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四月开始,他就从家里离开,外出去钓鱼或探险,直到十月初才回来。整整半年都在外头游荡,而她却不喜欢外出,每每丈夫外出后,她都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在结婚二十多年后,她终于厌倦了自己的丈夫,也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她要卖掉自己的丈夫,而且是廉价卖掉。她在广告上还附加了优惠条件——收购我丈夫的人,还可以免费赠送他平时喜欢使用的全套打猎和钓鱼装备,还有丈夫送给她的牛仔裤一条、长筒胶靴一双、T恤衫两件以及里布拉杜尔种的狼狗一条、自制的晒干野味五十磅!她本来以为,这样糟糕的丈夫是不会有人要的,但事实却让她大感意外。在广告登出仅仅一天内,她就接到了六十二位太太小姐们的电话,其中二十三位都是很诚心地来联系她丈夫的。其中有人认为她的丈夫具备冒险精神,是一个真正的勇者,这样的男人可以依靠;有人认为她的丈夫崇尚自然,这种男人比较有生活激情,和这种男人相爱一定是很健康的;还有人认为这个男人爱好休闲的生活方式,正是最懂得生活的人……各种各样的理由似乎都证明了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无处寻觅,所以她们都真诚而迫切地希望能合法购买她的丈夫。
当这些购买者将自己想要购买的理由说出来时,这个女人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丈夫居然有这么多的优点,还有这么大的魅力,而自己却一直都没有发现。不过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她还没有把丈夫卖给别人。倘若卖掉了,也许她会后悔一生的。第二天,她就在报纸上又补登了一则小广告:“廉价转让丈夫事宜,由于种种原因取消!”当她丈夫从外地钓鱼回来,发现自己差点儿被当作商品卖出去的时候,忍俊不禁。当他问妻子为什么又不再卖他时,妻子温柔地说:“如果我把你卖出去了,我还能从哪儿再买一个你这么好的丈夫回来呢?”两人相视而笑,幸福洋溢在彼此的脸上……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美国的马里兰州。那个很抢手的丈夫叫查理·亨勒尔,而那位幽默的太太叫露易丝·亨勒尔。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恶作剧让露易丝·亨勒尔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也重新找回了欣赏与爱。尽量将生活简单化一旦奉行了简单的法则,你就会摆脱心灵受到的污染,摆脱使你的生活变得错综复杂的烦恼与琐碎。要想让生活过得快乐一些,不妨让自己活得单纯一些,这样才能享受到人生中更多的乐趣。如果你想要的太多,活得太复杂,烦恼肯定也会随之而来。
有一个流浪汉,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长途跋涉。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沙子,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缠在他身上。他右手托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左手拿着一块岩石,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个大铁球。他头上还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这个流浪汉一步一挪地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都会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抱怨自己的命运如此艰难,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他。正当他在炎炎烈日下艰难行走时,迎面来了一位农夫。农夫惊讶地问:“喂,疲倦的流浪人,你为什么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位农夫。农夫又问他:“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为什么还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流浪汉答道:“我很高兴你能给我指出来。我没认识到我在做什么事。”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随着继续前走的步伐,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
这时又有一位农夫从田里走来,见到流浪汉也十分惊异:“啊,好人,你扛了一口袋沙子,可一路上有的是沙子;你带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卡维尔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随着你走了很长一段了。”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经变了味的水,然后又把口袋里的沙子倒进了一个洞里。他站在路上,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了脖子上还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东西让他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他卸掉了所有负担,徘徊在傍晚凉爽的微风中,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轻松与惬意。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复杂的事,只有复杂的心灵和黑洞般没有边际不知深浅的欲望。就像一棵树,粗看起来有很多枝,再看是无数的叶,再看,还有数不清的细胞。但其实,它仅仅是一棵树而已。一切问题都可以化为最简单的,就如同电脑中所有问题都只有两个答案:是或不是。尽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一点,让我们的心灵变得轻松一点吧,须知我们的双肩载不动那么多的金钱、名誉、地位、情感、哀愁和怨恨。
干净利落地舍弃它们,轻松地享受现在的生活,不好吗?人生真正的满足不要在乎你是否富有,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只要你学会对自己满足,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22年1月1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了,享年一百零四岁。第二天,世界上有二十七家网站几乎同时出现了这样一张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为他贡献一切。在他的国家,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想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他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六十二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会选择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答案,请发给我们,我们愿把它刻在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墓碑上,因为他的墓碑至今还空着。
”问卷刚刚贴出不久,网站得到的回答日平均就达到了四百多条。而几家网站也根据点击率,公布了自己所选定的墓碑内容。一、墓碑的正面:人生最大的满足来自于对目标的追求。墓碑的背面:一个人一旦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达到了顶峰,就会有一种空前的寂寞感,这种寂寞感所带来的迷茫和绝望会把你送进天堂。二、墓碑的正面:成功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墓碑的背面:人人都追求成功,其实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魔鬼,而失败的背后才有一个救命的天使。三、墓碑的正面:无话可说。墓碑的背面:生命是一种太好的东西,好在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一种浪费。随后几家网站一直都在陆续公布,但人们已经逐渐失去了兴趣,因为那位渔夫的儿子在此期间公布了一封信,据说是海明威自杀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并交代了让他帮着将其中的内容刻在墓碑上。信是这样写的:“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看看风景再赶路好多人往往只顾匆匆赶路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其实,人生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结果,过程常常更值得珍惜。
儿子和父亲一起劳作,然后一起将种植出来的蔬菜运到城里去卖。这一天,父子二人又要到城里去卖菜。天刚亮,两人早早就起程。儿子想快点赶路,好在早晨到达城里,这样蔬菜就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一路都在不停地催赶马车。“儿子,不要着急,慢点走。”父亲说。“可是要想蔬菜卖得好,就得尽快到城里,赶个好时机。”儿子不同意父亲的观点。父亲没有再接话,而是躺在车上休息起来,儿子则在一旁加紧赶路。几个小时后,父亲醒了,看了看周围,然后对儿子说:“你姑姑家住在这里,我们都很久没有见面了,进去说几句话吧。”儿子很不高兴,父亲却说:“好不容易来到了家门口,怎么着也要见一面。”儿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老人们在一起聊开了……儿子气鼓鼓地等老人聊完,那已经是一个小时后的事情了。这次,父亲驾车了。走在岔路口上,父亲开始向右拐。儿子皱皱眉头说:“应该左边近吧?”“右边风景好。”父亲说。“咱们要赶时间的,看什么风景呢!”儿子生气了,说话有点冲。“生命在于享受,看看风景多好,不必急于一时。”父亲仍不以为然。
到了黄昏,他们走到了一条小河边,岸两边都是美丽的小花,父亲决定在这里宿营。儿子气坏了:“您怎么能这样?我们是出来卖菜挣钱的,不是来看风景的。以后我再也不跟您一起出来了!”父亲笑笑说:“孩子,享受生活更重要。”天刚放亮,儿子就叫父亲起来赶路。走了不久,就碰到一个人,他的车陷到沟里出不来了。“我们应该去帮他一下。”父亲跳下了车。“我们没有时间了。”儿子生气极了。“要知道你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依然坚持去帮了那个人。终于把那辆车弄上了路,太阳已经很高了。突然,一道强光闪过,紧接着是巨大的轰隆声。父亲摇摇头:“好像城里下雨了。”“都是您,如果按我说的做,咱们的菜都卖完了!”儿子还在生气。“放松些……这样才能长寿。”父亲微笑着说。终于走到了山顶,他们遥望城里。很久,两人都没有说话。最后,儿子对父亲说:“爸,看来您说得很对。”两人转头回家了,没有去那个叫广岛的城市。樵夫的困惑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