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与投行有关的业务以得到报酬。在外面看来,各种公司会积极构建一个“中国墙”,但是受利益的驱使,领导者们宁愿拆掉“中国墙”。这就是华尔街的文化。只要新股发行业务发展得好,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不会在意广大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失。
商业中非常重视“信用”,以失信为代价的成功只是一次,第二次就不会有人与你做生意。在虚拟倾向形式的投资中,信誉的丧失是更为可怕的。为了眼前的数十亿美元利益,经纪公司和分析师们是要以丢掉自己的商业信誉为代价的。在一个将信用当做立身之本的行业中,失去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的这一行为,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以一些优惠措施可以弥补过来的。刚才的美林证券的例子中,2002年,美林证券分析的股票损失超过了8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一些经纪公司要想重新赢得散户们的信任,这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当漫长了。
1998年时,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几乎迷失了方向,此时的股票市场牛市愈演愈烈。有太多的分析师在为公司的股票写评论报告时,彻底撕下了伪装的多年全心全意为投资者服务的面具,赫然成为高科技股票发行呐喊助威的“拉拉队队员”。
这些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又极不负责任的分析师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有损于个人投资者但有得于他们自己利益的事情呢?
乐观的预测
20世纪90年代的牛市中,很多的分析师开始变得懒惰了。他们不再辛勤地进行各种研究性工作;相反,他们忙碌于公司内部信息的新闻。为了保证得到公司的内部消息,他们重视的问题有了改变,以前他们综合分析公司的竞争力强弱或者公司的前景,后来他们根本不去关心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所以在2000年时,不足为奇的是分析师们几乎都没有预测到有朝一日高科技股票的泡沫会破灭。更有甚者,即使在股价下跌后,也很少有分析师建议散户们迅速卖出股票,这让投资者损失了很多钱,同时华尔街这些十分“专业”的分析师们的信誉也丧失殆尽了。
摇动的“中国墙”
“中国墙”是公司的融资部分和研发部分开的保护工具,这道工具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分析师们。1975年前,华尔街的最大收入来源就是经纪公司的佣金收入,分析师们提供给投资者的建议越有效,那么他能吸引到的客户就越多,佣金就越多。1975年佣金制度改革以后,华尔街的主要收入来源不再是佣金,而是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以及其他与投资银行有关的业务。分析师们所忠诚的对象从个人投资者转移到了这种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关系网的畸变
20世纪90年代,分析师们和公司客户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上市客户为了保持分析师们对这些公司的忠诚度,他们会偶尔向分析师们透露一些有关销售和收入的内部信息。公司也会偶尔在公司业绩报告中做些手脚,他们将调高后的业绩通过分析师们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他们上市的股票。有时财经新闻中简短的对某股票的过分夸赞,也许会把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推至最高点。对普通投资者来讲,他们的信息可获得性极为有限,他们成为了受害者。
不平等的游戏规则
如果把投资比作是一场比赛,个人投资者是处在边学边用的阶段,而分析师们在比赛中却是得心应手的。他们深知比赛中的技巧、比赛中的规律和比赛中的规则。现在分析师们的收入已不再依靠佣金了,更多的是他们依靠他们吸引到的投行业务来取得的。现在,在美国华尔街一位顶级的分析师一年的收入(包括红利在内)可以达到1000万~1500万美元。这场比赛中,个人投资者是在担着风险在比赛,可是分析师们玩的是稳赚不赔的游戏。
本部分内容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分析师与公司的过度“友好”关系,使得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要尽可能地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利益,一定要打破分析师与上市公司的互相讨好的关系。莱维特提出的一条建议就是他想说服华尔街,让他们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对整个行业进行整顿。他想让一些组织施加压力,从而提高执行力度,但是每一次他的想法都没有得到成功的实践。
华尔街对外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曾经有人提出要推出一种规则:分析师们要公开他们自己持有的股票情况,禁止分析师们进行的交易决策与他们向投资者建议的交易相反。还有其他的一些规定来限制分析师的行为,比如说分析师对某公司的持股高于某一很小的百分点,那么他的持股情况也要进行披露。事实上,这一系列措施,在莱维特看来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要华尔街的证券公司继续有分析师这一行业存在,这些分析师就会继续帮助投资银行开展业务,分析师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对个人投资者进行的伤害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如果真的想彻底解决,那么现在有一个在理论上十分有效的方法,即针对“中国墙”来说,就是要求研究部分和融资部分的关系彻底分离。
证交会发挥作用
证券交易委员会可以对投资对象进行评级,并且委员会要保证这种评价结果的可依赖性,个人投资者曾经是依靠分析师们的建议,有了这些评级,他们至少有一个可以参照的依据决定是不是进行投资。对于评级高的股票,或者其他证券,即使分析师们强烈建议不买入,个人投资者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判断进行买入投资。
独立团队
华尔街的券商们可以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可以与分析师们签约,联合制作一个在他们行业领域高级的分析报告,分析师的报酬可以由这个团队对所服务的会员公司每年的会员费来支付。比如,福特汽车公司是高盛投行的客户,高盛本身不就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布研究报告,但由华尔街所组成的独立团队对福特公司的股票进行评级,这样的评级结果可信赖性更高。
关于分析师
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分析师,他们要知道分析师们为什么强烈推荐给个人投资者某些股票。投资者要充分利用上面所说的独立团队、独立分析师的意见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可以充分扩大信息来源,从而补充自己只在华尔街的分析师那里得来的信息。莱维特推荐了两个机构:Value Lin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
一定要直接看公司给证交会的年度财务报表!
我相信很多人对2003年3月开始的美国股市会有一些了解,那时候所有行业的股价都在下跌,其中,通信行业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比其他行业要大得多。在经历了18个月的股市扩张之后,15个高增长的通信公司破产,这导致了股票市值下跌了2万亿美元以及40万人的失业。
事发前有人看到这种迹象了吗?其实股市大跌的迹象就在投资者们的眼皮底下。环球通信公司向证交会申报的材料显示:从1999年,这家公司就开始了长达8个季度的亏损。他们的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9月份开始,一年之内就从24%增加到了41%。事实上,专家们一直认为,资产负债率一旦超过了24%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这么一说,如果投资者们及时从报告中看到了这一些信息,然后快速抛出股票,我相信很多人的损失会大大降低。
但是,太多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这些基本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人投资者们如果能够掌握查阅财务报表以及辨别常用的会计手法,那么就可以捍卫自己的权益了。也许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不是专业学会计的,所以根本看不明白专业会计师们做出来的报表,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首先,投资者们要明白,所有的报表都是有一定的模式的,如果你掌握好了一张,那么其他所有的公司的报表你就可以看得差不多了,所以说,关键在于“尝试”。
其次,不要去看以邮件形式发给投资者的年度报表,因为这里面存在做过一些处理以混淆阅读者的情况。投资者们一定要直接去看公司报,看证交会的年报,这里面的信息是最丰富也是最真实的。交给证交会的报表也是通过独立审计师的审计的。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是,投资者们不要过于放心那些在我们心目中比较高素质的公司,比如朗讯、摩托罗拉、思科等这些蓝筹股,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玩过数字游戏来辜负投资者们对他们的信任。所以说,投资者要认真对待自己所要投资的股票,不要对任何一家公司无理由地相信。投资者要学会阅读会报表,要自信自己有能力从报表中得到一些关键信息。
怎么办?
每年上市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年度报告,必须包括由会计师所做的三个文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下就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广大投资者学会如何获得有效信息。这里介绍的比较简单,如果想了解更多,建议读者仔细阅读莱维特的《散户至上》这本书。
资产负债表
这个表是对公司总体财务状况的概括。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哪家公司是依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哪家公司是通过负债进行扩张经营的。
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内容有:某一特定时点(通常是报告期的最后一天)的资产、现金和设备等可以继续赚取更多利润的物品都是资产;负债,即债务和应付账款(本公司应向其他公司支付的账款;所有者权益,即为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资产负债表下设几个科目:资产部分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摊销。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后面的就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了解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就可以学着如何使用了,我们的目的是从中得到一样改变投资策略的线索。想要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简单的办法就是检查存货和应收账款(它们都在流动资产科目中)。如果两者中的任一项比一个损益表中的销售量(或者收入额)增长得快得多,那么这个公司就会有麻烦了。比如说,如果存货不断增加,可以是公司在销售方面出现了困难。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超出了销售量的增长速度,这种趋势很可能向我们暗示公司的信贷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因为买的人多,但他们使用了延期付款,这样公司的负债不能及时偿还,会降低公司的信用等级。还有很多的其他衡量指标,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总之,大家要学会从负债表中得到一些公司的经营信息。
损益表
损益表,也称为利润表,是对公司一个季度或一年的业务活动的总结。资产负债表是用来衡量公司总体经营状况的,损益表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损益表有两个部分:收入和费用。分析师们认为收入这部分是衡量企业业绩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因特网出现以后,由于许多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于是收入的增长代替了利润的增长,成为股票市值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收入状况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市场份额。收入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各种费用的存在,因为投资者需衡量的是净收入,也就是通过损益来衡量公司的总体业绩。
在损益表中对股票投资决策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资产收益率。它的计算方法是用损益表中的净收入除以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这个收益率越高,表明资金提高收益的状况越好。一般来说,经营状况正常的公司,资产收益就在5%以上。
现金流量表
正如上面所说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的总的运营状况,损益表体现出了公司的业绩,其实现金流量表反映了现金从哪来和到哪去。现金流量表由三个部分组成: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
想从现金流量表中找出线索,有时十分必要的是将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将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的净收入以10%的增长率增长,而经营活动中现金的增长率只有1%,并且,之前两个数据是相似的,那么这就说明了净收入增长率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有可能是这个公司捏造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