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00000044

第44章 (2)

到1965年9月21日(从这天起我停止了记日记),这本子里的数字总和是5078,除以三年零八十三天,是4.310696。这是我平均每天想张丽娅的次数。——尽管我在日记上写了忍字,可张丽娅的影子还会时不时地从我的意识里跳出来。有时是早晨起床的时候,有时是黄昏落日的时刻,有时是在上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听见晚自习下课的钟声。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我猛然想起她的脸,她的背影;课间操校园上空响着音乐,我的脑子会失去意识,像机器人一样随着音乐做操,眼前是她的身影在随着音乐摇动。……我抚着自己的胸脯,想象她的身体和拥抱;我舔着嘴唇,想象她的亲吻。当我把这几本日记投进火里的时候,这个数字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心底的财富,直到现在。

也许是保尔·柯察金和牛虻……激励了我,也许是日记上每天这些数字的刺激,我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在三年高中的学习中,除了化学出现过一个85分,其余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

“我对你高中三年的表现很满意,看起来当初阻止你谈恋爱是正确的。考过毕业考试,看到你的成绩,我的心总算放下来,一家人也都松了口气。你娘给你包饺子。我把全家人的布票集中起来,扯了一块毛蓝布,给你做了一条裤子。毛蓝布裤子把你的腿衬得矫健、修长,我发现你真的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

高考临近,我在家里的位置变得更加重要。母亲搬到楼下和叶子住在一起,我搬到楼上,独占家里惟一的一张桌子。只要我在家,一家人都会把脚步放轻,说话的声音尽量压低。叶子踮着脚尖,身子一躬一躬走过房间,用耳语般的声音俯在母亲脸上说话。娘努力改善伙食,把每顿饭做得更精细。母亲买了一瓶鱼肝油,吃饭时揭下一片馒头皮,亲自捏着橡皮吸管从瓶里吸出几滴,把这宝贝琼浆玉液滴在馍皮上,卷成小团,看着我把它吃下去。

“高考结束那天你爸很高兴,他买了一瓶酒,让你娘炒了几个菜。我亲自给你斟酒,把菜夹到你碗里。你虽然还像以前那样精神,可你的脸明显地瘦了一圈。你坐在那儿装出沉稳的样子,眼睛里却透出压抑不住的自信和得意。你这自负的神态很像你爸当年的样子,让我喜欢,也让我不安。”

考试后的第一个星期我的心情如夏日的晴空,阳光灿烂,浩荡无垠。母亲虽然仍如往日一样不苟言笑,可我看出她已经在悄悄为我做出门远行的准备。她到百货公司买了一口绛紫色帆布箱,把旧棉套拿到弹花铺去加工,为我做了一床新棉被。还为我赶做了两个棉布裤头。

我在书店找了很久,没有找到有关北京大学的书。只在一本《民国人物》的小丛书里看到一篇介绍蔡元培的文章。在我的想象里,北京大学有很多园,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垂柳拂动,湖中微波荡漾。仅仅想象着手里拿着讲义夹在北大校园的湖边小路上走,心里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飘飘然的陶醉。到北京去的路上我要拐到张丽娅那儿去一趟。大大方方到她家去,对她说,我要到北京去读书了,顺便来看看你。

父亲有点沉闷。也许他还念念不忘列宁山上那座雄伟的灰白色大楼,他一直希望我能到莫斯科去留学。可那时候中国学生已经不去前苏联了。

“你当然不知道你爸的心情。高考过后,他常常夜里坐起来,摸出一支烟在黑暗里抽。我相信你考得很好,可我和你爸一样心里游荡着一个阴影。你爸抽烟的时候,我装作已经睡熟,其实我在闭着眼睛默默为你祈祷。”

有一天母亲从学校回来后脸色很不好看。她在屋里转来转去,把抽斗拉开、关上,关上又拉开。父亲像往常一样一进家门先开收音机。他刚打开,母亲走过去把它关了。父亲看看她的脸,默不作声地解下垫肩、换上木拖鞋。娘把饭盛好,端到桌上。叶子拿起筷子放进嘴里嗍。我知道这时候母亲该找我了。我趋近去,站到她身边。

知道吗?北大、清华的通知来了。

取了几个?

北大两个,清华一个。母亲把三个人的名字一一说出来。

仿佛有一根棍子插进我心里搅了一下。我从鼻子里哧了一声,别人我不知道,郭秀丽她能考上北大?

母亲用严厉、嘲讽的目光瞥我一眼,还在那儿自负是不是?

娘挥挥腰里围裙说,算了,吃饭吧。北大、清华也当不了饭吃。

这顿饭之后,一家人的心态变得飘忽不定了。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父亲显得更沉闷。我的自信变成了惶恐。

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一批一批来到学校,我心里那根绷紧的弦每天被拨动一次,坠在这根弦上的石头一天比一天沉重。

等待,失望;失望,等待。每天都在自我安慰,每天都在盼望。你爸整夜整夜坐着抽烟,我变得烦躁不安,什么事儿也看不顺眼,直想发脾气。

终于有一天母亲把我叫到跟前,看着我的眼睛。

你真的觉得自己考得很好?

我哭了。

母亲静静地看着我。娘远远靠在厦屋门口。

师专、牧专、农专的通知都来过了。

我把头扭过去,不让她看我的眼泪。

娘走过来,拉着我的手把我拉到后门口。一个龟孙大学,上不上有啥了不起?天底下没上大学的人多了,人家都不活了?

母亲默默坐在那儿没反驳娘的话。

我的眼泪哗哗流下来。流过这些眼泪,心里好受多了。

我相信我考得很好!

我独自溜到河边,走到沙滩里,沿着河向北走。远处是苇林,再远处是灰蒙蒙的树木。河水拐弯的地方有一艘木船。坐着木船过去,陡峭的河岸上是静静的田野。我望着这片田野,看不到那个牵系心灵的身影。

我掏出口琴一路走一路吹。美丽的姑娘见过万千,只有你最可爱——你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的新鲜……

我吹着口琴在河岸上徘徊,等待心爱的姑娘出现。张丽娅,你在哪儿?你考进了哪所大学?你知道此刻我的心情有多么绝望,多么灰暗吗?我被抛弃了!被耍弄了!被欺侮了!

各班都剩下一些没被录取的人。看看这个落榜学生的名单,我猜测的原因得到了证实。我不再牵挂大学,也不再牵挂每天折磨着全家神经的录取通知。我不只是不再期待,不再沮丧,甚至为没收到任何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而骄傲。去他妈的大学!我努力了,我考了,我证实了自己!幸亏没收到他们的通知,这些令人恶心的烂学校的通知对我是一种污辱!郭秀丽这样的学生都能上北大,北大还有什么值得向往!

我捧着一本书到河边树林里去。在母亲书架上找到的这本讲音乐的书吸引了我,五线谱上那些神奇的小蝌蚪让我入迷。原来这五条线和这些蝌蚪能织出如此诱人的世界。有一天我把母亲的提琴偷出来,对着书上的练习曲拉。能看懂这些小蝌蚪,把它们变成乐谱,我感到异常兴奋。心里当当当默唱乐谱,耳边回旋着美丽动人的歌词,我眼前的世界变得宽阔多了。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紫罗兰微笑的耳语仰望着明亮的星星……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来吧,亲爱的5月,给树林穿上绿衣……一串音乐家的名字把我眼前的世界变成绮丽的梦境。弯弯的河,明净的水,耀眼的天空……灿烂的太阳,绿色的田野,苍茫的树林,云雾般的村庄……我眼前的一切全都展现出新的含意,滋润着我,感动着我,温暖着我。

“我去找了校长,校长同意你回学校去跟班再读一年。按道理说,我应该明白那年头的招生政策,应该明白一个学生的家庭、社会关系对他的录取有多么重要。文昌的担心变成了现实,这对他打击很大。可我不想认输,我想让你继续读书,哪怕明年能录取一个专科学校也行。

“你垂着头不吭声。你娘两手搭在腰间站在那儿看着。文昌像早有准备似的,用冷静的口气说:春如,咱们离婚吧。说完这句话,他抬头看着我的脸。有我这个爸爸,再读一年也不会有学校录取他。

“离了婚你就不是他爸爸了?

“离了婚起码说明你和我划清了界限。

“你娘把腰里的围裙解下来,啪一声摔在椅子上,除了离婚,你就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你把头一梗,硬硬地说,我不上大学了。

“咱们安三年高中读的好不好你不知道?不要说在班里,就是在全校,谁不承认咱们安是尖子生?孩子上不了大学你就离婚?你结个婚容易吗?结婚、离婚是儿戏?上大学也不是你说了算!人家叫上就上,不叫上不上!不想读书给他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到街道工厂干活去。干活不丢人!你娘转过头看着我。春如,我知道你不甘心。那就让安转学吧。叫他跟着我。文昌的姨夫在二中当教导主任,我去跟他说。——我得跟你说清楚,我不是和你争孩子。他跟着我,填表的时候就填下中农。我也不让他填他爸那些破事儿!我跟这浑货离婚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有这个孩子。”

“离开县城的时候你悄悄对你娘说,跟我妈说说,我把提琴带走行吗?

“你把声音压得很低,我还是听到了。这把琴是我二哥送给我的。它陪我和你爸一起走过流亡的路,见证了我和文昌的初恋。是这把提琴把我带进了革命队伍。虽然现在我已经很少摸它,可我还是很珍爱它。我知道这些天你一直在偷偷读《基本乐理》和《怎样拉小提琴》,那上面有许多练习曲。看到你喜欢音乐,喜欢提琴,我很欣慰。

“我在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连同提琴一起递给你。

“既然喜欢拉琴,就要用心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琴的时候别耽误功课,别影响旁人。开始训练的时候要严格,别马虎。星期日回来拉给我听听。我的腔调刻板,可心里很温存。

“你背着行囊提着琴走出家门。阳光洒在你肩上。看着你的背影我有点忧伤,眼睛里涌上一层雾气,眼角有点潮湿。当年我提着它离开兴隆铺的时候你还在襁褓里熟睡,如今你已长成一个小伙子,个子跟你爸爸一样高了。孩儿,你能像我那样幸运,遇上招收新兵的八路军文工团吗?遇上大老方那样的人?他只听我拉了一段《松花江上》、唱了一段谱子就收下了我。不知道提琴和音乐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运气。好运,还是坏运?虽然兰姐说无意和我争孩子,可再一次把你交到她手里,我心里还是说不出的难过。”

二中所在的这座小镇比县城宁静,比县城更有风味。学校门口的铁旗杆,校园里那些旧式楼房,镇子里那些窄窄的小街,油漆斑驳的栅板门,镇南头码头的遗迹和那条紧贴寨墙的河,处处带着曾经的繁华,诱发我的想象,使我沉浸在历史沧桑的联想里。逃离了母亲的眼睛,摆脱让我厌倦的环境,我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

老师带我到宿舍楼上,在铺满稿荐的楼板上张开手掌,量出三拃宽的距离,给我划了一个铺位。

饭碗扣在教室窗台上。筷子放在书包里。

当我收拾好课桌,试着坐在凳子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旁边有张熟悉面孔。我扭过头看他,他用同样目光看我。在这儿碰上同学,两人都有点诧异,有点尴尬。他叫鲁新华。在县中时他在三二班,我在三四班,我和他是在学校宣传队认识的。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到这儿来,如果不是出于同样原因,两个县中的学生不会同时出现在二中的教室里。

直到晚饭后我们俩才互相打招呼。

你也到这儿来了?

我前天来的。

这儿咋样?

还行吧。

其实上不上大学无所谓。

我也是。我妈非要让我再读一年。

如果说从前我和他并不熟悉,在这儿相遇就像他乡遇到了故知。有一个共同的母校,在那儿读了几年书,对她有着相同的爱恨交织的情感,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在陌生的环境里,我们成了当然的朋友。

有一天他忽然说:张丽娅考进了人民大学。

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是吗?

她是我的同乡,你不知道吧?

我抬起眼睛看看他,脸上有几分紧张。

她爸爸是我姥爷的学生。

我屏住气不说话,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在我面前说这些。

上星期她回来了。她奶奶死了。

我盯着他的眼睛,仿佛他眼睛里藏着张丽娅的影子。我知道张丽娅和她奶奶的感情很深,她父母在外地工作,她一直跟着奶奶在老家生活。奶奶去世,她一定很伤心。

晚上我没按时就寝。我走出学校,一个人沿河边溜达。夜雾在秋天的田野上弥漫,河水在月光中闪动。小镇灯火稀疏,黑黝黝的房屋的影子飘散出农家院的气息。她回来了。她奶奶死了。她考上了人民大学……这些简单的信息让我心绪烦乱。一种强烈的冲动撞击我的胸膛,不知是思念,痛苦?还是孤独,失落?

一个旋律从我心底升起来,在我耳边回旋。嗒嗒登底底得登得底得得登登拉拉——眼泪顺着面颊滾下来,喉头涌起一阵颤动。旋律在我心里响,热泪在我脸上流。嗒底嗒底——嗒,嗒底嗒底嗒——我踏着月色在田野上漫游,架起左臂,挥动右手,在想象中摸揉琴弦。

学校已经响过熄灯钟。我伏在我那三拃宽的铺位上,凭着感觉把谱子记在纸上。第二天早晨起床铃还没响,我提上我的琴跑到河边,一边拉,一边修改。

同类推荐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虎雏·阿黑小史

    虎雏·阿黑小史

    该卷本收录《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虎雏》《都市一妇人》《阿黑小史》《凤子》几个子集。在这些奇伟瑰丽、嗅得出泥味芳香的文字中,可以体验到他不断探索的创作历程,时隐时现的湘西风情。
  • 婚姻版潜伏

    婚姻版潜伏

    李嘉要打一场婚姻保卫战——老公罗可出轨了,小三儿竟是闺蜜小雅,为了拯救婚姻,李嘉没有揭穿他们,而是暗中不断制造麻烦希望他们知难而退,但又总被乐不思蜀的罗可巧妙化解……
  •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从汉中到整个雍凉大地,魏蜀两国之间的灼热战火绵延于秦岭两侧。金戈铁马,风起云涌,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围绕着蜀汉新型弩机的诞生,一场无声的战争爆发于不为人知的角落。他们战斗在敌人腹心,活跃于危机四伏的暗面,或者蛰伏在己方内部,从事清道夫的工作。史书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这些人的存在,但他们确实在悄然推动着历史,并且不可或缺,因为这是涌动于时代阴影中的壮阔波澜,三国时代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 牵牛花

    牵牛花

    她,爱上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男人。他,毅然决定要抛妻弃子与她在一起。不料,这场轩然大波导致了一桩……
热门推荐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本书详尽为你讲述了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中层管理者,让自己真正成为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领导,还是期待中层领导提升的高层领导,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员工,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海明威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巨匠”,在于他把读者带进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人类能够尽情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汲取改善人生、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和力量。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个野蛮、荒凉的世界,而海明威就以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手法赢得不朽的声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享尽帝王宠爱:绝色俏贵妃

    享尽帝王宠爱:绝色俏贵妃

    她,一位美貌绝色的俏贵妃,因为俏皮之美,尽享帝王的至尊宠爱,并引来宫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争情夺爱故事。她常常因俏皮而惹祸,也总是因俏皮而得宠。她叫乔丹凤,不仅貌美俏丽如天仙,聪慧活泼,且俏皮,淘气,爱逗,风趣,因为她动人的一幅美人画,不料偶然被辗转传入皇宫,惊动了当朝皇上,下旨入宫为妃,这位俏皮美女不愿意被棒打鸳鸯,竟然抗旨拒妃,惊动了朝廷,龙颜大怒。因而,她被以抗旨之罪押送入宫领刑待杀。这个聪慧的俏美女,入宫后,却以她俏美、俏皮的特别魅力,让皇上倾倒,转怒为欢,不仅没有被杀,反而从此开始了她尽享至尊宠爱且又波浪起伏的艳妃人生,成为后宫缤纷花丛中盛开不衰的一朵俏丽奇葩,围绕着对她的争相宠爱,一场宫廷争夺美人与江山的惊涛骇浪展开了
  • 如果医生得了高血压

    如果医生得了高血压

    一本专为全国3.3亿高血压患者定制的综合性降压指南。本书特邀具有十余年临床一线经验的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专家,解答高血压患者最大的疑惑、厘清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误区,并全面、深入地解析饮食、起居、运动、用药4大防治重点,分享百余种实用降压细节。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就医指南、日常护理等方面的详细内容,帮助患者摆脱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危害,过上“无压新生活”。
  • 电影大师

    电影大师

    从坏小子到男子汉,从无名小卒到全球偶像。从一个天才少年到一个电影大师,要走过多少路。无愧情义,无悔青春,追逐梦想,对抗世界,要做到多少事。“原始部落尊敬讲故事的人,但是如果他的故事没讲好,他们就会杀了他,然后当晚餐吃掉。”叶惟不想被吃掉,当踏上电影之路那一刻,就注定是个独一无二的传奇。一个电影大师正在崛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