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改变思路的人,总能给自己赢得让人们发现自己才华的机遇,在成功无望的时候创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迹。
追求共赢,提倡建设性思维
有这样两个人:一个人很有钱,却不善于交际;另一个人缺少资金,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善于疏通,是个交际神通。有一天,这两个人碰到了一起,并聊得相当投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两人决定合伙做生意。有钱的人出资金,善于交际的人疏通关系。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他们的生意很是红火,事业也越做越大。此时,那个善于交际的人起了歹心,想自己独吞生意。
于是,他便向那个出资金的人提出,还了合伙时的那些资金,这份生意算他一个人的了。当然,那个出资的人肯定不会愿意,因此,双方开始了长时间的僵持,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最后,这件事也只有让法院来解决。不过,那个有神通的人不愧有神通,他在两人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便已经给对方下了套,在登记注册姓名时,他只注册了他一个人的名字,虽然那个出资金的人是原告,却因为那个善于交际的人早就下好了套,使得出资人最终输了官司,眼睁睁地让那个善于交际的人独吞了生意而无能为力。那个不善于交际的人一怒之下把有神通的人的货物全烧了,结果两个人谁也没捞到好处。
如果我得不到好处,那么你也别想得到,这是典型的破坏性思维。当然,破坏性思维的地方很多,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两败俱伤……,都是描述的破坏性思维。
以克劳斯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的,它则主张无限制地使用暴力去摧毁敌人,他们的“全胜”就是竭尽全力的杀戮。中国的《孙子兵法》,它的最高原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具体体现是“兵不钝而利可全”,要求“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最高目标是全我以存,全敌以降;“上将攻心,中将伐谋,其下攻城”。
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倡建设性思维,建设性思维非常重要了,处理各种矛盾,追求共赢、双赢都要运用建设性思维,从整体上获得最大效益。在这方面,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洛克菲勒跟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后来因为经营方针不统一,两人意见分歧很大,必须有一个离开!
两个人都想得到公司,那怎么分呢?洛克菲勒想了个办法,就采取股份拍卖的方式!洛克菲勒想志在必得。最后,对方因为差几百美元顶不住了,就将股份转让给了洛克菲勒。
我们看,洛克菲勒充分运用建设性思维的智慧,面对“分家”,他不是诉诸法律,引起争端,而是让对方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败下阵来,心服口服!
这样他既没有得罪人,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整个公司!
洛克菲勒的故事告诉我们,建设性思维比破坏性思维更具杀伤力。
当你从建设性思维的角度出发,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达到“利己又利他”的效果,反之,破坏性思维就会让双方都得不偿失。
工作中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想象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只要你能够主动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条件和资源,那么再难的问题都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不仅要靠智慧,而且也要靠想象力,借助想象力的翅膀,飞越问题所在的圈子,以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去审视问题,问题的答案自然就会水落石出。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大颅榄树绝处逢生,就得益于科学家丰富的联想。在这个国家有两种特有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在16、17世纪的时候,由于欧洲人的入侵和射杀,使渡渡鸟被杀绝了,而大颅榄树也开始逐渐减少,到了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13棵。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堪布尔来到毛里求斯研究这种树木,他测定大颅榄树的年轮时候发现,它的树龄是300年,而这一年,正是渡渡鸟灭绝300周年。这也就是说,渡渡鸟灭绝之时,也就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日。这个发现引起了堪布尔的兴趣,他找到了一只渡渡鸟的骨骸,发现其伴有几颗大颅榄树的果实,这说明了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果实。
一个新的想法浮上了堪布尔的脑海,他认为渡渡鸟与种子发芽有莫大的关系,可惜渡渡鸟已经在世界上灭绝了。但堪布尔转而想到,像渡渡鸟那样不会飞的大鸟还有一种仍然没有灭绝,吐缓鸡就是其中一种。于是他让吐缓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几天后,被消化了外边一层硬壳的种子排出体外,堪布尔将这些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在苗圃里,不久之后,种子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这种濒临灭绝的宝贵的树木终于绝处逢生了。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假如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偶然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创意和机遇。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
想象力的伟大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
1975年8月的一天,四川省汶川县白岩村的青年姚岩松,劳动之后坐在地上休息。他意外地发现,脚下有一只“屎壳郎”在向前爬行,而且正推动着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这一现象引起了姚岩松的兴趣,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了好久,似有所悟,又好像越来越迷惑不解。第二天一大早,他在山坡上又找到了一只“屎壳郎”。为了进一步观察,他用白线拴了一小块泥土套在这只“屎壳郎”的身上,让它拉着走。奇怪的是,这一小块泥土比昨天的那块要轻得多,而这个“屎壳郎”却怎么也拉不动。姚岩松接着又找了好几只“屎壳郎”来做同样的试验,情况都一样。这让姚岩松悟出一个道理:拉比推更费劲,能够推得动的东西未必能拉得动。
姚岩松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早就发现,在电影上看到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耕作机械不可能行驶在自己家乡狭小的、又高又陡的山地上,他深深感到遗憾。这时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推土,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呢?
按照这一联想,他把从山上采摘来的茅花秆一节一节地切断后,又一节一节地制成“把手”、“机身”、“犁圈”等,忙碌了几天,终于制作出了一台用茅花秆和小铁丝做成的耕作机模型。3个月后,姚岩松耗费数千元制作的耕作机开进了地里,但它却不听使唤。寝食不安的姚岩松有一天在岷江河畔被一台推土机吸引了。他发现,推土机由于机下有履带,所以稳定性强、着地爬动力好。这时他又联想到,耕作机同推土机一样,要稳定性强,着地爬动力好,不也可以装上履带吗?
又是几个月过去后,姚岩松的第一台“履带式耕作机”终于问世,但这还不是最后的成功。后来又经过数百次改进、试验,直到1992年2月,他才成功地拿出了第十台“屎壳郎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耕作机械传统的结构方式,他的这一发明兼具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在国内属于首创。
姚岩松发明的这种“屎壳郎耕作机”,体积小,重量轻(仅64公斤),一个人就可以背上山;可以在石梯上行进,还能爬45度的坡,两小时耕的地就相当于一头牛一天耕作的地,而它的价格也只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由于它具有这些优点,机器一问世,要求联合生产的厂家就络绎不绝。
在人类科技史上,科学的发现和技术成果的获得,与那些最早被斥为“异想天开”的想象的联系,已被科学史所证实。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100年前构思的飞船及海底游船,与今天的航天飞机、潜艇惊人地相似,也使我们得出同样的结论,即人类的唯一极限是系于其脑袋的。
这一结论同时包含着另一个疑问:在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什么想象力的开发运用,还远远没有达到其顶峰呢?答案是:大部分人虽然只知道想象力的存在,却不知道它的无限的运作法。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如果违背了规律,任何想象都不会产生有价值的创意,而只能成为“天马行空”般的臆想。而且,只有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创新的成果不可能产生于纯粹的想象中,它需要你在想象力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创造出趋于完善的创新成果。
第7章靠"蛮力"称职,不如借"智慧"做到优秀 (3)
如果找不到“方法”,就改变“问题”
詹妮芙·帕克小姐是美国鼎鼎有名的女律师。她曾被自己的同行——老资格的律师马格雷先生愚弄过一次,但是,恰恰是这次愚弄使詹妮芙小姐名扬全美国。
事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