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命,让执行不打折扣
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大家都说“拿下美国B客户非常难!”
真这么难吗?崔淑立不信。这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B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因时差相差12个小时,此时正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及时回复,客户就不用再等到第二天了!从这天起,崔淑立决定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当地上午的时间里处理完客户的所有信息。
由于崔淑立与客户及时沟通,开发部很快完成了新外观洗衣机的设计图。就在决定把图样发给客户时,崔淑立认为还必须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当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日清”——整机外观图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了!
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立刻打开家中电脑,当她看到客户的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
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可以回复的就即时给客户答复。美国那边的客户完全被崔淑立的精神打动了,推进速度更快了,B客户第一批订单终于敲定了!
崔淑立拿下客户的成功秘诀是不让任务过夜,高效地完成工作。复命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执行力。复命,让人有一种忠于使命的精神,更有一种重视结果的责任和一种高效完成任务的体现。
现实中,虽然大部分企业重视执行,提倡员工忠诚、敬业、责任等优秀品质,但执行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深层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提出强调员工必备的复命意识。企业员工缺少复命精神,造成布置的任务有去无回、老总天天追结果的尴尬局面。“联邦快递,使命必达”,送包裹且必须准时送到,这就是重在复命精神。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复命”是最为关键的理念、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之一,同时也是员工们的第一行为准则。
1977年11月4日,上海锦江饭店接到一项紧急任务:
“巴基斯坦齐亚·哈克将军一行75人,由于气候恶劣,专机难以在北京降落。经磋商,决定改由上海着陆。现在专机正向上海飞来,2小时后到达,请立即做好迎接准备。”
只有2小时,时间非常紧迫,但迎接国宾,责任重大,不能出任何差错,怎么才能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呢?
当时的经理任百尊一放下电话,就开始组织接待班子。他马上召集得力干将开会,指示所有工作必须在两小时之内完成。
“大家听清楚了,2小时后车队就要到达上海,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在120分钟之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国宾队伍需要75套客房,100辆轿车组成的迎宾车队,供一两百人用膳的国宴……这一切必须在2小时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命令一下,各个部门的经理立刻回去布置任务;每个岗位上的每位员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标准,并立即展开行动。
在距离2小时还有10分钟时,任百尊开始检查。
他先来到客房。只见客房的地上、四壁、屋顶均一尘不染,床面平挺,毛毯平顺。他点了点头,又审视了一下床头的插花,只见那些花枝枝含苞、造型新奇、典雅大方。
当检查完所有的客房,看到服务员已微笑着各就各位准备迎接贵宾时,任百尊满意地笑了。
这时,厨师长通过电话报告:厨房一切就绪。任百尊看了一下表:离120分钟还差5分钟。
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时,任百尊接到电话:“国宾车队已到达淮海路茂名路口,2分钟后将到达酒店。”
齐亚·哈克将军一行入住锦江饭店后,对饭店的各方面服务非常满意,赞不绝口。那一刻,任百尊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事后他说:“接待元首国宾的任务都有这么几个特点:规格高,任务急,时间紧,因此要求大家都像打仗一样,而且兵贵神速。”
仅仅用2个小时,就完成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任务,对任何一家饭店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而锦江饭店为何能做得如此出色?就因为他们的员工在听到上司下达命令的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地服从了,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没有表示任何困难,并且立即去行动,用最快的时间,用最好的质量,给这次任务打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优秀执行者的执行力正体现于此,服从命令,立即行动,这也是所有的优秀执行者身上最关键的特质。
优秀员工们都深深懂得,唯有高效复命才能保证一切:敬业、创造、效率、生命力、竞争力、成果、完美……高效复命的员工,是企业永远的“根本”。
面对任务,你的第一反应是服从
任何执行都必须从服从命令开始。任何一个组织的员工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长官的指挥一样。没有服从,执行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服从,执行就会乱套;没有服从,执行就不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西点军校第52届毕业生、美国劳恩钢铁公司总裁卡尔·劳恩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公司中,我们更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任何一项任务,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偏离方向,产生障碍,导致计划和目标的流产。
数年前,伊藤洋货行的董事长伊藤雅俊突然解雇了功劳显赫的岸信一雄,这一事件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就连舆论界也以轻蔑尖刻的口气批评伊藤。
人们都为岸信一雄打抱不平,指责伊藤过河拆桥,将自己“三顾茅庐”请来的一雄解雇,是因为一雄已没有了利用价值。
在舆论的猛烈攻击下,伊藤雅俊理直气壮地反驳道:“秩序和纪律是企业的生命,不守纪律的人一定要处以重罚,即使会因此降低战斗力也在所不惜。”
事件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岸信一雄是由东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货行的。伊藤洋货行从事衣料买卖起家,食品部门比较弱,因此从东食公司挖来一雄。东食公司是三井企业的食品公司,对食品业的经营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于是有能力、有干劲的一雄来到伊藤洋货行,仿佛是为伊藤洋货行注入了一剂催化剂。
事实上,一雄的表现相当好,贡献也很大,十年间将业绩提高数十倍,使得伊藤洋货行的食品部门呈现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但是从一开始,伊藤和一雄在工作态度和对经营销售方面的观念就极为不同,随着岁月增加裂痕越来越大。一雄属于新潮型,非常重视对外开拓,善于交际,对部下也放任自流,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传统保守路线,一切以顾客为先,不太爱与批发商、零售商们交际、应酬,对员工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让他们彻底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严密的组织作为经营的基础。伊藤无法接受一雄的豪迈粗犷的做法,为企业整体发展着想,伊藤再三要求一雄改变工作态度,按照伊藤洋货行的经营方式去做。
但是一雄根本不理会,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而且业绩达到水准以上,甚至有飞跃性的成长。这样一来,充满自信的一雄就更不肯改变自己的做法了。他说:“公司情况一切都这么好,说明我的经营路线没错,为什么要改?”
为此,双方意见的分歧越来越严重,终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只好下决心将一雄解雇。
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人情的问题,也不尽如舆论所说的那样,而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存亡问题。对于最重视纪律、秩序的伊藤而言,虽然食品部门的业绩持续上升,但是他无法容许“治外权”如此持续下去,因为,这样会毁掉过去辛苦建立的企业体制和经营基础。
ABB公司名誉主席巴尼维克曾经说过,“企业的成功是5%的战略加95%的执行”。由此可见,执行是何等的重要。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为一个公司工作,你就应该要求自己必须服从公司和老板的决策。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应该积极主动、不折不扣地去努力完成上司交给你的任务。
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有清楚公司的意图和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执行公司的指令,履行自己的职责。
经理希勒命巴克将公司新开发的产品推荐给某客户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并嘱咐他一定要亲自见到这位叫特里的副总并与他洽谈业务。
这项业务是公司本季度的主攻项目,公司上下都很重视。巴克不敢怠慢,接到命令后即刻出发去了这家公司。
巴克在路上不断琢磨着经理的话,心想谈业务直接找他们总经理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要找副总经理?他越想越觉得不合逻辑,甚至认为经理有可能是过于重视这件事,结果一着急把话说错了。他这样想着便到了这家公司,经过打听后找到了业务部。
巴克敲了敲门,只听里面有人说道:“进来。”巴克推门进去,见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中年男子在,他正收拾着一些东西。
巴克很有礼貌地问道:“请问特里先生在吗?”这人看了看巴克说道:“他不在,有什么事跟我说吧,我是总经理。”
巴克想起经理的话,本想问一下特里什么时候能回来,但转念又一想,既然总经理在这里,跟他说还不是一样,何必再等那位特里经理?
于是巴克向这位总经理说明了来意,并开始洽谈有关公司新产品的业务问题。没想到事情竟出奇的顺利,总经理听完巴克的介绍后经过简短的交涉便立刻同意合作了。
巴克十分惊喜,连连感谢后便回到公司向希勒交了差,说任务成功完成,对方已经同意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