的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要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最稳妥也最应当做的工作不是挖空心思地去找到经济的”兴奋剂”,唯有让民众富裕起来,让所有人都得到温饱、有医疗服务、保证子女教育,让所有人都有获得有可靠收入的就业岗位,才是我们亟需修正之处。

3.5:未来的零负增长时代

我们的民族具备一种独特的思维惯性,这指的是当我们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状态后,便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情况。

比如说,我们已经习惯于GDP保持每年8%以上的增长,而当这个增长势头减弱的时候,我们就陷入了恐慌中,那么,假如有一天我们的GDP增长滑落到3%甚至更低呢?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日子迟早会出现。

事实上,在未来十年中我们的变革,一定会发生在经济模式方面,当我们立足于长远,不再单纯依靠大规模投资来创造GDP增长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的GDP增长放缓的日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赶上美日等国是必然之势,也必然会出现经济高度发达之后的增长停滞现象,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必然会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这样的阶段可能会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于几十年。

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如何还能够保证生存,保证继续积累财富,保证不断地成长,保证不悲观、不绝望,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4)大时代规律:伦理颠覆,促使人际关系支离破碎

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正是人性的贪婪,才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我们对于金钱的渴望,更是构成了这个社会前进的助推燃料。

当这种贪婪被冠以进取心、事业心的名义登堂入室的时候,我们的伦理观念就因此而遭到动摇,直至最后的颠覆。

主题介绍:灰色的商业时代——公民不服从——新伦理,新信仰——夺食的群狼

4.1:灰色的商业时代

我们正处于一个灰色的商业时代。

所谓的灰色,并非指经济的萧条,也绝非物质生活的倒退,过去的10年没有出现这些负面现象,未来10年也绝不会出现。

同类推荐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服装店的镜子要斜着放?为什么商场里的导购员总是说“咱们”?为什么你总觉的别人买到手的东西比你便宜?为什么女性不买东西也喜欢逛商场?为什么超市里的口香糖摆在收银台旁?你明白这些奥秘吗?你是否意识到其后的心理动因呢?……消费,每天都避免不了。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成为购物达人如此简单!
  • 老公,情深不浅!

    老公,情深不浅!

    【正文完,放心入坑】江燕回,A市赫赫有名的二太子,上头有一个手段阴狠的霸主老爸,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哥.而他……据说,游手好闲,典型的纨绔公子哥**而她还是一个律师……**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以为你拥抱我的方式,是承诺的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相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成人礼

    成人礼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蜜婚之萌妻嫁到

    蜜婚之萌妻嫁到

    大龄未婚男青年裴少钦在婚纱店被相亲认识的女友放鸽子幸得婚纱店兼职店员乔雨珊好心相助,方才解了一时之难却不想,施恩者非但未得回报,反引来了‘失身’之祸——“爸爸,这位阿姨好像很喜欢小孩子,娶了她吧。”他家闺女迫不及待“碰上这么好的女孩子还不知道先下手为强?”他家老妈也是心急如焚☆某天,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她成了他管辖科室的实习护士近水楼台先得月,先下手为强似乎是‘手到擒来’之事事实却是前有桃花、后有情敌,他处处示好,她却避之如鬼神逼急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哄带骗地拐她去领了证再说☆一句话:腹黑军医与呆萌小护士的甜蜜婚恋史暖萌系宠文,双处,无虐无小三,J——Q不断
  • 异世武巅

    异世武巅

    穿过多少生死,越过无数时空,带着炎黄一族无上秘技,他君临异世!面对宗门振兴的大任,他如何完成?穿越之谜,身世之惑,该如何解开?茫茫主界,无数上古大能接连陨落,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以轮回铸剑、以天地为招,看背负着惊天阴谋的苍夜如何一步步,走上这异界的巅峰!
  • 溺爱逆天邪凤

    溺爱逆天邪凤

    她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天家公主,只是后宫争斗自来无情,公主自然比不得皇子,所以她是注定被遗弃的那一个:
  • 俊美七少

    俊美七少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镜子新文《重生—硬碰硬》莫桐未,现代能力颇高但懒散不称职的逍遥杀手,一朝穿越跑到民国,成了临安军督军。临安原总督军流失在外的女儿,排行老七,绝色倾城,本为佳人,世人却皆为男儿身,人称莫七少,征战杀场。一穿就继承了原身的所有恩恩怨怨,据说杀了清允军老督军,境遇颇狗血。风倾宇,清允军老督军七子,人称风七少,长相俊美绝伦,能力天资傲人天成。父亲老督军一死,从法国回来任清允总督军之职。志向颇乌龙,以游戏折磨临安督军莫七少为乐。誓为父报仇。军阀割据,狼烟四起,场场杀戮,恩怨纠缠。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途,走向了情感的不归路?风火弥漫,挥刀斩棘,点点花红,意乱情迷。是谁在争战中模糊了双眼,沦陷对方无心铸起的城池?民国乱世,一场纠葛,且看俊美两个七少,孰胜孰负?终是,谁负谁的倾城,谁染谁的华池。片段一:风七少黑洞洞的枪口顺着莫七少的精致五官一点点下滑,额头,眉宇,鼻息,嘴唇,脖颈,一路对准心脏的位置。俊眉一挑,语气不羁玩味:“都说莫七少是个娘娘腔,依我看倒像个绝色倾城的佳人呢。”莫七少淡笑如风:“竟不知众人口中极爱美人的风七少还有这样诡异的嗜好,到底是佳人还是男人,风七少要不要亲自尝一尝?”一阵薄香扑面,一张冷唇贴上来,细细吸吮,一点凉意一点诱惑。莫七少一惊,猛然推开,恶狠狠的擦拭嘴角冷斥:“你真是个变态!”风七少撇撇嘴,风轻云淡的笑开:“别说,这男人的味道比女人的还要好上几分。”片段二:喧哗的人群洋溢着沸腾的喜悦,清允统帅风倾宇娶亲。门当户对,几省督军的掌上明珠,娇滴滴的军家小姐。人群被拔开,喧哗即刻止息。来人一身戎装,肤胜白雪,眉似远山,眸若星辰,盈盈浅笑间唯有风情万种。嘴角一抿,透出男人的坚定和强硬。飒爽的气质与隐约的婉约矛盾又强烈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连感叹都变成了惊艳。“风倾宇,你想娶亲可问过我?我莫桐未不许,你风七少夫人的位子就得给我莫七少留着!”众人再次唏嘘哗然,临安军主帅莫七少来劫风七少的亲,这……这男人和男人啊!成何体统?!风倾宇懒散的揉了揉眉宇,面带微笑,波澜不惊的样子:“莫七少好大的口气,我风七少粘着你的时候,你都不要。现在来说这样的话算什么?”莫桐未一挑眉宇,颇显无赖,纤手一扬,笑道:“看好了,自己签的卖身契,风七少堂堂清允督军想赖帐么?”风倾宇一怔,笑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秦淮传

    秦淮传

    她是乱世中的国郡,南北朝一首被掩埋的吭歌。她的故事,其实纷纷扰扰,绵绵长长,只不过这乱世将她不负责任的卷入,又狠心的抛弃了。
  •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本书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叙述了大量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从中总结出应对人生困难的办法,包括调整心态、如何发现身边的机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等等,故事通俗,内涵丰富,对人多有启发。尤其在当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何渡过经济的寒冬”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