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说:“这个蒯通是齐地的辩士。”就下令齐王逮捕蒯通。蒯通被押到,高祖问他:“是你叫韩信小儿谋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一再地指教过他。他不用我的策略,所以让自己在这里遭到灭三族的大祸。假若他采纳了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抓住他而且灭他三族呢?”高祖恼怒地说:“烹了他!”蒯通突然说:“唉,烹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我,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纪失效,山东大乱,异姓诸侯一齐起事,英雄豪杰鸟鹊般地汇集起来。秦国失掉了鹿(帝位),天下人一起捉它,这当儿,才干高、跑得快的猎手首先得手了。盗跖的狗呔尧,并非尧不仁,狗照例要咬不是它主子的人。那时节,我眼中惟独有韩信,而无陛下呀。再说那时天下拥有千军万马想干事的人很多,他们没有如愿,只是因为力量不够罢了。对这些人要全都烹掉么?”高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免了蒯通的罪。
蒯通之所以能自救免死,就是因为他对责问直言不讳,不抵赖,直陈利害,理直气壮。这些直话,也是实话,因而被刘邦恕了罪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说直话前应如前面所讲的那样,最好能先充分把握对方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及其面临的行为选择,做到对症下药。针对其思想行为倾向进行说理,说明利害得失,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辩证分析,既能为对方提供全面的、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又注意加强了证据的严密逻辑性,从而引导对方做出与说理目的相应的选择。
在王实甫的戏曲《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能结成伉俪,都是其中那个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红娘的功劳。红娘在《拷红》这段戏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老夫人一见红娘,就劈头盖脸地断喝:“你知罪么?”聪明的红娘早在被传时就已预见到,她不卑不亢,沉着应战,以“红娘不知罪”应对,这是红娘在“投石问路”,试探老夫人究竟知道多少。面对老夫人的责问“谁让你和小姐到花园里去的?”红娘先一口咬定“不曾去”,并且不甘示弱地向老夫人反问道:“谁见来?”当被告知有人证时,红娘知道不能再隐瞒,便迅速改变策略,干脆来个竹筒倒豆子,把事情的原由、经过一清二楚地说了出来。
她款款道来:“那夜和小姐刺绣,听说张生病了,咱们就背着老夫人去张生那里问候。”老夫人迫不及待地问:“他说了些什么?”红?$娘说:“他埋怨老夫人以怨报德,害得他喜变为忧,故而生病。他叫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就来。”老夫人着急了:“她是个女孩子家,叫她随后怎么好?”红娘说:“我以为是有什么好办法能治好他的病,没想到他们竟成了亲。他们同宿已有一个多月了,你又何必一一细问。他们情投意合,老夫人您还是见好就收吧,常言说得好:女大不中留’。”红娘的答话,着重叙述张生和崔莺莺结合的经过,这实际上包含着巧妙的用心。
老夫人已明白已成的事实无法扭转了,但她从心理上实在难以接受,于是就迁怒于红娘:“都是你这小贱人搞鬼。”这时红娘觉得暗示与正面劝说已不足以制服老夫人,于是她又变换战术,直截了当地反问道:“不是张生、小姐、红娘的过错,而是老夫人您的过错啊!”红娘一席话使老夫人吃了一惊,不得不气焰顿减而又无可奈何地问:“怎么是我的过错?”红娘理直气壮地说:“信用是做人的根本。《诗经》上说: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他能做些什么。当日孙飞虎兵困普救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去贼兵,就将小姐嫁给他,张生如不爱慕小姐,怎能恳切地献退兵之策?兵退安定,老夫人却反悔前言,难道这不是叫失信吗?既然不肯成全他们的婚事,就应该赠以酬金,让张生离开此地,而不应该让张生留居书院,使他们孤男寡女,早晚有机会偷偷相会。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不可避免的。”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老夫人的背信弃义、贻害善良,予以痛斥。继而又责备其对崔张之事处理得极不妥当,因而埋下祸根。这样一下子就灭了老夫人的威风,变被动为主动。
可以想像,这时候的老夫人已是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了。红娘察言观色,不失时机地把话题一转:
“所以目前老夫人如果不息事宁人的话,一来有辱相国家风,二来张生施恩于人,反受其辱。若张生动怒告到官府,老夫人可有治家不严之罪啊。”
红娘陈说利害,实际上已否定老夫人欲诉诸官府的方案,老夫人已是束手无策了。点到为止,是以理服人的基石,绝不可落井下石,做痛打落水狗之势。
一言九鼎
讲述道理,劝诫别人,适当地引用箴言警句,会让你的话语威力倍增,收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宋朝有位书生进京赶考,途中投宿一座古寺。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是一个能让人心静神宁的地方。但书生年少气盛,常出言狂妄,一副志在必得,“状元舍我其谁”的架势,与“菩提本无树”的佛门极不协调。但方丈还是热情招待,并送他远行。
过了数月,书生归来,垂头丧气,苍老了许多。路过古寺,仍旧借宿,整天沉默寡言,与原来判若两人。老方丈得知他名落孙山,心情颓丧,沉吟半晌,提笔写了一幅字,叫大徒弟给书生送去。书生展开条幅: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书生眼睛一亮,精神大为振奋,马上告别方丈,回家苦读。三年后金榜题名,官封湖广巡府。他捐资重修了古寺。
一言重于九鼎。由于名言警句是历代文人墨客或人民大众人生经验的总结,经过了高度“提纯”,“含金量”十足,且经过时间的考验,其精深之理让人不得不折服。
以弱克强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当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不幸被拐到上海卖淫。当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阿拉”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她还是很快地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阿拉”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龄,与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阿拉”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面对强壮的“阿拉”,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点出了两人年龄的差距,让“阿拉”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和“阿拉”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阿拉”的同情心理。
釜底抽薪
西方人有个习俗:男子戴帽,入室必摘下。而女士戴大沿帽,在室内可以不摘。
某电影院常有戴帽的女观众,坐在她们后排的人十分反感,便向经理建议,请其通行禁令。
经理不以为然,说:“公开禁令不妥,只有提倡戴帽才行。”提建议者听罢大失所望。
第二天,影片放映前,银幕上果然打出一则启事:“本院为了照顾高龄的女客,允许她们照常戴帽,不必摘下。”
通告既出,所有戴帽者“唰”一声全都摘下,无一例外,因为西方人忌讳别人说自己老,尤其是女性。
影院经理施出一招颇为幽默的“釜底抽薪”谋略,不费一点唇舌,竟占绝对主动权,令人赞叹。
虚晃一招
据说拿破仑不但用兵如神,还机智幽默、擅长辞令。他的激将法曾经传为佳话。
有一次,欧洲反法神圣同盟兵犯法国,来势汹汹,锐不可当。法国军队迅速展开一场激烈的防御战,拿破仑派手下两个屡建奇功的军团担任起艰巨的防御任务。哪想到,防御部队的士气低落,被敌兵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
拿破仑不言不语,背着双手审视着逃军。良久,他终于怒声传令:“集合!全体士兵统统集合!”
垂头丧气的士兵们惴惴不安,小心翼翼地观察拿破仑的一举一动。
拿破仑双手抱胸,在队伍面前踱来踱去,步子越来越急促,皮鞋叩打着地面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残兵败将们心惊肉跳。他们偷偷窥视统帅,烦躁不安地等待训斥。拿破仑终于充满悲伤、愤怒地开始演讲了:
“你们不应该动摇信心!你们不应该随随便便丢掉自己的阵地!你们知道,夺回那些阵地要流多少血啊!”
看着士兵们惭愧地低下头,拿破仑猛然回头命令道:“参谋长阁下,请你在这两个军团的旗子上写下一句不吉利的话:他们不再属于法兰西军了。”
这下,全场一片哗然。把祖国的利益和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士兵们,自然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他们羞愧难当,甚至有人下跪嚎哭道:“统帅,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要立功赎罪,我们要雪耻啊!”
拿破仑见状,相信他的军队能以自己的英勇行为洗刷“污点”,不禁神采飞扬,当众振臂高呼:“对!早该这样了。这才是好士兵,才像拿破仑手下的勇士,这才是战无不胜的英雄!”
以后,面对反法同盟的疯狂进攻,恶战一场接着一场。但是,这两个军团异常骁勇,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多次重创敌军,建立了赫赫功勋。
如此妙语激将,完全能够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左右逢源
战国时期,张仪摸索出一套“纵横术”,并广收门徒。不久,他带着几个得意弟子到南方谋求发展。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得到楚王的赏识,成天无所事事,穷困潦倒,张仪挖空心思想讨好、巴结当朝权贵。
张仪寻了一个机会见到了楚王,但楚王对他爱理不理的。张仪进言:“这么长时间了,大王您还是没给我安排工作。如果您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让我离开,到晋国去闯一闯。”
楚王没好气地说:“你去吧,我又没拦你。”
张仪说:“不管成败与否,我都要回来一次。顺便为大王带一些晋国的特产。”
“金银珠宝我都不稀罕。”楚王淡淡地说。
“难道大王不喜欢闻名天下的晋国美女吗?”
“你是说美女!”楚王来了兴趣。
“晋国的美女,脸蛋粉红,肌肤雪白,头发乌黑,嗓音清脆,个个都跟仙女似的。”
“那你就给我带些吧,多多益善!”
“不过,大王——”张仪欲言又止。
“你的钱不够是吧?尽管开口,多带点,有备无患嘛!”楚王给了他许多银子,催他快快启程。
张仪又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给楚王最宠爱的两位妃子:南后和郑袖。南后和郑袖大为恐慌,也派人给张仪送了不少银子。
张仪出发那天,请楚王赐他几杯壮行酒,楚王依允了。张仪借酒壮胆,跪拜楚王。“请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亲信的美人亲手再赐我几杯酒,给我更大的勇气。”楚王随即叫南后和郑袖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小人罪该万死,请大王把我杀了吧!”
楚王一愣:“这是怎么回事?”
张仪说:“小人走遍天下,从未见过两位贵妃这么漂亮的美人。原来我说要为大王寻找美女,是因为没见过贵妃,今日一见,才明白晋国的美女根本算不了什么。小人有欺君之罪,罪该万死。”
楚王原以为有什么大事,原来如此,松了口气,毫不在意:“原来是这样。那你不必去晋国了。天下有谁能比得上我的两位爱妃呢?”
从此,楚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同时张仪也成了南后和郑袖的座上宾。
张仪导演主演了这出戏,他施展出了平生所学,鼓动如簧之舌,演出了这场既像话剧又像喜剧小品的戏。高明之极,面面讨好,抓住了“好色”楚王的“好”和南后、郑袖的“恶”,把银子收归自己的口袋中。
火上浇油
火上浇油是为了灭火,你信吗?
一天下午,小华放学回家无精打采,闷闷不乐。见到母亲,他大声叫嚷:“刘老师像只母老虎,对我真凶,我受不了,明天起我绝不上她的课了。”
母亲想,大概是小华在学校捣乱,被老师处罚了。但她没有按通常的方式教训孩子,而是附和着说:“是呀,老师对学生那么凶是很不好的。她一定骂你了,让你在同学面前丢脸,怪不得你这么气,这种老师谁也不会喜欢!”
小华伤心地哭了。母亲见机说道:“老师就只骂了你一个人吗?”
“还有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