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自己幽默的手法没有足够的自信,不妨学学孩子式的幽默。即使在50岁以后,我们也经常为孩子们由天真而产生的幽默所感动。他们是真正以坦诚待人,不会隐瞒任何事实的。当他们毫不掩饰地道出心里想的或事实真相时,人们一下子就会喜欢上他们,跟他们在一起会感到比跟任何人在一起都无法感到的轻松、愉快。
有一次,李卡克在家里请几位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妻子要他的小女儿向客人说几句欢迎的话。她不愿意,说:“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话。”这时一位来做客的朋友建议:“你听到妈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好了。”他女儿点点头,说:“老天!我为什么要花钱请客?我们的钱都流到哪儿去了?”李卡克的朋友们大笑起来,连他妻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就是孩子式的幽默。他女儿把母亲的想法以极纯真的方式说了出来,使大人们也不得不认真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减轻了我们对金钱方面的忧虑。李卡克从中得到了一点东西:孩子式的幽默能使我们显得格外真诚。
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幽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幽默必须真实而自然。二是敢笑自己的人才有权利开别人的玩笑。
笑自己的观念、遭遇、缺点乃至失误。有时候还要笑笑自己的狼狈处境。每一个迈进政界的人得有随时挨人“打”的心理准备,如果缺乏笑自己的反馈功能,那么他最好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去。
用有创意的赞美让人高兴
陈词滥调或者不着边际的赞美只会惹人生厌,赞美的直接目的是让对方高兴,如果你不低估人家的智力的话,赞美的话也得有新意才行。
一本书中说到,一位将军听到别人称赞他美丽的胡须便大为高兴。但对于别人对他作战方式的赞誉却不放在心上,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赞美过这位将军的英勇善战及富于谋略的军事才干,但是他作为一个军人,不论在这方面怎样赞美他,也只是赞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会使他产生自豪感。然而,如果你对他军事才能以外的方面加以赞赏,等于在赞词中增加了新的条目,他便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可见,在恭维他人时,捧出新鲜的意味来是多么的重要。
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的称赞也像他的《围城》一样充满智慧的创意,给人以新鲜而受用的感觉。
有一年冬天,他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的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我知道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
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他发明了雨伞。”
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块布,人急智生,他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将他的创意公之于世。他听说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着棍和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是那个上注册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躲雨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为应急的一种有效方法。
钱先生在这里先讲对日本汉学研究中国人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做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殊不知,钱先生正是这种有意识的自嘲式的赞扬,使在座的所有日本听众既感动又受用。
打破定式思维,出奇制胜
人们总习惯遵循一定的思维思考,遵循一定的方法行事。同时,也期望别人如此。这个“一定”就是所谓的“常规”。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如果对方的言行符合常规或者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则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对方的言行偏离常规或出乎自己意料,则很容易不安,甚至沮丧。
1972年5月,在国际象棋冠军施波斯基和波比.菲尔雪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的争霸赛。
施波斯基焦躁地等待菲尔雪,但菲尔雪却迟迟没有抵达。
好不容易波比.菲尔雪来了,但他说不喜欢比赛的大厅,灯光太亮,摄影机的声音太嘈杂,椅子坐着也不舒服……
几周之后,菲尔雪终于折腾得差不多了,答应比赛了。但就在双方见面的那天,菲尔雪又迟到了很久;赛前新闻发布会,他又迟到了。大家都以为菲尔雪是因为怯场而不敢露面。不过,在比赛开始的前一分钟,他出现了。
在第一局中,菲尔雪早早就下了一步烂棋,或许是他象棋生涯中最糟糕的一步,他似乎打算弃子投降。施波斯基知道菲尔雪从不弃子投降,但是,这次菲尔雪真的投降了。在输掉第一局之后,菲尔雪更加大声地抱怨房间、摄影机以及其他的一切。
第二局比赛,菲尔雪又没有准时出现。主办单位只好取消了他第二局的出赛权。很明显,菲尔雪已经心神大乱了。
第三局,菲尔雪看起来信心十足。在关键时刻他又下了一招错棋,但是他自信的神情让施波斯基很困惑。在施波斯基还没有弄明白状况之前,菲尔雪已经利索地战胜了他。后面几盘棋,施波期基开始屡屡犯错。输掉第六局棋后,他开始哭泣。第八盘棋下完后,施波斯基终于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已经晚了。
到第十四局时,施波斯基怀疑比赛时自己喝的橘子汁被下了药让他不能集中注意力。他还公开控诉菲尔雪的团队在椅子上动了手脚,扰乱了他的心智。可是,即便有关人员反复检测,也找不出任何不对劲的地方。接下来,施波斯基开始抱怨并产生了幻觉,他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比赛。
菲尔雪战胜施波斯基的策略是什么?是打破定式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讲,菲尔雪不是在下棋,而是在揣摩别人的心理在此之前,他与施波斯基已经较量过多次,知道自己不是施波斯基的对手,因此他改变策略,采用心理战术:打破定性思维,改变了自己的旧有模式。于是,比赛前,菲尔雪一次次地迟到;比赛时,菲尔雪故意走错棋、弃子、投降、放弃第二局的出赛权……
对施波斯基而言,菲尔雪的这些行为很出乎他的预料,他猜不透自己的对手,于是他疑惑、恼怒,最后发挥失常。
应用这一心理,不按常规办事往往能让人出奇制胜。尤其是在运用常规思维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它常能让人茅塞顿开,反败为胜。
一家菲律宾公司的三位代表和一家日本的公司谈判。会谈从早上八点开始,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日方代表很强势,他们试图以准备充分的资料先声夺人。他们一会儿用图表解说,一会儿又用电脑计算,荧屏显示各式的资料来回答菲律宾公司提出的报价。而在整个过程中,菲律宾代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一字不语。
终于,日方负责人关掉了机器,重新扭亮了灯光,自信地问菲律宾代表:
“阁下意下如何?”
一位菲律宾代表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说:“我们看不懂这些资料和数据。”
日方代表的脸色忽地变得惨白:
“你说的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到底有什么地方不懂呢?”
另一位菲律宾代表非常斯文地说:“全部都不懂。”
日方代表气得几乎暴跳如雷,问:“从哪个地方开始不懂的?”
“当你将会议室的灯关闭之后开始的。”第三位菲律宾代表以同样的语调慢慢答道。听了这句话,日方代表好像斗败的公鸡,松开了领带,斜靠在墙角,喘着气缓缓问道:“你们希望怎么做?”
菲律宾代表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请您再重复说一遍!”
“再重复一遍?那怎么可能?”日方代表心里想着,已完全丧失了信心。
的确,有谁能够将混乱而又持续长达两个小时的资料,来重新说一遍呢?最终,日方放弃说服对方,不再重复,而是依照菲律宾代表提出的条件成交。
想想看,不按常规办事的关键在哪?
在于不让对方揣测到你的心思,做出一系列看起来缺乏连贯性或目的性的行为。
人总是习惯遵循一定的思维思考,遵循一定的方法行事。同时,也期望别人如此
这个“一定”就是所谓的“定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规”。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如果对方的言行符合常规,则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否则,会感到不安,甚至沮丧。根据这一心理,不按常规办事往往能让人出奇制胜。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不按常规办事很可能是一着险棋,但它的确很有效。尤其是你在按照常理行事之后,仍无计可施、无路可走时,更应该大胆地运用超常规思维,让你的行动超乎寻常。
让对方欠下自己的感情债
中国人常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这也是对中国人一种普遍心理的描述: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处,占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绝人家的请求,就不那么好意思开口了。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菊,字写得也棒。他回到扬州以后,卖字画的收入成为其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他性情直率,为人风趣,不拘小节,鄙视流俗。因为求书求画的人很多,他讨厌那种矫情的做作,虚假的客套,干脆写一张润笔条例贴在墙上。一些达官显贵想索求书画,哪怕推着装满银子的车来,也被其拒之门外。
扬州有一个盐商姓王名德仁,字昌义,拥资巨万,阔绰豪奢。他富极无聊,也想自托风雅,他知道郑板桥最不喜欢那些豪绅巨贾,与他结交,根本不可能,即使出润笔费,郑板桥也不见得会卖画给他。他只好辗转托人购得几幅,但因为没有上款,总感到意犹未尽,于是他想了一个计策。
郑板桥喜欢出游,常常流连山水,乐而忘返。一天他游到一处地方,有点饿了。忽然听到悠扬的琴声从远处飘来,他沿声寻去,发现前面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两三间茅屋。刚走近茅屋,一股肉香又扑鼻而来,茅屋里面有一位老者,须眉皆白,正襟危坐弹琴,旁边有一个小童正在用红泥火炉炖狗肉。
郑板桥不由得垂涎三尺,对老者说:“老先生喜欢吃狗肉?”老者说:“世间百味唯狗肉最佳,看来你也是一个知味者。”郑板桥深深一揖:“不敢,不敢,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老人说:“那太好了,我正愁一人无伴,负此风光。”于是便叫小童盛肉斟酒,邀郑板桥对坐大嚼。
酒足饭饱之后,郑板桥这才意识到,连人家尊姓大名还不晓得,就糊里糊涂地在人家这里大吃一通。现在酒足饭饱,总不能就这么一甩袖子,说声“拜拜”就走吧!
然而,又该怎么答谢人家呢?
留点银子吧,不仅太俗,而且自己出来散步也没带钱呀。于是,他想用字画作为回报。他见老者四壁洁白如纸,但却空无一物,便问:“老先生四壁空空,为何不挂些字画?”老者说:“书画雅事,方今粗俗者多,听说城内有个郑板桥,人品不俗,书画也好,不知名实相符否?”郑板桥说:“在下就是郑板桥,为老先生写几幅如何?”老者大喜,赶忙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笔,于是郑板桥当面挥毫,立成数幅,最后老者说:“贱字‘昌义’,请足下落个上款,也不枉你我今天一面之缘。”郑板桥听了不由一怔,说道:“‘昌义’是盐商王德仁的字,老先生怎么与他同字了?”老者说:“我取名字的时候他还没有生呢,是他与我同字,不是我与他同字,而且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清者清,浊者浊,这有什么关系呢!”
郑板桥见他说得在理,而且谈吐不凡,于是为他落了上款,然后道谢告别而去。
第二天郑板桥一早起来,想起昨天吃狗肉的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叫一个仆人到盐商王德仁家打听情况。仆人回来说,王德仁将郑板桥送的字画悬挂中堂,正在发柬请客,准备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呢。
原来这个王德仁早就调查清楚了郑板桥的饮食起居、习性爱好以及他经常去的地方,并以重金聘请了一位老秀才,花了几个月等待的时间才抓到了这个机会,让郑板桥上当了。
如果你有求于人,不妨先给对方好处,让对方先占你的便宜,让他欠你的人情,然后再提出请求。这样,哪怕他有些为难,不想帮你,也会因拂不了的人情而不能不帮你。
给对方好处,让对方欠你人情的方式很多,比如给对方提供某些便利,帮助对方解决困难等。当然,最常见的是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