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幸福画不上等号
虽然金钱能为心灵的满足提供多种手段和工具,但并不是唯一能够满足心灵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只顾享受金钱而不去享受生活。享受金钱只能让自己早日堕落,而享受生活却能够使自己不断品味幸福。享受金钱会使自己被金钱的恶魔无情地缠绕,于是自己的生活主题只有“金钱”两字,整天为金钱所困惑,为金钱而难受,为金钱而痛苦,生活便会沦为围绕一张钞票而上演的闹剧。享受生活的人更在意心灵的宁静与快意,会感觉人生是无限美好的,于是越活越有味道。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方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指之刑,或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而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多岁;并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
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于是,他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他后半生不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对待金钱必须要拿得起放得下。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赚钱。如果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宗旨的话,那么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人将会被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这种工具捆绑起来,被生活所遗弃。
有些人谈到富有,单纯指的就是拥有钱财。实际上,金钱本身并不代表幸福,因为,金钱只是幸福的间接承载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并不是从物质中直接获得的,物质只是媒介,是人内心需求获得满足的中间品,我们的幸福,就是需求满足后的愉悦感。
人之所以工作,是为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中,生活得更有意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人人生活得更为美好。我们必须领悟:财富是无所不在的。金钱、土地、股票、债券是财富,但是水、空气、太阳、山、海、树木、花草、爱与帮助也是财富。凡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均为财富,若能充分享受这些恩惠,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一个最富有的人。
欲望过重,幸福路上走不远
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凡事要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欲望会带给你快乐;不懂得适可而止,欲望只能成为你的包袱。
一个农民独自在原始森林中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使用一年。他是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人,因而精心安排了5袋谷物的计划。第一袋谷物为维持生存所用。第二袋是在维持生存之外增强体力和精力的。此外,他希望有些肉可吃,所以留第三袋谷物饲养鸡、鸭等家禽。他爱喝酒,于是他将第四袋谷物用于酿酒。对于第五袋谷物,他觉得最好用它来养几只他喜欢的鹦鹉,这样可以解闷。显然,这五袋谷物的不同用途,其重要性是不同的。假如以数字来表示的话,将维持生存的那袋谷物的重要性可以确定为1,其余的依次确定为2、3、4、5。现在要问的问题是:如果一袋谷物遭受了损失,比如被小偷偷走了,那么他将失去多少效用?
这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为论述边际效用时讲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位农民面前最合理的选择,就是用剩下的四袋谷物供应最迫切的四种需要,而放弃最不重要的需要。最不重要的需要,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用最低的部分。庞巴维克发现,边际效用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要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量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因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就越高。反之,边际效用和价值就越低。经济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执著地追求幸福,就是因为幸福能给人带来效用,即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农夫拥有的五袋谷物,就好像是幸福能为我们带来的不同层级的效用——有健康,有美食,也有精神的享受。我们追求幸福其实就是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幸福效用的实现。不过,幸福终究逃不脱边际效用递减的厄运,好不容易实现的幸福很快就会让你不满足,追求幸福的道路因此注定永远没有尽头。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仙女答应一个凡人会给他实现一个愿望,不过只能是一个。凡人思虑良久说,我的愿望是:让我拥有无数次许愿的机会。可惜人生没有实现无数个愿望的机会,那么,好好地珍惜现在拥有的。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这个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祷告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我们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
有一个印第安人酋长对他的臣民说:“上帝给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体味生活。”生活确实就是一杯水,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你有权往里面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地体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让自己那杯水色香味俱佳,不停地往里面加各种各样的调料,如爱情、友情、金钱、喜、怒、哀、乐等,所以都感觉活得非常累。其实,只要你适度地、有选择地放入调料,你的生活便会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幸福在走下坡路
我们在生活中还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人在很穷的时候,总觉得有钱才是幸福;但真成了富翁,再被问及什么是幸福,他往往会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不再是金钱。
事实上,幸福之所以打了折扣,并不是幸福真的减少了,而是由于我们内心起了变化。
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遇到一位智者,智者给了他一个面包,他边吃边慨叹:“这真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面包!”吃完,智者给了他第二个面包,他开心地继续吃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吃完,智者又给了他第三个面包,他接过面包,一副饱胀的样子吃了下去。智者又给了他第四个面包,这一次,他满脸痛苦,最初的快乐荡然无存。为何饥饿者得到的面包总数不断增加,而幸福感与快乐却随之减少?这就是著名的幸福递减定律。
幸福递减定律,指人们从获得的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的增多而减少。
正如幸福递减定律所阐释的,人在处于较差的状态下,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兴奋不已;而当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得优越时,人的要求、欲望等就会随之提升。
所以,当你感觉不到幸福的时候,可能幸福依然在你的周围,只是你的内心失去了对它的敏感。
一个国王带领军队去打仗,结果全军覆没。他为了躲追兵而与人走散,在山沟里藏了两天两夜,期间粒米未食、滴水未进。后来,他遇到一位砍柴的老人,老人见他可怜,就送给他一个用玉米和干白菜做的菜团子。饥寒交迫的他狼吞虎咽地就把菜团子吃光了,当时他觉得这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于是,他问老人如此美味的食物叫什么,老人说叫“饥饿”。
后来,国王回到王宫,下令膳食房按他的描述做“饥饿”,可是怎么做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为此,他派人千方百计找来了那个会做“饥饿”的老人。谁料,当老人给他带来一篮子“饥饿”时,他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美味。
不难看出,国王回宫后,尽管菜团子还是当时的“饥饿”,但因为顿顿都是山珍海味,饱食终日,令其再也没有饥肠辘辘的感觉,所以“饥饿”的美味自然也不复存在了。
可见,幸福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人对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这种幸福的递减告诉我们:幸福随着追求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需要而来,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它又像过客一样,不会永远停留在某时、某处。既然如此,那不断追求和企盼幸福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应学会用心体会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点滴的幸福。要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礼物,如果你抱怨食物不够美味,请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如果你抱怨工作不顺、乏味,请想想那些仍为寻找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求职者,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如果你抱怨爱人不够浪漫,请想想那些还在为没有结束单身生活而向上帝祷告的人,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如果你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请想想那些渴求骨肉却不能生育的人们,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
所以,请时刻提醒自己,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要懂得用心去感受,不要让我们的内心麻痹,失去对幸福的敏感。
幸福没有排行榜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感到苦恼,能享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也说过:“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其他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一般人坚信其他人比自己幸福。”
1968年,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因“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而名留青史,成为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而,当时登陆月球的,除了阿姆斯特朗之外,还有他的队友奥德伦。两人只有一步之差,结果阿姆斯特朗以踏上外星球的第一人闻名于世,奥德伦却默默无名,知道他的人寥寥无几。
在庆功宴上,当人们为这一创举感到骄傲不已时,一名记者突然问奥德伦:“阿姆斯特朗先下了太空舱,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你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奥德伦,看他怎么回答。
奥德伦神情自若,微微一笑:“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面时,我可是最先走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笑声,热烈的掌声持续了1分钟之久。
中国台湾女作家张小娴曾经这样问道:“如果幸福也有一个排行榜,你会让哪一种幸福排在榜首?”