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丽贝卡被公司派去参加一个销售专题讨论会,她很清楚自己的专长,特别是转型人才和国际微机市场动态等问题,她计划在会上与业内精英做一个很好的交流并使自己有所提高。
但是,第一天她就遇到了麻烦,公司额外的要求她来协调与会者的傍晚活动。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的履行公司作为东道主的职责。本来为这次讨论会的成功做出贡献也是丽贝卡的心愿,这也符合她的价值观和原则,她越思考越觉得这是她应当做的。
于是,她就接受了,但她发现自己处于巨大的压力和忧虑之中,来回奔忙,试图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但由于抽不出时间来做原来想做的事而使自己变得很沮丧。
就在这种沮丧中,她突然停下来,问自己:“等一等,我为什么要去做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呢?我有义务去执行公司派给的任务,但我也不必去做我做不了的事啊?再说公司并不是不明白我的长处,我向他们说明我的处境,他们应该会派一名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来接替我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丽贝卡深深吸了一口气,拨通了公司的电话,将自己目前的处境跟上司做了沟通。上司立即明白了她的想法,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派出了一名专门安排各种活动的公关经理接替了丽贝卡。
在这次研讨会上,丽贝卡独特的见解和市场眼光赢得了业界人士的普遍赞扬,也给戴尔公司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和良好的影响。
做老板的都喜欢认真工作的员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讲求牺牲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范员工,最后你可能会丧失自我。而且不懂得拒绝,会使你的工作日渐繁重,生活各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更多的时间遭到浪费。不断增大的压力让你不堪重负,你的体力与脑力毫无意义地流失,工作成果大不如以前。
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替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头来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活得自在一点,请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思路越清晰,表现就越好
微软公司内部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比尔·盖茨发火了。他瞪着两眼,大眼镜歪歪斜斜地挂在鼻梁上,脸红脖子粗。……他坐在微软的小圆会议室里,里面挤满了参加会议的人。房间里共有20位微软公司的人员,大家围坐在一个椭圆形的桌子边。大部分人都不敢看他,不时偷瞧他两眼,也是战战兢兢的。
一位软件设计师试图说服盖茨或至少使他消消气,可他说出来的话却是支支吾吾、结结巴巴,结果是自找没趣,白费心机,无济于事。此时,一位个子娇小、语气温柔的女士开口了。她大概是房间里唯一没有被盖茨脾气震住的人。当众人都有意避开盖茨目光的时候,只有她注视着盖茨的眼睛。
她以平和的声调两次打断盖茨的说话。第一次,她的讲话似乎使他平静了一会儿,可是,不一会儿,他又开始大声指责众人。在她第二次说话时,盖茨开始安静下来听她讲,两眼盯着桌子,认真地思索着。听着听着,他的气消了,对她说:“好,这似乎不错。往下讲。”后来,盖茨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议。
其实,这位女士说的与其他人所讲的也没多大差别,但是,她镇定安详,也就能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思维清晰有条理,而不惊惶失措。她的一举一动都传递出信息:你的发火吓不倒我,对你的指责我泰然处之,我没有被吓昏头。
这个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思路清晰时,你才不会被混乱的场面所干扰,只有保持清晰的思路,你才能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如果我们的思考是理性的,我们就能得到更接近客观的评价,就能迅速找到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位空军飞行员说:“二次大战期间,我担任F6型战斗机的驾驶。头一次任务是轰炸、扫射东京湾。从航空母舰起飞后,一直保持高空飞行,然后再以俯冲的姿态滑落至目的地300英尺上空执行任务。
“然而,正当我以雷霆万钧的姿态俯冲时,飞机左翼被敌军击中,顿时翻转过来,并急速下坠。
“我发现海洋竟然在我的头顶。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救我一命的吗?
“我接受训练的期间,教官一再叮咛说,在紧急状况中要沉着应付,切勿轻举妄动。飞机下坠时,我就只记得这么一句话,因此,我什么机器都没有乱动,我只是静静地想,静静地等候把飞机拉起来的最佳时机和位置。最后,我果然幸运地脱险了。假如我当时顺着本能的求生反应,未待最佳时机就胡乱操作了,必定会使飞机更快下坠而葬身大海。”他再强调说,“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教官那句话:‘不要轻举妄动而自乱脚步;要冷静地判断,抓着最佳的反应时机。’”
在明晰情况后,才付诸行动。可以想象,如果方向错了,行动越快,显然会陷得越深。只有遇事沉着冷静,才能有效地处理问题。
保持冷静清醒。保持冷静的头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头脑,不要由于缺乏必需的力量,就否定一个可能的观念或构想。反之,你要执著于伟大的、值得为之奋斗的构想,一一克服各种难题。
发现问题关键,培养重点思维
一天, 美国福特公司客服部收到一封客户的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作为饭后甜点。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你们的车子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上,问题就发生了。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动不了。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为什么?”
很快,客服部派出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写人的人时,对方刚好是在用完晚餐,准备去买今天的冰淇淋。于是,工程师就和他一起往冰淇淋店开去。结果,买好香草味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就发动不起了。
这位工程师之后又连续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发动不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工程师忙了好多天,依然没有找到问题所在。工程师有点气馁,不知道是不是该放弃,转而接受退车的现实。
但职业的使命感使工程师冷静了下来,开始研究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不久,工程师发现,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口味的要少。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中最畅销的,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地拿取,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中,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
现在,工程师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时间较短就无法发动?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很快想到了答案:应该是“蒸汽锁”。买其他口味的冰淇淋由于花费时间较多,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时间散热。
在这个事件中,购买香草冰淇淋虽然与发动机熄火并无直接联系,但购买香草冰淇淋确实和汽车故障存在着逻辑关系。问题的症结点在一个小小的“蒸汽锁”上,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这个细节被细心的工程师发现,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弄清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就等于找准了应该瞄准的“靶子”。否则,要么劳而无功,要么南辕北辙。
全公司里除了创立者之外,杰克是唯一一个不是工作狂的人。没有人知道杰克如何运用时间,也不知道他的工作时数是多少,但他的确逍遥自在。
他只参加重要客户的会议,把所有精力拿来思考如何在与重要客户的交易中增加获利,然后再安排用最少人力达成此目的。杰克的手上从未同时有三件以上的急事,通常一次只有一件,其他的则暂时摆在一旁。
另一个有意思的人是詹森。他的办公室很小,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同事,是一个非常拥挤且骚动的办公室,有人打电话,有人正准备着向客户做报告,屋子里到处是声音。
但詹森好比一片平静的绿洲,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分内的事上,他在运筹帷幄。有时他会带几位同事到安静的房间内,向他们解释他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不只是讲一两遍,而是再三说明,务求交代所有细节。然后,会要求同仁重述一遍他们即将进行的工作。詹森的动作慢,看似毫无生气,且近乎半聋,但他是非常棒的领导者。他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思索哪件工作最具价值,谁是最合适的执行者。然后,紧盯着事情的进度。
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关键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关键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费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这是高效员工的必备法则,掌握着个法则,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某部门主管因患心脏病,遵照医生嘱咐每天只上班三四个小时。他很惊奇地发现,这三四个小时所做的事在质和量方面与以往每天花费八九个钟头所做的事差不多。他所能提供的唯一解释便是:他的工作时间既然被迫缩短,他只好将它花在最关键的工作上。这或许是他得以维持工作效能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分解难题,把大问题分解成小目标
1872年,“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当地有关团体立即来访,请求他在波士顿指挥音乐会,施特劳斯答应了。但谈演出计划的时候,他被这个规模惊人的音乐会吓了一跳。
原来,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场有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而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是2万人?
施特劳斯想了想,居然答应了。到了演出那天,音乐厅里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指挥得非常出色,2万件乐器奏起了优美的乐曲,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原来,施特劳斯任的是总指挥,下面有100名助理指挥。总指挥的指挥棒一挥,助理指挥紧跟着相应指挥起来,2万件乐器齐鸣,合唱队的和声响起。
有时候,我们碰到的难题无法局限在某一个层次进行处理,但分成不同层次就好解决了。由此可见,“分”是一种大智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心理上的压力,也能帮助我们将难解决的问题高效解决。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要攻克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畏难心理,如果困难太大,很容易使我们因畏惧而裹足不前。若将困难划分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去攻破,那么,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瓦解了。
在1984年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问他:“您是靠怎样的锻炼才夺得今天胜利的?”他出人意料地说:“我凭借智慧获得了第一。”
当时,大家认为山田本一只不过是偶然取得了第一名,对这句话也并没有太在意。因为马拉松比赛比的就是体力和耐力。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只有他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他才有可能获胜。爆发力和速度则在其次,如果说是用智慧取胜,那是闻所未闻。于是报纸上便善意地挖苦他。
然而,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赛,结果又夺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问他取胜的经验,山田本一依然是那句话:“我凭借智慧获得了世界第一。”这一次,报纸上没有再挖苦他了,但对他获胜的秘密依然不解。
十年后,大家心中对山田本一胜利秘诀的疑惑终于解开了。在其自传中,山田本一这样写道:“每次比赛前,我都会乘车把比赛的线路进行一次仔细的勘查,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例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条小河,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教堂……照这样的方法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为止。到比赛开始的枪声一响,我便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了这样的几十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刚开始时,我不懂得这样的道理,而是跟大家一样把目标定在了四十多公里外的终点线处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原来我被前方那段望不到边的路程给吓倒了。”
许多困难乍一看起来像梦一般遥不可及,然而我们本着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去实现的决心,有效地将问题分解成许多板块,这将大大提升我们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效率。
许多人就是由于恐惧压力,所以向难题投降。战胜难题和压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善于把大难题化作小难题;将大的压力,分解为小的压力。分解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当一个原先令你畏惧的问题被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放在你面前时,你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征服它们。所以,尝试用吃牛排的方式来对待你的问题,你会发现那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