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50

第50章 王安石的用人和交友 (2)

元绛(公元1008—1083年)元绛因为王安石的举荐做了参知政事,神宗对他关怀备至。他的生平政绩都非常优秀,《宋史》本传也不能进行诬蔑和诋毁,只是在传的末尾说:“元绛到哪里都有很大的名声,但没有独特的操守,也少了一些规矩,对王安石和他的子弟谄媚逢迎,受到当时舆论的鄙薄。”在他的传后有论述说:“王安石为政的时候,一些士大夫中平素很有名气的人,都改变了自己所坚持的,追随王安石去了,这种情况到处都是。元绛在他的职位上,都有很独特的成绩,然而他也逢迎王安石,沾染了这种陋习。”如果是这样的话,凡是不肯攻击王安石的人,虽然有千百种美德,都可以用一个“谄”字给抹杀了,于是成了没有独特操守的人。凡是被王安石任用的人,怎么能不都是小人呢?史书中的《韩绛传》也说他是个贤人,但在最后加了两句话:“终于因为与王安石为同党,得以从政,好的议论也就少了。”与《宋史》本传用的同一笔法,这种清议,这种时论,它们的价值有多大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吕惠卿(公元1032—1111年)吕惠卿是《宋史》列入奸臣传的人。他肯定不是个君子,这没的说。然而,王安石知道吕惠卿,其实是欧阳修介绍的,书信见于欧阳修的文集。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欧阳修又有《举惠卿充馆职札子》,其中写道:“吕惠卿的才干和见识都很不一般,文章写得也很好,喜欢用古代的礼法约束自己,可以说是个端庄高雅的人。欧阳修向来以善于识别人才著称,他推荐的人,都是当时的优秀人才。而对于吕惠卿,特别说他能够自我约束,说他端庄高雅,这个人恐怕不仅是才学很优秀而已。根据《宋史》本传所记载的罪状,大半是他奉行新法的情况。然而我以为,这些非但不应该是他的罪状,而且,可以作为他的功劳。

本传又记载他在绍圣(公元1094—1098年)中知延州,西夏人来进犯,将以全部军队围困延安,吕惠卿修建米脂各个山寨来防备。敌寇来了,想要攻城但城不能靠近,想要劫掠但野外没有什么可劫掠的,想要求战可诸位将领都按兵不动,想要绕道南方又担心腹背受敌,过了两天就退兵了。根据这个记载,看起来,吕惠卿不仅有政事方面的才干,而且,军事方面也很有办法。吕惠卿果然是奸邪的人吗?应当根据他是否曾经背叛王安石来决定。根据元祐初年(公元1086年)苏辙弹劾他的文章,其中说到他与王安石的势力互相倾轧,变成了仇敌,私自拆看王安石的书信等,后来的史家,说这是发生在王安石初次罢相时的事。今天,我们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王安石有《答吕吉甫书》,其中写道(吕惠卿在来信中称王安石特进相公,王安石恰在这一年被授予特进称号,所以推测这封信是在当年或稍后写的):

我和您本来是一条心的,现在却有了不同的意见,但都是因为国家的事情,没有其他的原因。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对新法议论纷纷,只有您独自支持我,帮助我,我为什么要怨恨您呢?别人或许对您说三道四,但我却不想参与。然而,您为什么要责怪我呢?如果说,对待世事采取逢迎的态度,我不知他们在说什么;而考查实际情况,那么您应该很明白,事情就是这样的。您对我的开导,我很明白,看罢以后感到十分怅然。过去对我来说,既没有细微的嫌隙可以怀疑;如今对您来说,又有哪些旧恶值得念念不忘呢?(下略)

看到这里,王安石与吕惠卿开始合作而最终分手,应该是事实。然而,他们的分手是因为国事呢,还是因为私事呢,还不清楚。根据王安石在书信中的说法,是因为国事。如今我们从各种史籍中考察,也能见到蛛丝马迹。王安石刚刚辞去官职不久,吕惠卿接替他做了宰相,他创立了“手实法”和“鬻祠法”,都是残害百姓的政策,不符合王安石的意愿。所以,他恢复宰相职位之后,就把这两个法废除了。吕惠卿敢于搞乱王安石的法令,说他背叛王安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然而,这还是因为他的学识有所不足,仍然是可以原谅的。但吕惠卿说自己觉得很浅薄,不知道是否还有别的意思,或者王安石大度包容不再与他计较?我认为,吕惠卿当时一定对阻挠新法改革的人特别愤恨,想要对他们进行整治,但常被王安石制止。我们看王安石罢相之后不出数月,就发生了流放郑侠的事,就可以想到这一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那些阻挠新法的人恨吕惠卿,应该超过恨王安石。又因为他与王安石有了分歧,更加给别人留下了把柄。于是史家说到他的为人,认为是猪狗不如。我认为,吕惠卿当然不是优秀的人,但我怀疑“商纣王的错误也没有他严重”这种说法。

(考异十六)

《宋史·吕惠卿传》引用司马光的话说,吕惠卿才是变法的主谋,王安石不过极力地推行新法罢了。好像一切新法都是吕惠卿提出来的,王安石不过就是一个傀儡罢了。我认为这一定不是司马光说过的话,如果真是司马光说过的话,也是头脑发昏时说的话,王安石的新法,平日就在他的心中酝酿,已经很久了,看他平时写的诗和文章,以及《上仁宗书》就很清楚了。《答吕吉甫书》说:“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对新法议论纷纷,只有您独自支持我,帮助我。”这里说的是吕惠卿帮助王安石,怎么能说王安石帮助吕惠卿呢?

(考异十七)

《宋史》记载王安石和吕惠卿相互攻击的事情很多,他们说的话都很粗俗不堪。如果真像这里记载的那样,那么,不仅吕惠卿是奸邪之人,王安石就是更厉害的奸邪之人。在这方面蔡上翔讨论得很详尽,这里就不再引述了。但是我们看他的《答吕吉甫书》,他是多么的宽宏大量啊,以王安石这样的为人,他怎么肯做这种卑劣无耻的事呢?读者如果相信王安石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那么读这封信就够了,如果仍然不信,我在这里唠唠叨叨说得再多也毫无用处,也就不再辩驳了。

曾布(公元1036—1107年)曾布是曾巩的弟弟,他辅佐王安石施行新法,功劳和吕惠卿是一样的。《宋史》也把他列入奸臣传,我根据本传的文字进行考辨,实在不知道它所谓的奸表现在哪里。当时,各种新法虽然都是由王安石提出大纲,但斟酌条目,编为法典,多半是由曾布完成的。朝廷上的大臣对新法提出质疑,也由曾布一一进行解答。《文献通考》还记载了他的一些事,其中说到他的文思缜密,逻辑性强,以及知识渊博,善于雄辩,一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本传记载他初次被神宗召见时,就上疏请神宗推诚置腹,振奋精神,让所有人都明明白白地知道皇上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新法是不可侮辱的,这些话都说到了根本上,可以弥补王安石的不足。他对于新法,每件事都是赞许支持的,只有在吕嘉问施行市易法造成恶劣后果的时候,严厉地弹劾了他,认为官府不应该参与施行兼并,最终因此得罪了吕惠卿,被出知饶州。

我们经常说和而不同,难道不对吗?司马光执政的时候,命令他对募役法进行修订,他拒绝了,说:“免除劳役这件事,法令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都是从我的手上出去的,现在让我来改变,我没有理由这么做。”他可真是不会变通,太倔犟了。后来在崇宁(公元1102—1106年)年间又得罪了蔡京,蔡京诬陷他收了贿赂,让吕嘉问逮捕他的几个儿子,严刑拷打,刑讯逼供,诱使他们诬陷自己,也是因为不肯依附于蔡京罢了。《宋史》对于曾布丑化得很厉害,以至于列入奸臣传中。

但是,记述他的所作所为却是这样,其中很多他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都被删除了,没有记载下来,真是数不胜数。他们指责他为奸臣的原因,不过是绍圣(公元1094—1098年)和建中靖国(公元1101年)期间两次倡导继承熙宁(公元1068—1077年)变法的成果而已。如果这就说是“奸”,那么,为什么不把王安石也并入奸臣传呢?在我看来,曾布是千古以来正直的人,他的才学,完全可以辅佐王安石。曾巩可以说有个很好的弟弟,王安石也得到一位忠实的助手,就像得到夔一样,是很知足的。王安石的冤屈,数百年来为他平反昭雪的,还有十余个人,而曾布的冤屈,千古以来却像是在漫漫长夜之中,我怎么能不为他澄清呢?

章惇(公元1035—1105年)章惇也是奸臣传中的一个人物。王安石最初任用章惇,让他做的是编修三司条例官,后来派他去平定南北江的蛮族,开辟湖南四个州府的土地,有功还是有罪,前面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拜为参知政事,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过了不久,因为他的父亲冒占民田而被罢免,出知蔡州。元祐初年(公元1086年)驳斥司马光更改后的役法,滔滔不绝说了数千言。司马光的役法依然施行,他在朝廷之上激愤地与司马光争辩,史书上说,他的言辞非常不客气,甚至很荒谬,大臣们都上奏攻击他。他随之被罢了官。而元祐(公元1086—1094年)的七八年间,他还有几次言论被人弹劾。哲宗亲政之后,起用他为宰相,专门把恢复继承熙宁(公元1068—1077年)间的法令作为国家大事,凡是元祐时被废除的,都要恢复起来,大兴党狱,并且想追废宣仁太后。哲宗去世以后,皇太后与大臣们商议立谁为国君,章惇说:“根据礼法律条来说,他的同母弟弟简王应当册立。”太后说:“我没有儿子,每个王都是神宗庶出的儿子。

”章惇又说:“如此应以长幼为序,申王应该册立。”太后说:“申王有病,不能册立。”最后立了端王,就是宋徽宗。章惇因此被贬到越州,不久又贬到潭州,再贬流放到雷州,最后迁徙到睦州,死在那里。章惇不肯用官爵照顾自己的亲友,四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都被录取,只有三儿子章援曾被授予校书郎,其余的都按部就班地走程序,在州县里工作,至今没有特别显赫的。《宋史》本传的记载大致就是这样。就根据这些来判断,果然足以称他为奸臣吗?就以他不肯用官爵来照顾亲属这一件事说,他的正直孤傲,洁身自好已经可以使世俗之人感到是一种鞭策了。哲宗去世以后,和太后争册封谁做皇帝,就因为这件事遭到贬谪和流放终于死在那里,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主张立的简王、申王究竟如何,不过,宋徽宗的荒淫无道,最后使得宋朝灭亡,是从古到今大家都能看到的。怎么知道章惇不是平时观察宋徽宗这个人不适合做皇帝,故意出来阻拦呢?即使不是这样,也没有理由指责章惇有罪,如果只是因为他延续了熙宁、元丰的改革,就说他是奸人,那么,他也只是奸其所奸而已。

他最为世人诟病的,主要是两件事,一个是放逐元祐时的那些大臣,二是请求废除宣仁太后的名号。请求废除皇太后的名号确实是有罪的,至于放逐元祐时的那些大臣,也还是以元祐时人对待熙宁、元丰时人的办法对待他们而已。元祐各位大臣做得对,章惇也做得对;章惇做得不对,元祐各位大臣也做得不对。有人一定会说:元祐那些人都是君子,君子是可以放逐小人的;章惇是小人,小人是不能放逐君子的。

同类推荐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热门推荐
  • 号角声声

    号角声声

    介绍了秦汉前后的各大战争,远古的战争、奴隶社会中的著名战役、秦汉时期的著名战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战役、隋唐时期的经典战役、弱势两宋时期的战役、元的拓展疆土、明王朝的著名战役、满清的军事斗争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 天香引

    天香引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末世女王临世

    末世女王临世

    女主白凌微,正在玩一款最新风靡的末世游戏,杀丧尸杀得正起劲,却不想,突然穿越到了昨天才熬夜看完的末世小说里,那个跟她同名同姓,却像菟丝花一样过日子,最后惨死的小萝莉身上。原女主光环,原女主的那些男人“们”,彪悍的剧情等等,都跟她完全没关系,自有金手指,还走自己的女王之路,哼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特训王妃:艳冠天下

    特训王妃:艳冠天下

    莫名其妙穿越到不知名的国度,她就被送入地狱锤炼。九死一生,她却被推入了仇恨的深渊,众叛亲离。当濒临死亡边缘,他对她不离不弃,坚守他们真挚的情感。当她再度回归,却已经是不可动摇的王者。看一弱小女子,如何在异世开辟属于她自己的天空!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每个人都有斩不断的红尘往事,仙、魔、妖、人、鬼,都走在一条苍凉的不归路上。不过据说世间有一间神奇的红尘客栈,客栈中有一位神秘的老板娘,她会给所有人一杯了红尘,这杯酒能够真的了结一切宿命轮回,不过,喝下这杯酒前,你愿不愿意最后讲一遍你的故事?
  • 重生之腹黑帝妃

    重生之腹黑帝妃

    一代修罗门楼主,杀伐果断。想不到竟然死于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手里,怨气横生。一朝得以重生在异国。她,纳兰家族嫡系孙女,天生无法修炼斗气,相貌丑陋,在整个京都闻人笑道的笑柄。性格懦弱,在家族里人人欺辱。当她变成了她,那些曾欺她辱她伤她欠她之人一一讨回来。
  • 隐雪洞异能人

    隐雪洞异能人

    有那么一个终年积雪,寒冷无比的山洞,在那里大到能装下一个民族,里面住着异能人。这个山洞,它就是隐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