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遇到这类情况,因为缺乏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被家人指责、被客户抱怨、被领导批评,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做。其实,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难,只要让对方“设身处地”地设想一下我们的处境和本心就行了。
当你遇到被人抱怨、误解、指责的问题时,不妨委婉地问上一句,“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或者“您看我该怎么做好呢?”
学会随机应变,更好的立足于世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存在于世间的真理。直来直去有时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自身难保。学会了“曲”倒能风光无限,因此,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办事是十分重要的。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反叛,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一个月后,公孙无知被大臣设计刺死。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齐国的大臣派人迎接流亡鲁国的公子纠回国继位,鲁庄公亲自率兵护送。效忠公子纠的管仲预计: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可能回齐国争位,为了防止公子小白回到齐国继位,管仲亲自率三十乘兵车去拦截公子小白。在过即墨三十余里的地方,管仲所带的人马与公子小白相遇。争斗中,管仲弯弓搭箭,向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扑倒在车上。此时,管仲才掉转马头,带一行人悠哉游哉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殊不知,当他们到达齐国的边界时,公子小白已抢先一步继承了王位,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管仲和公子纠大为惊惑。原来,管仲的那一箭并没有射中小白,而是射到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趁势咬破舌尖,,喷血倒下装死,蒙骗了管仲。然后,公子小白抄近道急奔回国,经谋士鲍叔牙说服了齐国众大臣,登上了王位。
相对于这些大事大人物,在小人物中把随机应变、灵活办事应用得最活络的要数大太监李莲英了。他的得宠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见慈禧高兴,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的机智在于借题应变,将错就错。这种圆场技术不仅需要智慧,也是与脑子机灵、嘴巴活络分不开的。慈禧常夸“小李子”会办事,看来也非虚言。
人活一世,生存环境不断变迁,各种事情接踵而来,墨守成规、只认死理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而随机应变、灵活通达才是我们立足于世的成事法宝。
把握住有利时机出手
有时候,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做好一件事情,但是不同时间去做效果会有所不同。如果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去做,将会变得对自己有利。郑庄公的办事方法能够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当了国君,但政敌们绝对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自己还得拼力争斗。不过,用什么方式与政敌斗争才好呢?他颇费踌躇,因为政敌是他的亲生母亲和胞弟!郑庄公出生时,因脚在先,头在后,让母亲武姜几乎因难产而送命,所以武姜十分讨厌他,而偏爱他的胞弟公叔段。兄弟俩长大之后,武姜曾几次请求立公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没有答应。对于这件事,武姜和公叔段一直心怀不满,所以郑武公一死,他们便加紧了夺权步骤。
首先,由武姜出面,以母亲的身份为公叔段要求封地,要求郑庄公把封邑封给公叔段。制邑是军事要塞,庄公没有答应;武姜又替公叔段要求封易守难攻的京城,郑庄公没有办法,最后只好答应了。
公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宽城墙,郑国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对郑庄公说:“各等级都邑城墙的高度,先王都有规定。如今公叔段不按规定修城,你应及时阻止他,以免后果难以收拾。”郑庄公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里另有打算,所以说:“我母亲希望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叔段看到哥哥对自己没有采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来,下令让西部、北部边陲守军听命于自己,并私自收来了周围的城邑作为自己的封地。这种举措使郑国将士们愤愤不平。大将公子吕对庄公说:“应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则军队慢慢就会被他掌握了!”郑庄公还是不紧不慢地说:“现在还用不着。人呀,如果不仁不义的事做多了,就会自取灭亡。”
公叔段看到哥哥还没有反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聚集粮草,修造武器,扩充步兵和车卒,准备攻打国都,并约好了母亲作为内应。这一下子举国上下的百姓都义愤填膺。
郑庄公这时说道:“时机到了!”提前派人探听到公叔段起兵的日期并派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向京城压过去,先发制人。京城军民纷纷倒戈,公叔段跑到鄢地。庄公猛追穷寇,又打到鄢地,公叔段只好逃亡到别的国家。庄公反回头来又对付母亲武姜,把她软禁起来,并发誓永远不再拜见她。
郑庄公对弟弟的夺权野心和母亲的所作所为,是了然于胸的。但他并不急于将其消灭,而是采用“引其发展,陷其不义,突发制人”的策略,先放纵对方,任其胡为,争取到臣心、军心、民心后,再一举破敌。
这时候时机最好,所以成功的机会就最大,而且不会被别人认为是自己绝情。我们在办事的时候也要把握这样的时机,不要贸然出手,要等待或者创造有利时机出现。
从易到难,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记得念书时,每次大考前,老师总是叮嘱我们:先做容易的,难的放到最后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果真越做越有信心,到最后,信心有了,不紧张了,思路打开了,难的也就变得容易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事从容易的人手,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考试,也适用于当事双方的谈判、交涉。
在与人谈判或交涉中,你若想融洽会谈气氛,打消对方的戒备心,不妨从一些他易于接受的小问题人手。一旦小问题解决了,双方的戒备心就容易消除,会谈信心就容易建立,彼此认同的情绪也会逐渐蔓延,为解决最后、最难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有的人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在交涉中有多项待解决的事情,那么,在刚开始时就应该把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提出来。在他们看来,一旦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话似乎也有道理。不过,这样做很冒风险,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想想看,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双方争议最大或积蓄多年难以解决的,要想一下子解决,通常不太现实。以此作为谈判或交涉的第一事项,如果一开始就造成很大的分歧,双方很可能失去和谈的信心、等待的耐心。一旦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关系破裂,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聪明的交涉者,往往会在开始时就以比较简单的问题作为讨论事项。在讨论这个事项时,他会说:“看样子大家能达成共识,至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下一个事项与这个事项没有太大的差,别……”
结果,五个问题中对方赞成了三个,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即使到了后面要讨论最大、最困难的问题,成功的机会也十之八九。
从最简单、最容易接受的事项一步步进入较复杂、较困难的要求上来,这是让对方接受要求、满足你的苛刻条件的最好办法。让一步往往就意味着让百步的结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心理战术去办事,会顺利很多。
比如说,你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别人帮忙解决,不要一开口就提出所有的问题,先选择一个对方容易帮忙解决的问题。这样,可消除对方的戒备心。
如果对方的戒备心已消除,你再提出那些稍难解决的问题。如果对方答应过你几次,感觉你的问题都不难解决。当你再提出那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来,对方也往往会没有防备地帮你解决。
相反的,如果你第一次就提出最难解决的问题,对方最初就拒绝了你,恐怕你再提出其他容易解决的问题,对方也会予以拒绝。这方法也可以用于批评人,先批评对方不痛不痒的小毛病,使其易于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将矛头指向症结所在,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全盘接受。
从最容易接受的事项一步步进入到较复杂、较困难的要求上来,这是让对方满足你的苛刻条件的最好方法。让一步往往就意味着让百步的结局。人们的戒备心理就是这样,一旦第一道门槛被突破,便能让对方在不经意间做出许多让步而不自知,由此积累成大幅度的进展,最终达到目的。
用幽默拉近你和他人的距离
我们在个人生活中,总是不断地、交替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我们有可能要去应付不合理的要求、令人不快的行为或者闹得不像话的场面。
有时候为了化解困境,没有任何合适的方式,只有依靠幽默的力量。每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要使身边的下属能够和自己齐心合作,就有必要将自己的形象人性化。
有一位年轻人新近当上了董事长。上任第一天,他召集公司职员开会。他自我介绍说:“我是杰利,是你们的董事长。”然后打趣道:“我生来就是个领导人物,因为我是公司前董事长的儿子。”
参加会议的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起来。他以幽默来证明他能以公正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地位,并对之具有充满人情味的理解。实际上他委婉地表示了:正因为如此,我更要跟你们一起好好地干,让你们改变对我的看法。
有时我们确实需要以有趣并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人情味,给人们提供某种关怀、情感和温暖。
据说有位大法官,他寓所隔壁有个音乐迷,常常把电唱机的音量放大到使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位法官无法休息,便拿着一把斧子,来到邻居门口。他说:“我来修修你的电唱机。”音乐迷吓了一跳,急忙表示抱歉。法官说:“该抱歉的是我,你可别到法庭去告我,瞧,我把凶器都带来了。”说完两人像朋友一样笑开了。
这位法官并不是想把邻居的电唱机砸坏。他是恰当地表达了对邻居的不满——请注意:是对音响而不是对人。他的行为似乎是对音乐迷说“我们是朋友,我希望和你好好相处,至于唱机,可以修理一下。”当然所谓“修理”只是把唱机的声音开低些罢了。
著名美式足球教练罗克尼,也是个善于进行趣味思考的人。有一次球赛,罗克尼的诺特丹足球队在上半场输给威斯康星队7分。可是他在休息室中一直与队员们开玩笑,直到要上场进行下半场比赛时,他才大喊:“听着!”队员们惊惶失措地望着他,以为他要把每一个人都大骂一通。但是罗克尼接下去说:“好吧。小姐们,走吧。”没有责备,没有放马后炮,也没有指手画脚强调下半场如何踢球。罗克尼的乐观、豁达,帮助队员们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帮助他们忘掉艰难的处境。他的队在下半场创造了奇迹,踢出了一连串漂亮的球。后来罗克尼对采访他的人说:“不是我赢了。而是我的趣味思考法赢了。因为我知道我们精神上赢了,那么球也赢了。”
幽默作家班奇利,在一篇文章中谦虚地谈到他花了15年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结果一位读者来信对他说:“你现在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回信说:“亲爱的,来不及了。我已无法放弃写作了,因为我太有名了。”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人们为之开心了很长时间。事实是班奇利的幽默作品闻名遐迩,但他没有指责那位缺乏幽默感的读者。他以令人愉悦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问题,既保护了读者可爱的自尊心,也保护了自己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