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600000008

第8章 企业家是最大的营销人2

虽然父亲刘大镛自小聪明伶俐,但由于家境贫寒,无奈只能去私塾为富家子弟做伴读。富家子弟不学无术,最终是学业无成,而身为“小书童”的刘大镛却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了邻县中学,后又升入了重庆高等工业学校。刘大镛勤奋好学,勇于开拓,不仅成为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学潮领军人物,而且还是当时重庆年轻的共产党员。母亲同样也是进步的革命青年,就读于黄埔军校战地女护士班,受教于一批优秀的妇女活动家,非平凡女子之辈。

1949年建国以后,父亲在新津县一家政府单位做技术工作,母亲成为当地的一名教师。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物质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父母二人虽然均为公职,但收入也不高。微薄的收入要用来抚养五个孩子,难免显得窘迫。后来,母亲又因体弱多病的原因辞去工作,家里7口人全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

刘家五孩子当中,共有四兄一妹。大哥是刘永言,二哥是刘永行,三哥是刘永美,老四是刘永好,最小的是妹妹刘永红。兄弟四个名字连在一起,寓意就是“言行美好”的意思,这也是从小父母对他们寄予的希望。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刘永好兄弟的命运与同龄人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贫穷,一直伴随着刘永好年轻时代的生活,在20岁之前他只穿过草鞋,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以说那时几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这也让他更能够深刻理解财富的意义。

小时候,刘永好的课余活动很丰富:每天都要忙着帮家里捡煤渣、打零工。

刘永好的出生地——四川省新津县据省会成都有二十几公里,这儿被称为“成都南大门”。新津县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现在已经是全省的水产大县和蔬菜大县,也是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的示范区。新津县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但在20世纪6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县,农业靠天吃饭。碰上好的年景,可以风调雨顺,;老百姓丰衣足食;年景不好,就要青黄不接。那时整个县城没有任何的企业可言。

刘永好十三、四岁的时候,每天早晨必须在5点钟就要起床,早起捡煤渣,以补贴家里的生活。因为街边的一些小饭馆,每天早晨从5点起就开始生炉膛卖早餐。熊熊的炉膛燃烧起来,自然就会有许多的煤渣掉下来,谁先去谁就捡得多,去晚了就捡不到了。因此,刘永好每天早晨5点必定会准时等候在炉膛前。

刘永好家住在县城里,城里有一条江,叫做岷江。如果在夏天,刘永好就会和一群小伙伴天天去岷江游泳,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江的对面山上有很多的桔子树,他们经常会游过去,躺在桔子树下乘凉和休息,摘桔子吃。

夏天雨水很多,要遇上暴雨天。大量的雨水涌入岷江,江面上波涛滚滚,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时常还会有树枝或木头随着湍急的江水漂流下来。这时,刘永好就会和小伙伴们一个猛子扎到水里面,游过去将树枝或木头从水面上拖回来。

刘永好从小就是这样在江边长大的,捡水柴,游泳。虽然家里很穷,但是他过得却很开心。

就这样,年复一年,刘永好每天除去上学的时间,都要忙着捡柴火,他要将全家人一年烧火做饭的柴火检够。运气好的时候,捡得多了,留够家用的,剩下的还要挑到集市上去卖。有一年的夏天,他居然卖了3.5元,这在当时的消费水平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这是他为母亲挣来的第一笔生活费。当他把这笔钱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怜爱地摸着他的头说:“永好,这可是男人才做的事啊,你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刘永好十分自豪地回答说:“妈妈,我长大了,应该帮妈妈做些事了。”

到了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叛徒、特务、走资派,牛鬼蛇神,上山去放牛了。刘永好那时正好十二、三岁,每天他都会赤着脚,手里提着一个铝饭盒,走30里地,上山去给父亲送饭。每到中午时,父亲就会不停地向山下张望,只要刘永好一出现,父亲会特别兴奋。等刘永好到了山上,他们就把饭盒打开,开始吃饭,每次父亲都会吃一小半,刘永好吃一大半。对刘永好来说,既能吃饱饭又能每天见到父亲,他的心里感到特别幸福。

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天天吃上回锅肉和麻婆豆腐。他甚至还给母亲说,要是每周能够吃上一顿回锅肉、隔三差五吃一次麻婆豆腐就好了。

刘永好渴望能够早点进入共产主义。因为妈妈和他说,只要到了共产主义,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可以实现了。但这种理想的生活在那个时代还显得遥遥无期。

2.赤脚的青春

由于家境贫寒,在刘永好的记忆中,他在20岁前几乎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也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可以这么说,他是赤着脚走过了这段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一双像样的鞋是这个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梦寐以求的东西,小时候赤脚成长的经历深深刻在刘永好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20岁之前如果说刘永好脚上穿的还算得上是鞋的话,那是一种自己做的称为“凉草鞋”的鞋,就是去买或者去捡别人穿旧了或者是扔掉了不要的胶鞋,把它的鞋帮给去掉,在鞋底上穿几个洞,上面钉上几根绳子,然后这样栓在脚上。

在1966年深秋,15岁的刘永好进了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读中专,并成了红卫兵小将。刘永好跟着红卫兵北上京城“大串联”时,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为了能跟他的老师去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母亲特地为他挑选了家里最好的衣服,衣服是1949年土改时父亲在地摊上买回来的。在父亲和三个哥哥手中辗转了17年后到了刘永好的手中时,已经早已看不出衣服原来的颜色了,样式也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可刘永好仍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临行前,母亲花了两角五分钱从旧货摊上为他买了一双已经开了裂口的解放鞋,洗干净后在昏黄的灯下一针一线缝好。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第一双解放鞋。

然而,就是这双他非常心仪的解放鞋,却令他陷于非常难堪的境地。在接受毛主席接见前,红卫兵必须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有一天,在操练时,后排的一位同学不小心踩在刘永好的脚后跟上,只听见“吱啦”一声,鞋底和鞋帮“分家”了。刘永好一下子成了“赤脚大仙”。穿上“新”鞋的喜悦心情陡然之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比沮丧的心情,他的眼泪哗啦一下流了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

没有鞋穿了,他就这样光着脚走在初冬的十里长安街上,步行走到天安门广场前,作为当年百万红卫兵的一员,接受毛主席的接见。

好在毛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后,天安门广场上遗留下数不清的被挤踩掉的鞋,刘永好捡了两只破旧的解放鞋配成对穿上。谁知没穿几天,那双鞋的鞋底和鞋帮也“分家”了。他只好用麻线把这双鞋捆绑在脚上,穿着这双“鞋”,一步一步走回了新津县。

在一次做客崔永元主持的《小崔会客》特别节目时,刘永好手里特意拿着一双草鞋,这是去新津县文井乡调研时拿回来做纪念的。刘永好非常感慨地说,小时候特别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根本不要奢望能穿上一双像样的鞋。而手上这双草鞋显然已经是时尚和工艺化许多了。

刘永好的脚比较大,没有鞋穿的脚可以自由发展。刘永好在上小学的时候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那时候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进城去做一名工人,摆脱下乡当农民的命运。由于学习勤奋加上机遇,刘永好在四川省机械干部学校中专毕业后,顺利留校当了教员。这在当时是令多少人羡慕的职业。

在20世纪80年代初,刘永好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脱去公服下海创业,这是从中国西部贫穷落后的山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创业之路,这是一条白手起家走出来的路,可以说是刘永好兄弟赤脚走出的希望之路。刘永好赤脚走出了人生路,同样,他也赤脚走出了创业之路。

3.挣毛票的下乡“知青”

17岁的刘永好中专毕业后,和十几个城市孩子一起,插队到了新津县古家村。这儿穷乡僻壤的,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通电,就连一条完整的公路都没有。当地老乡都开玩笑把这儿说成是一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说来悲惨,古家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穷村。民谣曰:“肖坝子,古家槽,烂泥杂草长齐腰。锅里无米煮,灶里无柴烧,有女不嫁古家槽。”

当地农民每天从日出忙到日落,辛辛苦苦才能挣到二毛七分钱。而这群从城里来的孩子在一天里连农民一半的活都还干不上,他们能挣多少钱呢。生产队长看他们可怜,就照顾他们,给了他们一半的工分,也就是每天一角四分钱。

孩子们到了这儿,什么都没有,队里就暂时给他们腾出来一间空房,通一大铺炕,能睡十几个孩子。炕的中间用秸杆编成的莲子糊上牛皮纸隔开来,男、女各睡一半。

孩子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睡在冰冷的坑上,一天三顿只能光吃饭,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饿肚子,有时连盐都没得吃。没有一点菜,还没有盐,日子久了,怎么可能受得了。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他们就跑到农家去借一点盐,回来放在水里面,化成了盐水,用盐水就着饭吃。那时,他们盼的就是能天天吃上一顿菜。

有段时间,连着一个月大家没有吃菜了,下地干活感觉浑身乏力,没有一点力气。集体户的户长就让孩子们到山上去挖野菜,回来的路上顺便再去老乡家借点盐,用野菜醮盐水,改善一顿生活,饱餐一顿。

大家听了,都高兴地都蹦了起来。留下两名女同学在家做饭,其余都上山挖野菜去了。十点多钟大家就回来了,个个欢天喜地,可以好好的美餐一顿了。十几个孩子把锅台围了一个圈,每人手里都拿着头号大的碗,碗里的饭都是两碗扣在一起,高的像小山似的,吃起来都碰着鼻子。野菜醮盐水的味道不知道会有多么的好吃,平日里叽叽咋咋说话的声音都消失了。

吃完后,有人提议休半天,大家可以痛痛快快地睡半天觉。户长也感觉浑身充满了疲劳,于是就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当一觉睡来,就到了第二天的早晨,贫协主席来敲门,才把大家叫起来的。贫协主席是集体户的名誉户长,头一天没有看到这群孩子们上工,他就觉得很奇怪,认为孩子们累了,休一天,也合情合理。第二天早晨,还没见孩子们来,就觉得不对头。急忙赶来叫门,见个个都躺在炕上不起来,便上前挨着叫。大家好容易支撑起来,把老户长吓了一大跳。只见个个脸肿得都变了形状。

老户长问道:“你们昨天都干什么去了?怎么变样了?”

有一个孩子吃得野菜少,中毒比较轻,便把头天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户长一听,马上跑到外屋去察看野菜,一看就喊起来了:“你们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懂,这哪里是野菜!这种山菜有毒,你们都中毒了!”多亏老户长发现得早,及时找来了赤脚医生,用当地的一些土办法给大家解了毒,没有几天孩子们的身体就恢复原样了。

古家村虽然很穷,但是山里的人们都心地善良、朴实。知青得到他们很多的照顾,那些往事都牢牢的记在刘永好的心里。在古家村,刘永好一呆就是4年零9个月,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下了这一段可贵经历。

多年以后,成为财富巨子的刘永好回忆这段艰辛的挣“工分”、挣“毛票”的生活时就感慨万千。他说:“在农村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让我更加直接地了解中国的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特别是让我知道创业的艰辛。我觉得自己非常荣幸,因为那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更锻炼了我的心态,也锻炼了我的体魄。”

这段人生的苦难的经历,成为刘永好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每当被问及能够成为中国内地首富的秘诀时,刘永好便会伸出两个指头,说,“就两个字,吃苦。我在20岁之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这是人生最大的教育。有人说他读过MBA(即工商管理硕士),念过博士,但是,假如没有吃苦教育,人生就不算完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苦的历程绝不亚于读MBA和博士学位。这些苦难,给了我信念、力量,同时也赋予了我雄视天下克服困难和坎坷的毅力和勇气。”

正是因为有了童年时期的吃苦经历,在以后的创业历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打击,刘永好都以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心态,轻松应对。

正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现实的残酷,对天生乐观的刘永好来说,并没有让他感到难过,却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苦难并非坏事,苦难的人生经历是一种积淀。童年以及之后的“知青”经历,成为刘永好起家创业的动力,也成为他在成功路上稳健行走的基石。在2001年荣登全球权威财富杂志《福布斯》“2001年度中国大陆百名富翁排行榜”榜首之后,刘永好坦言成功的秘诀就是两个字——“吃苦”。二十岁之前的吃苦教育,丰富了他的人生。给予了他信念和力量,也赋予了他雄视天下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同类推荐
  • 浮躁

    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每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欧洲,不管是黑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注定了你的生命也就是一百年以内。你既然知道生下来一百年以后,你就会走,你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在于过程。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涉及到了三个领域: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和个人成长。针对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理论的阐述、现实的思考和可行性的办法。对于如何培养懂得学习、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大有裨益,希望每为阅读过本书的人都能有所领悟,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扬弃,从而寻找到教育的本真。
  •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原本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用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白是非。如今社会万象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现象层出不穷,明察秋毫这项能力更显重要。让我们在本书精彩动人的小故事里,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悟人生,完善修养,收获智慧,走向完满。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演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己,取得竞争优势;演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强勇气,获得斗争的力量。演讲能改写历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本书与一般的演讲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繁琐冗长的理论阐述,投入更多的精力给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有趣的小故事能给您打开全新的视角,而且读起来轻松,对于渴望成为演讲高手的你来说,读本书绝对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热门推荐
  • 少年儿童成就金口才的80个秘诀

    少年儿童成就金口才的80个秘诀

    少年儿童时期是锻炼和培养卓越口才的最佳时机,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成长环境出发,从基本语言表达、交谈、朗诵、演讲、辩论、即席发言及巧妙问答等几个方面,为少年儿童朋友们提供80个口才技巧。冲破认识与实践的樊篱,让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交际中都能轻轻松松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成为口才高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颜剑

    红颜剑

    两个年轻的人,两把年轻的剑。君子红颜本是人人羡艳的神仙眷侣,成婚之日,高朋满座,宾主相宜,奈何一夜之内鲜血浸染了名剑山庄的整片天空?是她包藏祸心想要抢夺名剑?还是受制于人无奈为之?两把剑。究竟,两个人,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剑。七年之后,一场血案让听雨楼重现人世。他搅乱这江湖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他悔了,悟了?还是他不甘,不愿?这瑰丽的江湖啊,处处是生门,处处也是死地。什么才是他想要的?她爱的到底是谁?遗失在山谷的红颜剑静静的等待着她的下一任主人带它完成君子红颜的千年之会
  • 神斗

    神斗

    时间与空间的连锁,感情与梦想的纠葛,人生与世间的感悟,神明与平凡的内心,顶尖特种兵的重新塑造,异世界的相同与不同。
  • 乱世宠儿:朱颜戏天下

    乱世宠儿:朱颜戏天下

    重生时她是丞相之女,名声传遍天下;出嫁后她以炫王妃之名,消失在大火之中;再现时她是一代歌姬,身份神秘莫测;然而她亦是吟雪主人,江湖显赫之人。一代乱世女子,拥有的身份无数……自古红颜是祸水,祸水降生,天下乱。可即使她是祸水,他们依然甘愿以天下来做交换,只为得到她。他们唯她独宠,她却淡然一笑,潇洒转身,不留一丝情念……强者之争,江湖之争,帝国之争……到底是以她之名争天下还是以天下之名争她?最终争的是天下还是争她?
  •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穿越成了谁?你是我哥?你说你叫弘历?那我爹不会真的是雍正吧!可为什么我们住在这样的地方,吃这样的饭,还要干活?弘历哥哥,我要去找那个所谓的爹讨公道……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鬼相

    鬼相

    天地初开,混沌一片,清浊不分。后衍阴阳,阳生万物灵长,阴存冥冥之中,阳盛即为人乃至天地万物,阴盛则为鬼灵邪魅。天地万物先出阳,后有阴。阳体不死阴面难出。运用自身存在之阴,使之觉醒,修成鬼体,借以鬼神之力,达万古长青之境。
  • 赵奎家的柴垛

    赵奎家的柴垛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