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不去寻找方法。
的确,有些事情不是难以做到,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找新方法解决困难。
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有没有“秘诀”?其实,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只要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新方法,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觉得没有办法去解决,也同样是没有找到一条新的解决之道。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1600多种,有人不无夸张地说:“如果人类没有了爱迪生的发明,人类文明史至少要往后推迟200年。”那么,爱迪生发明天赋从何而来呢?对他一生进行长期研究的专家指出,爱迪生的发明很多来自提问。平时爱迪生会对常人熟视无睹的问题提出无数个“为什么”。虽然他没有将自己所问的问题都求出答案来,然而他已得出来的答案却多得惊人。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便问:
“为什么会肿的呢?”
“我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知道呢?医生知道吗?”
“唉!去了很多家医院,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多半的医生认为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呢?”
“他们告诉我说是尿酸淤积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医生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医生不知道如何取法。”病者回答。
“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呢?”爱迪生生气地问道。
“医生说,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爱迪生说。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的试验。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都灌入四分之一不同的化学溶液。每种溶液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的发现,一种医治痛风症的新方法问世了。
爱迪生这种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为他以后的各种发明创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生活中和工作中有很多的问题会等着我们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明智之人不会去祈求生活一帆风顺和万事如意,他们只祈求当每个问题发生时,都有面对的勇气与毅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
工作中没有问题就去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工作中的每一次机遇,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创新的想法与念头。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去解决它,或许这些问题就会变成一个工作中的机遇。
对于问题和机遇的关系,国内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问题有时像一个油葫芦摆在你面前,你不碰它永远不会倒,你必须要去扳倒它,才能得到里面的东西,这也应该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有了问题,你去解决,问题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机遇。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你起码在解决这种问题中就获得了成功。”
梅里兹是美国一家著名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有一次,他参与了公司一项粘度超强的粘胶研制工作,谁知不但没研制出超强度粘胶,反而研制出了一种粘度超弱的粘胶。公司认为这种粘胶毫无用处,只能当废物处理掉。但梅里兹不死心,虽然他暂时还说不出它有什么用处,但他觉得这种粘胶肯定会对人们有某种帮助。
正好他有一位朋友参加唱诗班,他常常把小纸条夹在歌本里,以便很快能找到自己所要唱的诗,但苦于小纸条老是掉出来。于是,梅里兹灵机一动,将自己所研制的超弱粘胶制成一自粘性书签——将它粘在小纸条上,不但可以当成不会掉的书签,而且撕开时很方便,不会损坏歌本。
梅里兹进一步研究,又将这种粘胶制成自粘性便条纸。结果这种产品一上市,就风靡了整个美国,并走向了世界。许多人纷纷放弃使用图钉和回形针,转而用这种方便快捷的东西。梅里兹这项自粘性便条纸的发明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相当长的时期一度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本来是要研究超强的粘胶,结果反倒制成了超弱的粘胶。虽然梅里兹的研究并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目标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大问题,与原计划背道而驰。然而面对这样的危机,梅里兹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地寻找突破,终于把一项原本失败的产品做成了公司的一项金牌产品。梅里兹本人也因为这件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赢得了一次宝贵的机遇。
英特尔公司的副总裁吉尔伯特先生建议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去找问题:
第一,向“关键点”要问题。关键点往往决定全局。因此,请重视:哪些点、哪些环节、哪些岗位、哪些人、哪些时间是关键的?“关键点”抓准了就会“纲举目张”。
第二,向“薄弱点”要问题。一个链条有10个链环,其中9个链环都能承受100公斤拉力,唯独有一个链环的承受拉力只有10公斤。那么这个链条总体能承受的拉力取决于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只能是10公斤。“木桶原理”也指出: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些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第三,向“盲点”要问题。盲点就是你疏忽而看不到的地方。向盲点要问题,就是要到我们容易忽视的点、岗位、部门、工序、人员、时间等上面,去发现问题,或去防止问题的发生。
第四,向“奇异点”要问题。奇异点,是异乎寻常的点。异常现象可以提供新的机遇,或者引发创新,带来变革,也可以引发破坏,从而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五,向“结合点”要问题。上下级之间、家庭与工作单位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甲乙方之间、单位与外部环境间、计划的两个环节之间等等,都属于两个事物的连接部位,即结合点。结合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为什么?因为结合点部位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矛盾的集中地,是人们注意力的关注点。
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而不是“问题员工”
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老板最欣赏的员工都是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关键员工”,而不是总是在工作中留下一大堆悬而未决的问题的“问题员工”。
有着“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之称的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掌管GE的漫长岁月里,许多人离开,许多人加入,也曾经有过大面积的裁员。哈克·摩尔在 GE工作的时间比杰克·韦尔奇更长,他早来三年,最开始他的职位是一位副经理的第三秘书,但在杰克· 韦尔奇即将卸任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杰克·韦尔奇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这样描述哈克·摩尔:
他在通用工作的时间比我还要长,直到现在还没有退休。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在20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并不是因为他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而被调离,而是在某个职位出现空缺时,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他。他总是很快就能胜任新的工作,并且能够在新的工作中独当一面。他总是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执行力强,从不把问题留给别人的人。
后来,我把他晋升为我的助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适应性”的可怕,如果让哈克·摩尔坐我的位子,他不会比我逊色。他总是能通过自己出色的学习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新的工作。
哈克·摩尔是所有通用员工的榜样,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我们在公司里也要像哈克·摩尔一样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总能够独当一面,能够主动找方法,为老板和企业排忧解难,而不是在工作中留下一大堆未解决的问题。这样你才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企业中,老板需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业绩而非问题的员工,事实证明,那些能够在工作中主动思考,寻找方法克服困难,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员工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员工”。
袁政海,江西省江铃集团模具厂模具班班长。袁政海1990年进入江铃模具班组工作,在工作中一直尽职尽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的内涵。1994年,江铃集团为了培养自主开发制造超大型模具的能力,决心自制TFR大型纵梁复合模。袁政海承担模具的气动翻转,自动卸料的装配和调整任务。当初设计上只有示意性简图,制造难度相当大。但袁政海凭着过硬的本领,在研究大量国外引进模具结构的基础上,将各种管线与气动元件巧妙地布置在模体内,并使之翻转灵活,而且对模具部分结构,零件进行了修改,使其性能更加完善。此项目获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技术进步一等奖。
袁政海开发出了全顺车下摆臂模具,此技术英国公司花费了3年时间而袁政海仅用了一年半就将其成功拿下了。这一次创新直接为江铃节约成本435万元。身负责任的袁政海不仅一次次用自己的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还不断地提升了自我的创新能力。
将近20年来,袁政海参与公司的技术改进项目达40多项,为公司节约资金近500万元。袁政海还创造出了3个“全国之最”:27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高级技师、最年轻的全国技术能手;30岁,成为中华技能大奖最年轻的获奖选手。
袁政海还带出来一个优秀的班组,这个班组共有48人次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10名高级技师,比例之高全国少见;2名技师,16人持有4项以上技能的上岗证。106项技术攻关、技术改进项目获奖,技术革新项目170多项,创直接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
袁政海努力想办法为企业解决,积极谋划为企业盈利,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员工。在职场中,那些出色员工,拥有最高价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对公司贡献最多的人。
企业中那些能够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员工才是公司发展最需要的关键力量。公司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意外的事件,给公司和老板带来棘手的问题,有些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解决,这时候你就要在知道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帮老板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或困境。这样,你就能够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