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第一天,让他把作业像考试一样写完,比如,用了二十分钟,那么以后就定二十分钟闹铃。如果按时完成,可以看电视或自由支配时间。这样做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误区警示】
孩子厌学,父母不能这样对孩子:
☆当孩子害怕去学校时,打骂或体罚。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从而更不想上学。
☆孩子一说不想上学,就骂孩子“笨蛋,你真没有出息”。因为这样骂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承认错误
【释义】
孩子在做了错事后,因怕父母批评或逃避处罚而引发的一种行为。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6岁孩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在做了错事之后,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或者父母的批评,很有可能推卸责任,不承认错误。此时,孩子不承认错误的行为带有主观故意性。但并不能因此认定孩子开始有意撒谎。
这种行为在6岁孩子身上比较多发。
【典型表现】
6岁孩子已经能够预知父母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比如打破玻璃,一定会被父母训斥。孩子因为有所预知,所以在不小心打破玻璃后,往往采取不承认、抵赖的态度,以此逃避惩罚。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多发生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孩子身上。如,平时孩子一犯错父母就打孩子,孩子通常在犯错后,会不承认错误。
有的孩子以前做了错事,在认错后依然受到父母的打骂和惩罚。下一次再犯错误,孩子就会壮着胆子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错误成因】
孩子不承认错误,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没有树立正确的对错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6岁孩子做错了事不承认错误,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遇事不会从多角度考虑,认为好孩子就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就不再是好孩子。如果承认错误,就等于自己是一个坏孩子了。
(2)父母教养方式有问题。如,父母对孩子期待过高,过于苛求孩子,孩子无意中的一些过失或根本就没有做错,也动不动就让孩子承认,孩子自然是不知所措。
(3)个性原因。通常,性格倔犟、固执的孩子比性格温顺、胆小的孩子更难承认错误。如果在一起做错了事,那个性格温顺的孩子会很容易承认错误,赢得原谅。而另一个则大声地为自己辩解,甚至撒谎,常常再次被家长惩罚。
(4)生活中,一些父母犯了错,也不认错,这易让孩子负面模仿。如果孩子从来没听家长说过“对不起”,那自己犯了错误也不主动承认,甚至推卸到底。
【解决方案】
孩子不承认错误,父母可尝试用以下小妙方应对:
(1)当孩子出现轻微过失时,父母不要急于训斥。比如穿鞋子不分左右,或因为新奇,把玩具拆开。可温和地提醒宝宝:“你这么做好吗?”这样说就等于暗示宝宝做了错事。
(2)孩子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弄坏了,家长可以温和地问孩子:“去跟小朋友说对不起,用不用妈妈陪你去?”这样不但能够让孩子明白做错事要承担责任,还能表达家长的态度:我没有怪你,而且愿意帮助你去弥补过错。
(3)批评孩子时,先要表扬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说缺点。如,“你是个好孩子,只是不说实话不好”。批评后还要拥抱孩子,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会减少。孩子也会因此而愿意接受批评,乐于承认错误。
(4)不要经常用“做错事不是好孩子”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方法很有可能导致孩子最终不敢承认错误。教育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如孩子自己整理好房间,家长可表扬孩子真能干。
【误区警示】
孩子不承认错误,父母不可这样做:
☆一些父母常吓唬犯错的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承认错误,因为吓唬孩子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不允许孩子解释,强迫孩子一定要承认错误。因为这样易让孩子深感委屈,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惹是生非
【释义】
惹是生非是指孩子在与同伴相处时,招惹是非,引起争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儿童“冲突型”心理的一种表现。
父母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任性、霸道的行事风格,在与小朋友交往中意见有分歧时,孩子往往不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而更多地表现为对同伴的打骂等行为。这种行为在6岁孩子身上非常多见。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与同伴相处时。如,孩子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伴发生冲突,并习惯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尤其在孩子感到急躁、紧张等情况时,这种“冲突型”行为更加多发。如孩子在刚上小学,还不适应小学生活时,常因为内心的紧张而表现为行动上的暴力性。【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多发生于孩子有不良情绪时,或发生在性格比较霸道的孩子身上。如,有的孩子喜欢对着别人大喊大叫,有的喜欢挡住小朋友的去路,有的故意抢走别人的零食、把别人的鞋子扔进垃圾桶、用鞭炮吓唬别人等。
孩子这种“冲突型”心理,会在5~7岁达到一个顶峰。8岁以后,孩子会慢慢懂事,“冲突型”的表现会慢慢变少。
【错误成因】
孩子为何会有“冲突型”心理呢?与以下因素有关:
(1)负面环境效应。如,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关系不好、父母离异、和邻里关系很僵等,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让孩子负面模仿。
(2)父母教养方式有问题。如,父母爱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做错事就打两巴掌、骂几句让他“长记性”。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变成拿别的孩子出气。在他人眼中,孩子就爱惹是生非。
(3)不安全感的困扰。
孩子惹是生非,有时是因为他心中有不安全感,如害怕小朋友抢走自己的玩具、害怕老师责骂自己等。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惹事后,一味地责骂孩子惹是生非,这反而加重了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使得冲突变得更加严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方案】
孩子爱惹是生非,父母可用以下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
(1)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时,父母可先让两个孩子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让争执的双方各陈述一下理由,再根据情况耐心地和他们讲清道理,并尽量做到让孩子向对方道歉,然后握手言好。
(2)在孩子与小朋友打架后,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这件事情我错在什么地方、对在什么地方、下一次应该怎么做比较好等。在和孩子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用温和的方式进行。因为这样才有利于稳定孩子的不良情绪,并能培养、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当孩子因为和小朋友产生冲突而情绪不佳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如,带孩子去跑步、打球等,这样就可避免孩子因心中有不良情绪,再在短时间内惹是生非。
(4)平时父母可教给孩子稳定情绪的一些技巧,如在生气或冲动时,大声唱歌,或背诵一首诗,或者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因为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慢慢稳定情绪,并平静下来。
【误区警示】
孩子爱惹是生非,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做:
☆烦恼不堪。这种烦恼是没必要的,因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很快就会过去的,而且争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命令孩子在家待着,少出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并在合作中让孩子养成理解和宽容,同时,孩子也会在无形中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情绪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