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00000033

第33章 (2)

“从招待所出来,我心里更迷茫。邹凡这家伙让我讨厌,可我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的确有点可惜。他被新中国学校培养出来,刚走出校门不久,知识、能力还没用上,人还很年轻,真的必须这样处理?我对这样的想法感到奇怪。我这是怎么了?被春如搅糊涂了吗?这场运动关乎到……关乎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我的头蒙了一下。”

“大会结束后,我收到了曾超写给工作组的报告。她申请到白果树去。那儿是邹凡的老家,有一所村小。——说是小学,其实只有一个班。

“看着熟悉的笔迹,我心里很难过。这是她的性格。她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那个人一起到他的家乡去。我真的要永远失去她了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果树这个村名,成为父亲心中一个神秘的地方。当他在灯下读那些白皮小册子的时候;当他拿着蘸笔,在文件上圈写意见的时候;当他下了班,走过昏暗的大街;当他看着那位刘英阿姨的背影在屋里走动,看着我的卓娅妹妹在他腿边牙牙学步……他脑子里会突然冒出这个地名。他会想象着它的偏远,荒凉,想象着她和那个人生活的院落和茅屋,想象着那所乡村小学。……隐痛从心底泛起,他的胸口涌上说不清的滋味。

直到两年后,他亲身来到这个魂牵梦绕的小村,想象中的影子才真实地呈现眼前。

“我给自己找了很多不去的理由,我知道这会让刘英猜忌,可最终我还是决定去一趟。”

过了青沙河,土路绕上丘陵,路两边闪出一片稻田。在一湾明亮的水里,嫩嫩的秧苗像绣出的绿叶,在风中飘动。牧童骑着水牛在田埂上晃悠。随着大路向高处走,一棵银杏树高大威武地兀立在山坡上,一片零落的房屋从树影中透出。随着脚步走近,银杏树变得愈来愈高大,两股枝干直插天空,仰起脖子也看不到树梢。银杏叶在苍老的树枝上飘动,青葱苍绿,亮闪闪的像涂了蜡。树阴下几个老人在聊天。一条狗在山坡上跑着吠叫。看见一个生人走近,有人从椅子里探起身。

“我出现在她的教室门口,她很意外。那是一座石头砌的房子,没有门框、门板,窗户是石片支起的方洞。里面坐着十几个孩子,大的大,小的小,高低不齐。

“她吃惊地看着我,把手里的书放下,叫着一个孩子的名字说,你带三年级同学读课文。二年级,写小楷,一年级,出去做游戏。

“几个小孩子跑出来,在教室前的空地上踢毽子。石头屋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她从屋里走出来。

“我扭头看着石屋说,三个年级混合上课?

“本来只有两个年级,该读三年级的学生不想走十几里路到中心小学去。反正学生不多,费不了多少事。

“在这儿过得惯吗?

“生活很简单。不费啥心思。

“我端详着她的脸,你的气色不错。

“她翘起手指,掠一下额前的剪发。你呢?你咋样?

“我把一份盖着大红印章的文件从口袋里掏出来,把文件头上的字指给她看,‘关于对邹凡同志所受处分重新甄别的处理意见’。

“我到马武镇检查夏收、夏种,顺便把小邹恢复工作的通知送过来。你们一定在等着消息吧?小邹跑了两年,申诉信也写了不少,现在总算有了结果……

“她的嘴唇向腮边绽了一下。只要把事情弄清楚,工作恢复不恢复无所谓。

“文件给了她,好像还了一笔债,卸去一个沉重包袱,心里轻松多了。

“到家里去坐会儿吧。邹凡到卧虎山修水库了,得个把月才能回来。

“本来没打算到她家去,见了那家伙,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听她这么说,我决定到她家去看看。”

像山间很多住户那样,邹家的宅院是石头院墙,石砌门楼,木头大门,院里铺着碎石甬路。古旧的房屋挑出廊檐,屋门和窗户宽大、厚实,透出祖辈安居的沧桑感。

“堂屋的格局让我想起兴隆铺老家的旧宅。八仙桌边摆放着高背木椅,靠墙是神案条几。所不同的是,条几上方的天爷和祖宗牌位被毛主席画像代替了。

“她把那份文件举起来晃了晃,郑重其事地放在神案上。明天给他送过去。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份文件,往后他可以不做义务工了。”

父亲站在堂屋中央打量屋子,心里涌起一股难言的酸涩。那一刻他更明白了刘英的话是对的,看着她当真跟别人结了婚,过起了日子,他心里真的很难受。

“邹凡的父亲从地里回来了。看起来他年纪不算大,身板挺结实,腿脚硬朗,说话底气很足。满面笑容地望着我说,抽烟了吗?喝茶没?小曾,给马同志打鸡蛋。……

“老人把文件拿起来,眯起眼睛,凑在屋门口光亮处看。多亏马同志辛苦,亲自把通知送到家里来,小凡这孩子,从小被惯坏了,领导要多管教。

“条几上的座钟响了,在安静的屋里瓮声瓮气地敲点。我起身告辞。老人伸手拦住说,天都快黑了,马武镇还有十几里路,咋能说走就走啊?

“马政委在镇里检查工作,他要走,就让他走吧。

“老人把脸沉下来,那怎么行?人家走那么远路来给小凡送通知,难道咱们连顿饭也管不起?茶饭不好,房子窄狭,马同志他不会嫌弃吧?

“老人的态度让我感动,春如也很高兴。”

在白果树住了一晚,他的心情变得更复杂。看得出,她在这儿过得很自在,这段日子也许是她这些年最幸福的时光。她好像已经把自己变成了山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就着一盏麻油灯吃过晚饭,邻居的姑娘、小媳妇夹着草辫凑进堂屋,手里编着帽辫,和她说说笑笑。邹凡的老父亲陪他坐在廊下,看着远远近近的山影,抽烟,聊天,说天气和收成,说他的儿子。我们家小凡十几岁就入了共青团,在学校一直是积极分子,怎么会弄出这种事儿呢?这孩子脾气执拗,像他这样的人最好还是少读书。少读书,少写文章,脑子里不想那么多,人就少惹事。……

“老人说话的神态让我想起爷爷,想起从前在老家的日子。”

女人们走后,她俯在桌上,用心用意整理采集到的民歌。手掌一起一落打着拍子,反反复复哼唱,一句一句订正记在纸上的谱子。来来索咪来索咪来多拉——绣花枕上绣鸳鸯啊……

“难道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她真能这样一直过下去?

“离开白果树的时候,我发现我对她的牵挂一点也没减少。”

父亲再一次到白果树去,是又一年的早春时节,麦子刚返青,青沙河刚刚解冻。

“前两天和刘英生了一场气,心里很烦,不想回家。恰好听汇报说,马武镇大办钢铁搞得好,我向县委要求,到这儿来蹲点调查,看能不能树个典型,开现场会。

“说不清是不是夹杂了私心,提起马武镇,总会有种特殊的牵挂。往马武镇走,心里很不平静。

“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背包。起个大早,赶到镇上刚过晌午,地里老乡还没收工。

“乡政府的人都下去了,只有小郭在电话机旁坐着。

“乡政府的厕所是个半边露天的小院,地上垫了黄沙。我走进去的时候,有个戴草帽的人担着一担柴灰走进来。他把便池刮干净,再把柴灰撒进去,然后撒上六六粉。他干得很认真,弯腰低头,一丝不苟的样子像描图画画。就在他把装得满满登登的粪桶挑起来往外走的时候,他的脸从草帽下露出来。我惊奇地向前追了一步,张开嘴没喊出声,心里觉得很诧异。

“回到办公室,我问小郭,打扫厕所那人是谁?

“白果树的。

“看我脸上满是疑问,他补充说,是个辩论对象。

“他是不是叫邹凡?

“你认识?

“从前不是中心中学的老师吗?

“现在在白果树,和他女人一起教村小。

“他的事——不是已经重新甄别过了吗?

“这一次是破坏大办钢铁,在乡政府挨批判。

“在乡政府看见这一幕,我心里很不安。我把背包放下,决定到白果树去看看。恰好全乡钢铁大会战的战场就设在白果树。”

“村里没有人。学校那间石头房子空空荡荡。邹家的堂屋大门敞开,屋里的家具不见了。厨房里冷锅冷灶,好像很久没做过饭。在村里走了一遭,各家各户都敞开屋门,屋里空空落落,只看到一个瞎眼老太太坐在草墩上捻草绳。我走过去凑近她的脸大声问:老奶奶,村里人呢?老太太嘟嘟囔囔回答,都去炼钢铁放卫星了。她说了两遍,我才听明白。

“我回头四下张望,看见村外山坡上冒着黑烟。冲着黑烟走,找到了大炼钢铁的工地。

“山坡上插着很多红旗,树上扯的红布横幅在风里嘭嘭抖动,断断续续透出‘多快好省’‘大办钢铁’这些大字,土高炉像坟冢一样一座挨一座,布满半个山坡。干活的人全都光着膀子,在2月的寒风里,一边干活一边喊口号。地上堆满木柴、树棍、各种各样家具,几个人拿铁锤把家具砸烂,填进炉子。炉子里的火焰轰轰燃烧,黑烟从高炉顶上冒出来。

“县委蹲点的小姚走过来和我打招呼,兴致勃勃地带我在小高炉前察看,向我介绍会战成果。

“你来得正好,明天就能出钢了。

“听说他们已经干了五天五夜,我很感动,虽然心里很惦记春如,还是决定守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干。

“在一座高炉边我看见了邹凡的父亲。他像其他人一样脱了上衣,露出干巴的胸脯和精瘦的胳膊,一边起劲拉风箱,一边大声喊口号。

“我走过去问,大伯,脱掉棉袄冷不冷?天黑了,山上的风很凛哪。

“老人左右观望了一下,抽抽鼻子说,没事儿。我穿着棉裤呢。

“村小停课了?

“你没见小曾吧?她领着学生在河里捞铁砂。妇女、学生们都在那儿。

“夜里不停工?

“放卫星哩,哪能停工啊?”

风顺着河谷刮过来,还没走到河边就听见呼口号的声音。远远望去,几堆火在河滩里摇曳,火堆边人影杂乱。篝火边的人没有发现他。他沿着河坡走下去,看见妇女们挽着裤腿,光着脚,坐在火边,一边说笑,一边喊口号。待他走到近前,几个妇女激灵地跳起来,抄起各自的东西往河里走。

青沙河在夜色里闪光。妇女们走进水里,有的拿铁锨捞沙子,有的拿筛子在水里晃,有的抱着簸箕顺水淘洗。几个学生举着火把在河里、岸上跑动。

“看见春如的一刹那我愣住了。大概因为腰身变粗的缘故,她的体形让我差点认不出她了。凑着火光,她认出是我,转身从河边走回来。我趁势向河里的人挥手喊,大伙上来歇会儿吧。

“我拿眼睛在她身上打量,她也拿眼睛在我脸上打转。

“看你这小腿……裂的口子都在往外沁血……

“大会战嘛,裂几个小口子,流点血,算啥?

“我把目光停留在她身上。她羞涩地笑着说,我这个样子,你没见过吧?

“你这个样子,还来干活?

“放卫星嘛,怀孕的妇女也不止我一个。

“我和她坐在沙滩上。芭茅丛在风里抖动,发出沙沙的响声。河水在这儿分成几股,漫过黑乎乎的沙洲。妇女和孩子们又像刚才那样围聚到火边,说一阵话,喊一阵口号。

“听说我来蹲点,筹备开现场会,她斜眼瞪着我说,来这儿开现场会?……你脑子正常吗?

“我不明白她这话什么意思。

“我看人们都疯了。砍树,烧家具,砸锅,连锄头、门搭吊、牛转环都投进了小高炉,脑子正常的人会这么干?

“我转头四下看了看,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偏激?我把声音放柔和,婉转地说,小如……你不能老这样片面。运动嘛……他们大冬天光着膀子,赤着脚,几天几夜守在小高炉边,这精神……

“她脸上的神色让我没信心把要说的话说完。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你在下面读书学习机会太少,这是中央推荐大家学习的书,你抽空读读吧。

“凑着月光,她把小册子封面看了看,从鼻子里笑了一声,把书塞回到我手里。还是你自己好好学吧,我学它也没用。我现在只想着怎样把孩子生下来,让他健康、活泼,把他养好。

“我干笑了一下……多长时间了?

“恐怕要到7月了,比长安的生月晚。

“……我在乡政府看见小邹了。

“她扭过头在我脸上看了一阵,激动地拍了一下手。活该!谁叫他多管闲事!人家在村头砍白果树,他在教室上课。白果树不是邹家的,村里那么多人,有村长跟着,别人不管,你凭啥要管?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进村时好像觉得少了些什么,原来是银杏树没了。她激动的样子,让我看到了从前那个小如,还是这样幼稚、单纯。

同类推荐
  • 与君一席话

    与君一席话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
  • 霍乱

    霍乱

    加缪笔下的鼠疫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为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经典。《霍乱》作者却另另辟蹊径,将传播于淮河流域的灾星进行历史与文化的拷问,让美与丑的东方人性在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对比昭彰。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审美是现代的,美联社向的思维和反叛的表达成为《霍乱》的价值所在,独行客的典型意义也许就在于此。作者是写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贯穿者,他以不同寻常的艺术手法将极其普通的社会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阅读,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另类作家。《霍乱》荟萃了作者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中篇精品。
  • 第四者

    第四者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热门推荐
  • 校园王道:MVP女友

    校园王道:MVP女友

    她是被十九所学校勒令转学的问题千金,他是圣灵三少之首的霸道少爷。初次相遇便燃起凶凶战火,之后持续的火花碰撞之下渐渐发现,她的神秘背景以及性格上的极端,却成了他眼中致命的诱惑……
  • 英文爱藏:转个弯人生更开阔

    英文爱藏:转个弯人生更开阔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转个弯人生更开阔》内文篇 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于 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 、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活 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文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仙夫仙妻

    仙夫仙妻

    始终横下了一个她,他深深的爱着童年的玩伴少女乌鸦,命运的漩涡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撞开、挤拢……在那黑暗的空间里,一生都在与她纠缠不清,他那个人称“烂货”的婶娘,然而,在他们的生命中,婚前婚后总是想方设法来诱惑他,渴望双宿双飞,让他背负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她
  • 青春好烦恼

    青春好烦恼

    同时,文中穿插王鹤的家庭背景这条辅线,展示了他们纷乱繁杂的内心世界,使小说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是一部反映当代少男少女情感世界的小说。全景式地展开了一幅生动感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画面
  • 水晶胆

    水晶胆

    然而,当雨东带着师傅临终时托付纸盒他的水晶胆,南禅寺的观音塑像被敲了两锤子后立刻就变了模样。千里迢迢赶到济州城时,那颗能使盲眼复明的水晶胆却不翼而飞了。是谁偷走了这颗水晶胆?用什么方法能逼使盗贼自投罗网?让雨东用泥人塑出三百六十行营生状的人物又是什么人?,捏泥人的少年雨东因此而找到了身怀绝技的师傅
  • 欠你一滴泪

    欠你一滴泪

    “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记住我。前世我一定是欠你一滴眼泪,否则这辈子不会爱的这么辛苦。”于是她跑了出去,将日本人引开,好让他离开。他在逃离时,听到不远处传来几声枪响,热泪盈框……后来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的日记,里面画满了他的素描……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相亲九十九次

    相亲九十九次

    芳华系列之二:“开心,哪怕你今年相亲一百次也不可能完成你妈的目标,成功嫁出去的!”这是好友在陪她相亲完某一个极品男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可惜这句话终究被她打破了,因为她终于在第九十九次相亲之后嫁了出去!董欣,小名&艺名开心,电台DJ,性格有些别扭,脑反射弧通常跟别人不在一个星球,自称来自火星!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找人拼酒,而清纯的外表总是让人以为她是个不会喝酒的小女孩,实际上是个酒桶!陈翎箭,32岁的大叔,陈氏集团的掌舵人!性格有些腹黑有些流氓,结过婚,后又离异,而原因据说很雷人!此人在商场呼风唤雨,手段了得,势力横跨黑白两道,号称千杯不醉,此生唯一一次被人灌醉,而且那个人还是一个女人,而且那个女人喝的比他还要多!那个女人的名字叫董欣!董欣是吗?我们的梁子结大了!于是。。。。。。推文时间:又安的完结文:【娶贤】连载文:【他来自大唐】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