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迅速普及农村的电气化,增加农业问题的研究,以及详细调查全国的土地使用情况。他主张把多余的土地从种植农作物改为植树,以期减少过剩的农产品,以减少对价格的不利影响。这一串的措施都为农民着想,他俨然成为全美农民的代言人。
罗斯福在任期间取得了成就,但并没有因此忘记抨击共和党的统治,诸如政治和经济的集权等。当时的垄断资本兴风作浪、投机倒把,造成连连恶果,为此,罗斯福表现出深切的忧虑和愤慨。随后的经济大萧条,基本上印证了他的担忧。
1929年夏天,股票行情涨得不可理喻,报价牌上的数字纷纷创下自己的记录。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上涨到261又3/4,阿纳康达铜公司高达130等等,倒卖股票已成为最时兴的投机生意,股票的价格已经背离了经济规律,而是建立在控股公司与投资信托公司毫无节制的投机之上。其恶果可想而知!1929年10月24日,金融界崩溃了。艰难的时局,给罗斯福带来了机遇。1930年,他因政绩突出,在州长竞选中以绝对优势连选连任。州长的宝座成就了他的心愿:有了自己的平台,他可以展示自己,窥机再问鼎白宫。
几番起落,几番周折,罗斯福终于获得民主党的总统提名。虽然共和党的经济政策搞得一团糟而失去了竞争优势,虽然他的民意遥遥领先而展现其政治前途无限,但是他仍旧没敢大意,他郑重推出自己的新政策:为穷苦者提供联邦救济;兴办自给的公共工程项目,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废除禁酒法;植树造林,以期更好地使用土地;降低对房屋和农场抵押品的利息;调节证券交易;自愿执行农作物控制计划,以减少过剩的农产品;降低关税税率等等。
务实的作风,州长的政绩,好像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罗斯福登上政治的峰巅。他在48个州中席卷了42个州,以2280万票对1575万票大胜对手。他与胡佛的选举人票对决结果:472张对59张。这是自林肯以来,在两党竞选史上出现的第二个悬殊胜率。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于1933年3月4日正式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1)百日新政
如果没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那场“大危机”,历史书上或许就不会再有“新政”这个专门的章节。然而,当时美国已经病入膏肓,经济大萧条也将罗斯福逼到绝境,他如不能对症下药,不能适时地解决国内经济危机,他或许就是“美国最后一任总统”,今天的美国或许还不能够称霸世界。
罗斯福成功了。他的“新政”是美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遥想当年,罗斯福面临着的局势有如一团乱麻,然而他能剥茧抽丝般理出头绪,走出困境,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细思之,会发现罗斯福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缘于:一、领袖的个人魅力。他的就职演说,他的炉边谈话,无不透出亲民爱民的情感,无不传递着与人民休戚与共的决心,无不打动和赢得民众的支持;二、“智囊团”的辅佐。罗斯福身边云集着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学者、专家,为首之人便是鼎鼎大名的雷蒙德·莫利。他们发挥出经天纬地的才干,有力推动着“百日新政”;三、打破传统,锐意改革。他们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从而结束了传统的经济自由放任的做法。
(1)百废待兴
早年曾经听说一个故事,令笔者对美国人的做法始终不解。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工人们因无钱购买食品和燃料而忍饥挨饿,有些人甚至落泊到去垃圾中寻找残羹剩菜,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却有企业将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毁掉,大量的谷物被当做燃料烧掉。
这是为什么?少年时代的我曾十分天真地想寻找答案。他们为什么不将这些东西分给穷人呢?当时的结论简单又稚嫩:美国的有钱人是帮坏蛋!
美国,一个全世界都不陌生的国度。
“我们的生活已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9年的就职演讲中自豪地声称。
当时的美国充满着自信与光明,陶醉于处处莺歌燕舞,经济繁荣,歌舞升平的“空前繁荣”之中。十年大牛市的美国股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言必谈股,动辄投资。权且举两个小例子: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点飙升到258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更是由268点狂飙至391点。
不到几个月,就是在美国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一夜间忽然凄风苦雨。经济的崩溃击垮了美国人的信心。一时间流传起悲凉苦涩的幽默:即使你想从窗口跳下去,都拥挤到排队的程度!
股票市场崩溃了。1929年10月24日,经济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仅此一天,股民们恐慌性抛售高达13万股。10月29日,在10点开业锣声敲响不到半小时,高达三百多万股的交易量创下股票买卖最高纪录。股民们盲目抛售手中的股票,局面混乱之极!不到一个月,美国50种主要股票平均下跌了40%。
工厂倒闭,银行关门,铁路货运减少,商业流通停滞,失业队伍高达1700万之众!社会财富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农产品因价值降到最低点,所以才出现了荒诞绝伦的怪事:生产者宁愿将牛奶倒入大海,农民情愿将粮食、棉花当众焚烧。1933~1934年,毁掉棉花1 040万英亩,小麦750万英亩,160万辆车皮的谷物作为燃料烧掉,其中还不包括咖啡豆以及2?郾5万吨食糖,宰杀并抛掉了大牲畜2 300万头,猪640万头,羊500万只等。概言之,美国受到的冲击之大,仅破产的银行就达10 500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股票价格更是缩水73?郾4%!
危机期间,美国的农业机器和装备的销路减少了七分之六,化肥的销量几乎减少二分之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过剩的农产品被大量销毁。农民无力购买工业品,生产资料的购买力大大降低,工农业生产受到相互影响和牵制,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整个社会经济陷入了极端混乱状态。一幅可怕的画面,急需上帝之手来拯救美国。上帝没有如约出现,但历史为美国人选择了罗斯福。
罗斯福在竞选期间就高声对选民们说:“我向你们宣誓,要执行有利于美国人民的新政。让我们全体在场的人都成为未来那种富有成效和勇气的新秩序的预言者。这不仅仅是政治竞选,这是战斗号令。请你们帮助我,不仅是为了赢得选票而是要在恢复美国固有的伟大的进军中获胜!”
(2)智囊团 (1)
早在担任州长时,罗斯福便开始搭建他的顾问班子,为入主白宫做准备。他延揽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律师、专家和学者,组成了自己的智囊团。新政期间,他们谋定而动,出台政策,制定方针,开出了一剂又一剂根治经济萧条的良药。他们中最为出色的,当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雷蒙德·莫利。这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在新政初期,策划并制定出许多政策与立法草案。至于著名的经济学教授特雷克斯福德·格韦尔,他因主张保护资源,颇得罗斯福的赏识。阿道夫·伯利才思敏捷,在财政、国际关系等方面经常有独到的看法。更不用说二战中声名显赫的马歇尔将军,以及总统在外交事务上不可或缺的助手哈里·霍普金斯。简言之,这批专家教授级智囊人物视野开阔,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能力,所以他们能较好地应对和处理社会改革和社会协调带来的种种问题。可以这样讲,新政时期的经济、政治决策不是出自内阁,而是来自智囊团。
罗斯福的智囊团唯才是用,什么资历、何种政党背景都不重要。总统需要的是国家的栋梁,而非党棍佞臣。正是有了这批绿叶般的智囊,罗斯福才有幸成为一代伟人。
今天,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已经司空见惯,属于宏观调控经济的平常行为。不过,对当时的传统政治体系和学术理论界而言,这种做法显然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后果可能很严重,政客们也会很生气。罗斯福怀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心动用国家杠杆,全面干预经济生活。为了将国家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他决心破釜沉舟,声称如果自己失败了,他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
经济大萧条、信用大危机,整个美国银行开始于1933年2月14日晚上出现总崩溃,各州的信托公司已经被逼到绝境,银行成批成批地关门倒闭。全国银行的黄金总库存不到60亿美元,但是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提现。勉强营业的银行门前人山人海,全国上下挤兑成潮。3月4日,就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当天,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了搏击,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关闭。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还在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经无法兑现。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压力,只能令懦夫张皇失措!罗斯福在宣誓就任总统时,曾信心百倍地晓谕美国大众:“我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罗斯福临危受命,宣誓就职。他的演说可以说深思熟虑、简洁缜密,充满着激情与自信,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还争取到不同政见人士的支持。“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授予我广泛的行政权,这是应付危机的唯一的最后手段……”
罗斯福上任的第二天,面对着挤兑的狂潮,他颁布了两条总统令:一、要求国会于3月9日举行特别会议;二、宣布所有银行休假三天。他在国会特别会议上争取到支持,获得三项权力:(一)政府控制金融的权力;(二)根据银行资产发行货币的权力;(三)政府有权严惩那些囤积和输出黄金的行为。至于银行歇业三天,其实等于变相的“中止支付”。美国国内银行系统因此避免了崩溃,公众舆论对此评价很高,认为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无可奈何的缓兵之计,为政府应对挤兑风潮赢得了赶印钞票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金融界的恐慌和紧张状态。
2)炉边谈话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上,有这么一尊塑像:一个穿着寻常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全神贯注地侧耳听着广播。广播的另一端显然正播放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罗斯福当选总统后,选用“炉边谈话”这种广播方式来接近民众,联系民众。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总统在任职第八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前往,在总统府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录音采访了总统。窗外春寒凛冽,室内暖意如春。总统在壁炉前纵横捭阖,畅谈国事。家庭式的氛围,亲切和睦的方式,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随意交谈,气氛融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有感于所见场景,建议将这种方式称为“炉边谈话”。
当时,罗斯福正欲大刀阔斧地推行他的新政,需要理解与支持,需要缓和千钧一发的局面。“炉边谈话”的方式独特而暖人,易于接受。罗斯福坐在壁炉前,娓娓地袒露出他的心声:“有一个简单的事实需要指出,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里,但银行不会将钱锁进保险库里了事,他们会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比如买公债、做抵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要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放在床垫下更保险。”
银行重新开业了。但是银行前还是排起了令人担心的长龙,难道挤兑的狂潮将再次袭来吗?
奇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奇迹!“炉边谈话”发挥出了难以估摸的影响力,罗斯福唤醒了美国的民族意识。在那些重新开业的银行门前,排起长龙的客户不是前来挤兑现金的,而是要将钱重新存入银行。不到一周时间,全国总数有四分之三的银行复业,一度关闭的证券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罗斯福决不会将未来寄托于运气。他促使国会3月9日通过《 银行紧急救助法令 》,采用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允许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复业,恢复银行信用。他的当务之急便是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既然这场大危机始于金融领域,他就得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再有,就是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防止黄金外流。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经济自由主义,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在美国历届总统中,始终奉行“最好的政府就是完全不管事的政府”!然而,罗斯福果断地中止了这种“无为而治”的旧习,大胆出招,制止了社会动荡的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