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干胜过蛮干,执行要讲方法
汉斯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被加薪。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杰克,杰克只工作了1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仍然没有给汉斯加薪,这引起了汉斯的愤怒,他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很高兴地给你加薪。”
汉斯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汉斯去跟杰克谈谈:“可能他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汉斯就去问杰克:“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杰克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汉斯红了脸,一言未发。
能否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往往决定了你的工作是轻松还是辛苦,事业之路走得是远还是近,最后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是行事时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巧妙灵活的思路解决难题,胜于一味地蛮干。“苦”的坚韧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功,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他任电报操作员时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工作时打盹的装置。亨利·福特安装了一条运输带,从而减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烦。在此问题解决后,他又发现装配线有些低,工人不得不弯腰去工作,这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他坚持把生产线提高了8英寸。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生产力。历史上,无数新发明、新创造便是如此诞生的。人们眼中的“懒汉”,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还有许许多多的员工,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却用自己的“巧干”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被人解决的难题。人的智慧潜能是无限的,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不要一味蛮干,多几分“巧”,也许你就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巧干是抓准了事情的关键,并找到了有针对性的方法。巧干既可以减少劳动量,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魏国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曹操得知后亲率大军20万杀奔汉中,要为夏侯渊报仇。黄忠自告奋勇深入敌后去夺取曹军粮草。诸葛亮放心不下,令赵云领一支人马同去。黄忠在北山脚下被围,苦战多时。不得脱身,赵云见黄忠去后许久不归,急忙披挂上马,前去接应,曾先后两次杀入重围,救出黄忠及其部将张著。曹操在高处看到赵云东冲西突,所向无敌,愤然大怒,亲领左右将士追赶。眼看大军追到蜀营军门以外,守营将领张翼看到敌我悬殊,情势危急,慌忙要关闭营门,赵云喝止,一边将弓弩手埋伏到寨外,一边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单枪匹马立于营外。魏将张郃、徐晃先到,看到这番情景,疑心设有伏兵,不敢向前。曹操到后,却催督众军,杀奔营前。这时,赵云依然纹丝不动,魏兵以为确有伏兵,转身就往后逃。赵云乘机把枪一指,蜀军顿时鼓声震天,杀声动地,强弩硬弓一齐射出,魏兵心慌意乱,只顾逃命,互相践踏,死伤累累。拥到汉水边时,又互相争渡,落水淹死者无数,大批辎重器械丢弃,蜀军无一伤亡,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胜利,刘备得知后,亲到现场了解作战经过,非常赞扬地对诸葛亮说:“子龙(即赵云)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三国演义》里赵云临敌应变以“空营计”吓退曹兵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到了赵云的英勇气概和随机应变、创造发挥的能力。一个出色的执行者不仅应该依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做事,也应该善于变通,带着思想去执行。
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任务,处理不同的情况,需要因时因地制宜,作出不同的决策。执行时,需要一种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实际情况办事,自觉用理智战胜冲动,用巧干战胜蛮干,这才是职场成功的捷径。
归根结底,执行要讲究方法。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其关键不在于苦干,而在于巧干。
思路决定出路,有“智”者事竟成,
世界上一切革新、发明、创意、主张,都是思考的产物。科学的思考,创造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推进了文明的演进。
长时期的持续思考能创造奇迹。睡梦也是思考的延续,有时,甚至在梦中都会有所得。在科学史上,这种“奇迹”比比皆是,缝纫机的发明即是一例。
当时,埃利阿斯·豪将全部财富投资于缝纫机的发明,但这个项目的最后一个问题,即缝纫机针的针孔应设在什么部位,成了一个关键点,他千思万虑都得不到确切的结果。有一次,在睡梦中,他见有一群野人在他周围唱歌、跳舞,蛮族王下令他必须在24小时之内制成缝纫机的针,若是超过规定时间,就将他放进大锅煮熟给大家分食。他烦恼万分。突然,他发现野人手中的长矛,在尖刺上有个孔。他终于找到了答案。他惊醒时,是夜里3点钟。于是,他急忙起床,赶到工作室,借梦中得到的启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的设计。
正因为思考的神奇魅力,人才总是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开发,对思想的力量百般倾心。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思路往往决定了他会向哪个方向走,而他又会向前走多远。如果缺乏好的思路,即使他再聪明、再有抱负,也会和成功失之交臂。拥有了好的思路,就能够在迷雾中看清目标,在众多资源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
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热忱鼓励人们进行认真思考,让思想自由腾飞。他深情地讴歌“思想的力量”,指出:“这思想时而迅如闪电,时而静若寒剑。只有思想是人的女友,他唯独同她永不分手,只有思想的光焰才能照亮他路上遇到的障碍,揭示人生的谜,揭开大自然的重重奥秘,解除他心中漆黑一团的混乱。思想是人的自由的女友,她到处用锐利的目光观察一切,并毫不容情地阐明一切。思想把动物造就成人,创造了神灵,创造了哲学体系以及揭示世界之谜的钥匙——科学。”
唯有思考,才能开发出智慧的潜能,才能撞开才智的大门。当今,人类知识总量已超过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全部科学知识的四分之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现的。“知识爆炸”的态势警策我们,光会积累知识,即使皓首穷经,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双脚书橱,难有多大作为;而思维能力强的人,却能再造知识,开发智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据科学家计算,现代人的大脑潜在能力十分惊人。人的神经元每秒钟可接受14~25比特的信息量,就是说,一个正常人的大脑能容纳的信息量,约相当于5~7.5亿册书籍的容量。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脑力开发量还是微乎其微的,人的巨量“脑力资源”尚有不少“处女地”尚待开垦。而开垦的重要方法,就是要积极调动大脑的思维功能,采取多种方法,激活大脑的运行,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招聘业务经理,吸引了很多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前来应聘。在众多应聘者中,有三个人表现极为突出,一个是博士A,一个是硕士B,另一个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C。公司最后给这三个人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个商人出门送货,不巧正赶上下雨天,而且离目的地还有一大段山路要走,商人就去牲口棚挑了一头驴和一匹马上路。
路非常难走。驴不堪劳累,就央求马替它驮一些货物,可是马不愿意帮忙,最后驴终于因为体力不支而死。商人只得将驴背上的货物移到马身上,马就有些后悔。
又走了一段路程,马实在吃不消背上的重量了,就央求主人替它分担一些货物,此时的主人非常生气地说:“如果你替驴分担一点,现在就不会这么累了,这都是你自找的,活该!”
没多久,马同驴一样也累死在路上,商人只好自己背着货物去买主家。
应聘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人在途中应该怎样才能让牲口把货物驮往目的地?
A说:把驴身上的货物减轻一些,让马来驮,这样就都不会被累死。
B说:应该把驴身上的货物卸下一部分让马来背,再卸下一部分自己来背。
C说:下雨天路很滑,又是山路,所以根本就不应该用驴和马,应该选用能吃苦且有力气的骡子去驮货物。商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造成了重大损失。
结果,C被通用电气公司聘为业务经理。
A和B虽然都有较高的学历,但是遇事不能仔细思考,应聘没有成功。C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遇到问题不拘泥原有的思维模式,善于运用自己的思想,灵活多变,所以他成功了。
C就是一个用自己的思想工作的人。
实际上,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一旦进行认真思考,便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天无绝人之路。真正聪明的人,会充分开动大脑,顺着好的思维方式,走向成功的快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