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碧海青天夜夜心(二下)
就这样一个上午,府城学堂旁边的小竹林中,一个废旧的亭子里,张小菇对着李惜说道:
“从前呢,在海边有一个村子,村子里呢,有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大约是秦始皇时候留下来的。传说那个村子里,藏了一份十分神秘的海图,只要得到,就能成功从茫茫大海中寻找的仙山,获得不死药。但是千百年来,从没有人能成功找到那一份海图,直到后来,有一个年轻人知道了这个传说。他的父亲当时快要病死了,年轻人为了救他的父亲,就满村子地寻找那一份海图,希望能借此找到仙山,找到不死神药。”
“但是那一份海图要是那么容易找到,就不会成为传说了。周围的村民都对他冷嘲热讽,因为年轻人从小性格孤僻的缘故,他觉得所有人都误解他,都鼓励他,都是坏人。但那毕竟只是一个传说,所以即使到他的父亲病死了,他也还是没有找到那虚无缥缈的海图。于是嘲笑的声音更大了,年轻人感到很难过,但他没有放弃寻找那一张海图——因为,传说中,海上的仙山不但有不死药,而且到达那里的人还能够获得居住在那里的资格,仙山上永生不死,而且不用担心疾病困苦,是一个极乐之地。”
“于是年轻人不断寻找,为此穷困潦倒,不知道过了多久,甚至很多人都已经遗忘了他的存在。他终于在一个山洞的最深处,找到了那一张海图。这个时候,年轻人已经不是年轻人,他看起来垂垂老矣,头发潦草,全身脏兮兮,指甲都很长,脸上满是污垢,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和一个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还是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即使花了十年的时间。”
“得到了传说中的海图,他还需要一艘船,年轻人自然是买不起的,于是接下来这些年,年轻人拼命找活儿干,尽管工钱没克扣,他也没有时间去争辩。又花了十年的时间,他造了一艘大船,准备好了食物和水,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年轻人跑到大雨中哈哈大笑。来到一个隐秘的地点挖出当年埋藏的海图,上船离开了村子。”
“在海上漂泊,遇到了许多陆地,曾经因为风暴滞留在孤岛上,也曾经在大海之上迷路,幸亏海图的帮忙才顺路找准方向。于是,就这样,在大海上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年轻人终于找到了他所梦想的地方,一座仙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
“那里看起来无比美好,来到仙山,正如传说中的那样,没有死亡,没有嘲讽讥笑和冷眼,也没有疾病困苦,因为这里除了他一个人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生灵。在他找到不死神药的地方,他看到了一具骨骸,不知道多少年前留下来的。在骨骸前的石壁上,年轻人看到了一行字。”
“……以往所见,吾心甚哀,吾所爱者,不得与我常在。”
“……余飘零转徙数十载,始至于此,然人心不死,所忧之事不去,奈何!奈何!”
“……胡不归兮!胡不归兮!”
“年轻人在这里住了下来,十年之间,没有衰老,没有疾病,只是无限寂寞,每个夜晚,他都要站在礁石上,望着大海的尽头。他突然觉得,自己寻找了很久的美好,其实也就这个样子,人总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保持无限美好地幻想,等到靠近了,才会发现,那些繁花迷眼的背后,也有丑陋,也有黑暗,也有自己会厌恶的东西。”
“于是他又造了一艘大船,踏上了回家的航程。”
“他希望好好生活,然而,当他回到陆地上的一天,走在许多年没有看到过的街道上,所有人的指指点点中,他恍然发觉,时间已经将他从年轻人变成了老人。没有任何能够让他重新来过一次的机会,这时一个十分残忍的选择题,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就已经结束了。”
“后来,他来到了父亲的墓地上,那里因为长久没有人打理,已经长满了荒草。”
“他一定再后悔吧?”
这个时候,李惜叹息着说道。
张小菇笑了笑,握着她的小手说道:“不,他没有后悔,只是觉得遗憾罢了。”
“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吗?”张小菇又问道。
“故事的前半段,是说只要努力,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而故事的后半段是说,幻想的美好,未必是真正自己想要的,也未必就那么美好。”
“惜儿真聪明。”
“姐姐……”李惜低着头,声音很小。
张小菇笑着道:“我听着呢。”
“姐姐是不是觉得我无理取闹,三儿那个家伙,肯定把事情都告诉姐姐了吧?”李惜红着眼睛说道。张小菇看着她的眼睛说道:“我为什么要跟你讲那个故事?”
“为什么?”
“年纪小的时候,不为自己梦想争取,等长大了,就来不及了。”张小菇捏了捏李惜的脸,微笑着说道,“惜儿,如果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可以去争取,即使没有结果,我觉得将来也不会后悔。”
冬天这个温暖的上午,张小菇和惜儿在这没有什么人的地方谈了很长一段时间。张小菇的身上,就是有一些特别的气质,她和所有的女子都有些不同,看起来温婉贤淑,但实际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人,比她更加离经叛道。这也让最讨厌对于女子太多束缚规矩的李惜,如同寻到了一个知己一般。
……
……
小年过去,其实没几天,就已经到了大年三十,见过李惜之后,张小菇便多了一个好友。也许是张小菇同时女子的关系,她和李惜的交往也没有多大的阻碍。那几天张小菇有空便常会去学堂李惜的家拜访,和李惜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但这样的日子毕竟过得飞快,十二月二十九那天,张小菇和秋心已经另外两位管事一起,带着礼品去拜访了几个一直和漱石楼合作的商人。
大年三十,中午的时候,张家的院子里已经开了一桌家宴,张家四口也难得一起吃了一顿。张有坐在上首,陈氏还病着,不过也把木榻搬到太阳下,木榻边放着一个小桌子上,小桌子上则摆着一些碗碟和饭菜,陈氏便在那边上躺着。张小菇和三儿坐在一起,桌子上是一壶烫好的黄酒,张有变老了许多,言辞间也变得有些老人的样子,这让张小菇觉得有些心酸。
眼看一年,就这么结束了,张家遇到了很多麻烦,可毕竟都度过去了,若说是有什么不顺心,那也都不顺心完了。张有断了的腿,依然没地方说理,那朝廷来的太监,谁都讨厌憎恨,可是又有谁敢说句不是呢——敢这么做的人,比如说十几年前江淮抗税一案,为首的那十几个人,当着众人的面揪着为皇帝陛下宣旨的太监的衣襟,揍了他们一顿,结果京城外,便多了几座无头的坟。
说起来,本朝宦官势力算是被压制到了极点,不过毕竟出外的太监,都是代表了皇帝的权威和眼睛,不是张小菇这些普通老百姓惹得起的。
岳钟这几日并没有来,因为要过年的缘故,只是遣几个学徒送来了药材,朝秋心收取了诊金。
因为只是家宴的缘故,所以气氛很是轻松,主要说话的是张小菇、陈氏和三儿,张有素来就不怎么多话,她们谈起春夏以来发生的事情,谈起红石村的那些给了刘家的良田,也谈起来将来。
张小菇和三儿都小心翼翼,尽量不把话题扯到陈氏的病上。
谁都知道,陈氏的时日,真的不多了。
“娘,这鸡汤是三儿自己烧的火呢,娘好好尝尝。”张小菇手里拿着勺子往空的碗里舀了鸡汤,还特别挑了一些比较好咬动的肉,然后端到陈氏的身边,一点一点喂她。陈氏喝了一口汤,夸赞道:“三儿真能干了呢。”
三儿得意道:“娘,这青菜也是我做的呢。”
“三儿什么时候会做菜了?”陈氏惊讶道。
“和二姐学的。”三儿笑道。
“真聪明,来,让娘吃吃看,未来的状元郎做的菜好不好吃。”陈氏笑得皱纹都少了几条,张小菇放下手里的碗,笑着要去夹一些青菜,却被三儿主动端了过来,献宝似的送到陈氏的面前,惹得一家上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在笑什么呢?”
就在这时候,秋心来到了院子外头。
张小菇连忙跑过去开门,一边说道:“秋姐姐怎么有空来呢,不是要忙到晚上么?”
“没事,又不是第一次在这过年了,事情交给管事们做就行了。”秋心笑道。
“正午饭呢,秋姐姐也来一起吃吧。”
“晚上还来这里守岁,我倒真成你们张家人了。”秋心自嘲道。
“秋姐姐本来就是我姐姐嘛!”张小菇摇着秋心的手臂,半是撒娇道。
“好了好啦,别让伯父伯母等太久啦。”
秋心的到来,让气氛变得有些奇怪,张家承着秋心的情,按道理说,秋心无论如何算是张家的大恩人。不过秋心素来很好说话,有没有什么架子,因此坐下来吃一顿饭,也还是像是一个普通农家女子一般,没有什么有的没的顾忌。张小菇代表张家,给秋心敬了一杯酒,张有也许是觉得这个场合他呆在这里不合适,没过多久,就说有事,出门去了。张小菇不放心,便留着张有在旁边的院子,和伙计们学着打麻将。
等吃完了,秋心把张小菇叫到一边,对她说道:“我现在过来,是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一下。”
“什么事情?”张小菇问道。
秋心说道:“表兄前日送来了一封书信,告诉我说明年的科举,恐怕会有一场变动,不出意外的话,会更加严格限定所有读书人籍贯所能参加科举的地点,倘若三儿明年要去苏杭一带参加科考的话,恐怕要提前做好准备,把籍贯先改好。”
“我们是去投靠舅舅,按道理,籍贯也就是打算迁到那里去。”
“现在改换籍贯可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呢,我会帮你疏通一下关系,需要什么,我会跟你说的。”秋心点了点头。
张小菇“嗯”了一声,小声说道:“多谢姐姐了。”
秋心叹息道:“这要赶在朝廷开始严令之前做好,否则就麻烦了。”
“我会和爹娘好好商量一下的。”
“不过这样一来,你在漱石楼呆的时候,可就不长了。”
张小菇也有些伤感:“不管怎么样,我都会记得秋姐姐的。”
秋心笑了笑,说道:“我也会永远记得我这个好妹妹的,不说这个了,今晚守岁,我给你们都准备了一个红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