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30

第30章 军队和国防 (1)

——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三)

第一,省兵

北宋因为养了大量的军队而使国家变得非常疲惫,拥有百余万士兵,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军费,但军队却不能一战,稍有见识的人没有不为此而深深忧虑的,但始终没有办法进行改革。积累成很严重的问题,只有敢作敢为的人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然而,当时的士大夫,偷懒已经成为习性,他们的心力没有一个能够承担这项任务的。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当时诸位德高望重之人对养兵之弊的论述,其次再涉及王安石关于省兵的政策。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知谏院的范镇上疏给皇帝:

如今田地荒芜得十分厉害,土地上的百姓非常稀少,赋税又特别的严重,国家财政很不充足,这些正是由于养兵太多造成的。有人一定会说,养兵多是为了对付契丹啊。但契丹五十年来不敢南下进犯我大宋,不是因为我们养了很多兵,而是贪图每年送给他们的大量金银财物。即使他们要放弃这些好处,南下进犯我大宋,则黄河以北,妇女儿童都是守城的人,又何必要用城市里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和田地里辛勤耕种的农夫,而且还要预先把他们蓄养起来,给百姓带来困扰呢?从百姓中招募军人,百姓人口就会稀少;百姓人口稀少,田地就会荒芜;荒芜的田地多了,赋税和差役相应的就加重了;赋税差役加重了,百姓就会与国家离心离德。

相反,如果将军队藏于民间,百姓的人口就会增加;百姓人口增加了,田地就会更多地得到开垦;田地开垦得多了,赋税和差役相应的就会减轻;赋税和差役减轻了,百姓就会和国家同心同德。与其让老百姓与国家离心离德来防备契丹,契丹未至,民力先已经匮乏了;为什么不使老百姓与国家同心同德来防备契丹呢,契丹或许南下,但民有余力,国库里也很充足,不是更好吗?其中的利害是很清楚的,就像黑白那样分明,一二那样简单,如今却认为很难办到,我感到非常困惑。过去,汉武帝因为发动战争而使得天下受到困扰,但他派兵征讨匈奴,一直打到漠北,得到了他想要的。如今皇上也由于养兵而使天下受到困扰,但并没有派兵去征讨契丹,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快乐,又何苦这样做呢!

欧阳修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国家自从景德(宋真宗年号,公元1004—1007年)年间罢兵以来,至今已经三十三年了。经历过战争的军人,几乎都死光了,后来的这些人未曾听过战鼓响,也没有见识过战场上的阵势。生在无事的年代而又衣食无忧,怎能让他不骄横懒惰。如今,军人入住营房,连被子都不自己拿,而支使别人帮他拿。禁兵发放粮草,自己不去扛反而雇人帮他们扛。他们这样骄气,怎么肯于不怕辛苦浴血奋战呢?前些天,西部边防的官吏,比如高化军的齐宗举,两次用兵都打了败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些兵不怕辛苦,很能战斗,虽然消耗一些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也就罢了,无奈这些兵徒有虚名,只是一些骄横懒惰、毫无用处的人。古时候,凡是高大健壮的人,都在田地里耕种,农闲的时候,才教他们一些作战的本领。如今完全不同了。

一遇到灾年荒年,州郡的官吏就拿尺子度量百姓中高大的人,并测试他们是否健壮,招募他们去当禁兵;次一等的,个头不够尺寸,而且稍显怯弱的人,让他们登记去做厢兵。官吏招募得多了还有奖赏,老百姓将要穷困的时候,则争相报名投军。所以,一经灾年荒年,留在田地里务农的人,都是老弱之人。官吏们说,这些人,不招募他们当兵,恐怕他们去做强盗。咳,只知道一时没有成为强盗,却不知道终身骄横懒惰,等于偷吃国家的赋税呀。古时候,高大健壮的人在田里耕种,年老体弱的人闲散懒惰;如今高大健壮的闲散懒惰,年老体弱的人倒在田里耕种。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诚然,老百姓在田里出力流汗,吃的可能还是猪狗之食;而一旦当了兵,就能终生安逸快乐,不愁吃穿了。这样一来,田里务农的人,不得不每天减少了。所以说,有一种诱惑百姓的弊政,说的就是它。

又说: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可以让这些兵赴汤蹈火;如今的厢兵、禁兵,官吏不敢役使,逼不得已而暂时用他们一下,都要说借请,意思是说,请他们为自己做事。这些兵相互之间说话,也说某官员请我,而且,官府的文书也写着“请”字。奖赏是为了酬谢他的辛劳,如今,因为国家要举行盛大庆典的缘故,没有辛劳,也要奖赏,三年一次,要花费八九十万贯钱,官吏不敢耽误一天。士兵得到奖赏,不会因为没有功劳而心生愧疚,反而互相攀比,为多少而争执,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拿起武器,聚众闹事,要打皇上派来的朝廷命官。没有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可见这些兵是多么骄横。而这些兵为什么敢这么骄横呢?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的手段使用他们,法制也不够健全。过去的五代之乱,可以说达到极限了。五十三年里,换了五个姓,分别是朱、李、石、刘、郭(柴),和十二个君主,其中亡国被杀的,最年长的不过十几岁,最小的甚至只有三四岁。这些君主难道都是很愚蠢的人吗?他们的心里都喜欢祸乱而不盼着有长治久安的办法吗?我看他们不能力挽狂澜的原因,还是时代造成的。当时,五代统治者所据的中原四周,被外族和割据势力包围着。

东边有汾晋,即刘旻的北汉;西边有岐蜀,即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北边有强胡,即契丹;南边有江淮、闽广、吴越、荆潭,即所谓“十国”,天下分为十三四份,四面环绕着中原地区。这样一个狭小的地区,又被叛将强臣占地割据着,那些君临天下的人,都是那种治理国家的日子很短,威严和德行都没有传播很远的人。以武力显示其强硬的君主,也只能守住自己这一代,不幸遇到不成才的子孙,不过传一两代,又使天下陷入大乱的局面。

因此,君主全力养兵,就像小孩子喂养虎狼,只担心它们不听话,不能为我所用,哪还敢控制它们?如今这个国家就像一座破房子,修补它的内室,它的墙角又坏了;整修它的椽子,柱子又倾斜了;它们相互支撑扶持没有使房子倒塌罢了,哪里还有闲暇效法先王的规矩制定新的制度?如今,大宋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八十年了。对外平定了那些僭越本分的叛乱,没有了和大宋对抗的国家;对内消除了割据势力,没有了凭借武力搞叛乱的臣子;天下一统,四海安宁。建国不能说不长久了,天下也不能说不广大了。然而,兵却不能对外树立自己的威风,只敢对内骄横无理,制度不能被万世效法,却日益变得混乱和繁杂,一切事情都得过且过,和五代的时候没什么区别,这是很让人叹息的!

苏轼也有关于养兵之弊的论述(见《策别十四》):

兵没有事做的时候可以养着他们,但不能使它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就不能让他们无事可做,只是给他们饭吃,这两件事相互制约,却不能并行不悖,这是形势造成的。如今,如果有百顷闲田,完全可以养四千匹马,花不了什么钱;如果把四千匹马聚集在一起,就要输送百顷土地生产的粮草供养它,它的花费要超过百倍,这个道理很容易弄明白。过去汉朝的制度,有拿了别人的钱,替人服役的军卒,却没有在田地里耕种的士兵,虽然他们都来自农民,但只要他当了兵,就不再需要知道农家的事。因此,郡县没有常备的军队,京城也不过部署一些卫戍部队和负责京城治安的部队,比如类似南北军、期门军和御林军等军队。边境有事,诸侯有变,都用虎符调发各个诸侯郡国的军队,等到事情平息,战争结束,危机消除,又各自回到他们来的地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士兵平时并不聚集在一起,也不脱离田地,就不会造成国家的弊病。

唐朝拥有天下之后,沿袭了隋朝的府兵制度,在京城长安设置十六卫府兵,作为禁卫军,又在全国设置军府八百余所,驻扎在关中地区的就有五百所,他们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耕种田地,储存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能扩大县里的储备,所以,虽然有这么多的军队聚集在京城周围,却并没有增加全国各地的负担,给国家带来危害,也就是没有不做事只吃闲饭。如今,聚集在京城周围的国家军队多达几十万,都不参加生产劳动,所有的给养都要靠县官供给。这样做的结果,只得到了汉朝和唐朝的弊端,却没有得到汉朝和唐朝的好处,把他们的毛病集中在一起,兼而用之,因此危害更加严重。天下的财富,近的来自江淮,远的来自吴楚,所有的车船运输,人力劳役,没有不是为了将那里的财富运送到京城的。平安无事的时候,收取的赋税已经很重,甚至不能再增加了,而国家的支出,仍然感到不够用。

造成这种弊病的原因,就在于大量军队聚集在京城周围而又不从事生产,只能靠各地的赋税来养活。而且,不仅如此,驻防在各地的军队,又要不断地互相调动。过去,在建国之初,国家存在着分裂的现象,有人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太祖、太宗二位皇帝,亲自披甲上阵,经过严酷的战斗,终于取得胜利,既使他们的国君举手投降,又把他们的疆土收入我们的版图。不过,他们的故土上还生活着很多遗民,先皇预见到天下的融合还需要时间,恐怕他们再发生暴乱,在这种情况下,就派遣禁兵去那里防卫,大到州府,小到县城和乡镇,往往都有从京城派来的军队。由此看来,凡是天下的土地,一尺一寸,都是皇帝自己在那里守护呀。这种情况能够长久不变吗?国家经费的开销没有比军费更大了,而军费中的开销,也没有能比出征的费用更大的了。如今,派遣禁兵到郡县去防守,远的要走数千里,除了供应他们每月的禄米和每年的俸禄之外,又要每天供应他们粮草。

军队三年就要换防一次,路上来来往往,虽然不过几百个车队,但其结果,和几十万大军出征没有什么不同。几十万大军三年出征一次,农民的财力,怎么能不枯竭呢?运送粮食的士兵,怎么能够不疲惫呢?而且,如今天下不曾发生战争,在和平时期,那些武将军士,用什么事向上级邀功请赏呢?既然不能做个休生养息的无用之兵,那么,现在这样就是为皇上去守卫地方了,也算是一种功劳吧。因此,他们享受着很好的待遇,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丰盛的食物,打开官府的仓库,用车子运送金帛,好像承担着多么重要的任务似的,有一点点不满足,就要聚众闹事,这是为什么呢?天下属于一家一姓,已经沿袭了数千年。百姓对皇上的拥戴,就是到了天涯海角,和在京城附近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必要怀疑地方上的军队而专信禁兵。过去,四川那个地方有过“妖贼”,近来贝州(今河北清河)也发生过王泽的兵变,这些都未必不是禁兵引起的。

我认为,郡县的士兵可以通过训练,渐渐地可以代替禁兵担负起保护地方的重任,禁兵渐渐地就可以被闲置而变得没有用处了。天下的勇武刚健之人,难道有固定的所在吗?自然环境的陶冶,社会风气的熏染,各地的百姓都是一样的。过去战国时代曾经这样做过,蜀人的怯懦,吴人的短小,都曾经抗衡过上国(秦国),为什么一定要用禁兵呢?今天的士兵,显得非常疲惫而又懦弱,一点都不振奋,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见到郡县都有禁兵,而且待遇差别很大,就破罐破摔、自轻自贱,把自己等同于贱隶役夫,而且,当地的官员也没有人训练他们。如果禁兵能够渐渐地省去了,那么,将他们的军粮禄米资助郡县的士兵,他们一定表现得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他们会特别感念皇上的恩德,就会特别卖力地做事,又怎能不如禁兵呢?士兵一天比一天多,禁兵一天比一天少,除了守卫京城之外,没有其他的事可做,这样一来,既少了聚集军队所需要的军费开支,又省了军队换防所需要的劳役、粮草,国家的开支也许可以省去一半。

他在《策别十六》中继续论述:

同类推荐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热门推荐
  •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囊括顶级企业家的管理智慧,汇聚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思想。揭露管理学神奇的定律,让管理不再难做。
  • 高门嫡女之再嫁

    高门嫡女之再嫁

    当朝状元爷成了武国公爱女的冲喜新郎,是童话般幸福的开始,还是一场祸根的深埋?长安被绑着巨石沉入水底的一刹那,往事如片断般在脑中闪过,原是她的夫君,亲手将沈家送上了断头台。重生,她回到成亲的第三年,俩人还未圆房,命运还未翻开那血腥的一页,一切都还可以改变!且看她如何与公婆周旋,惩治心思歹毒的小妾,踢开色胆包天的小叔,再与这包藏祸心的丈夫顺利和离,走出一片锦秀芳华!****************************《药窕嫡女》:《嫡女玲珑》:《血嫁》:《嫡女福星》:《重生之恶凤驭夫》:《夫君在侧——女皇请翻牌》:
  • 开店生意经:各种店铺业务优化与管理细节大全

    开店生意经:各种店铺业务优化与管理细节大全

    如何才能开一家能赚钱的旺铺?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从开店项目的选择、店址的选址、店面的装修、卖场的打造到店铺的经营,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本书就开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实用性很强的说明,是开店经营者不可多得的操作指南。
  • 小鹿班比(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小鹿班比(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小鹿班比》是一部经典的杰作。这是一只鹿的成长故事,从它刚出世不久一起讲到它成年。作者察尔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真实的森林世界,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描述得相当准确,就像一部很有诗意的森林动物手册。
  • 杀手皇妃:魔术师大人

    杀手皇妃:魔术师大人

    【蓬莱岛】社团她爱俊男也爱美女更爱人妖,她冷兵器玩得溜热武器溜得玩核武器得玩溜,她白天懦弱无能夜晚无能懦弱,她喜爱红妆因为绣花针使得顺手,她穿金戴银易于被人抢劫,她涂粉抹脂只为不被人发觉,她所做的一切只为——来无影去无踪,因为她是魔术师大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中恋爱记事

    高中恋爱记事

    我就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啊!家世一般,长相一般,桃花运一般……可是我哥说“我妹妹的家世很不好吗?”江熙说“允晴,你是我见过最可爱美丽的女孩。”雪泺说“我哥认识了你六年……”这绚烂的高中时光,我努力的学习,努力的成长,只愿与你演绎最纯真的一段恋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