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情景只能在美国西部牛仔的身上看到,犹太人十分重视合作,他们认为,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是成功的一半,不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生活中。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不要鄙视任何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在有钱和有时间的条件下创造奇迹。
10人即为共同体
有个小贩在大街上边走边吆喝:“有人要买人生秘诀吗?有人要买人生秘诀吗?”街上的行人一听,纷纷向他拥来,其中还有几位拉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要买他的人生秘诀。小贩说:“使人能真正活下去的秘诀,就是要注意使用自己的舌头。”在犹太人的寓言中,类似的劝诫别人用舌头(讲话)时多加小心的故事、格言不在少数。《塔木德》中说:“舌头这个东西,说它好,没有比它更好的;说它坏,没有比它更坏的。”舌头坏的地方,用一位拉比的话来说,就是“会招致别人动怒或不和”。正因为“言语不慎”对外会造成民族纠纷,对内会造成自己人不和,所以,犹太人非常注意管住自己的舌头(犹太人不轻易谈钱,恐怕也属于舌头管制条例中的一款)。而一旦在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因言语不慎而失和的情况,失言者往往会尽可能地向对方道歉,请他原谅。要是对方接受了道歉,并表示宽恕,那自然是一切都算了结了。
然而,要是当事人执意不肯原谅,那又怎么办呢?在这一点上,犹太人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这个“言语不慎”而又得不到当事者原谅的人,会转而去询问其他10个与此毫无关联的犹太人,把前前后后的经过向他们作出说明,并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向他道歉,但对方仍不肯原谅,然后问这10个人他们是否能够原谅他。要是他们都同意原谅他的话,那么无论当事人的态度有无变化,失言者都无须再于心不安,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原谅。要是在失言者向他道歉之前,当事人已经死了,那么,失言者也可以请10个犹太人一起来到死者的墓前,当着大家的面向死者乞求原谅。要是这10个人原谅了他,那就等于死者原谅了他。
犹太人别出心裁地想出这么一个摆脱一方当事人的方法,给予失言者以解除怨结的机会。所以,这10个人就可以做主的办法就有智慧在里面了。之所以规定要10个人的原谅才可以代替当事人的原谅,是因为在犹太人看来,9个人以下 (包括9个人)只能是个人,而10个人就是集体。10个人是犹太人结成共同体的“法定最少人数”,有10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集会”。所以,10个人的态度就是犹太人集体的态度,10个人的原谅就是犹太人集体的原谅。这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犹太民族的存在和集体的权威始终高于犹太人个人,犹太共同体有权干预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免它造成集体的分裂,遗祸全体犹太人。借用另一则寓言来表达的话,就是:犹太人个人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就是对犹太民族的所为。
有一艘船载着许多人在海上航行。旅客中有个人拿起锥子在自己座位下挖了一个洞。旁边的旅客见状大吃一惊,纷纷责备他。他却说:“这是我的位置,我要干什么,你们管不着。”结果,没有多久,洞凿成了,整艘船也随之沉入了海底。所以,《塔木德》教导说,每个犹太人都要自觉地从它们会给犹太民族整体带来什么影响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正由于这个道理,犹太人在请求赦免罪过时,不说“我”怎样怎样,而一定说“我们”怎样怎样。因为哪怕是自己一个人犯罪,犹太人也必定认为是集体犯的。在他们看来,犹太人就像一个大家庭,自己犯了罪,也就等于全体犹太人犯了罪。所以,必须从“我们”的立场出发作出忏悔,请求赦免。反过来,自己虽然没有犯罪(比如说偷盗),但如果发现了某个犹太人的偷盗行为,发现者自己也必须向上帝谢罪。“因为自己的慈善做得不够,所以别人才会去偷盗。”这不是犹太人习惯于自虐,而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由这种意识生发出来的民族责任感,是一种较单纯的地域纽带坚韧千百倍的“道义”纽带,而这种“道义”纽带又仅仅需要“10个人”就可以编就!
重视团队精神
犹太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富于集体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民族。其影响世界的两大巨著《圣经》和《塔木德》,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犹太人的合作往往是几十人或上千人的合作,这就使人不得不对这种集体精神大加推崇。而犹太人超凡智慧的原因之一,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也许是共同的厄运和压力的缘故吧,许多犹太人的交往往往局限于一个很小的朋友圈子中或犹太同胞中。尽管这种圈子有时过于封闭,但仍使许多著名的犹太人彼此颇为熟识,成为学术上的知己对手,促进相互的交流和竞争,同时促进了共同发展。这或许又是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有一句犹太格言:予人幸福犹如喷洒香水,喷洒之时自己也会沾上几滴。
从前有一个农夫,赶着一只驴和一匹骡子,这两只牲口身上都背着很重的东西。那驴子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还不觉得怎样,到了山间陡峭的小路上时,觉得非常吃力,便请求骡子能替它分担一小部分。但骡子理也不理。不久,驴子筋疲力尽,累死在路上。在这荒山野野,农夫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驴子所背的东西都加在骡子身上。骡子叫苦连天,懊悔莫及,它说:“我该受罪,如果在驴子求我时我能稍微帮助它一下,我现在也不至于背着全部东西,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与人共事,切记“助人即自助”。自私是互助的最大敌人。
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些事情只有人们相互合作才能做成。而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注重团结协作。
其实,很多时候与人合作,并不意味着自己吃亏。因为与人团结协作就是强大自己,与人团结协作也就是帮助自己。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吃完鱼后,他又没有什么办法维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渔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合作才能生存的例子。在现实里,或许你掌握了生产某个产品的关键技术,他掌握着这个产品的原材料,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想发展的最好方式就只有合作了。如果都想独自发展的话,结果可能就是都无法壮大起来。
注重别人的意见
两千年以前,耶稣说过:“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在耶稣出生的两千多年前,埃及阿克图国王,给予他儿子一些精明的忠告。阿克图国王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换句话说,不要跟别人争辩。别说他错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运用一点交际技巧。因此,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切记:尊重别人的意见。切勿指出对方的偏激。
笛尔是一位建材商人,他的竞争对手到处散布笛尔的公司信誉不好,材质低劣,即将破产,致使笛尔丢失了一份10万块砖的订单。笛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 事情很凑巧,这一天,笛尔接到一个建材商要一批建筑用砖,他提出的型号自己公司里没有,而说自己坏话的竞争对头那里却有。
这使笛尔感到为难,是告诉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 最终,笛尔还是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位竞争对手的家里,接电话的人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笛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笛尔。 笛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谎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 笛尔的心情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阴霾也获得了澄清,俩人的关系也向着友好一面迅速发展。 北卡罗来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公司的工程师。他向公司代表提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怎样提高员工工资的方案,但他没听别人的意见,使他的方案没被通过。他说:“我太忙于为我的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我的建议也就胎死腹中。我深深明白我所犯的错误。”
“不久,我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中,我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讨论每个要点,在适当的时候,我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我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我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却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我现在深信,如果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你想学习一些有关做人处世、控制自己、增进品格的理想建议,那你就向富兰克林学习吧!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擅长交际的外交家。 当富兰克林还是年轻人时,有一次,一位老人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弄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知识又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