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受不了老师的责骂,他哭了吗?”
“小明没哭,小丽哭了。”小华告诉母亲,他抓到一只瓢虫,用纸包了放在书包里,却被小明偷偷地拿出来放进小丽的口袋里。上课的时候,瓢虫爬到了小丽的脖子上,吓得小丽哭叫起来。
母亲见风使舵:“我看老师也不该骂小明,一只瓢虫有什么了不起,小丽是故意大声哭叫的吧。”
“不,小丽特别胆小,她最怕小虫。我告诉小明别放在小丽的口袋里,可是小明不听。”
“你想放在谁的书包里呢?”
“我想放在小敏的书包里,她没那么胆小,不会叫喊。”
母亲趁热打铁:“你本来只想跟同学开个小小的玩笑是吗?”
“谁知小丽在课堂上哭叫起来呢!”
“你没有阻止小明吗?”
“从没有。”小华抽噎着说。
“不过,要是别的老师的课,你们也许不会挨骂。”母亲继续牵着“牛鼻子”。
“不,要是林老师的课那更惨了,他非揪我们的耳朵不可。”
“那么,你和小明试试在林老师上课时再用瓢虫吓人。”
“不要,我才不敢呢!”
“你们原本以为别的老师不会收拾你们。”
“她平时很温柔的。”小华低下头,知道自己错了,气也消了。
这位母亲因势利导,采用“火上浇油”的说服法令孩子推翻自己的错误论证,了解真正错的是自己,而非责骂他们的老师。对待儿童就应该采用这种迂回教育法。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大声呵斥,只会令孩子更觉委屈而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丝毫正确意见的。
善意威胁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这是一种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统铺水平,我们只能照统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反会弄巧成拙。
缓急交替
以情服人,实际上是心理战术。欲使情动于衷,莫过于著名的心理法则“缓急交替法”。
一般来说,交涉时,不妨一人身兼二职,先逼对方到死胡同,然后故意给他指出心理上的出路。如此一来,当然所有的人都会选择这惟一的出路。
现实生活中,警察审讯罪犯,绝不可能像电影那么极端。但是,所使用的手段却是同出一辙。
朋友T在警局供职,是位相当典型的“收容型”刑警。审讯嫌疑犯很有一套,任何嫌疑犯在他面前都会俯首认罪。因此,名声大振,上司对他评价很高,甚至好多罪犯在他面前都表示心服口服。
有一次,他在短时间内说服了一名相当顽固难缠的嫌疑犯交代罪行。
审讯一开始,他先派一名脾气暴烈的警员出场,用极其威胁的口吻对嫌疑犯说:“证据齐全,你的同伴已经供认一切,我们会提请法庭重判你终身监禁……”句句紧逼,最大限度激起嫌疑犯的心理恐惧。
接下来,轮到“收容型”的T出场,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满脸同情,尽力安慰嫌疑犯:
“我了解你的心情,不必担心!我们会宽大处置!”他竟然握紧对方的手,轻抚对方的肩膀。
良久,“缓急交替法”奏效了,嫌疑犯果然近乎感动地供认罪行。
这并非只适用于审讯,在工作、交易时,也能发挥此技巧。言谈时,假如自己是发起人,则不要先露出自己的真心,而先让二人一组去参加谈话,一人先提出严厉的条件,把对方逼到心理上的死角去。其后,再由一方提出妥协议案,当然对手会有所偏颇。如此一来,对方宁愿以极低的条件来答应此事。
借势借境
说服往往需借势借境,这样你就会四两拨千斤,通过外力实现目的。
有一个讲习班,其中有一个训练项目是即兴演讲。那次演讲的主题是“珍惜时间”。听了几个学员的演讲,诸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金钱”被他们反复“翻炒”,而这些又是小张正准备讲的。怎么办呢?总不能再炒一次“回锅肉”,要知道“别人嚼过的甘蔗不甜”。恰在此时,一阵风过,几片黄叶从窗外飘下,落在窗台上。小张眼睛一亮,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轮到小张上台了,他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向台下的学员敬了个礼。然后引领他们的目光,走到窗子旁边,拾起一片黄叶,开始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是一片落叶吗?不错。然而仅只是一片落叶吗?不。它是穿过时空隧道的过客,是一叶凝聚的时间,是一首哀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我们读它,仿佛是在与那来去无踪的时间对话。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力量和冷峻。绿叶婆娑,那是时间的恩典;黄叶飘零,那是时间的摧残。面对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视时间呢?”
整个教室掌声雷动,小张的演讲非常成功。是的,同学们被征服了,这比那些让人耳朵长茧的老生常谈有说服力得多!
仅仅是多了一片黄叶而已,“东风”无处不在,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巧借东风,重在技巧上。
以虚谏实
汉武帝整天求神问卜,沉迷于呼风唤雨、炼丹求药,他在宫内豢养了众多方士,经常派他们到东海去寻找神仙。对此,东方朔心中很忧虑。
一天,汉武帝把东方朔召来,命他督办寻找长生不老药一事。东方朔对汉武帝说:“你让人寻找的是人世间的药,这些药就是找来,也不能使人长生不老,只有天上的药才能使人长生不老。”汉武帝一拍大腿:“说得是。那么,怎样才能上天取药呢?”“我可以上天取药。”东方朔语音未落,汉武帝笑得前仰后合,但见东方朔满脸认真,便追问:“你果真能上天取药?”东方朔说:“如有戏言,臣愿以死谢罪!”汉武帝半信半疑命令他立即上天取药。东方朔又奏请汉武帝带一个方士同行,约定一月后返回。
东方朔出了朝廷,成天饮酒作乐,好像根本没有取药这件事。期限将到,方士着急了,催他快点行动,东方朔却说:“别急,神仙的事很难预测,不久神仙就要来接我了。”方士无奈,只好耐着性子等待。
这天,方士模糊中被东方朔推醒:“刚才神仙来接我,我叫你不醒,只好一个人上天取药。我刚从天上下来。”
方士大惊,急忙把详情禀报了汉武帝,武帝立即叫人把东方朔抓来准备处死。
东方朔哭着说:“顷刻之间我几乎死了两次!”顿了一下,看见武帝满腹狐疑,接着说:“神仙问我,人间百姓靠什么穿衣,我说靠虫子。天神又问虫子的模样,我说虫子的嘴毛绒绒的像马,颜色黄的像虎。谁知天神大怒,认为我说谎。派人到人间查访,使臣回报天神说有这种虫子,叫蚕。于是神仙就把我放了。如果你认为我在欺骗你,不妨派人上天去问问。”
汉武帝倒抽了一口凉气:“好个狡诈的东方朔,你是想劝我不要尽用方士呀!”于是放了东方朔,斥退了方士,不再重用他们。
东方朔以虚无缥缈的上天取药来讽谏武帝的求仙问道,效果奇好。
现代社会不可能再出现昏庸如汉武帝的总统,却可以成就聪明如东方朔的奇才,就看你是否能练就如簧巧舌。
弦外之音
邹忌是战国有名的论辩家,他以竖琴劝谏齐威王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公元前379年,齐侯田午不听名医扁鹊的劝告,病入膏肓,死掉了。他儿子即位,就是齐威王。齐威王是个浪荡哥儿,只顾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当年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而齐威全一连九年都还不“飞”不“鸣”。
齐国贤士邹忌实在看不下去。他听说齐威王喜欢丝竹,就拿着一把琴来到宫前,以琴师的身份求见齐威王。齐威王一听是琴师,传令召见。邹忌拜礼完毕,调好了弦儿,做出要弹琴的样子,但两只手搁在琴上却一动不动。齐威王莫名其妙,便问:“你调好弦,干嘛不弹呢?”邹忌说:“我不光会弹琴,还知道弹琴的道理。”齐威王自己虽会半生不熟地弹几下,但对弹琴的道理却知道得很少,这回正好听听,便叫邹忌先讲一讲。邹忌海阔天空地讲了起来,说得又玄又空,齐威王听得似懂非懂。邹忌一吹就是大半天,话如江水。
齐威王听得烦了:“得啦得啦,道理够多了,还是弹来听听吧!”
邹忌收住话,手又放回琴上,仍旧不动。
齐威王火了:“怎么还不弹?”
邹忌回答:“大王看我拿着琴不弹,就不乐意了!眼下大王拿着齐国这张大琴,九年了没弹过一次,百姓又会怎么想呢?”
齐威王一惊,站起来说:“原来先生用弹琴来劝我。我明白了。”说完,他叫人拿走琴,和邹忌促膝谈心,共商治国大计。齐威王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就拜邹忌为相国,整顿朝政。
几年之后,齐国由弱变强。
邹忌借琴“说话”,这说明一定的实物好象侠客的宝剑一样,会让你的行动更具说服力。
阿谀奉承
在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差甚远,总统对这位议员不大感兴趣,准备敷衍一番。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促进双方经济贸易往来,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纳赛尔以前是上校)!因为我也曾是军人,和您一样,也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说您是‘尼罗河上的希特勒’,他们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做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您不仅如此,还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内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于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合影留念。
日本议员的一席话虽有牵强之嫌,却巧妙使用了赞美之术,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乃至“大喜”,奇效顿时产生。
消除防范
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就要首先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意帮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