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第一句话难,说好最后一句话更难。说好第一句难在打开局面,说好最后一句话难在要让自己的结尾说得余韵悠长,三月绕梁。当年马克·吐温以一句“再见,我们很快就会相逢”作为自己一生的最后一句话,至今仍然让人赞叹“真名士,足风流”。可见说好最后一句话的重要。
前天坐车回家,路上有一个年轻人身旁放了好几个大包,一看就是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中拿了一张地图仔细研究着,他犹豫了半天,不确定地问售票员:“你好,请问去颐和园从哪儿下车?”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立刻跟他说:“再过六站就到了!”两个人随后又说了几句话,气氛倒是融洽。就在即将到颐和园的时候,年轻人跟售票员礼貌地道谢。就在大家感叹这幕温情的场面的时候,售票员也说了自己的最后一句话:“下次干脆就问路得了,瞧,你拿着地图也看不明白!”
这最后一句话的威力让年轻人红了脸,下车的时候瞪了售票员一眼而后才扬长而去。说好最后一句话,能让我们的交流从现在汇聚到未来;说得不好的最后一句话,只能是全面否定了我们之前给人的印象,而且还有让人更加嫌恶的副作用。
怎么让自己的最后一句话有画龙点睛之效呢?
好话串对串
俗话说,好来好去就有好结果。说好话,能打开交流的大门,同样,说好话也能为我们以后的交流打下基础。当你已经完成了人际交流的最终目的,不妨给对方额外的赞美,让对方因你的表扬赞美而感到窝心。
梁子很纳闷,同是推销员,他自认为自己的口才不比余辉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余辉的回头客就是比自己多,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为什么。梁子干脆去问余辉,余辉笑呵呵说:“下次你注意看我怎么说就是了。”梁子在余辉推销的时候格外注意,余辉也是跟他一样,卖力地推销自己的东西,似乎推销的过程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梁子注意到余辉跟自己不同的是,不管做没有做成生意,他最后的夸赞都少不了,夸人家小孩聪明,夸人家的布置有品位,就算那些没有买东西的顾客,余辉也这么说。梁子不明白,余辉为什么要费这个力气讨好不是顾客的人呢?余辉笑眯眯地回答:“这次不是我的顾客,难保他下次不是啊。”
说好最后一句话,是在为以后的人际关系打基础。现在交际圈子越来越大,也许今天的两个陌生人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在谈话的最后赞美别人,是为了以后的所有可能留有余地。即便真的存在一锤子买卖,赞美别人,也能让对方和自己同时拥有好心情。
好事对对来
当然,如果要让我们同对方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轨道中,那么就不能只局限于对对方的赞美了。最后一句话,要为我们的交流腾出最广阔的空间。如果是年纪相仿,或者是合作伙伴,或者是有共同爱好,那么此次的交谈不如为下次的见面做个预约——打一场篮球,或者逛街,或者去酒吧茶馆喝一杯,都不失为一次完美人际交流的结尾。
玲玲代表公司去谈判,这次的谈判极为艰苦,对方寸步不让,这让玲玲举步维艰,但是经过努力,谈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谈判结束后,对方的代表仍然冷冷淡淡,似乎谈判时候的火药味延伸到了现在。玲玲又试着同对方交流了几句,得到的始终是冷冷冰冰的回应。就在玲玲要告辞的时候,同对方的谈判代表说:“大家都是年轻人,这周有时间的话,一起去酒吧坐坐好不好?不是说不打不相识嘛!”对方代表很惊异于玲玲的反应,但是还是答应下来。
邀请对方是一种礼仪,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对方会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你是值得合作的伙伴。凭借着这样的最后一句话,把无数的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因为一回生二回熟,会有几个人拒绝你真心的邀约呢?更何况也不用自己出钱。
关照时时要
心理学中讲,人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人,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保护心理,所以在最后一句话的末尾,不妨以主动示弱,抬高对方作用作为结尾。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被重视,抓住了人的这一特点,我们的最后一句话,就能打进人的心坎里。
说好最后一句话主要有三个大忌:一是草草结尾,给人以迫不及待的感觉,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会推翻你先前给人的好印象;二是虚假的客套,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如果你出于客气邀请对方去做什么,对方答应后,你却没有办法履行约定,那么只能说,你的印象分会成为负数;三是示弱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给对方戴高帽,相信别人的智商,他分得出什么是赞美什么是溜须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