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一个人是否会成功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工作时所具有的态度和精神。假如他对工作是被动的,假如他对工作感到厌恶,假如他对工作没有热情和爱好之心,假如他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喜悦,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
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守,会让我们一直处于不败之地。为了我们的目标,去主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吧,成功将属于我们!
在职场和官场,赞美别人更是一件艺术。说得好,前途一片光明;说得不好,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命运。
在生活中,喜欢在背后说人坏话、闲话的人不少。但是我们都只喜欢说,不喜欢被说。一旦听到有人在背后说我们坏话,脾气好的会对说坏话的人敬而远之甚至绝交;脾气不好的,可能会火冒三丈、大动干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戒,千万避免犯背后说他人坏话、闲话的毛病。但是,并不是什么话都不能在人背后说,比如别人的优点。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曾经有一名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
如何恭维赞美别人,是一种至高的技巧。世界上没有人对别人的赞美无动于衷,只不过有人会赞美,有人不会赞美而已。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过:“每次有人吹捧我,我都头痛,因为他们捧得还不够。”可见,恭维和赞美人人都爱听,关键是赞美的人能不能抓住对方的“闪光点”和“关键点”。
当面赞美,未免会让人觉得有拍马屁的嫌疑。在背后赞美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让人高兴,也最有效果的了。
背后赞美别人更显真实。背后赞美,往往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比当面赞美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不掺杂恭维和拍马屁的嫌疑。因为你对着一个不相干的人赞美他人,一般都不会出于什么明确的目的。然而这个赞美却会一传十,十传百,迟早会传到被赞美者的耳朵里。
背后赞美别人更显诚意。如果我们当面说别人好话,很可能会被别人认为你是有求于他,或者你只是在奉承、讨好他;而在背后说相同的好话时,被赞美者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赞美之词,也容易领情。
《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贾雨村来到贾府,宝玉的父亲贾政让宝玉一同来见客。贾宝玉不愿去,史湘云劝他说:“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贾宝玉本来就是一个受不得半点约束、追求自由的人,听史湘云等人劝他多读书,多和为官做宰的人接触,这让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黛玉妹妹说:“林姑娘从来就没有说过这样的混账话!要是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
恰巧此时,林黛玉来到窗前,无意中听到了贾宝玉对自己的这番赞美:“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感情大增,彼此更加亲密无间,开始互诉衷肠。在黛玉看来,宝玉在别人面前赞美自己,而且又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赞美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而且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样的好话,生性多疑、爱使小性子的黛玉可能会认为宝玉是为了讨好她或打趣她。
张艺谋和陈凯歌是代表着国产电影最高水准的两位导演,他们从默默无闻者成长为国内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注定会被紧密联系在一起。
两人的经历和遭遇也是出奇得相似,他们一起从北京电影学院78级毕业,一起成为中国最出色的两位导演,一起涉足商业电影,一同走上国际舞台。
同为国内最杰出的导演,人们把张艺谋和陈凯歌拿来比较是理所当然的,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比一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无论对于他们还是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他们的斗,又绝不是像泼妇骂街那样打无谓的嘴仗或者耍无赖,而是颇有绅士风度的竞争。
在一次评奖中,陈凯歌的作品没有得奖,在单独接受采访时张艺谋说了这样一段话:“凯歌是个很出色的导演,我跟凯歌的特点在于,我们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你可以不喜欢、不欣赏,但凯歌从不妥协,他保持他的个性。而中国这样的导演很少。不能因为凯歌的作品没有得奖,就说这说那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短视。”
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得知,背后赞美别人的作用绝不比当面赞扬差。而且,直接赞美的度很难掌握,如果不足,会让对方感到不满足、不过瘾,甚至不服气;过了头,又会变成溜须拍马和恭维,让人觉得不真实。而用背后赞美的方法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很多时候,当面赞美的效果往往没有通过第三者间接赞美的效果好。
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话或者借第三者之口,来赞美对方。比如,你见到甲,你对他说:“前两天我和乙谈起了你,他对你推崇极了。”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反正甲绝对不会去调查乙是否说了这句话,但他对你的好感肯定会上升。如果碰巧乙又是甲很敬重的人,那么他对你的感激就会更深。再比如,你见到了甲,在聊天时,无意中你大讲乙的好话:“乙这个人非常有能力,很多事情别人做不到,他都可以做得非常好。”虽然你只是对甲一个人讲的这番话,也没有让甲把这番话说出去,但是请放心,用不了几天,很多人都会知道你对甲说过什么,当然也包括甲。这时甲对你的好感就会提升。
原因很简单,试想,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人在你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会不高兴吗?但是,这些话要是当着你的面说,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多在第三者面前去赞美一个人,是你与那个人关系融洽的最有效的方法。假如有一位陌生人对你说:“某某朋友经常对我说,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相信你感动的心情会油然而生。那么,我们要想让对方感到愉悦,就更应该采取这种在背后说人好话、赞扬别人的策略。因为这种赞美比当面对你说“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更容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
在职场和官场,赞美别人更是一门艺术。说得好,前途一片光明;说得不好,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赞美上司的话,你的同事一定会认为你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很多人会对你不屑甚至引起同事的反感。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而假如你在上司不在场的时候,“无心”地说了一些上司的好话,不仅不会让同事们觉得你是在拍马屁,而且你的赞美,还将很快就传到上司的耳朵里。
小张是一位新员工,刚到公司不久。他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领导重视,但又不想表现得过于积极,影响同事对他的看法。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一天,几个公司同事一起吃午饭,边吃边闲谈,小张非常随意地说了上司几句好话:“咱们王经理这人真不错,业务能力强,处事也公正。尤其对我这个新人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王经理的耳朵里,王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小张的形象,在王经理心里也瞬间上升了很多。不久,小张就得到了王经理的重用,并得到了很多机会。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赞扬一个人,却又不便对他当面说出或没有机会向他说出时,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面前,适时地赞扬一番。
美国一位推销《百科全书》的推销员,他的业绩每次都是别人的数倍。当问起他有什么秘诀时,他回答说,其实他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在客户刚刚露出一点点购买意向的时候,他就会马上叫来这个客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说:“知道吗?你们的爸爸真好!为了让你们学好知识,现在就开始给你们准备最好的书。你们要记住,你们有一位真心爱你们的好爸爸!”
在背后的赞美,首先说明你没有一点功利性,只是“无意”中说出了一个事实。被赞美者“辗转”听到你这些客观的、由衷的赞美之词,心里的激动和高兴之情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间接听来的赞美,意味着有很多人都听到了这个赞美。自己的能力在很多人那里都得到了肯定和极高的评价,单就这一点,就足以让被赞美者兴奋了。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别人的夸奖和赞美。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话时,绝不会感到厌恶,除非对方不够真诚或者说得太离谱了。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我们的心里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如何说人好话,是一门魅力无穷的学问。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在第三者面前说。有时候,赞美别人并不需要你挖空心思去想什么华丽的语言,也不用你费尽心机找各种场合去讨好别人。聪明的人,不经意中就能将赞美的语言送出去,效果还是出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