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陶谷下狱之后,翰林院群龙无首,赵光义一方面寻找着代理总撰官的人选,一方面思量着如何救得陶谷出狱,并且让他官复原职。倒不是因为赵光义有多器重陶谷,只不过在这些官员之中,惟有陶谷方能抑制李煜。
果真如此吗?
没有陶谷的日子,李煜依然与董羽研习着绘画技能,之外,他就编编史籍,写一些无关痛痒的词字,日子还算过得清闲,甚至比起做皇帝那会儿,还要悠哉。只不过,令李煜隐隐作痛的是,苦了自己的女人,小周后或者白易,李煜都没能给其幸福。但是这一点,李煜藏得极深,他在众人面前,似乎甘于沉沦,似乎很满足降王的日子,甚至对于赵光义的羞辱也毫不在乎。
这个从富足到贫穷,从一国之君到寄人篱下的李煜,原本的忧伤气质现在看不到了,他心如止水吗?他是否想如此了却残生呢?没有人能够猜得出来,因为,他好像是一个谜。就算赵光义如何刁难,他都能置身事外,安然无恙。除了董羽之外,翰林之中没有人去过分的为难他,也没有人去过分的亲切他。
大家都愿意把李煜当作一个翰林学士,这样,他们的心里会平衡,不会有太多的压力。然而,赵光义却不能这样坦然,因为在他面前的人是李煜,他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风流的词帝,从前,只是嫉妒他的文采和身边围绕着才貌双绝的女人,尽管李煜被大宋降服,尽管他的国家已纳入赵氏的版图,但在心里上,赵光义是嫉恨这个从小生在奢华的皇宫中的李煜。而如今天,赵光义就嫉妒成为了天下学子的榜样,因为他的诗词无人能及。
他早有耳闻,大周后的绝代才貌,比起自已的后宫三千佳丽胜过百倍。就算大周后已不在人世,但她的妹妹小周后却依然娇柔美艳,才情更比大周后卓越,单是这后宫之争,赵光义就失了皇家体面。天下人谁不认为李煜才华横溢,民间流传:从战争中出来的太宗皇帝,若不是靠着哥哥的英雄胆识,如何得以飞上枝头;若不是烛影斧声的诡秘,他又岂能成为太宗皇帝呢?一个即无英雄胆又无文采的皇帝还不如一个亡了国家的李煜。
就算赵光义如何打压这些言论,也压不住人心所向。赵光义不怕李煜东山再起,只怕失了天下人心。而只要有李煜的一天,大宋朝的天下就如同有两个太阳一般。
所以,赵光义急需选出一名总撰官,至少要在文学上要压住李煜。而他想来想去,最佳的人选也只有陶谷一人,所以他决定召开内阁会议,希望以些来救出陶谷。
内阁都是朝中重臣,大宋朝的栋梁,二品以上的官员。
在这次会议中,赵光义一上来就唉声叹息道:
“如今,翰林无首,朕急需选出总撰官之人,以振翰林之威。只可惜,朕一向倚重的老臣陶谷,却仗着自己有点文采写了些不稳重的词句,实在是让朕惋惜心痛。依各位卿家来看如何是好?”
有一些人很明白赵光义的心意,立马回道:“文人作文,常常因景而动。陶大人无非是见到了江南秀丽的枝叶落败,引发了些伤感之意,实在无须过分责备,依臣看,就罚去陶大人一年的俸禄,然后将他官复原职就行了。”
然而有一些人直率得很,不顾赵光义有意偏袒陶谷,直说道:
“远小人,亲贤臣,国家方可兴旺。臣认为,如陶谷这般道貌暗然的伪君子实在不适合成为国之重臣,重掌翰林有辱先贤之德。”
“各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赵光义说道:“但以朕意,在开明的宋朝实在不应有文学狱这样的事情发生,应该让文人自由写作,自由言论。如若定了陶谷之罪,天下的读书人又还有谁敢作诗作文和广开言论呢?”
“吾皇圣明。”
“难得陛下如此开明,但再怎么开明的王朝,也仍然要依法办事,也需要有法律去规范民众。若再有他人写出大逆之句,岂不是有动摇我大宋之根基,如民心不在,谈何开明?望皇上三思。”
一时间,内阁会议分作两派,互相争吵起来。赵光义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但他却不能执意赦免陶谷,这其中还是因为李煜,若这一次自己主张赦免了陶谷,对付李煜就难上加难了。
看到这样一种场面,赵光义龙颜大怒,一只手重重的拍在龙椅之上,怒道:
“都给朕闭嘴。”
众人一惊,刷地一声齐齐跪下。
“平日里,你们都自称有高知灼见,到了朕要听你们意见时,你们却像三姑六婆一样争吵起来,这就是大宋的人才吗?传出去,岂不笑掉天下人的大牙?同朝为官应该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才能建设好国家。再看看你们,有的是宰相,有的是将军,今天却成了泼妇!”
内阁政要默不作声地跪在地上。
“今天不论如何,你们也要朕选出一个人来掌管翰林。”赵光义命人取来纸笔,“你们就在纸上写下要选的人选,然后呈上来,得票最多者当选。”
这些大臣跪在地上,默默地写下了人名,然后折叠起来,呈给皇上。
赵光义这一看,更加生气了。在这些内阁中,有四成人选了陶谷,却有六成人选了李煜。这是赵光义没有想到的,他把这些人名统统抛在地上,顺势抛下的还有自己的愤怒。
“李煜?你们尽然会选李煜?”赵光义冷冷地说:“你们不知道他是南唐旧主,是朕的俘虏吗?”
有一个不怕死的老臣拱手说道:“臣等知道。但臣等觉得以李煜之才华方能委以重任,何况他虽然是降王是俘虏,可臣以为他早已没有谋反的能力了,所以……”
“所以你们就要谁他?”赵光义怒道:“我们大宋朝就没人了吗?”
“臣等以为……”
“都给朕住口!”赵光义这一声吼,吓得一众大臣纷纷低下头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谁在敢提起李煜,朕就诛了他的九族。”
这时,又是一片寂静,似乎能听到猛烈地心跳声,和大斗大斗地汗珠落地的声音。赵光义见到这些内阁,心中生出几许悲凉来,最后冷冷地说道:
“朕限你们一日之内,商议出总撰官一职,否则统统提头见朕。”
说完,赵光义愤然离去,身后只留下了颤微微、怯弱弱地回应:
“臣等……尊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