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讲求眼缘,不管是情人,朋友,还是上司和下属。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寻找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相处对象,选择,然后互相靠近。
只是现实社会中,这个缘分除了人的本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形势和利益。尤其是在一个机构中,刚好在这个时间,这个环境里,这个情况下,刚好你在这里,那么你就是最合适的人眩
这个不是葛薇的想法,而是FRANK一贯的用人之道。
依照他的这种观点,在此时此地,郑强就是最合适的那个人。他和郑强聊了两次,就清楚地知道了他对公司的牢骚,认为之前自己没有得到重用。这一点,也恰恰正是他需要的:如果现在他提拔了他,那么他自然把自己当作千里马遇见的伯乐,忠心不二了。他刚进公司,当务之急就是要有自己的团队,培植自己的心腹。
于是郑强开始忙碌起来,葛薇的那家客户已经转交到他这边,跟的订单量立即增加了一倍,周一开例会的时候,他是发言时间最长音量最高的一个。另外,不管是要了解供应商的情况,还是有了新的管理措施,FRANK逢事必叫小郑,由他转述意见给整个部门。于是除了业务部的骨干之外,郑强俨然又多了一个总经理助理的身份。
至于培养葛薇管理能力的说法,也只是一个说法,让大家听听而已。因为现在所有的业务都直接向总经理负责,有任何的问题,并不用通过葛薇,可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当然如果想知道领导的心情,或者什么内幕消息,去问郑强就可以了。
葛薇发现自己忽然就空闲下来了,业务上的工作量减少了一半,部门的日常事务也不再需要花心思去处理了。她是个工作狂人,忽然没了什么事情做,心里是隐隐的失落,却又没有理由对FRANK表示不满。
关于机构里上司和某个不看好的下属相处的情形,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对高松年和方鸿渐的心理有段精彩描述,若要概括说起来,那就是办行政的人有他们的社交方式。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葛薇和FRANK之间固然是没有猜忌和怨恨,但不贴心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除了必须的公事之外,FRANK一向不会找葛薇,更不可能两个人坐下聊聊天了。而见了面呢,总是笑容可掬,若无其事,有机会的时候还会泛泛地夸奖她几句,只是这夸奖的话听在葛薇的耳朵里,已经辨别不出真伪,脸上回应的笑也不由自主地带了假。
其实有很多时候她在想:现代社会所形成并被大众所公认的交际礼仪,仿佛是一张面具,固然会让一个人举止得体,进退有度,大家在一起看上去一团和气,但更多时候,却压制了人最自然的本性,你若先摘下了面具,让别人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无疑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被动的位置上。葛薇几次想去质问FRANK,自己还是不是业务部的主管,但想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次她趁给他送业绩报表的时候,顺便说:“您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多让我去处理,不用事事亲历亲为的。”
当时FRANK稍微愣了一下,旋即满面笑容地说道:“呵呵,听说我来之前你很忙的,连周末都来公司加班。这不好!我的管理原则是,让每个员工轻松愉快地工作,争取在上班时间内做完要做的事,下班了就按时回去,这样不好吗?女孩子,更不应该那么累嘛。”对着这种诚恳关切的语气,葛薇除了表示感激之外,再无话可说。
但FRANK自己就是加班的,郑强也跟着加班,做事做得晚了,就叫保安去买了外卖,一起坐着边吃边聊,或者干脆带他一起去吃饭,吃饭的时候就跟他讲:
“年轻人做事,就要肯用心,能吃苦。我以前刚入这一行的时候,带我们的师傅很有经验,但脾气也很大,轻易不会教人的,这个时候就要看你是否有眼色。他吩咐的事情,基本上我都是一秒钟不耽搁,马上去做,回来就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看他怎么做事,说了些什么话,遇到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做得不好的地方被他骂,笑着听;不懂的地方就问,你问得幼稚了他也骂。我跟他跟了一年,整整瘦了十公斤。可也真的学了不少东西,一年下来,从面料的组织规格到成衣的制作流程,该知道就知道得差不多了。一年后公司就升我职,能够自己带徒弟了。”
看郑强频频点头,又对他说:“葛薇是大学生,但也就是学历上比你有优势。我们这一行,门槛低,不需要学历怎么高,只要你认真,细心,不怕辛苦,就能做得好。”
郑强说:“我本来就做得不比她差,只是程总比较偏向她。”
FRANK看着他笑了:“我跟你讲,在我们这种企业里做事,不像国企机关之类,要论资排辈,讲什么关系。关键是看你做的事情是不是比别人多,有没有成绩出来。这段时间你也感觉出来了吧?你的地位是不是比原来重要了,讲话也可以大声些了?”
郑强给他倒茶,然后说:“要谢谢FRANK你对我的栽培。”
“恩,继续好好干,我看好你,你也是能当主管的人才。”
郑强再回到办公室,渐渐地开始三句话不离FRANK怎么说。同事们刚开始有些看不习惯,可时间长了,也就不再说什么,更有两三个人在他说话的时候开始附和。
而他和葛薇之间,因为两个人的涵养功夫都远不到家,做不到笑容亲密,礼貌周到,干脆互相把对方当作空气。但过了没多久,这种暂时的平静又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