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700000029

第29章 重译诗歌,重现仓央嘉措 (2)

比如,仓央嘉措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的汉译学者庄晶先生,在《仓央嘉措初探》中就指出:“从抄本的文风看来,前后极不统一,大多比较粗糙,内容也混乱无章。木刻本所录的诗歌虽然多数非常优美,但分析一下内容,也有前后矛盾,甚至水火难容之处。”

庄晶先生对比了两首诗歌:

其一:

默想上师的尊面,怎么也没能出现。

没想到那情人的脸蛋儿,却栩栩地在心上浮现。(庄晶译本)

其二:

黄边黑心的乌云,是产生霜雹的根本。

非僧非俗的出家人,是圣教佛法的祸根。(庄晶译本)

庄晶先生认为,这两首诗歌在思想上是矛盾的,有类于“和尚骂秃驴”。

另一位藏族文学的研究专家、前文提到的统计仓央嘉措诗歌数目的佟锦华先生,也认为有个别诗作不符合仓央嘉措的身份,比如:

你是金铸佛身,我是泥塑神像。

你我两人不能,同住一个殿堂!

另外,民间研究者也举出类似的例子,认为其中有些诗作不应该是一人所写,比如:

我的意中人儿,若是要去学佛,

我少年也不留在这里,要到山洞中去了。

这首于道泉译本中的作品,表达的是感情的坚贞不渝,但同一译本中,却还有这样的诗作:

其一:

相遇的情人,是肌肤皆香的女子,

犹如拾了一块白光的松石,却又随手抛弃了。

其二

情人邂逅相遇,被当垆女子撮合。

若出了是非或债务,你须担负他们的生活费啊!

这两首诗显然内容轻薄,语调放浪,与前一首表达感情之纯洁、文字之简洁的诗作相比,恐非出于一人笔下。当然,如果是一位创作思维开放、作品丰富繁多的诗人,其中有个别“游戏之作”,也是很正常的。如李白、杜甫诗歌中也不总是同样一副面孔,如此的风格、笔法、主旨的差异,也可以找得到,但是,仓央嘉措只有区区六七十首诗歌,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则很难想象出于一人之手。

5仓央嘉措诗歌翻译的主观倾向

造成仓央嘉措诗歌风格、笔法、主旨的不一致,除了前述所说有三种伪作情况外,更大的问题,是翻译者对原笔诗作进行的“再加工”。

目前,于道泉先生译本,学界基本认定是“逐字逐句”的“直译”,它比较忠实于藏文原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作的风貌。那么,从这个前提出发,后来者的译本如若与于道泉译本有过大的差异;则可视为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个人感情、或受到了非文字方面的影响。

比如,刘希武先生的译本,我们认为文辞过“艳”,且不说内容上与于道泉译本的诸多差异,仅风格方面,于本民歌味道较浓,而刘本则显然是以“情”为先。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造成了刘希武先生译本与于道泉译本的不同呢?

其一,刘希武先生的译本蓝本是藏英两文的、我们不得而知的“神秘”版本,或许,其英文本中字句本就“情欲”成分过重,这是英文译者造成的问题。

其二,就算英文本中字句不那么大胆,刘希武在重译的过程中也是“大胆发挥”,这源于他对仓央嘉措是浪子活佛的主观认定。

其三,刘希武在翻译的过程中,受汉文化诗歌创作理论的影响也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典故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比如,于道泉先生译本中的这一首诗:

虽软玉似的身儿已抱惯,却不能测知爱人心情的深浅。

只在地上画几个图形,天上的星度却已算准。

刘希武译本中却是这样的:

日规置地上,可以窥日昃,纤腰虽抱惯,深心不可测。

显然,“日规”出于刘希武先生的主观加工。

除了内容上的添加之外,刘希武译本最大的问题,是改变了仓央嘉措原诗的风味,比如他的译本:

1、得意中人,长与共朝夕,何如沧海中,探得连城璧。

2、獒犬纵狰狞,投食自亲近,独彼河东狮,愈亲愈忿忿。

诗中出现的“连城璧”、“河东狮”,明显是汉文化的典故,虽用典并不晦涩,但确实已经失去了流畅、自然的民歌风味了。

实际上,这是大多数译本共同存在的问题,即使是以于道泉译本为“蓝本”的“重译本”、“润色本”,也都出现了这个问题。比如曾缄先生译本,虽流传极广、评价极高、影响极大,但也融入了译者个人对诗歌艺术的理解。

曾缄(1892年~1968年),四川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黄侃先生的弟子。1929年,他受聘到当时的西康省临时参议会任秘书长,听说了仓央嘉措和他的诗歌,于是“网罗康藏文献,求所谓情歌者,久而未获”。

后来,他在朋友处见到了于道泉先生的译本,认为“于译敷以平话,余深病其不文”。也就是说,他觉得于译本文采不足,有点像是“大白话”,于是“广为七言,施以润色”。

客观地说,曾缄在古体诗词方面上的造诣是很不错的,除了传世的仓央嘉措诗歌曾译本,他还有《寸铁堪诗稿》、《寸铁堪词存》等作品。他认为于道泉译本“不文”,多半是以汉文化的诗词美学为标准衡量的,所以,他的“施以润色”,讲求了押韵、格律、用典以及意境等等,这样一来,也就将清新流畅的民歌风味改成了“文人诗”了。虽然曾缄译本文采熠熠,对后世影响极大,但多少也有些“矫枉过正”之嫌。

比如,曾缄译本的名篇: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此诗于道泉先生译本是这样的: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可以看出,曾缄译本的头两句,实际上就是于道泉译本全诗,古诗词用词简省、意蕴丰沛的特点确实完全体现出来。可是,曾译本后两句,却纯粹是他个人的“发挥”,虽然它将全诗意境“提升”了很多,后人也多将这一句当做警句传诵,孰不知,这根本不是仓央嘉措原笔原意。

这就是几乎所有仓央嘉措汉译本的共同问题。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大概有几种:其一,重译者很难如于道泉先生一样接触到早期的藏文本,或者对藏文并不精通,无法像于道泉那样采用“直译”法,加入译者主观意识的“意译”便在所难免了;其二,汉译译者对藏族文学的特征、风格把握不力,只好用汉文化的诗歌理论与技法进行再创作,以此产生了“文人诗”;其三,不排除个别汉译者的有意曲笔,因对仓央嘉措生平的认识过于偏颇,先入为主地认为其诗也应以“情”为先,以此产生了“情诗”。

那么,什么样的仓央嘉措诗歌译本,才是比较符合他原笔原意的呢?

其一,对藏族文学的特征、风格以及诗歌技巧应该有所了解,这样就能避免将他的诗“改造”得辞藻瑰丽、格律工整尤其是套用典故等汉族诗歌的倾向。即使是汉文译者很难体现藏族民族文学的风味,或者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现代诗歌的技法,也应尽量保持文字流畅、质朴。

其二,对仓央嘉措生平及命运的认识,不应再以民间传说为基础。他是一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并不是民间传说中的浪子活佛,出于“情欲”方面考虑而侧重“情”的诗作,很难与其身份相符。他的诗歌理应有一定的劝世因素,至少,不应是“情歌”。

6仓央嘉措诗歌原笔原意再认识

对于上文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对藏族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把握,译者有必要参考一本名为《诗境》的著作。事实上,这本书也是仓央嘉措很小时候就学习过的,因为它是《大藏经·丹珠尔》中“声明”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央嘉措对诗歌创作的爱好和实践,很可能都源于这本书。

至于它在藏族文学方面的价值,可以说,这就是藏族诗学体系的根,是奠定藏族诗歌创作技法与风格的源头。

《诗境》最早是一部古印度的梵语作品,作者为檀丁,13世纪初期,藏族学者贡嘎坚赞将其译介到藏地,后来经过数代藏族学者的翻译和重新创作,最终成为藏民族自己的重要美学理论著作。这部著作大致上可以分为诗的形体、修饰和克服诗病等三个基本内容。因此,它事实上也是一本诗歌创作指南,尤其在诗歌写作手法的修辞学方面有极大的实用功能。

藏族的《诗镜》共有656首诗,绝大多数为七字一句,共占623首,其余的诗中六字句1首,九字句12首,十一字句18首,十三字句1首,十五字句1首。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有105首,主要论述著作的重要意义、懂诗学的必要性、诗的形体、语言分类和诗的和谐、显豁、同一、典雅、柔和、易于理解、高尚、壮丽、美好、比拟等“十德”;第二章有364首,分别讲了35种修辞方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205个小类;第三章有187首,讲述了字音修饰(包括叠字、回文和同韵等难作体)、16种隐语修饰和诗的“十病”。

《诗境》的理论体系产生后,在藏族的很大一部分文人中兴起了新的文学思潮和文风。在此前,藏族文学领域流行的是“道歌体”和“格言体”诗歌,在此后,受《诗境》的影响产生了“年阿体”(Snyan-ngag)流派,这种诗歌讲究修辞、喜用词藻,比较注重形式。通俗点来说,有点类似于汉文化的“文人诗”。

比如,宗喀巴大师有一首“年阿体”的《萨班赞》:

到达知识大海之彼岸,

为经论宝洲地之总管,

美誉远扬传入众人耳,

萨班大师,受稀有颂赞。

睿智明察诸事物本性,

慈祥赐予格言宴众生,

佳行专修佛祖所喜业,

讳称尊名我向你致敬。

你的智慧纯无垢,

学识无边极渊厚,

如同光辉烁神路,

透照我迷惘心灵,

袒露无遗我惊奇。

极广佛智似文殊菩萨,

极白雪山之域众生的,

极美项珠辉照普天下,

极力消除阴霾,萨迦巴。

举世无双的佛王护法。

遍知一切的文殊菩萨,

精通五明的火班智达,

雪域唯一祜主,萨迦巴。

不分昼夜向你顶礼拜,

你的“相好”世代放异彩,

愿睹尊身常转圣法轮,

愿闻教语不断入耳来。”

此诗的藏文原本,共6个诗段,除第三个诗段是5句、每句7音节外,其余各段都是4句、每句9音节。

这首诗能体现出一些“年阿体”的特点,比如,诗中的“知识大海”、“经论宝洲”、“格言美宴”等,是运用了《诗镜》中所说的“省略形象修饰”手法,把“知识”形象化为“大海”、“经论”形象化为“宝洲”、“格言”形象化为“美宴”,在它们之间各省略掉一个属格“的”字。另外,诗的第4个诗段的4句,运用了句首一字重叠式。

这些修饰、音律等方面的手法,都是受到了《诗境》的影响的。

到了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年阿体”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发展并完善《诗境》理论体系的学者中,很多一部分是佛教人士,甚至,很多《诗境》的注疏都是由佛学深厚的高僧完成的。

比如,五世达赖喇嘛有一本《诗镜释难·妙音欢歌》,其中有一首赞美妙音天女的诗,这首诗每句是9个音节,一共4句:

身在洁白水生之蕊心,

梵天女儿妩媚夺人魂,

弹奏多弦吉祥曲悠扬,

向您致敬如意心头春。

同类推荐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所多玛的咒语

    所多玛的咒语

    期刊著名作家水湄伊人的最新力作《所多玛的咒语》,以严谨苛刻的态度,倾尽心血,打造精品,集惊悚、悬疑、魔幻为一身。经典唯美,飘浮诡异,悬疑惊悚及古埃及文化的深度魅力,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永远的古老的诱惑。母亲的离奇死亡,诱发了女孩叶苇对于自己前世今身之谜的探究欲望。殊不料,命案一再发生,一桩比一桩诡秘,死者竟全是处女座的男性。古老的咒语在灵验中…
  • 瞿少你要负责(全本)

    瞿少你要负责(全本)

    16岁时的蓝色天空被洒上污点后,叶欣朵用一层透明而密不透风的壳把自己紧紧包围了起来……三个男人陆续在她生命中纠缠不断。一个为从淫徒手里救下她,失手将对方打残,为她坐了牢,默默地守护在脆弱的她的身边。与他在一起,让她曾经被泼上污点的青春年华有了孤零零的温暖。一个爱玩的富家子弟,混迹于各声色场合,一场游戏让他对她另眼相看,玩火自焚式地陷入永久的纠缠。他能给她带来轻松的快乐,却驻不下心来。一个出身豪门世家的高干子弟,内敛沉稳而冷酷,遇见他,一直是她的灾难,他的霸道让她不断被刺伤……他的示好,他的纠缠,他偶尔的温柔,背后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将她命运改变的秘密。她发誓过要照顾表妹一辈子,在表妹胆颤心惊地对她说,“朵姐,我不想坐牢更不想死!你的命是我爸给的,你也要救妹妹这条命。”她命的确是两个男人给的!她宁愿将一切承揽了下来……为了亲情,她咬牙喝进婚姻的坟墓之中,尝尽了一切折磨……——————推荐月月完结的全本小说:《豪门债:老公,我要离婚!》http://m.pgsk.com/a/282044/《罂粟印:老婆,不准离婚!》http://m.pgsk.com/a/252294/《绑匪总裁:女人,你只是工具!》http://m.pgsk.com/a/366001/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教你学谚语(上)

    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绝世无双,腹黑世子妃

    绝世无双,腹黑世子妃

    传言,郡王府小郡主不良于行,偏甚得太后荣宠,一诏懿旨,赐婚于三世子,当夜,她便中毒而亡。再次睁眼,她是外星球的异能公主,木系魔法得心应手,更能笔起万物,洒豆成兵。废物?不良于行是她的伪装;懦弱?扮猪吃老虎是她的拿手好戏;无能?她一双巧手无人可及。他是当朝最为得宠的三世子,俊邪妖孽,武艺过人,智计无双,想要嫁给他的女人无数,他偏选择了不良于行的她。后来,他扔下一纸休书,她视若珍宝,潇洒离开。再次相见,她傲然而立,绝代风华,他怒不可遏:“你不是瘸子吗?”“谁告诉你坐轮椅的就一定是瘸子?我乐意,不行吗?”“既然不是瘸子,那便随我回去。”“不好意思,我已经收到休书了,不再是你的世子妃。”“本世子怎么不记得有写过休书?”“人不能太无耻。”“我有齿,还很白……”时过境迁,当她付出真心之时,才赫然发现,他竟是……而他所爱,更是另有其人……(文文先虐后宠,男女主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
  •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也许你没有钱,没有地位,也没有富爸爸;也许你正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这都没关系,你还有追求幸福未来的权利,有奋斗不息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你有与生俱来的气场,也有后天的进取心。掌握了气场定律,不怕找不到你的气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囚女倾城

    囚女倾城

    她是一枚棋子,受训多年只为进宫为妃。奈何事事难料,成为王府一介婢女,饶是这般,却依旧步步惊心。她,不愿去争,不愿去抢,但却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她不会任人宰割。到最后,她发现,亲情,友情,爱情……原来不过是水月镜花,靠的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