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对方毫不讲理地反对你所说的话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头痛。但是,对于这一种不合理的反对,是不是一点应付的办法都没有?并不然。只要你用一点脑筋,还是能够应付的。那么该怎样应付不合理的反对呢?
你要对他的反对表示同情。对方反对你的意见或建议,一定是有他反对的理由。如果你知道他反对的理由,即使那些理由是多么荒唐、可笑,你也不要想去反驳他,或者是讥笑他;相反地,你要对他的反对表示同情。
比方说,你的朋友患了癌症,你劝他早日去接受开刀治疗;可是他因害怕,反对你的建议。
这时候,你就得向他说:“你担心手术的结果,我很了解你的心情。每一个接受手术的人,都有和你一样的心情。我如果是你,也会这样的。”
你这样先表示出对他的同情,然后设法让他说出心中的话。他可能会说出他害怕手术的原因。很可能他小时候,有一名亲戚接受手术,不幸失败而死亡;或者是他一想到电视上出现的手术室,那种阴森森的气氛,便感到不安也说不定。总之,一提到手术,他就会感到浑身地不舒服。
当你听他说完这些害怕的原因之后,你就可以继续向他这样说:“现在医学进步了,手术也比以前安全得多,并没有像你所想的那么危险,所以,你尽可以放心地去接受手术治疗。”
如果你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他,我想,他的不安应该会大大地减少,且接受你的劝告才对。
再举一个例子给你看。
有一名职员到经理室向他的上司提出抗议:“我不干了。我现在才知道,和我做同样事情的老张,他的月薪比我的多出一百块钱。经理,我干不下去了。”
这一名部下并没有向他的上司质问老张比他高薪的原因,所以,他这样抗议是不对的。他应该问一问为什么别人比他多领一点薪水,可是他并没有问;同时,他也应该知道,别人领的薪水多,自然有他的原因,可是他管不了那么多。
所以,他突然这么抗议,是毫无道理的。
不过,这位经理也蛮聪明。他不先向他的部下说明待遇有高低之差的理由,相反地,他向对方这么说:“你为了待遇不一样而生气,我很了解你的心情。假如换成是我,我也一样会生气的。”
被他这么一说,他的部下可能会立刻“解除武装。”他的上司说他是应该会生气的。听对方这么说,他怎么好意思再生气下去呢?因此,这一名部下只好这么问:“不过,经理,你能不能告诉我,老张和我做同样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他领的薪水比我的多?”
提出这样的质问,至少表示他愿意听上司的解释,那么,事情就好办了。
然后,经理就告诉他为什么付给老张的薪水比较高的理由 ——可能是学历方面的优越,也可能是经验较丰富——使他了解, 并消除其不满的情绪。
通常,在遭到对方的反对时,首先要向对方表示同情,告诉对方说;“反对,是应该的。”并且要认为这一种感情反应是很自然的。
要知道:感情或情绪是无法用常理去说明的。因此,当对方在愤怒时,你向他说不要生气;因遭遇不幸而感到悲伤时,你向他说不要悲伤;觉得不安时,你向他说不必忧虑……你说这些话,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
不如,先表示同情对方的感情反应,然后再找个适当的机会好好地向他解释,这样,收效可能会更大。
让对方明白他在反对
有时候,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态度就是在表示反对。因为他一句话也不讲,也不理会别人讲些什么。
比方说,当推销员在费尽口舌推销商品时,对方一句话都不说,对推销员的说明一点反应也没有。对于眼前的那些东西,他既不说它好,也不说它不好。
这一名消费者虽然没有明显地表示反对,但是,不参与对话,就是一种反对的表现。在这一种情况下,推销员往往会认为无法说服对方因而感到挫折。
以沉默去对付说话的人,因为一句话也不说,所以对方无法去说服他,不过,它仍然算是一种反对的态度;如果他真的在听对方说话,应该会有一些反应才对。
不过,问题是这一名消费者到底知道不知道他这种沉默的态度是意味着反对呢?事实上,他并没有说声“不!”,也没有摇头拒绝,他只是沉默不语。
他可能认为所谓反对,一定要有明确的反对态度。可是,他却没有这一种行为表现。因此,他可能不知道对方会把他的沉默视为反对。
遇到这种情况时,推销员就要先让他知道他这一种态度是在表示反对。不过,不能将这些话直接告诉他,为的是怕他听了对方这么说后会生气,因为事实上他并没有说出任何一句反对的话。
那么,怎么办?这时候如果那一名推销员能够这么说就好了:
“看起来,你好像对我们公司的产品不大感兴趣。是不是我们的服务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
听这种关心他的感情反应的话,那一名消费者怎么会继续保持缄默呢?
于是,他就开口说出一些不满意的理由。
结果,他这么一开口,推销员就可以针对对方所提出的理由——给予圆满的答复,而且进一步去说服对方,让他最后还是购买了所推销的那些商品。
问清楚反对的理由
就是干脆问对方为什么反对? 你可以向他这么说:“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反对?”或者是;“能不能将反对的理由再详细地告诉我?”
当对方真的告诉你他反对的理由后,你就要注意去检讨了。
说不定他反对的理由并没有你原先想象的那么严重,也说不定他说出来的理由和你猜想中的不一样。不过,不管它的理由是什么,你都要认真地去检讨。
可是,就有一些人在对方说出反对的理由后,还不好好地加以检讨,却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真这样做,就很难说服对方了。
在对话时,假如对方保持缄默,对你的意见不置可否,而你又没有问清楚对方到底是赞成或者是反对,就一直侃侃而谈下去,这样的对话可以说是最没有意思的。
当你向你的朋友提议,请他和你共同去做一件事情,并且让他知道彼此合作的好处,而他却表示反对时,你就不要再向他重述合作的好处了,这时,应当去问问他反对的理由。我想这样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有时候,你问对方反对的理由,并且就其所提出的反对理由做客观的分析后,才知道那些理由全都是“杞人之忧”。这时候,不必你再费什么口舌,对方就会心甘情愿地同意你的主张了。
总之,当对方反对你的意见或说法时,你一定要问清楚所反对的理由,才好想出应付的对策。
比方说,一名推销员在向一家零售商推销产品。当零售商向推销员说出因为存货太多了而拒绝购买时,这名推销员既使再次地告诉对方那种产品的许多优点,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除非存货的问题能够解决,否则,对方是没有心情去听推销员所说的那一些话的。
至于零售商说“存货太多”,到底是表示什么意思呢?也必须问清楚。是不是说,真的存货过多了,所以不愿意再进货?或者是怕购进一些不好推销的货品,会影响资金的周转,所以才故意说存货太多?
如果拒绝订购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后一个理由,而推销员能够让对方相信他所推销的都是很容易销售的商品,那么,对方会不会订购呢?会订购多少数量的商品呢?
假如那一名推销员不能了解这些问题,那么,他的推销能力就值得怀疑了。
将上面所说的那些话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几个结论:
①对方反对你的意见,就是表示他真正在关心你所提出的问题。
②如果对方毫不考虑就同意了你的意见,那你就得小心了。为了证实他的诚意,你必须设法确认一下,才可以放心。
⑧反对,可分为合理的反对和不合理的反对两种。对于合理的反对,你是无话可说了;但对于不合理的反对,你就要设法去说服对方,让他改变反对你的态度。
④对方激烈地表示反对;顽固地不听你的解释,并继续反对;说一些不相关的话,想转移话题;或者是在你所说的话中乱挑毛病……当有了这些情况时,你就应该知道这是对方在向你表示不合作的一些迹像。
⑤遭到对方不合理的反对时,你可以表示同情他的心情及处境;让他知道沉默就是代表反对;并且问清楚反对的真正理由,以便“对症下药”。
如果你能够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做,我相信你便能够从容地应付对方的反对,而且把他说服。
如何解决和他人的分歧
要解决与他人的分歧其实并不难,你需要做到:
一、沟通前的心理暗示
正如每天睡觉前提醒自己要在明天表现得更好一点一样,每一次与人沟通之前,不妨在心中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要以最适当的心理状态激励自己。
二、求同存异
不要遇到意见不和,就剑拔弩张,试图一鼓作气制服对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彼此要冷静下来,谈谈意见相符的话题。哇!你们原来有这么多共同之处。
三、看重他人的现状
既然你已经在和这个人沟通了,就要接受他的现状。任何轻视、评判拒绝都将是沟通的阻碍。更可怕的是把他和别人比较。
这一条适用于处境比你差的人。记住,完全有可能是他人境艰难仅仅是条件没你好。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别人可能干得你更好。
四、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错误
彼此意见相左时,千万不要轻率地教导别人,而要掌握时机,把握住分寸。这个时机一定要在双方都处于不受威胁的时候。如果他人处于沮丧,情绪不振,灰心丧气之时,纠正他人的错误等于助他振作起来。
五、在公正中影响他人
公正永远是人生的一项优秀素质。在沟通中依旧少不了公正。他人如果感到你对他态度公正,是不会不认真对待的。沟通中的公正一般表现在说到做到,不轻易变动规则,不武断地敲定等等。
六、永不放弃个性
这是一种信念。双方在沟通时,彼此都应尊重对方的个性。要有负责精神和牺牲精神。如果放弃和他人个性交流,你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和他人交流,达不到真正的交流目的。
七、指点迷途羔羊
谁都有可能面对重大抉择。选择时不要凭一时冲动,一定要理智地考虑各种可能的场景。不妨用图形策划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
八、情和理双管齐下
一切在情理之中的事都是不言自明的。但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看起来总是不能调和二者。沟通之时,二者要分别对待,情和理双管齐下,让彼此沟通的目标和内容,既合情又合理。不要一味重情,彼此不分客观事实,也不要一味讲理,使沟通枯燥。
九、让别人明白他的责任
在沟通中,随着信任度的提高,他人就会借用你的名字、金钱等等。你可以信任他人,但一定要说明,他不应当滥用这些有可能伤害你的信誉的东西,双方都要对对方负责。
十、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
告诉他人,你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参与。这样,当你诉说时,他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参与了你的事,并且也让你影响了他。他当然愿意参与,就算不是喜欢这件事,但他本来就是为沟通而来。
十一、期望未来
你今天沟通的关系,可能毫无意义。一个人在沟通之前,不妨着眼于未来,让沟通的关系在未来显示出意义。
十二、从后果推导前因
在沟通中取得的每一项结果,如果彼此都不满意,一定不要抱怨争吵,推卸责任。彼此若能仔细推敲前因后果,是会从中受益的。找准病因,治起来就容易了。
与顶头上司发生分歧时的沟通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自以为是的领导往往比较固执己见,或者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对。正面批评并不一定能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如果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说明(或暗示)其中道理,往往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有时,这种间接批评甚至可以不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